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行業全新轉型升級 物業公司好日子在後頭

2021-01-16 北方網

  2021年01月12日 07:07   來源:   [手機看新聞][字號 大 中 小][列印本稿]

  物業公司「好日子還在後頭」

  中國指數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累計將達238億平方米,僅物業費一項收入的市場規模,就將高達1萬億元。而多種經營收入,更將高達1.8萬億元。

  出門忘帶門禁、快遞沒人籤收、設施無人維修……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系列問題,實際上映射了傳統物業行業的痛點。

  1月10日,記者在重慶金科南山小區發現,業主通過物業的雲車管、雲監控、AI天天-人臉識別、大社區APP+大管家APP等智慧服務管理平臺,讓你遇到的那些物業問題都不是事。

  新年伊始,物業行業喜獲政策「大禮包」。國家10部委聯合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提升物管服務水平、推動生活服務業、強化監督管理等6個方面做出明確指引。這標誌著,物業管理行業已進入全新的轉型升級時代。

  萬億元藍海漸成行業新風口

  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傳統房地產開發領域利潤率整體下滑。與此同時,物業行業萬億元級市場規模引發新的想像空間。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共有近228萬家物業相關企業。地域分布上,廣東省的物業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36萬家,佔全國總量的16%。山東省和江蘇省位居第二三位,均擁有超過19萬家物業相關企業。上海和北京兩大一線城市也躋身前五名。 東方證券分析測算,到2030年,基礎物管物業市場規模達1.7萬億元,行業總規模超過2.5萬億元。

  據了解,目前的物業管理行業已撕開了物業四保、勞動密集型產業、房產附屬等傳統標籤,並且正進行著眾多的變革:聯盟模式助力部分企業成長為航母型公司;資本風口漸大,優秀的物業服務企業接二連三上市;規模企業投入資金研發網際網路技術平臺,物業管理進行智能化,規模效益越見顯著。

  而跳脫資本裹挾的思維,龍湖智慧服務走上了另外一條路。截至目前,龍湖智慧服務已經實現全國73座城市近1000個項目的雲端管控,為240萬戶業主提供掌上服務,並走出社區,接管學校、醫院、購物中心、交通樞紐、甚至市政道路,向城市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延伸。

  兩年前,龍湖物業集團就與重慶兩江新區共同出資組建新公司,接手悅來片區市政管理。這也是全國首家混合所有制的新型城市服務企業,管理著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這個投資數十億元的城市建築群以及周邊近20平方公裡範圍內環衛、園林、道路等市政設施。

  金科物業在母公司金科地產自有項目外,還管理著京東、順豐、普洛斯的物流園,幾家機場以及近數十家產業園區。目前在200多個城市擁有物業管理項目,物業巡查大部分都在「雲」上完成。僅2020年省下的差旅成本,就以千萬元計。金科物業董事長夏紹飛透露,得益於大數據智能化,去年增加約4000萬元淨利潤。

  通過大數據智能化,物業公司更好地扮演了城市管理「最後一公裡」的角色,並從中找到了新商機。通過建設無人超市、智能充電配套設施等,打造「100米智慧生活圈」;在自有小程序推出線上賣菜專區,將新鮮蔬菜配送到業主家裡以及提供全科醫生24小時在線諮詢、專人配藥到戶服務。

  企業紛紛爭搶資本賽道

  物業常被看作是房地產行業的業務衍生板塊,不過在近幾年,房地產企業分拆物業上市成為熱潮。2020年,重慶兩家房地產企業金科股份、迪馬股份先後分拆旗下物業公司赴港上市。

  從物業行業自身稟賦看,在大數據時代,物業公司扼守流量人口,佔據了開展多種業務的天然優勢。地產開發受制於土地資源仍有盡頭,而服務卻無止境。對地產公司而言,物業分拆上市可為母公司造血,緩解資金壓力,也有利於優化戰略布局和提升企業價值。

