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衝泡很難?你還缺這三個要點!

2020-12-19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很難想像,一個小小的出水動作,竟然直接決定了一款巖茶的命運。

有此感慨,是經由無數次衝泡巖茶後而來。

衝泡,是讓巖茶從乾燥而黢黑的狀態,變得鮮活、靈動、不再呆板的茶事行動。

經沸水衝泡後,香氣不再只有單一焦糖香,而是變得富有層次感。妖嬈馥鬱的花香、清甜雅致的果香、溫暖如陽光的木質香,辛銳而個性的桂皮香……香氣富足,增添了品茶趣味性。

透明的水與乾燥的條索香碰撞後,從無色無味變得色香味俱全。

只是,茶湯裡的色、香、味是否讓你滿意,全由茶與水的接觸時間長短所決定(排除茶品質極差的特殊情況)。

就以現如今火熱的肉桂(水簾洞出產的肉桂)為例,茶與水接觸5秒,湯水清潤、淳和、桂皮香顯、不易苦澀。而茶與水接觸50秒,湯水原本的柔和與細膩消失得無影無蹤,反倒是又苦又澀,影響口感,味蕾上宛若覆蓋了一層塑料薄膜,不通氣,難以產生愉悅感。

出水速度,簡直就是「整容術」,能將無鹽女改造成徐昭佩。慢出水,能將一款優質好茶逼得面目可憎,湯水苦澀。

是以,為確保茶湯的滋味能符合大多數人的飲茶習慣,麻花本花通常會建議大家使用快出水的手法。

然,理論知識與實踐總會有出入。茶友們反饋,「快出水的道理,我都懂,但我就是做不到!」

其實,未掌握快出水,那是您還沒掌握訣竅。若是窺得門徑,您會發現快出水易如反掌。

在此,分享三個提高出水速度的竅門。

訣竅一:使用白瓷蓋碗衝泡

毫不客氣地說一句:快出水是白瓷蓋碗的專利。

而紫砂壺,與快出水沒有半毛錢關係。小小的出水口,即便在注水後馬上端起茶壺出湯,至少要花費十秒的時間。

這齣水速度與白瓷蓋碗相比,簡直是關公門前耍大刀。

若是您拿著紫砂壺找麻花求助,要如何做到快出水,真不好意思,只有一個建議:換白瓷蓋碗唄。

白瓷蓋碗,碗身與蓋子是獨立的兩個個體,開口大小由泡茶者操控。

蓋子與碗沿的距離遠,則為開口大。開口大,水流的傾斜速度快,自然完成出水的效率高。

反之,蓋子和碗沿的距離近,開口小,出水慢。

如此靈活控制出水的茶器,除了白瓷蓋碗,還有誰?

(開口大)

(開口大)

竅門二:瀑布狀出水

何為瀑布狀?

來張實例演示,如下文所附圖片,就為瀑布狀。

(瀑布狀出水)

茶湯似瀑布傾瀉而下,瞬間落入茶海裡,大珠小珠落玉盤。

以瀑布狀出水,速度最快,不會耽誤出湯黃金時間。

將蓋碗開口調大,距離碗沿1釐米左右最佳。

這個開口大小,既保證出水快,又不會讓蓋碗裡的條索全部傾倒出,影響品茶。

若是開口太小,水流似紅淚滴,出湯需要花費十秒鐘,這將錯失黃金出湯時間,泡出來的湯,味道就濃了,甚至還是澀。

訣竅三:處理好放水壺的先後順序

巖茶衝泡,勢必少不了注水。注水的方式,影響茶湯滋味釋放程度。

而放下燒水壺的順序及速度,則直接左右出湯快慢。

問茶友們一個細節問題。平時衝泡巖茶,你們是放下水壺,再出湯?還是先出湯再放下燒水壺?又或者是水壺拿在手裡,出湯後再放下?

