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嫣曬最新素顏照獨自過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

2020-12-18 星玥無痕

天后王菲出道多年,也走紅了30年,如今她兩個女兒漸漸長大,大女兒竇靖童已成年並成功進入娛樂圈,而小女兒李嫣今年13歲,也開始到國外留學深造,王菲、李亞鵬雖然已離婚,可他們對女兒李嫣的疼愛有增無減。這次把李嫣送到國外某貴族學校讀書,接受西方優質教育。據悉李嫣已到國外去,卻也透露出她所留學的學校,疑似在瑞士貴族學校就讀。

李嫣曬最新素顏照獨自過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今天,李嫣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了一組照片,是自己在國外過中秋的畫面。並且還曬出了自己的自拍素顏美照,配文:中秋快「落」!看起來心情不是太好。

李嫣配文說希望中秋快「落」,就是希望這一天能夠趕緊過去吧。畢竟這是她離開爸爸媽媽獨自過的第一個中秋。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如約而至,節日的氣息在全世界彌散開來。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沒想到大大咧咧的李嫣也非常想家,對於李嫣來說,在這個重要的節日中,不能和父母一起度過了,看起來非常傷心。月是故鄉圓,水是故鄉甜,人是故鄉親,要不是為了生活學習誰又會漂泊在外,看著街頭悽清,看著不屬於自己的繁華,一座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街頭,卻沒有自己想要的歸屬感。

前不久,李嫣還曬出了照片,其中有兩張照是她戴著螃蟹帽坐在鋼琴前演奏,配文說「螃蟹的獨奏音樂會」,不得不說李嫣擁有了媽媽王菲的藝術細胞,懂音樂,而且還會繪畫,是一個文藝女孩。李嫣的很多校友非富即貴,不是商人之子就是王公貴族。網友們是非常的羨慕啊。

李嫣每學年的學費高達10萬瑞郎,折合人民幣70萬一年,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肯定是超高的一筆費用,可對李嫣爸媽王菲、李亞鵬來說,那不算什麼,畢竟王菲李亞鵬早已在演藝圈工作多年,收入豐碩,能給自己女兒李嫣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也是一種愛的表現。

其實很多明星家長都會像王菲李亞鵬一樣,掙到了大錢就會讓兒女留學、或就讀國內貴族學校,這些明星子女從小就接受優質的教育,李嫣自出生以來就受到爸媽的疼愛,如今正是豆蔻年華就選擇出國留學,相信以後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中秋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對於我們這些在外求學的學子,不能在家陪父母一起過,難免會有些傷感。小編認為,即使沒能在家,寢室裡的幾個舍友,同學們也可以在一起過一個難忘的,有意義的中秋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不知此時此刻,你是否也和李嫣一樣,在思念著家人呢。今天晚上不要忘記吃月餅哦!身在異鄉,不要忘了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啊!看官們,本篇文章已經結束了,你看完本篇文章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呢?覺得小編的文章寫得不錯的,請給一個愛心贊,你的點讚、關注、分享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如果有要吐槽小編的,大膽說出你的想法,在文章下方評論,小編會看到的,謝謝大家!

