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十首鄉愁詩,解你思鄉之情

2020-12-05 古典文學與詩詞

年關將至,

你是否在收拾行囊,準備回家;

你是否因故阻了歸程,只能遠遠思念。

農曆新年要到,

時間一天天近了,鄉愁撲面而來!

詩詞君送你十首鄉愁詩,

解你思鄉之情!

《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靜夜思》創作於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此時的李白26歲。

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體現了「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這一年冬末春初時,詩人由楚入吳,一路行來,當舟次北固山下的時候,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這一千古名篇。

詩人在漂泊羈旅中,看到北固山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的壯麗景色,觸發了他深深的思鄉之情。

當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著託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裡人。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今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據說,宋之問被貶到嶺南,因不適應那裡的的生活,神龍元年(705年)十月宋之問過嶺,次年春即冒險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下了此詩。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詩人直抒內心的矛盾心理,將對家鄉的感情表現得更加深沉。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離家鄉越來越近時,是不是也如詩人一樣,反而心裡害怕起來。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王安石評價張籍的詩「看似尋常最奇崛」,這句話在這首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張籍創作這首詩時正客居洛陽城。當時是秋季,秋風勾起了詩人獨在異鄉的悽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在詩中,詩人通過寫家書這個場景,來表現思鄉之深。洛陽城裡起秋風了,勾起了詩人無盡的思鄉之情,他寫下一封家書給捎信的人帶回家,想說的話太多了,捎信人要出發時,又趕緊拆開信,又寫上幾筆,再還給捎信人。寥寥數語,卻耐人尋味。

《逢入京使》

【唐】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據考證,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時所作,此時的詩人34歲,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徵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

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見一個老相識。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不免有些感傷,同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安慰家人,報個平安。

詩人用誇張的手法說自己的眼淚都沒有幹過來描述思鄉之情,而「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不加雕琢,信口而成,卻寄寓了詩人對故鄉的一片深情。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首詩應當是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年)歲末,作者時年三十三歲,任秘書省校書郎。冬至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間也很熱鬧,穿新衣,互贈飲食,互致祝賀,一派過節的景象。白居易當時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舍中,有感而作此詩。

這首詩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只是用敘述的語氣來描繪遠客的懷親之情。詩人用直率質樸的語言,道出了人們常有的一種生活體驗,感情真摯動人。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

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在一個除夕之夜,詩人還羈旅在外,在一個旅館裡,映著寒燈,他久久難以入眠,是什麼事情,讓我這個遊客的心裡變得悽涼悲傷?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裡之外的我;我的鬢髮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在詩中,詩人寫自己和家鄉親人相互思念,使這一思鄉之情更加濃厚。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

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

在王維的詩中,這株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詩人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

《鄉思》

【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鄉思》是北宋詩人李覯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的一二句從遠處著筆,寫詩人極目天涯時所見所感。三四句從近處著墨,寫詩人凝視碧山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突出了詩人歸鄉無計的無奈和痛苦,表達了詩人對故鄉深摯濃厚的思念之情。

《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詩人在旅途中,他早早的起來趕路,殘月掛在天邊,村店的野雞叫了,板橋上瀰漫著清霜,都是旅人的足跡。槲葉飄落,枳花綻放,令我想起了家鄉,遙想著野鴨大雁,早就擠滿了河塘。

詩人早行,看著一路的景色,引發了遊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濃濃的思鄉之意,字裡行間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無奈。