瞧,一個會讓有選擇困難症發作的問題。

放下燒水壺這個問題,請在衝泡前就糾結完畢,早做決定,若是在注水後再來思考這個問題,腦子裡天然交戰一場,電光火石間,可能需要花費三秒鐘時間。

然,這三秒對於巖茶而言,早就錯過了出湯時間,茶多酚稍不留神多釋放,湯水有澀味這也是在所難免的。

衝泡時給個中肯的建議:若您不是為了茶藝表演,不講究衝泡手法美輪美奐,先確保出湯要緊。

尤其是初學者,剛接觸巖茶衝泡不久,最好是能將茶湯倒出後,再放下水壺。如是優哉遊哉放下水壺後再來出湯,一切都以為時過晚。

等到衝泡技法爐火純青,可先放下燒水壺再出湯。這樣既追求了茶湯的好喝,又保證衝泡美觀,兩不誤。

巖茶之所以能流行,關鍵在於其品種豐富性,工藝可塑性,品茶趣味性。

品種豐富,自是不必過多贅述。

歷史上出現的巖茶品種,多達千餘種。窮盡一生的時間,未必能將所有品種喝盡。

光是慧苑坑所種植的巖茶,多達兩百餘種。

對於喝巖茶只識大紅袍、水仙、肉桂而言而言,未來還有更多品種茶等您涉獵。

工藝可塑性,自是要稱讚一句巖茶製作工藝精巧。

同一品種,經由不同制茶師,最後得到的香氣、口感可謂千差萬別。

即便是同一師傅做茶,焙火溫度、時間變化後,得到的巖茶色香味,判斷兩人。

如錦鯉突變後,不再只有紅白兩色,多出了金色、黑色素雅色,為選購提供豐富的選擇。

品茶的趣味性,離不開「香、清、甘、活」四個字。

巖茶時個性的體現,掌握在衝泡者手上。泡法對,精巧掌握出水時間,茶香、茶湯變現不俗,香氣顯露,湯水不易苦澀,整體表現優秀令人稱讚。

而快出水,無疑是最卓有成效的方式。

修煉快出水,請記住三個技巧。

第一、使用白瓷蓋碗衝泡

第二、瀑布狀出水

第三、處理好燒水壺放置順序問題

處理好這三個細節,掌握快出水如探囊取物。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烏龍茶---武夷巖茶之肉桂、水仙、大紅袍
    有人說,「喝巖茶,是茶界新手的試金石」,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巖茶喝懂,你喝茶的水平就不低了。武夷巖茶種類眾多,今天先說一下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都屬於武夷巖茶一類,是以武夷山茶區優良茶樹品種命名,其中肉桂、水仙屬於無性繁殖,大紅袍是經長期選育並無性繁殖進行推廣
  • 同樣是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和大紅袍有什麼特點?真相在這!
    如村姑陳的麻麻,就曾經喝過一款鐵羅漢,至今麻麻對這款茶依舊記憶猶新,只不過,這味道也只能留在記憶裡。村姑陳也曾經喝過一款脂粉味極濃鬱的雀舌,宛若一個粉面美人,妖嬈萬分,直到現在,這味道也永遠只能停留在記憶裡。這就是巖茶的特殊性,也是巖茶的不可替代性。有些巖茶,喝過就再也忘不了。
  • 圖文實例解讀,四個角度講述武夷巖茶中水仙、肉桂、大紅袍的區別
    新手入門麼,也少不了要拜個山頭,從水仙、肉桂、大紅袍開始喝。 甚至於判斷你是不是茶界老司機,就看你能不能準確無誤地辨認出水仙與肉桂。 其地位,不言而喻。 作為巖茶裡的老人,三者,被稱之為巖茶硬通貨。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正山小種簡介
    大紅袍武夷山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為武夷名樅之首,原產於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據傳明朝永樂年間,舉子進京趕考,途經武夷患病,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住持,贈此茶其飲病癒。舉子高中狀元後將皇帝御賜紅袍蓋於茶樹之上,故得(大紅袍)之名。大紅袍外形緊結、壯實,葉底軟亮勻齊,葉邊帶硃砂色,色澤帶寶色或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顯金圈。香氣利,濃長、馥鬱,具幽蘭之盛,滋味醇厚,帶有巖韻。水仙武夷巖茶,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說法,水仙和肉桂是巖茶當家品種。
  • 茶友們心心念念的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標準是什麼?
    在紛繁的巖茶大觀園中,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各花入個眼,皆大歡喜!什麼樣的巖茶算好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不好做論斷。其實啊,不是麻花藏著掖著,和巖茶打了這麼久交道以來,實在覺得「標準」對於武夷巖茶來說,是個尷尬的存在。
