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泡巖茶,多長時間出水最合適?

2020-12-19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關注村姑陳小陳茶事公眾號超過1年的朋友,一定聽說過蔡先森的大名。

喏,就是那個泡巖茶一定要從第一泡開始坐杯的那位。

有蔡先森親自動手泡茶的場合,你們看到的李麻花一定是超級安靜的。

不為什麼,他泡的茶太難喝了!喝不下去!

(噓,你們不準偷偷到小陳茶事留言說這件事,否則天蠍座的李麻花就任性地不更新文章。)

公平地說一句,他泡的茶沒有村姑陳泡的好喝,絕對差評。

最近的一次,記得村姑陳還獻出了心愛的老叢梅佔,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快出水,別坐杯。

他倒好,一會兒在這裡說最近養的紫砂壺咋樣,又說新淘了一塊雞翅木,紋理好著呢......

氣的我都要跳腳了,「快點出水啊,不然又要變成中藥了,茶不好喝了!」

「急什麼,好茶都不怕坐杯的。」

末了,又和村姑陳八卦起風水了。

真想脫下高跟鞋拍在他臉上!

淑女氣質告訴我,我忍。(村姑陳捂嘴笑著:你還淑女!@#¥&*……)

列為看官別笑,這茶再好,若是沒有控制好出水時間,也是會變成一鍋中藥,又麻又澀,喝完舌頭會被麻痺半小時。

《2》

我們衝泡巖茶,為什麼一定要講究出水時間?

若是要找答案!那一定是為了好喝呀,誰喝巖茶是為了找虐?

要找虐的,可以回家跪榴槤、跪鍵盤、跪搓衣板,真沒必要糟蹋一泡好茶。

別的不說,就那巖茶圈的盛宴——天心村鬥茶賽來說吧,只要參加過一次,茶友們就知道什麼才是巖茶的「重口味」。

並不是巖茶不好,主要是參賽評選的巖茶都是要坐杯的,2分鐘、3分鐘、5分鐘地坐杯,坐杯完,最深層的咖啡鹼和茶多酚都釋放了,茶都變了味道。

沒個三五年的喝茶經驗,沒兩泡茶你就喝不下去了,太苦了!

說到鬥茶賽,忍不住嘮叨兩句。

這場鬥茶賽,參賽的都是各家選送的好茶,才會吸引天南地北的茶友參加。

好像一場皇帝的選秀活動,各州各縣把各家的美女都獻上,在一個公開的場所爭奇鬥豔,大飽眼福,怎能錯過!

有來到此一遊拍照的,也有像村姑陳「拼命三娘」一般有幹勁,從第一天第一泡茶喝到最後一天最後一泡茶的,舌頭喝麻了,腳都站疼了,還不肯動一動的。

言歸正傳,巖茶既然不能坐杯,出水時間要怎麼控制?

《3》

巖茶出水時間,前3衝可一定要快出水。

從第4衝開始,可根據茶湯濃度適當坐杯(前6衝每一衝可以合理延長5-10秒)。

不論是什麼火功、什麼品種的巖茶,都可參考此出水時間。

所謂的快出水,就是要在短時間內先把茶湯倒到公道杯當中。

動作麻利的,可像李麻花一樣,注水到出水,5秒鐘可搞定,要是慢一點的,10秒鐘一定要完成。

要是時間拖延了,巖茶中的物質多析出一分,茶湯的濃度就增加一度,要是茶不好的(如外山茶、洲茶、工藝不好的巖茶)多坐杯一秒鐘,茶湯就會變苦不少。

打個比方,沒衝泡的巖茶就好像一座高3米的水塔,裡頭蓄滿了水,壓強是很大的。

出水的時間就好像是水閥、開關。

快出水,就像是一個小一點的水閥;坐杯就像是一個大水閥。

大小不同,水消耗的速度也不同。

如果一開始泡巖茶,我們快出水(相當於用小水閥),讓水一點一點地放出來,這些水量,可能可以分10次裝完。均勻地運水,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要是一開始泡巖茶,我們就坐杯(相當於打開了大水閥),水洶湧而下,花3次就裝完了。

而且水桶的大小有限,這些多餘的水就浪費了。

我們對茶湯苦澀的接受程度,就好像是一個小水桶,是有一個範圍的,只要不超出這個範圍,我們都能接受,若是超過這個範圍,就會覺得茶不好喝,苦澀不堪。

《4》

第一衝衝泡就開始坐杯,會讓茶湯變得滋味濃烈,破壞巖茶的整體口感,同時也會變成濃茶。

要知道,喝濃茶對人體可是有一定危害的。

飲用濃茶後會稀釋胃液,降低胃液的濃度,使胃液不能正常消化食物,從而產生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腸胃不適的茶友別輕易嘗試喝濃茶。

