「從動物到上帝」這句話出自以色列學者尤瓦爾·赫拉利的著作《人類簡史》。《人類簡史》也如這句話一般,讓我們從幾近上帝之眼的高度,俯瞰人類從東非的一個不起眼的「動物」族群,到如今遍布地球,地位直追「造物神」的發展歷程。
意識到自己無知,是我們求學的初衷。疑問總是逼迫我們學習,我開始讀《人類簡史》,也是基於四個問題的驅使:1.不同文化語境下,語言的形成歷程是怎樣的?2.農業社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影響?3.什麼使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之間產生聯繫?4.從先前的知識體系到現在的科學體系,之間經歷了什麼?於是,我帶著對知識的渴望,閱讀了這本關於「人類進化史」的驚世之作。
大約七萬年前,智人出現了新的思維、新的溝通方式,這就是認知革命。現代考古發現,如今的人類曾經有其他的人屬親戚,如:尼安德特人、佛羅裡斯人、匠人、梭羅人等等。但當智人完成認知革命,從東非出發到各個大陸後,上述人種便開始滅絕。認知革命讓智人擁有了其他物種不具備的獨特技能。
智人最早會使用的工具是石器,那時的人類只能跟在虎、豹、豺、狗後面,撿他們吃剩的食物骨頭,把骨頭敲碎,吸食裡面的骨髓;或者是捕獵昆蟲和小型動物。那時的人類,生存沒有一點尊嚴。但當智人的工具逐漸完善之後,便脫離困境,躍至食物鏈頂端;特別是偶然間掌握了「火」,智人就用火嚇退猛獸,烹飪熟食。這不僅改變了人、獸力量的對比,還使人類將五小時的進食時間縮短到了一小時,這為我們節省了大把時間,並得以優化身體機能。
幾乎是在同時,人類的大腦也逐步進化。龐大的腦容量使智人學會了用字符表達事件。不僅人類,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和其他動物不同,智人的語言則更加豐富:其他動物只能提醒同類注意什麼、小心什麼,但人類則可以清晰地表達出,這裡有什麼,其他人在幹什麼,咱們怎麼做,類似這些比較複雜的信息;同時,智人也可以傳達大量關於同類的信息,甚至組織起更大、更有凝聚力的團體,規模可達150人。智人語言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可以將不存在的事物講得煞有其事。討論虛構物體的能力,是人類在認知革命中一次重大的突破,它是傳說、宗教、神話、規則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這種虛構現實的能力讓人們突破八卦團體的限制,聚集大批人力,編制人權,靈活合作。而這一次認知革命的主要成就,就在於形成不同的語言文化。
其實在歷史上,人類大部分時間靠狩獵、採集為生,直到1萬年前的農業革命,人們的生活方式才大幅改變,從打獵變為耕種。人類曾以為這會是種族的大躍進,是由腦力推動的社會進步,可是農業社會帶來的卻是更辛苦的生活。如果是從利益的角度來看,農業社會可以說是歷史上一樁騙局。
在原始群階段,採集一直是原始人謀取生活資源的主要生產活動,他們長期地聚集在一起,共同採集、狩獵,那時,人們大概三天打獵一次,每次只需3-6小時就可以養活部落,比現代人的工作時間短。原始人屬於雜食習性,不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所以多數人可以活到60-80歲。
農業革命使人們改變了依靠打獵生存的方式,他們開始耕種植物、馴化動物。隨著馴化的動物和種植的糧食漸漸增加,人類生存危機開始減弱,人口數量激增,養尊處優的精英分子產生了。
伴隨農業革命,出現了新的問題:人類以為是自己馴化了植物,可從植物的角度來看,卻是植物馴化了人類——1萬年前,有些植物本來寥寥無幾,人類卻用了一萬年的時間讓它們佔據了地球的大部分面積。比如,種小麥非常不容易,人們要想種它,就必須天天澆水、施肥、翻土、除草、驅蟲、撿石子。這種繁重的工作使人們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和關節炎等疾病,這和原始社會的採集、打獵比起來,可是繁重多了。而且,隨著精英分子的誕生,人們的糧食被特權基層以各種名義奪走,這使農民患上了「倉鼠症」。
一個國家的運作會產生大量的信息。文字的誕生,解決了大腦記憶過載的問題,使人類智慧得以便捷地傳播,抽象思維能力取得了進步。
農業革命之後,人類的社會結構變得更大、更複雜。用來維繫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也更加完善。如果我們熟讀史書,會發現「分久必合」是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公元1000年,世界出現了三種秩序,分別是經濟上的貨幣秩序、政治上的帝國秩序、宗教上的全國性宗教。同時,秩序也推動著人類的融合統一。
……
人類通過一場場革命,越來越不受自然的控制,工業革命後,動物們面臨生存危機,智人成了全球霸主。隨著科技的發展,智人越來越脫離大自然,自己創造了一套標準來生活,而國家和市場也正在取代過去的家庭和社群。在科技的帶領之下,核武器讓戰爭成本飆升,核力量成為新世界的唯一衡量標準和手段,世界呈現出空前和平的狀態。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人類歷經三次革命的洗禮,力量不斷強大,可我們是更快樂還是更痛苦,卻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如今,智人甚至擁有了堪比造物主的能力,智人可以通過接入機械來製造、維持生命,智人未來將變成非智人的存在。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慨人類的發展速度之快,仿佛與神只有一步之隔;但是在感慨的同時,又不禁思索尤瓦爾·赫拉利在書末提到的未來——智人末日。人類發展了數萬年,但我們未來依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許,迷茫的未來,才是人類最該思考的問題。
姓名:王藝璇
性別:女
年齡:12歲
星座:獅子座
出生日期:2007年7月26日
興趣愛好:看書、聽音樂、寫作、遊泳
學校:鄭州宇華實驗小學(原北大附中外國語小學)
《中華小英才》雜誌是以培養和推介全球華人優秀少年兒童為主要內容的權威性國際刊物。
本刊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致力於傳播科學文化藝術知識,以正確的教育理念培育少年兒童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優良品格,為少年兒童生活、學習服務。
本刊注重欄目豐富性,力創精品期刊。雜誌內容涉及面寬,版面活潑生動,體現了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才藝性等特點。本刊堅持以國際化視野獨家報導,不斷提高和培養少年兒童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
同時,建立《中華小英才》人才資料庫,不定期舉辦相關國際交流活動,為全世界少年兒童搭建一個交流、展示、分享、共進的平臺。
投稿郵箱:
zhxyczzs@163.com
諮詢電話:
15811599997
(劉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