作者獨家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中秋臨近,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對哦!馬上就是中秋節了,感覺年都才過了沒多久,中秋竟已來臨,時光荏苒過得真快啊。記得兒時的中秋,那真是年年歲歲望中秋,還沒到中秋節就問著到時要買多少個月餅,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多花樣,就是用紅紙抱著一對一對的,裡面一個是豆沙一個是白糖的,聞起來可香了,父母在中秋前趕集時就會買上幾對,一般是一人一對,買回來以後可得藏好,要不然就會被我這個小饞貓偷吃了,等到中秋節那天吃過晚飯後,母親就開始把之前儲存的南瓜子和和葵花籽找出來拿去炒炒,我呢就迫不及待的在邊上等起
  • 又是中秋,又見月圓,每逢佳節倍思親
    不經意間,中秋節就快要到啦。月本無情,有情的是我們。月本無心,有的也是我們。古往今來,很多的騷人墨客借中秋月圓時無不揮毫潑墨,痴情吟詠。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又是最相思的節日。身在他鄉時,那故鄉的美,故鄉的情,故鄉的點點滴滴都會在這刻不安分起來, 這便是鄉愁。鄉愁是什麼?也許對於我們做兒女的更多是母親的嘮叨,父親的諄諄教誨。刻骨銘心,揮之不去。中秋月,故鄉明。明月是同一輪明月,中秋也是同一個中秋,並沒有什麼差別。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詩詞展》
    點擊下方藍色「閱讀原文」觀看《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詩詞展》50幅微信端全景展【來源:無棣縣圖書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月到十五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濃!
    月到十五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濃,金秋時節景色美,圓圓明月傳鄉情,遙寄相思與明月,清輝脈脈祝福行中秋佳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一家人團圓和慶祝五穀豐登,也是收穫的季節每逢佳節倍思親,自從在在外上班以來,似乎再也沒有回家陪父母過中秋了。想想大概已有10年了,歲月如梭,時間在不經意的流逝。
  • 每逢中秋倍思親
    每逢中秋倍思親作者:神來之筆WO筆下生花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在親情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古往今來,這個基礎不斷擴大、不斷雄厚、不斷加固,而就誕生了一直在薰陶國人,一直在走向世界、影響世界的中華文明。每逢中秋倍思親。這句話可謂是一句千古名言。任何一個人,思親最迫切、最感動的時刻就是中秋節。而借月抒懷,更是令人能有一番最美妙的好感受了。
  • 「悅讀」月到中秋分外明
    月到中秋分外明「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年年中秋,今又中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遙望藍天彩雲追月,今夜,題於中秋,款行月色,願清風為詩箋,題一筆秋葉,抒一紙墨香,說一段情話,游離於潑墨山水之間,握一縷鏡中月華,蕩漾於紅塵蝕骨的深處。舉目遠眺,金黃漫野,層林盡染,驚鴻一瞥,「落霞與孤鶩齊飛,山水共長天一色」。「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夜月最圓,今夜月最明,圓月夜,情更濃,嫦娥廣寒舒廣袖,吳剛把酒問青天。
  • 「每日一習話」每逢佳節倍思親
    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在這個象徵著團圓的日子裡,人們對家鄉的思念總是更為迫切,對祖國的依戀也愈加深刻。2015年9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西雅圖出席美國僑界歡迎招待會並發表講話。他飽含深情地說:「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萬裡之遙的祖國和親人,祖國和親人也牽掛著每一位海外遊子。」
  • 吳永勝:每逢佳節倍思親 —— 寫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
    文/吳永勝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兒代表我的心舉杯邀月齊相思,故鄉情結在夢境每逢佳節倍思親,秋風捎去我的情夜深人靜難入眠,思緒萬千看繁星每逢佳節倍思親,秋高氣爽藍天雲思念撥動雲翅膀,愛的行囊飛太空每逢佳節倍思親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是團圓之夜,還有無數美好傳說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外打拼,為了提升自己的事業,有人甚至數年不曾回家,「北漂一族」就是典型的例子,對於常年在外的年輕人來說,每逢中秋佳節之際,這些不能回到家裡的人,往往都會給家中的父母和親人打一個問候的電話,而有些人為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思親合情合理但要適度