  「2020年11月17日,金科智慧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香 港交易所掛牌上市,從『智慧服務』四個字也可窺見,在未來我們將把智慧服務作為企業戰略的核心重點,不斷通過科技的手段賦能到城市服務、賦能到居民生活的方 方面面。」金科股份董事長蔣思海如是說。

  近年來,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出現,正倒逼著物業行業走上轉型之路,智慧物業、智慧社區等新興字眼應運而生,物業行業整體呈現智能化發展趨勢。

  比金科物業更早在港交所上市的迪馬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物業管理已形成慧聯、慧眼、慧行三條產品線。未來,還將持續投入更多資金用於智慧社區平臺以及各個業務平臺的建設。」

  2020年12月9日,華潤萬象生活上市,當天收盤就刷新了物業股的估值記錄:獲得110倍市盈率,位列物業股估值第一名。這個市盈率是它母公司華潤置地的15倍。至此,「巨無霸」華潤已經收穫了13家上市公司,其中 港股8家,內股5家。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十強房企陣營裡,世茂、融創、恆大都把物業端上資本盛宴,華潤是第四家。老牌10強房企中,只剩萬科和龍湖沒「拆家」了。截至目前,共有34家內地物業企業登陸港股、3家企業進入A股。這些物業股大多數由規模型房地產開發企業分拆而出。僅2020年就有13家企業登陸港股,另有8家已交表,20餘家企業在準備進程中。

  據中指院統計,截至去年底,港股上市物業企業總市值達5636億港元,較年初增長1203%,A股上市企業總市值達353億元,較年初增長21%。港股上市物業企業平均市盈率約為35倍,遠高於港股平均市盈率10.3倍。

  政策紅利加持助力

  當然,傳統物業企業存在的問題也長期飽受詬病,不容忽視。天眼查專業版風險數據顯示,我國有超過28萬家物業相關企業產生過法律訴訟,其中,案由涉及物業服務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的案件數量佔比超過60%。另外,有3.42%的物業相關企業曾遭到行政處罰,1.8萬家曾存在嚴重違法行為。2020年,物業相關企業被執行人信息數量達24.1萬次。

  一場疫情,不僅讓大家意識到物業服務的重要性,也讓資本市場重新發現了服務的價值,物業行業正在以嶄新面貌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國家「物業新政」發布當天,相關物業股在資本市場全線飄紅。截至1月6日收盤,港股44家物業上市公司中42家股價呈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僅兩家股價略微走跌。A股市場中,招商積餘漲停,南都物業、新大正等物業相關股票上漲幅度也超過7%。業內認為,物業管理行業優化升級勢在必行,品牌優勢明顯的規模物企具備更廣闊發展空間。

  物業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重視,促進物業行業發展的規定和政策也愈發密集。去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住宅逐漸回歸居住屬性,品質和服務成為業主關注的首要對象。還從國家層面,第一次把物業管理納入擴內需的核心領域,第一次明確鼓勵物業管理公司依託科技賦能,開展社區增值服務。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的物業企業開始布局非住宅物業領域。上市的新大正、寶龍商業非住宅物業收入佔比最高,達到 30%以上。而500 強物業企業,在非住宅領域的辦公樓、商業、學校、工業、場館、醫院等業態均有布局。

  中物研協總經理楊熙則認為,物業新規勢必將更加有效指導各地物業管理條例修訂,也將為修訂國家《物業管理條例》做好鋪墊。

  重慶市物業協會秘書長何偉告訴記者,物業公司「好日子還在後頭」,上市步伐有望進一步加快。從市場容量看,中國指數研究院預計,到2025年,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累計將達238億平方米,僅物業費一項收入的市場規模,就將高達1萬億元。而多種經營收入,更將高達1.8萬億元。

