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楊辭世如一聲長嘆

2020-12-04 手機鳳凰網

柏楊先生走了,本來是盡享天年,卻又像是以一個決絕的姿態,讓人驚覺他當年的棒喝:「醜陋的中國人」。他的話振聾發聵,他的走如同一聲長嘆。

二十年前,我幾乎同時看到了來自臺灣的幾本書,心靈大震。它們是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孫隆基的《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和李敖的《傳統下的獨白》。雖然後來知道,這幾位學者的為人和學術風格都很不一樣,雖然後來也認識到,文化批判和政治批判應該有所區分,但是當時看到了同樣的東西:臺灣雖小小一島,那裡人們的胸襟見識和反省能力卻遠在大陸人之上。這幾本書都不是非常學術,而是大眾文化讀物,但是其言說的自由恣肆,吶喊的真誠有力,在開啟民智上已達到了相當的深度。

當時這些書在年輕人中十分暢銷,尤其是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醬缸文化」、「窩裡鬥」、「中國人一個人是一條龍,三個人是一條蟲」等言辭成為流行語。不能接受的是一些知識分子,當時某日報發表社論稱:「妄自菲薄、自慚形穢、津津樂道中國人的所謂劣根性,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除了使人們悲觀失望、自暴自棄之外,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如今,更多的知識分子願意反省了,網上一些根本沒有讀過柏楊先生著作的網民卻把他罵得狗血噴頭,不知道這世道如何滄海桑田而至於此。

我們不妨重溫那些二十年前都能夠傾聽和反思、今天反倒難以入耳的話,諸如:

———「我所以敢指出中國人的缺點,正因為我是中國人。長期以來,你們所看到的,多是虛驕的中國人。而現在,二十世紀七○年後,有檢討能力和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一代中國人誕生,我們需要各位的幫助。」

———「醬缸文化」產生的後遺症,「曰『權勢崇拜狂』,曰『牢不可破的自私』,曰『文字魔術和詐欺』,曰『殭屍迷戀』,曰『窩裡鬥,和稀泥』,曰『淡漠冷酷忌猜殘忍』,曰『虛驕恍惚』」。

———「太多的中國人,滿身都是倒刺,肚子裡全是仇情敵意。愛國之士最喜歡自詡中國是禮儀之邦,我想僅看紙上作業,古書上說的多啦,中國固是禮儀之邦。但在行為上,我們的禮儀卻停頓或倒退在一片蠻荒階段。」

———「鴉片戰爭是外來文化橫的切入,對中國人來說,固然是一次『國恥紀念』,但從另一角度看,也未嘗不是一次大的覺醒。」

……

柏楊先生非常清楚地知道,「我所批判的東西,正好我自己都具備」。但是他更清楚地知道一個有自由人格的人應該持有的立場:「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

柏楊文物館館長張清榮先生總結得很精確:「柏楊一生偃蹇困頓、顛沛流離,為民生、自由、平等幾致引來殺身之禍;曾經身陷囹圄、家庭破碎、妻散子離、多數友朋形同陌路,其堅持民主、自由之精神令人感佩」。