  • 茶葉品鑑:武夷巖茶正巖是指什麼?水仙、肉桂、大紅袍如何分辨?
    現在喝武夷巖茶的人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疑問也越來越多,綜合起來,今天給大家先來回答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武夷巖茶正巖、半巖是什麼意思?2002年3月,武夷巖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區域上界定為武夷山市行政轄區全部範圍2798平方公裡。
  • 想喝懂大紅袍、肉桂、水仙,武夷巖茶這5個指標需要看得懂!
    對於初學者來說,巖茶看起來都是細細長長,顏色黑黑的茶,把幹茶放在你面前,若是沒有告訴你品種,十有八九會猜錯茶的品種,甚至會顛覆你對巖茶的固有認知,把水仙喝成肉桂,把肉桂錯當水仙,已經不是什麼罕見的笑話了。雖說要快速、準確地喝出具體品種比較有難度,但我們卻可以從一些指標去判斷,我們手裡的這杯巖茶品種,是好還是壞,是否為正巖的巖茶,工藝是否製作到位等。
  • 武夷巖茶常見有幾種香氣?以大紅袍、水仙、肉桂為例解讀!
    本文就以大紅袍和水仙、肉桂為例,與茶友們共同探討巖茶的香氣。《2》在說巖茶的典型香氣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巖茶的香氣都來自哪裡。巖茶的香氣來源可分為3種。這就好像一個人的基因一般,即便通過後天的手段讓自己變得更美麗,但基因卻改變不了的。2、山場香山場,即茶樹的生長環境,在武夷巖茶行政範圍內,基本上都產巖茶,而在武夷山風景區,產茶之地也非常多,最出名的為「三坑兩澗」(牛欄坑、慧苑坑、倒水坑、悟源澗、流香澗),除此之外還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有自然條件之處都可見茶樹的影子。
  • 水仙、肉桂、大紅袍各自特點是什麼?
    一說到武夷巖茶,很多茶友都不禁會想到「大紅袍」。確實,大紅袍的成功給整個武夷巖茶品類帶來了極大的推廣和助力,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但其實武夷巖茶分為多種,其特點也不同。
  • 為什麼武夷巖茶中肉桂比大紅袍風頭更盛?
    這兩個語境上的大紅袍都是單獨指代一種茶樹品種時候,比如說巖茶下面有大幾百種品種,有水仙、肉桂、大紅袍等等,這個時候大紅袍就單獨指茶樹品種,叫奇丹,我們說大紅袍母樹上就有這個品種。不過這個品種在整個武夷山的種植量不算大,真正做的好的也不算多見。奇丹前幾年我們也一直有做,不過做的一直不是很理想,所以這幾年就不大做這個品種了。
  • 武夷巖茶品種這麼多,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新手該怎麼入門?
    按現在的常規區分,巖茶可以分為6類:大紅袍、水仙、肉桂、名叢、奇種(菜茶)等品種系列,再加上這幾年來,武夷山從外地引入的優良品種。提起武夷巖茶,大紅袍是一塊響亮的招牌。巖茶裡,大紅袍擁有不少榮譽稱號。它是公認的巖茶茶王,是名叢之首,是周總理提到的「半壁江山」。那景區裡6株不能再採摘的大紅袍母樹,屬於大紅袍的過去。而今天,我們能喝到的大紅袍,通常是拼配出來的商品大紅袍。水仙與肉桂,麻花覺得可以並在一起講,它們屬於巖茶的當家花旦。
  • 水仙、肉桂稱雄武夷巖茶 第G05版:茶推介 20140822期 濟南時報
    沒錯,大紅袍的確為烏龍系列武夷巖茶的代表。但去過武夷山旅遊的人會發現,山坳裡一叢叢的茶樹大多立著「水仙」和「肉桂」的牌子。  其實,茶葉裡的「水仙」和「肉桂」是閩北烏龍武夷巖茶中的兩個主要品種,年總產量約佔武夷巖茶的70%左右。種植於「三坑兩澗」內的「水仙」和「肉桂」被稱為「正巖」茶,因資源稀缺價格不菲,品質高的甚至能達數萬元一斤。這兩種茶有何歷史淵源,口感、製作工藝有何獨特之處?
  • 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品類繁多,春節送禮要怎麼選?
    茶作為無酒精飲料之首,拿來送禮,是個穩妥的好選擇。當年尼克森訪華,用了四兩武夷大紅袍作為國禮,被周總理戲稱為「半壁江山」的佳話,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在眾多的茶類中,選擇武夷巖茶作為茶禮,絕對是上檔次的過年茶禮選擇。
  • 四個衝泡巖茶小技巧,泡出大紅袍水仙肉桂本來味道!