相關焦點

  • 粗獷物管商業模式待進化 萬物雲向平臺化轉型?
    原標題:粗獷物管商業模式待進化 萬物雲向平臺化轉型?   或許出於上述的行業焦慮,或許是出於給業主提高更高品質的服務願景,或許是物業管理行業天然可以契合地「+」上數位化技術,再或許是貝殼找房這樣的居住服務平臺的誕生給了物管行業新商業模式「靈感」,總之
  • 物業管理與科技行業聯合研究報告:物管搭臺,科技唱戲
    APP,繼續保持穩定增長,進一步實現由粗放型傳統服務業向集約型現代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如為物業提供統一客服服務中心,出入口無人值守,智能視頻監控,減少人員配置,降低物業管理成本;最後,智慧化改造有助於對物業企業形成賦能效應:為物業構建綜合服務平臺充分挖掘業主生活服務與周邊商戶資源,引入各項全新業務及商業模式,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
  • 物業行業萬億元級市場規模引發新的想像空間 企業紛紛爭搶資本賽道
    國家10部委聯合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提升物管服務水平、推動生活服務業、強化監督管理等6個方面做出明確指引。這標誌著,物業管理行業已進入全新的轉型升級時代。萬億元藍海漸成行業新風口近年來,房地產行業進入存量市場,傳統房地產開發領域利潤率整體下滑。與此同時,物業行業萬億元級市場規模引發新的想像空間。
  • 物業|永升物業華北區域丁曉妍:「疫情」進一步催生專業物管需求
    疫情過後,物業企業以及行業會如何發展?4月2日,永升物業華北區域事業部總經理丁曉妍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微信ID:china-crb)記者採訪時表示:「優質服務的物業管理能夠在危急關頭帶來更多安全感,所以未來會進一步催生市場對優質、專業的物管公司的需求,並會進一步淘汰服務較差的物管公司。
  • 物管龍頭掀起自我革命,碧桂園服務強調「新物業」概念
    在物管行業大勢,企業紛紛謀求上市的當下,作為物管行業龍頭的碧桂園服務,正在謀劃一場自我革命,將物業變為「新物業」。 26日下午,碧桂園服務在廣州塔舉辦品牌煥新發布會。
  • 新物管要來 業主大會上與舊物管先來PK
    業主反對:  拉起橫幅拒絕新物管進駐  去年12月29日,按照洪河桃花源別墅業委會的計劃,當天上午是他們選出的新物管公司—————四川易和物業的進駐時間。但上午9時許,當易和公司的三名工作人員來到現場時,卻遭到了大部分業主的反對。
  • 這個12月,物業行業最重要的會要開了
    Part 1 物管行業:得公共服務者得天下 2020年,對物業行業來說,是錦上添花的一年,在政策利好疊加下,行業邁上了新的歷史臺階。 如果說,大家以前對物業的認知,還停留在「房地產配套服務」這樣的範疇內,那麼從現在開始,要對行業要有全新衡量了,在國家層面的綱領政策中,物業服務被提到了關係到社會發展和民生福祉的新高度。
  • 鹽城東方物業公司:品質服務贏點讚 高效轉型鑄品牌
    中國江蘇網7月1日鹽城訊 6月24日,2020年江蘇省物業管理行業技能競賽開幕,鹽城東方物業公司左其杭、管文超、顏錢三人成功入選鹽城代表隊參與賽事,並取得了優異成績,這是該公司持續提升物管服務品質,深耕高質量發展的一個亮眼鏡頭。
  • 物業變模樣,搭建生活服務圈
    「疫情防控工作開展需要物業的配合。智慧物業平臺的普及和應用,提高了各項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北京市海澱區一位社區工作者說,物管服務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小區,在進行體溫檢測、消毒殺菌、出入者識別、出行軌跡記錄等防疫工作時也越得力。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
  • 康景物業好嗎?康景物業「合生活」進入智慧社區的啟明燈
    20多年來,康景物業始終秉持「以人為本,創造健康生活」的企業理念,發展成為中國物業服務市場化運營領先品牌企業以及房地產服務品牌優秀企業。 康景物業好嗎?憑藉優秀的服務品質,自成立以來,康景物業在行業及社會上得到了廣泛認可。
  • 康景物業好嗎?「合生活」創造互聯新生活
    作為中國物業管理行業的佼佼者,由合生創展集團孵化的廣東康景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景物業」)一直以「以人為本,創造健康生活」的企業理,致力於讓更多用戶體驗物業服務之美。  康景物業好嗎?康景物業成立於 1999 年,是致力於為廣大客戶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物業管理服務的大型物業管理公司。