相關焦點

  • 五首關於鄉愁的古代詩詞,讀後不知是否觸發您的思鄉之情?
    關於鄉愁的詩詞太多了,現代詩中有餘光中的《鄉愁》,很是有名,在此不過多介紹,且以五首關於鄉愁的古詩,與諸君一起望遠懷鄉吧。一、唐代張九齡《西江夜行》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這首懷鄉之作素練質樸,而思鄉之情,切切難忘。頭兩句描寫夜裡出行,然後因月思鄉,五六句寫四周清寂,想來詩人正望月沉思,七八句是換季帶來的愁意,最後一聲鶴鳴作結,也不知詩人是否獨坐了一晚?二、唐代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鄉愁到底能有多「愁」?王安石這首詩,悽涼孤獨之感讓人難以釋懷
    鄉愁是一種解不開的心結同時也是一種無法釋懷的愁苦心情。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但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所致,大多數人又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謀生。這種現象其實在古代社會中非常常見,所以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才會創作很多,讓人研讀之後不禁潸然淚下的「鄉愁詩」。
  • 鄉愁到底能有多「愁」,王安石這首詩,悽涼孤獨之感讓人難以釋懷
    鄉愁是一種解不開的心結同時也是一種無法釋懷的愁苦心情。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但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所致,大多數人又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謀生。這種現象其實在古代社會中非常常見,所以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才會創作很多,讓人研讀之後不禁潸然淚下的「鄉愁詩」。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從這幾首古詩詞中感受古人的思鄉之情
    悠悠遊子心,濃濃思鄉情思鄉之情是千百年詩人們運用最多的題材之一。在古代,交通極為不便,馬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並不是人人都有馬騎,像陸遊就是騎驢入川的,還有乘船、坐轎,都很慢,由此可見古代遊子回鄉是一件很艱難的事。
  • 「詩詞鑑賞」九首詩詞,道盡李白思鄉之情
    年關越近,思鄉越濃。你是否在收拾行囊,準備回家;你是否因故阻了歸程,只能遠遠思念。農曆新年要到,時間一天天近了,鄉愁撲面而來!  歷史上的今天,1316年前的今天,701年2月8日 (農曆臘月廿六),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誕辰。  李白一生遊歷大半個中國,大部分光陰都是在路上度過的,漫遊的人生註定了鄉愁成為他詩歌的主要旋律,在李白眼中的鄉愁是那皎皎的明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麼,你知道李白其他的思鄉的詩詞嗎?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古往今來,遠遊他鄉的人都會有過思鄉的情懷,在唐詩中思鄉詩更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留下了很多寄託鄉愁的詩句,比如,崔顥在《黃鶴樓》中說「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春夜洛城聞笛》中說「今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等等。
  • 八首著名羈旅思鄉詩,讀之熱淚盈眶
    八首著名羈旅思鄉詩,讀之熱淚盈眶後秋興之十三八首·其二錢謙益海角崖山一線斜,從今也不屬中華。關河,關塞河流,代指江山、全國。漢幟,指漢族軍隊的旗幟。胡笳,指胡人的樂器,此代指清朝的軍隊。望盡大江南北,不見漢人軍隊的影子,到處都是席捲天下的清朝軍隊。此寫清滅大明王朝的亡國之恨。第二句的「吹殘日月」,表面是說「胡笳」之聲響徹雲霄的情狀,實際是說清朝滅亡明朝。因為「日月」合起來便是「明」字,這是巧妙地利用漢字形體表情達意,屬於漢語修辭的析字法,婉轉地表達了對故明王朝的懷念之情。
  • 馬戴這首思鄉詩,寫盡思鄉之痛而餘音嫋嫋,在晚唐詩篇中鶴立雞群
    馬戴·落日悵望這首詩的題目是《落日悵望》,和之前的《灞上秋居》一樣,這首詩也是一首五律,同樣表達的是思鄉之情。而且頸聯「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富有悠悠的意境之美,「臨水不敢照」更讓人體會到思鄉之痛!這首詩一開始,寫的是秋日的黃昏景色。秋日最容易讓人有思鄉愁,而黃昏尤甚。馬戴選擇了秋日的黃昏,那麼思鄉之情的悲愴是顯而易見的。當是時,詩人在這樣的季節和時辰中,遙望故鄉而不見,只看到「孤雲與歸鳥,千裡片時間。」
  • 鄉愁有多濃?每當思鄉之際,定會吟起王勃這首五言絕句!
    無論是誰,不論何地,只要想起故鄉,便會觸發那一縷鄉愁。鄉愁是一種不可言狀的感情,它無孔不入,卻又拂之不去,時刻縈繞於心。要問鄉愁有多濃?它如同斷腸離人,心裡那一份化不開的情;又像是飄蓬遊子,獨酌月下的那一杯醇厚的酒;亦或是天涯過客,佇立秋風中的那一輪夕陽。