同時還會使心血管和腎的負擔增加,有可能會出現心慌、胸悶、尿頻、尿急、頭暈等症狀。

巖茶何嘗不是如此,不論是輕火巖茶還是高火巖茶,都有自己的魅力。

但有一點要注意,不管是什麼火功的巖茶,為了巖茶好喝,千萬不要一開始就坐杯。

畢竟平時喝茶不是鬥茶賽。

若是為了審評,坐杯之後的茶湯也該適量飲用,喝濃茶需謹慎。

《5》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此道理,同樣可以沿用到巖茶的衝泡上。

不同的巖茶、不同的口味、不同的火功,我們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衝泡,做到張弛有度。

因材施教,因茶衝泡,才是喝巖茶的最正確方法。

偷偷告訴茶友們,泡巖茶也是要多練習的,熟能生巧。

最後再偷偷告訴你們,要練習衝泡,趕緊倒騰出在小陳茶事買的巖茶十二金釵吧。

噓……

村姑陳要氣的拍磚頭啦!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衝泡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用多大的白瓷蓋碗合適?
    《2》蓋碗大小對巖茶衝泡有什麼影響?一款蓋碗的尺寸大小合適,才能泡出適口的茶湯來。從市面上目前常見的巖茶規格來看,一泡從7.5克到8.5克不等。本文以8克一泡的巖茶為例。若是用偏小的蓋碗泡巖茶,巖茶的滋味也好不到哪裡去。一個不小心,還會把巖茶泡成中藥一樣的味道,苦澀味重,難以下咽。即便是3秒出水,也拯救不了湯水的猛烈味道!就像一個小杯子放了一大勺的芥末,註定是刺激的,重口味的,要讓人涕淚交加的。
  • 關於巖茶衝泡的6個小細節,大多數茶友都忽視了!
    如茶友「花無心」問:「第一泡出水後,第二泡緊跟著還是可以等下的,要是每一泡都在前一泡出水後緊接著續水,那就意味著得不停的喝,實際中可能不會一杯接一杯的喝,時間頓隔久了,一方面水溫不合適了,另一方面,出水後蓋碗的茶湯瀝的再乾淨,但茶葉的內含物還是在浸泡釋放,那麼再次衝泡勢必對茶的滋味和濃淡不好把控……」針對茶友們提出的問題
  • 圖解武夷巖茶衝泡的三大誤區,看看您是否中招了!
    您是否也面臨「不知道巖茶要如何出水」的窘境?您是否也質疑自己真的會泡茶嗎?遇到過就對了,衝泡,它不是粗硬的線條,乾淨、刻板,更不是依葫蘆畫瓢。而是要通過一次次衝泡來提升、修煉。最後才能涅槃重生,成為圈子裡最會泡茶的。
  • 武夷巖茶可以隨便衝泡嗎?細數五種常見的巖茶衝泡方法,誰更實用
    飄逸杯、玻璃杯篇要說泡巖茶,最隨意的方式,飄逸杯和玻璃杯不分軒輊。飄逸杯和玻璃杯,是最簡單隨性的泡茶法。也就是朋友掛在嘴邊的「想怎麼泡就怎麼泡」的方法。但親自實驗過的李麻花,真的很懷疑:這茶喝起來真的會舒服嗎?自非語言焉知魚之樂。
  • 正確衝泡巖茶標準5件套,大紅袍水仙肉桂通用!
    思來想去,這並不是茶葉本身的品質不好,茶還是那款茶,只是因為衝泡的不同而使巖茶擁有了不同的滋味與香氣。比如衝泡的手法、衝泡用水、出水時間等因素,都會影響最後的口感。那麼巖茶衝泡,是否也有標準化的流程呢?本文,村姑陳先展示巖茶的正確衝泡方式,以便茶友們茶友們參考。
  • 四個衝泡巖茶小技巧,泡出大紅袍水仙肉桂本來味道!
    PS:180毫升蓋碗,可是清代劇裡的道具,主要是為了擺拍,用在泡巖茶上,大大的不妥,如同三寸金蓮的小腳,穿36碼的鞋一般,極不合適,會摔跤。《5》技巧四:泡巖茶,出水時間要掌控出水時間,是影響茶湯滋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巖茶課堂第一天推文開始,麻花李一直強調,衝泡巖茶,前三衝的出水時間一定要快,否則茶湯容易變得刺激,還會變得不耐泡。