柏楊先生走了,願此精神長存。

相關焦點

  • 順口溜《長嘆一聲做人難》
    兒女怨,老養懸,長嘆一聲做人難。
  • 柏楊辭世兩周年 文字見證時代變遷
    臺灣地區以Facebook紀念 內地出25卷全集    柏楊  明天是臺灣作家柏楊逝世兩周年紀念日,臺灣遠流出版社將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發起「柏楊全球書友會」,通過網絡紀念柏楊。
  • 崔永元微博小號發文:一聲長嘆一聲雷,自己不能退
    在昨日,崔永元在自己的小號上發布了一篇文章:一聲長嘆一聲雷。這長嘆大概就是嘆息處罰的不公,而這一聲雷想必也就是雷大雨小聲勢夠大卻無實際。沒事,你交錢就行,多麼寬容呀原來錢真的是萬能的。在小號在崔永元說道:自己第一次去的時候,給看了證件倒了熱茶,相對仔細看了證據。
  • 《柏楊全集》簡體中文版首次在大陸出版
    先生辭世兩周年前夕,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柏楊全集》簡體中文版,這是迄今為止柏楊先生的原創性論著第一次最完整地在中國大陸地區集中推出,為廣大喜愛柏楊先生創作的讀者朋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版本。此次人文版的《柏楊全集》包含了柏楊五十年來的所有原創作品: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以及詩詞、報導文學及其他散文。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柏楊作品陸續被引進大陸,並引起廣泛影響,其中《醜陋的中國人》等作品對大陸讀者產生了重大影響,並以其綿延的力量延續至今。此次人文版《柏楊全集》的推出,是對柏楊作品在大陸的一次重新整理,也是柏楊作品的集大成者。
  • 一聲長嘆:中國當下的書法
    一聲長嘆:中國當下的書法!任筆為體,恣意揮運。憑權借勢,江湖橫行。超越古人,狂言扇風。一聲長嘆:中國當下的書法!另附:劉洪彪先生題寫「水界藝術館」。
  • 讀書人一聲長嘆,萬馬齊喑的年代,最讓人悲傷的五首元曲
    讀書人一聲長嘆,說一說那個萬馬齊喑的年代,那些最讓人感到悲傷的五首元曲。一: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張可久《賣花聲·懷古》二: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躑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潼關懷古》
  • 告慰柏楊 中國人擊碎醬缸從包容反對聲音做起
    的署名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指出,告慰柏楊先生最好的方式是對其思想的繼承和實踐。  文章摘錄如下:  解剖中國人的國民性,抨擊中國人的醜陋,歷史上除魯迅先生而外,當以柏楊先生為最。他犀利如刀的筆鋒,幾乎令整個中國為之震撼。  柏楊辭世未遠,中國人還醜陋麼?觀察當下國民性的一個刻度,是正在轟轟烈烈上演的奧運大戲。
  • 柏楊為何寫《醜陋的中國人》?在柏楊先生的眼裡,國人不是完美的
    誠信不名,人心不古;任你炮彈飛來,我卻只剝糖;三觀如決堤淹水,已如倒懸累卵。老先生本姓郭,自小生於飄搖中國,隨家人逃離大陸蝸居臺灣,雖然一生大部時間針砭當局時政,最後反為其所害。拋開這個不表,他對中國人的劣性與優點的見識如針入髓,入木三分。
  • 元曲裡的憂國憂民: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張可久是元代著名散曲家,這兩首散曲是他傑出的代表作。為官時多是擔任路吏這樣的下級官吏,一生懷才不遇,時仕時隱。二者的結構十分類似,都是前半部分鋪陳歷史事件,後半部分抒情做結。
  • 臺媒評價柏楊:一輩子說真話 苦於沒人聽
    文章說,六○年代正值國民黨當局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之際,柏楊卻在報上為文,直指中華文化是「醬缸文化」,中國人是「醜陋的中國人」,給當權者狠狠一巴掌。 去年金庸來訪,王榮文帶著金庸送給柏楊的新書上山探望柏楊。他問病榻中的柏楊想什麼,柏楊回答:「想為什麼西方民主比東方好?臺灣民主比中國大陸好?臺灣民主的品質為什麼不好?」
  • 柏楊:歷盡滄桑一老頭(組圖)
    今年是柏楊誕辰96周年,他具體出生在哪一天無法確定。柏楊自幼喪母,飽受繼母虐待,根本不知道生日是哪一天。後來他把3月7日作為自己的生日,是因為1968年的3月7日,柏楊被臺灣當局以「匪諜」之名判處死刑(後改為有期徒刑)。兒子郭本城曾經問他為什麼不把出獄的日子作為生日以茲紀念,柏楊說:「我沒有必要感謝他們還給我自由。」