  • 李白最著名的思鄉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或為求官,或為求財,或為名利雙收,都需要到更富庶之地。而在古代極不發達的交通與通信條件下,很多人一走就是幾十年,很多人自離鄉之後,都再也沒有回來。古代思鄉詩很多而在外地的他們,若志得意滿還能掩蓋離鄉千裡的鄉愁;若非如此,內心的羈旅思鄉之痛就會顯得格外強烈。
  •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一首詠春思鄉詩《早春野望》
    王勃是一個早熟的天才,六歲善辭章,九歲讀顏師古注《漢書》,居然找出一大堆毛病,寫了《漢書指瑕》十卷,十四歲就應舉及第。這樣的天才兒童,確實是很少見的。公元664年,時任右相劉祥道巡行關內。當時年僅十五歲的王勃上書右相,抨擊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對討伐高句麗。劉祥道看完王勃上書的內容之後,非常欣賞王勃的才華,於是向朝廷舉薦王勃。
  • 岑參最著名的一首思鄉詩,讀後令人頓生豪情,鄉愁不在
    鄉愁,是每一個旅途的行人心裡最深的哀傷;故園,是每一個在外的遊子夢裡常見的夕陽。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描寫過對故園的思念,唐詩中更是有無數思鄉詩的佳作。李白在《靜夜思》直抒思鄉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把思鄉之情融入夜泊江邊的景色之中: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邊塞詩人岑參也曾寫過一首著名的思鄉詩。
  • 《唐詩三百首》中催人淚下的思鄉名篇,我們心中的故鄉情!
    你有多久沒有回家了呢?是否在心裡記掛著那片故土?《唐詩三百首》中催人淚下的思鄉名篇:任憑時光衝刷、記憶荏苒,也無法稀釋我們心中的故鄉情。這首詩一開始載於《全唐詩》,後被收錄至《唐詩三百首》中。《唐詩直解》裡說它:「詩不深苦,情自真率」。
  • SUFE·為你讀詩 | 劉盈貝:《鄉愁》
    時逢歲關,盼歸家園。鄉愁是永遠的話題。所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鄉愁大抵也相似吧。今天,跟隨朗讀的旋律,聆聽來自不同國度的鄉愁。中文版《鄉愁》作者:余光中為你讀詩:劉盈貝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 張籍思鄉情最濃的一首詩,寥寥數語寫盡濃濃鄉愁,不愧為千古名作
    因為外面的世界再繁華,但終究不是自己心中的家園,也正因如此才會讓無數詩人,都熱衷於描寫自己心中的故園之情。而這首《秋思》,就是唐代詩人張籍,思鄉情最濃的一首詩,而且這首古詩僅用寥寥數語,就寫了盡濃濃的鄉愁,當真不愧為千古名作。
  • 白居易的這首詩平淡無奇,卻寫出了鄉愁的極高境界!
    《邯鄲冬至夜思家》是白居易的一首詩作,寫於詩人任秘書省校書郎期間,當時白居易正宦遊在外,夜宿於邯鄲驛舍中,時值冬至,有感而發 寫下了此詩。白居易的這首詩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典故,只是用平淡無奇的語言,道出了出門在外之人的鄉愁之情。
  • 余光中最經典的八首詩,愛那首《鄉愁》,是否也能勾起你的鄉愁?
    2017年的12月14日,余光中逝世,享年89歲。余光中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詩多變,詩風因題材而異。初識余光中還是他那首最著名的《鄉愁》,這首詩是余光中1972年所寫,這是因為他跟隨父母在1949年便離開故鄉,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完成。
  • 這是最簡單的古詩,寫了最簡單的家書,卻寫出了最濃的思鄉情
    床前明月光古人的思鄉詩,包括很多種。有的觸景生情,懷念故鄉;有的遇到故鄉之人,勾起懷鄉之思;還有的收到家書,心生懷念故鄉之情。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這首古詩,是最簡單的古詩,寫了最簡單的家書,卻寫出了最濃的思鄉情。且看: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
  • 李清照這首懷鄉詞,寫思鄉之情,語淡情切,意境幽遠
    相信點開本人文章的你對於文學方面是很有研究的。那麼我想問一下,李清照的詩詞你了解多少,或者你了解李清照多少?好了,咱們先不賣關子了,下面咱們就來欣賞李清照的這首詩詞。李清照這首《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大體寫於趙明誠被罷離江寧守前後。這首詞摹寫早春時節景致,寄寓詞人濃鬱的思鄉之情。李清照這首懷鄉詞,寫思鄉之情,語淡情切,意境幽遠。
  • 一首短詩,難解心中之念,思鄉情濃,遙憶窗外梅花
    (文·張凡)在遙遠的古代,車馬傳書慢,天邊落孤鴻,身在他鄉為客的遊子,心中總是藏著一縷鄉愁。無論有什麼樣的身份,處在何種地位,這一個共同的思念,卻永遠無法改變。隔著迢迢山水,遙望千裡之外,是他們都曾做出過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