  • 一杯巖茶,四個衝泡環節,分享巖茶正確衝泡方式
    下面我們詳細的介紹一下武夷巖茶的衝泡流程,讓更多茶友,輕鬆學會。讓喜愛武夷茶的朋友們都能喝上一杯正宗的好巖茶!巖茶,如何衝泡最好?巖茶現在基本上有兩個衝泡方式。一種是功夫茶,就是傳統常見的蓋碗衝泡。還有一種則是,流行與辦公室的衝泡方式,茶水分離玻璃泡茶杯衝泡。茶水分離玻璃杯泡茶比較簡單,適合辦公室人員使用,將茶葉投入玻璃杯過濾內膽內,注入熱水,提出內膽,一杯巖茶就此衝泡完畢。兩種衝泡方式,可以泡出巖茶不同的口感。
  • 聽說綠茶用玻璃杯衝泡,白茶、紅茶、巖茶用蓋碗?
    蓋碗衝泡綠茶,投茶量也要適中,3—5克的幹茶搭配110毫升左右的水即可,水溫不必太高,衝泡時依舊是快出水的方式,如此便能領略到綠茶的鮮香與清爽。所以,綠茶不僅可以擁有玻璃杯泡法,蓋碗衝泡也不容錯過。在投茶時,不同的茶葉有自己最為合適的茶水比例。使用標準的蓋碗泡茶,白茶投茶5克,紅茶5克,巖茶8克,這樣的茶葉和水比例較為適當,能讓茶湯風味恰到好處呈現出來。要是投茶量過多,過猶不及,容易將湯水泡出苦澀味。相反的投茶量過少,茶少水多的情況下,茶葉釋放到湯水的營養物質有限,湯水滋味必然略微平淡。
  • 衝泡武夷巖茶的水溫,控制在多少度合適?
    春節,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間,巴黎留學的表妹,北漂的堂哥,義大利遊學的大舅,回鄉慶佳節。歡聚一堂,聽的最多的就是:「花兒,有對象沒,我有個……」此感受,唯有村姑陳能理解!麻花只好乾笑兩聲,獻寶似地拿出珍藏多年老白茶以及牛欄坑肉桂,試圖以此來轉移七大姑八大姨的注意力。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衝泡很難?你還缺這三個要點!
    有此感慨,是經由無數次衝泡巖茶後而來。衝泡,是讓巖茶從乾燥而黢黑的狀態,變得鮮活、靈動、不再呆板的茶事行動。經沸水衝泡後,香氣不再只有單一焦糖香,而是變得富有層次感。妖嬈馥鬱的花香、清甜雅致的果香、溫暖如陽光的木質香,辛銳而個性的桂皮香……香氣富足,增添了品茶趣味性。
  • 武夷巖茶,為什麼要使用標準蓋碗衝泡?原因都在這裡了!
    結合這些慘痛的衝泡經歷,麻花得出一個深刻的體會:巖茶要泡的好喝,茶器選擇很重要!再不厭其煩地重申一遍:要想準確感受巖茶的味道,一定要用白瓷蓋碗衝泡。而且要用標準泡法:110毫升蓋碗,搭配8克巖茶!!!為什麼要用110毫升蓋碗衝泡巖茶?不止一位茶友問:巖茶衝泡,為什麼非要用110毫升蓋碗衝泡,150毫升的不行嗎?110毫升白瓷蓋碗,8克巖茶,這是標準泡法的一種指標。
  • 衝泡大紅袍、水仙、肉桂,用多大的蓋碗合適?
    ,每一泡要多久出水比較好,衝泡的時候是要用白瓷蓋碗還是紫砂壺,衝泡巖茶要用多少度的水溫等。這些關於巖茶的衝泡細節,有很多。其中,關於衝泡出現最高頻率的詞彙,就屬白瓷蓋碗了。白瓷蓋碗,是一種使用率很高的茶具,且適合衝泡所有茶類,不論是嬌嫩的明前綠茶,還是茶梗粗大的老壽眉,白瓷蓋碗都可輕鬆衝泡。
  • 山場、火功、衝泡,決定同一款武夷巖茶不同味道的三大因素!
    感覺,這是來自人心深處最最最最邪惡的猜測,人與人之間薄弱的信任感,薄如蟬翼。又或者茶友之前遭遇過這類事件,從而有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後遺症。不過,這年頭,真沒有蠢到自斷財路的茶掌柜。原因三:衝泡最後一道衝泡關卡,亦是決定巖茶口感的重要環節。茶,經過不同人之手,可泡出不一樣的風味。在衝泡過程中,有太多小細節會影響到湯感。