    含金量極高的武夷巖茶,能喝懂個五六七八層,否則就要成窮藝術家啦,還買不起畫筆和顏料……(村姑陳畫外音:李麻花活脫脫的是個戲精,她不畫畫,找他爸學學針灸推拿,也餓不死自己)額……被戳穿了。話說回來,在走訪各大茶館的這麼些年,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 巖茶上千種,為何我們只認識大紅袍、水仙和肉桂?
    然而在武夷巖茶上千種茶品中,卻有三個品種一下子就瓜分了武夷巖茶的大片江湖,它們分別是大紅袍、水仙、肉桂。以至於說起武夷巖茶,大眾茶客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更甚者,連武夷巖茶是這些茶品的總稱都不知。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還要從這三種茶的特性說起:1- 三種巖茶的產量大、制優率高在武夷山本地,要論哪些巖茶品種的種植面積最大,那當屬大紅袍、水仙、肉桂了。
  • 巖茶品種成百上千,為何大家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
    春節期間,去往武夷山的周邊城市走親訪友,經常會聊到武夷山的茶葉,很多朋友平時還喝點茶,但說起武夷山的茶葉,他們確實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更甚者,連武夷巖茶是這些茶品的總稱都不知。我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失落了。
  • 大紅袍、水仙、肉桂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人慾罷不能
    但是除去中國的十大名茶之外,中國還有很多很多的其他品類的茶葉,今天發哥就來講一講位於中國福建武夷山茶區的巖茶系列——大紅袍、水仙、肉桂。是中國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狀元」之美譽,乃巖茶之王,堪稱國寶。 巖茶大紅袍的形狀比較統一,顏色深褐鮮潤,衝泡之後茶湯的顏色呈深橙黃色,清澈豔麗,大紅袍是具備了紅茶的甘醇和綠茶的清香,這也是大紅袍深受人們喜愛的原因之一。 製作工藝:大紅袍的製作工藝十分的複雜,製作時間之長。
  • 武夷巖茶千百種,為什麼出名的只有大紅袍、肉桂和水仙?
    武夷巖茶因其特殊地形導致種植方式特殊,號稱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武夷巖茶品種各類名樅、單樅等加起來多達幾百上千種。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品種裡面出名只有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妖精,以及為數不多的單縱、名樅。大紅袍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稱,說到巖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紅袍,說到武夷山大家第一印象是張藝謀拍的「印象大紅袍」,大紅袍簡直成了巖茶的另一個名稱,成了武夷山的文化名片,大紅袍出名主要是文化積澱深厚、產量有限(現在母樹已經禁止採摘)、當作國茶贈送外賓等原因才火起來。
  • 為何肉桂、水仙成為當代武夷巖茶的業態新解?
    原創 | 義芳君說茶(每日原創深度精彩茶說,告訴你一個真實茶世界!)喜歡武夷巖茶的茶友一定對這個流傳已久的說法並不陌生:「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這句話從某種程度上,揭示了武夷肉桂與水仙的核心品質特點,即肉桂講究品種香——桂皮香,而水仙則講究滋味口感的醇厚。但我們知道,其實在武夷巖茶多如牛毛的品類中,比肉桂香、比水仙醇的品種大有所在。譬如,小品類的奇蘭、黃觀音等,那都是屬於後來居上的高香品種。
  • 武夷巖茶,適合存成老茶嗎?無論大紅袍,水仙,肉桂!
    你要是說不適合存成老茶,大部分人會翻出那句經典——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看,你說武夷巖茶不能存成老茶,這下被打臉了吧。清代就有人證實,巖茶是可以長期保存,你太無知了。瞧,帽子一扣下來,似乎再也沒有絕地反擊的機會。你要說武夷巖茶適合存成老茶,現在市面上有些打著「老茶」名號的巖茶,品質實在不咋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