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我是從農村考入內蒙古大學數學系的。我上學那會兒,中小學是用蒙古語授課,大學是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大學第一年,我聽課十分困難,於是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普通話。雖然鬧過很多笑話,但我仍然堅持去說、去練。現在,我不但熟練掌握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蒙古語,還能夠使用英語溝通交流,這對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劍橋大學學習時,每周都有國際上的名師來做講座,但我英語水平不高,有時真希望老師用中文講課。在這種情況下,是改變對方,還是改變自己? 答案不言而喻。我改變了自己,努力學習英語,不僅解決了聽講座的問題,而且為我以後的科研帶來了很多幫助。

  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條件。語言就好像一扇窗,打開這扇窗,你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可以全面拓展和提升自身發展空間。偉大祖國文化的魅力、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更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

  語言相通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難以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難以形成國家認同,難以增進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國家認同建構具有特殊意義。

  歷史上,「書同文」,促進了中國廣袤土地上文化的交流和中華文化認同的形成。「語同音」,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通暢、便利,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我們更多強調了語言文字的功能性,忽略了語言文字教育情境與過程對建構國家認同的深沉意蘊。教育的目的,不能僅停留在培養出一大批能夠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間流暢互譯的「翻譯人才」,更要在增進大家對各民族文化認識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我是一名數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語言教育聯繫不大。但我還是師範院校的校長,要為我的學生作出榜樣。中國的知識分子,有盡忠國家、盡忠民族的傳統。人民教師承擔著託起中華民族明天太陽的重任,要盡到責任和義務。如果眼裡只有小圈子、小集體利益,心中沒有國家和中華民族大局的,這樣的人不是民族教育、師範教育要培養的人。我們的師範院校一定要把教師培養好,民族教育一定要把各族人才培養好,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打牢堅實根基。

  (作者阿拉坦倉系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師範大學校長)

相關焦點

  • 「重磅」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環節。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書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燦爛中華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內容。應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應因遇到困境而退縮,不應因存在問題而懈怠,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現實需求語言交流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最基礎性的交流,語言交流能力是勞動者綜合素質中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素質。在很多廣泛使用方言的地方,漢族群眾學習國家通用語言也存在很多困難。
  • 【民族團結進步】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環節。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書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燦爛中華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內容。應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應因遇到困境而退縮,不應因存在問題而懈怠,不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提升普及水平和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要「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努力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
  • 縱深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工作
    堅定不移地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加強民族團結、建設魅力西藏的基礎性工作,是我們必須長期擔當的戰略性任務。一直以來,西藏立足實際,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長足進步,也形成了一些有益經驗。為縱深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工作,進一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議:
  •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
    據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為切實發揮語言文字的基礎性作用,加大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力度,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語委日前印發《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要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貧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的情況發生。
  • 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國政協...
    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全哲洙: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情況及建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不僅是教育問題、脫貧攻堅問題,更是事關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問題。由此建議:一、堅定不移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
  • 書同文 語同音 人同心——全國政協「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
    圍繞如何「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巴特爾副主席和15位與會委員各抒己見,就如何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國家語言服務實力,增強各民族凝聚力,助力脫貧攻堅和個人成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傳承發展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問題建言資政。
  • 《現代漢語應用規範詞典》出版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詞典收錄《通用規範漢字表》全部漢字8105個,收釋現代漢語常用詞語約40000條,提示易錯的字詞讀音、寫法、意義和用法等約3000處,辨析同義詞或相關詞語2000餘條。據介紹,該詞典是在國家語委的指導和教育部考試中心的支持下,在著名辭書學家李行健的主持下,由20多位專家歷時數載打造而成,語言學家許嘉璐、曹先擢,教育家柳斌等擔任詞典顧問。
  • 祖力亞提: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於保障發展權
    中國日報日內瓦3月10日電(記者 陳衛華)針對西方一些媒體和政客對新疆少數民族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方面的歪曲,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祖力亞提·司馬義3月8日在日內瓦萬國宮舉辦的「新疆人權事業發展進步」主題邊會上表示,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發展權的重要前提。
  • 兩部門:2020年全國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十二五期間,我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成就顯著,發布4批外語詞的中文規範譯名,逐步減少漢語中使用外語詞、字母詞現象;開展「年度漢語盤點」活動,連續發布年度漢字、流行語和新詞語。在此基礎上,《規劃》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育與普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教育和科學文化水平,對進一步加快國家通用語言――普通話的普及、加大國家通用文字――規範漢字的推行力度,提高全社會整體語言文字應用水平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世界信息化的發展,把加強語言文字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促進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提到了重要位置。
  • 教育部 國家語委關於印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
    教育部 國家語委2017年3月14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為貫徹落實《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確保「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目標的實現,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以下簡稱普及攻堅工程)有效實施,制定本方案。
  • 成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為我的成長鋪展廣闊道路
    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關乎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未來和長遠發展,這一點,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成仁深有體會。
  • 「解讀」尊重歷史 著眼現實 學習推廣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我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是我國各地區、各民族在長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語言文字相互借鑑、相互影響的結晶。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族群眾共同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和現代國家的歷史必然,是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也符合憲法精神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十三五」時期國家語言文字事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明確提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姚喜雙在發布會上強調,《規劃》以全面推動語言文字事業服務國家發展需求為核心,堅持「五個面向」的戰略重點(即向國家戰略聚焦,向農村和民族地區攻堅,向社會應用推進,向現代治理轉型,向國際領域拓展),提高國民語言能力,構建和諧健康的語言生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語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使用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
    我們要自覺順應歷史發展規律,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針,堅定不移普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鞏固和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 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並行不悖
    可見,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法定的國家事權,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族公民的共同責任。在全球化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各種語言和文化也在交流中不斷發展變化,在此背景下,我們應該保護好少數民族語言文化。
  • 【專家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是「國語」
    事實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推廣普及的普通話和規範漢字,而「國語」則是民國時期和現臺灣地區對現代漢語標準語的稱呼,二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語言、多文種是基本國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語言是一個民族重要而顯著的特徵,語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內容。
  • 人民日報: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2016年,雲南省啟動了民族地區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攻堅工程,開展普通話培訓,幾年下來效果明顯,截至目前已完成9.96萬名勞動力培訓。隨著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普及,各地各族群眾提高了個人交流交往能力,拓寬了獲得現代知識和信息渠道,生產生活便利程度大為提高。
  • 進一步貫徹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進一步貫徹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我國憲法規定的責任。2000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規定和精神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