  • 物業人話物業:人才成行業升級短板 物業管理逐步轉變為生活服務
    「商業地產井噴、商場轉型、傳統百貨退市、寫字樓空置……」對於四川物業經過多年發展後當前面臨的問題,首先是四川地區物業行業要加強良性競爭機制;其次是物業行業存在認同偏見;第三是人才吸納制約發展;最後一個是創新發展與實際需求不符,忽略了物業管理的本質——如何更好的服務於業主,科技只是輔助手段。
  • 國家發改委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不少房地產行業頭部企業將其物業板塊分拆,進行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的業務升級,試圖在主營業務市場存量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尋求新的增量市場,為行業發展帶來新變數。目前,國內物管行業頭部企業紛紛加速智慧物業布局,推動自身服務在線上線下的融合。
  • 國家發改委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北京市海澱區一位社區工作者說,物管服務智能化水平越高的小區,在進行體溫檢測、消毒殺菌、出入者識別、出行軌跡記錄等防疫工作時也越得力。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
  • 物業管理行業深度報告:萬億級非住宅物業服務市場研究
    尤其是在 2018 年以 來的新一輪物業公司上市潮後,物業公司價值重新被資本市場審視,開發商對於自身開發項目「肥水不流外人 田」的態度強化了這種行業趨勢,以致開發領域的格局決定了未來住宅物管行業的格局。目前已上市的 23 家物 業公司有 17 家存在關聯開發商,佔比 74%,而 2019 年百強房企銷售金額集中度達到 53%,頭部格局已經相對 穩定。
  • 國家發改委印發促消費方案,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不少房地產行業頭部企業將其物業板塊分拆,進行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的業務升級,試圖在主營業務市場存量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尋求新的增量市場,為行業發展帶來新變數。    目前,國內物管行業頭部企業紛紛加速智慧物業布局,推動自身服務在線上線下的融合。
  • 國家發改委印發促消費方案 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物管服務升級和智慧物業的普及,有望構建起覆蓋家庭、社區、城市的多層次生活服務圈,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這背後離不開政策、市場、疫情防控等多因素推動,以及政府、企業、居民的多主體參與。  自1981年第一家物業管理企業在深圳成立以來,中國物業管理市場規模不斷攀升。
  • 國家發改委印發促消費方案,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不少房地產行業頭部企業將其物業板塊分拆,進行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的業務升級,試圖在主營業務市場存量相對穩定的背景下,尋求新的增量市場,為行業發展帶來新變數。目前,國內物管行業頭部企業紛紛加速智慧物業布局,推動自身服務在線上線下的融合。
  • 行業龍頭融創服務上市,如何玩轉物管市場?
    持續沸騰的物業資本市場,總算迎來了這個超級玩家。  11月18日,作為物管百強企業中增速第一的龍頭企業,融創服務已完成IPO招股。  11月19日,融創服務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登陸香港主板。據公告,融創服務最終定價11.6港元/股,發行量為6.9億股,全球發售所得項淨額估計約78.6億港元,總市值達348億港元。
  • 雅生活鄔潔穎:物業管理行業是可產生穩定現金的「現金牛」
    集團將在鞏固現有業務的同時,延伸服務範疇,加強服務科技化創新升級,憑藉多品牌優勢和高品質服務,進一步鞏固市場領先地位,從而實現集團價值的可持續增長。此次疫情是對物管行業在社區疾病防控、應變能力、多元服務等綜合價值的充分體現,也傳達了物業從業人員忘我奉獻的精神。因此,物業管理行業基本沒有受到疫情太大影響,反而行業的社會價值進一步得到體現。在現代服務業的引領下,物業管理行業正在經歷蛻變,行業逐步由勞動密集向集約化、自動化、智能化、互聯化轉變,開發商和社區住戶多層次的需求也促進增值服務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