  • 臺灣作家柏楊遺骨河南安葬 病重期間曾寫重回大陸真好
    臺灣作家柏楊在病重期間曾寫下字條「重回大陸真好」。9月12日,飲譽兩岸的人文大師、臺灣著名作家柏楊遺骨安葬暨柏楊紀念銅像落成儀式在河南新鄭龍湖鎮福壽園陵園舉行。這位被文學界譽為「硬骨頭文人」終於在辭世兩年後,其遺骨得以安葬故鄉河南。
  • 硬骨頭文人柏楊
    柏楊自喻童年如「野生動物」般,常遭繼母毒打。柏楊笑稱自己小學也沒有畢業,「從小學到大學,每一個學校如果不是被迫離開,就是被學校開除」。1949年,柏楊隨著國民黨軍隊敗退到臺灣。1960年,他開始以筆名「柏楊」在《自立晚報》撰寫專欄「倚夢閒話」。1967年,柏楊接下了為《中華日報》翻譯《大力水手》漫畫的工作。
  • 《柏楊全集》推出簡體中文版 6萬版稅捐玉樹災區
    在柏楊先生辭世兩周年前夕,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柏楊全集》簡體中文版,這是迄今為止柏楊先生的原創性論著第一次以完整面貌在中國大陸地區集中推出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來京參加出版座談會,並將柏楊先生《醜陋的中國人》六萬版稅捐給玉樹災區。她說:「如果他活著,他也會這麼做。」  柏楊先生筆耕半個世紀,為讀者留下了作品百餘部,成就非凡。此次人文版的《柏楊全集》包含了柏楊五十年來的所有原創作品:十年小說、十年雜文、十年牢獄、五年專欄,以及詩詞、報導文學及其他散文,可以視為對柏楊作品在大陸出版的一次重新整理。
  • 為啥長嘆短籲
    有時候經長時間努力解決了一個難題,也會輕鬆萬分而大嘆一聲。還有一種被稱為「晚悔型嘆息」的絕嘆:「嗨,悔之晚矣!」(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對此,義大利威尼斯的「嘆息橋」為世人留下了警示。嘆息橋是威尼斯四百多座橋梁中一座富有地標性的建築,八米寬的護宮(運)河上,橫跨著這座連接當時的城邦國家威尼斯共和國總督府及新監獄的特殊橋梁。
  • 柏楊夫人籤售柏楊「醬缸」
    信報訊(記者趙明宇)今天下午14時,柏楊夫人、著名「國際桂冠」詩人、翻譯家張香華女士將出現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層東廳,在現場為讀者籤售柏楊的作品《醬缸:千年難醒的噩夢》。  醬缸文化是柏楊對傳統文化中黑暗腐朽處最傳神的總結,這是一種發自良心的肺腑諍言。柏楊坦言:我只是指出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病在哪裡,卻沒能力去治病救人。
  • 蔣經國:毀了浪漫柏楊 造就了醬缸柏楊
    1949年,柏楊跟隨國民黨敗退的路線一路南下到上海,機緣巧合,孑然一身的他最終跟著「老長官」吳文義一路到臺灣。初到臺灣的柏楊歷經坎坷,人海茫茫,舉目無親;其後因收聽北京電臺的廣播,被稱「匪諜」而入獄。也是在臺灣,29歲的柏楊與第三位妻子齊永培結合,並喜獲二子城城與恆恆,「我們曾經過了三四年的平靜日子,永培樸實、勤勞、節儉」,柏楊回憶,但「兩個人的性格發生嚴重衝突」,他總結,「這是一個錯誤的婚姻」。
  • 三人找他算命,說:位極人臣,三人走後袁天罡一聲長嘆!
    三人當時聽了袁天罡的話很高興,可他們想不到的是袁天罡在他們走後長嘆了一聲。 那麼袁天罡為什麼長嘆一聲呢?原因就是他們三人的仕途之路會非常坎坷,而且結局不好。他們三人的命運最終證實了袁天罡說的是對的。 他們三人最終因為沒有能夠勸阻唐太宗李世民殺兄弒弟,被唐高祖李淵流放邊遠地區。
  • 柏楊:那個敢說真話的柏楊走了(圖)
    ,並多次進出加護病房,昨日凌晨1:12,柏楊因呼吸衰竭過世,妻子張香華、大兒子郭本城夫婦、二兒子郭本垣夫婦、自西安趕來的女兒毛毛(崔渝生)與外孫曹晉陽隨侍在旁。柏楊的小女兒佳佳4月28日才離開中國臺灣返回澳洲,而其在西安的長女郭素華目前正趕辦赴臺手續。柏楊結過五次婚,有五個子女,但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就是親情的缺失。而在其臨終時,其子女也並未完全陪伴在側,這也是親朋好友為之扼腕嘆息的事情。  柏楊2006年因身體原因宣布封筆,去年12月底,長期臥病在床的柏楊得了抑鬱症,一度拒絕進食(本報曾經報導)。
  • 柏楊簡介
    柏楊,臺灣著名作家,人文大師。據柏楊自己推算,1920出生於河南輝縣。1949年去臺灣。自1950年代用郭衣洞之名開始創作,1960年用筆名柏楊寫雜文,揭露中國文化的病態與臺灣社會的黑暗面。目前定居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