  • 僅衝泡3秒就出湯,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還會有醇厚感嗎?
    這是萬金油式的答案,也是茶客們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因素。但你們知道嗎,其實會左右巖茶口感的因素,還有衝泡法。泡茶,最需要技巧,它就像是是化妝術。可以錦上添花,也可以是落井下石。同樣一款肉桂,麻花和村姑陳泡出來,就像是個性截然相反的兩姐妹。
  • 細數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衝泡中的錯誤,瞧瞧,犯了幾個?
    110毫升白瓷蓋碗,8克肉桂,沸水衝泡,快出水,萬事大吉。好鋼用在刀刃上,衝泡方式不能將就。衝泡不是野獸派畫家,講究自由隨性,隨意潑上幾筆顏色就over。泡茶麼,還是要講方法,懂套路。悶泡,實際上是為了審評一款巖茶做準備。悶泡過後,會讓一款茶的缺點全部暴露,以短板示人。這時候在一堆茶裡頭,找到缺點最少的,缺陷最不明顯的茶,而後再改用快出水的方式衝泡,如此一來巖茶十有八九的品質不差。不信這句話的真假性?
  • 衝泡肉桂用紫砂壺還是蓋碗,武夷巖茶肉桂可以用紫砂壺衝泡嗎?
    蓋碗衝泡巖茶肉桂的好處蓋碗大多數是瓷器,用瓷器蓋碗衝泡巖茶,不會吸收巖茶的茶香。所以,用瓷器蓋碗衝泡,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巖茶的原味,這也是審評中使用蓋碗衝泡的原因,蓋碗是能突出巖茶的品質特徵家家戶戶的茶具標配。而且,蓋碗的開口比較大,底部小,這樣的構造能夠讓茶香更大程度地釋放出來。在衝泡之前拿起蓋碗,在碗口就可以很好的聞到幹茶香了。在衝泡巖茶的時候,隨著往碗底注水,茶香撲鼻而來,這種感覺也非常棒。
  • 巖茶快出水,滋味就很淡?很遺憾,你遇到一泡內質特別淡薄的巖茶
    按照標準的茶水比例,衝泡巖茶,肯定是要快出水,不能悶。要不然,茶湯就該悶苦悶濃了。蓋碗泡巖茶,出湯速度要快。這裡提到的「快」,要求是分秒必爭。注水動作要快,倒出茶湯要乾淨利落,整個泡茶時間儘量在7-8秒內結束。按這樣的時間限定,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快出水」。最開始的前幾衝泡茶時,快出水好處,在於避免茶味物質的過多浸出。呈現出來的茶湯,味道不濃也不淡。
  • 為什麼巖茶要用白瓷蓋碗衝泡,看到第2點,我忍不住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01》和巖茶最搭的茶具是什麼?紫砂壺還是白瓷蓋碗?不同的茶友會給出不同的答案。白瓷蓋碗這樣一個不起眼、經濟又實惠的茶具,到底好在哪裡,能夠還成為和武夷巖茶最「般配」的茶具呢?結合村姑陳自身喝茶以及周遭朋友喝茶的經驗來看,用白瓷蓋碗衝泡巖茶,具有4個好處。
  • 五大實戰結論告訴你,衝泡武夷巖茶肉桂,紫砂壺還是蓋碗?
    投茶8克,依舊100℃沸水衝泡,蓋上壺蓋後,立刻出水。接下來,是關於紫砂壺衝泡肉桂的真實感受。(室內拍攝)紫砂壺泡出來的肉桂,有什麼特點?,小巧得很,即便讓壺身垂直於出水,依舊需要至少10秒的出水時間。
  • 武夷巖茶如何衝泡?
    武夷山巖茶是以明末清初剛開始的,是一種在獨特微氣候標準和適合種類的前提條件下具備獨特加工工藝的茶葉,是茶葉的頂部,因而,這類茶針對製作而言肯定是嚴苛的要求,有關的詳細介紹以下!武夷巖茶如何衝泡第一步、備具為了準備衝泡武夷巖茶所需的茶具,應該選擇衝泡烏龍茶的茶具,例如茶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