    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中秋又稱「團圓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對於在外拼搏的遊子來說,這個節日卻總是會顯得有些傷感,有許多人因為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想回家而回不了。思念的本質,就是八大苦中的求不得,代表欲望沒有得到滿足,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那種特別想要而得不到的狀態,真的非常痛苦。過度思念讓你的精神和思想狀態都萎靡不振,上班沒精神;工作不專心,做事心不在焉,容易出錯,茶飯不思,對生活失去熱情,整天悶悶不樂,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感覺整天都提不起力氣。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詩詞展》系列一
    「中秋」一詞始見於《周禮》,名稱的由來,是因「此日三秋恰半,故謂之『中秋』」。中秋節則源於古人秋天祭月。《禮記》記載:「天子……秋夕月。」「夕月」,即拜月。展覽主題《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詩詞展》系列一展覽時間2020年9月22日—9月24日觀展地點濱州市圖書館二樓展覽長廊展覽簡介月不長圓,人不長聚。正是因為陰晴圓缺、悲歡離合是常態,中秋節就顯得更加珍貴,也激發出歷代文人墨客關於中秋的詩情、詩才,寫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月圓人團圓。國慶、中秋佳節思鄉遊子送祝福
    國慶中秋佳節你回家了嗎?爸媽已經為你準備好最愛吃的飯,喊你回家歇歇腳。離家在外的遊子,你們辛苦了!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慶典日,也是中華民族的團圓日中秋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的這一天,家中爹娘都在期盼遊子們早日回家團聚。哪怕在家裡只能呆上一天,對爹娘來說也是最大的安慰。可是,沒有大家哪來小家,沒有戰鬥在各行各業和各條戰線上的兒女們保家戍邊與建設祖國,家中的父母妻兒又怎能過上安全幸福生活。
  • 太原雙西一社區開展「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前夕寄廉語」活動
    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積極挖掘中秋節節日內涵,努力營造「和諧、和睦、團圓、團聚」的濃厚節日氛圍,太原迎澤區雙塔西街一社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前夕寄廉語」為主題,以慰問、幫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為重點,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志願服務活動,營造快樂、溫暖的節日氛圍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直在外流浪的你,有多少年沒陪家人過中秋節了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來臨,你最思念的人是誰?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將到,思念不斷。今年國慶中秋同慶,要國慶中秋同慶,最快也要相隔十九年,人生難得五六回,因為人生少有百歲壽。人需要群體生活,需要親友情感交流,人總有寂寞時候,特別在逢節日喜慶時,更會思念故去的,或分別離開不在身邊的故親舊友,今年是雙節同慶,思念自會更多。
  • 每逢佳節倍思親,月餅是怎樣「煉」成的?在中秋來臨前學會做月餅
    月餅中秋月餅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就快到了你是否會回家跟家人團聚呢趁著中秋還沒有到來我們先來學習一下月餅是怎樣做成的吧月餅的原料月餅的步驟13將蛋黃在裝有白酒的碗中過一下,放在鋪了油紙的烤盤。烤箱180度烤8分鐘涼後待用。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將至,六首原創古詩訴說中秋悲歡……
    #最美詩詞#文/玄月初古往今來,「每逢佳節倍思親夜色清幽,清寒的月亮照進樓內,似乎提示著身在異鄉的人們,八月十五快要到了!這一切怎不讓人鄉思滿滿,鄉情入夢……五絕~鄉愁】明月近中秋,西風入小樓。一杯青竹酒,三兩異鄉愁。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詩詞展
    中秋 佳節 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日為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八月節」。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快來了,這時你最想念誰?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我們民族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它表達了我們民族對於團圓的盼望和對家庭的珍重。中國人是浪漫的,所以特別喜歡月亮。月亮之所以浪漫是因為有陰晴圓缺。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月亮變化的美,才確保了月亮的浪漫氣質。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團圓節
    民國風情 過幾天就到中秋節了。中秋是我國傳統佳節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始於唐太宗時期。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這個時節許多農作物已經成熟,在這個最好的收穫季節,農民收穫之後,奉上豐收的果實以祭祀祖先,以感謝天地諸神。到了南宋時期,中秋節已成為所有人團圓的節日,無論貧富貴賤,全家人中秋之夜賞月、吃月餅,很多人徹夜不眠,慶祝享樂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