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譽參半的閻連科:扭曲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2020-12-17 騰訊網

乍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一個冷靜的人,會把此文慢慢看下去,細細研究裡面的內容;而一個扭曲的人,則會立刻被扎痛了神經,恨不得順著網線,滅了說這話的人。

相信閻連科先生的"中國充斥著扭曲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這句話,並沒有批判和指責的意思,更多的是一種警醒。其實,是不是存在扭曲的現象,答案是一定的,泱泱15億人口大國,總會有些白瞎了國民基礎教育的朽木,放眼望去,此類人群不分種族和國籍,遍布全球各個角落。

本著三省吾身的優良傳統,我們來看看,扭曲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到底是何令人驚恐的"面目",而我們自己,曾幾何時有沒有扭曲"上身"呢?

閻連科,毀譽參半,但他溫柔的清醒著

這位生於1958年的中國作家,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村子弟,論出身,他對土地的感情和歸屬,絕不亞於任何一個同齡人。

時年62歲的他,也歷經土地政策、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等重大歷史變遷;作為一位作家,兩次魯迅文學獎,一次老舍文學獎的榮譽,也足以證明他對時代的刻畫。

都說閻連科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作家,多數人皆罵他崇洋媚外,可當你再進一步分析之後,就會發現,他是在備受關注後有了爭議,而不是因為那些備受爭議的言論才出名。

在一次採訪中,記者提到閻連科的《炸裂志》,這部因為揭示了"高速發展"之中的悖論而受到到廣泛爭議的作品。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是史無前例的,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民眾的心理和價值觀都經歷著顛覆式的改變,而《炸裂志》可以清楚的傳達這一狀態。

閻連科說,在這部小說裡,村莊如何變成都市是表象,表象之下的理想如何轉化為欲望,而欲望又是如何轉化為惡望,是他努力想通過作品來拉開的窗簾,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看到蓬勃發展背後的東西。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打更的日日敲鑼警醒世人,閻連科也用自己的作品不斷提醒著人們,"火災"一旦燃起,必定帶來血肉的灼痛和"黃金屋"的坍塌,但對於一部分人來說,閻連科確實是個"擾人清夢"的打更人。

清醒,本就是一件不討好的事情,可對於當代的年輕人來說,能否在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中,明白的活著卻更為必要。閻連科說:

"和五六十年代的人相比,現代的年輕人面對的世界更廣闊的,物質和精神層面所承受的壓力也更大。父輩們如果完成了學業,那麼工作問題就可以靠國家來分配,有了工作,那麼無論房子大小,住房問題也可以隨著單位去解決,可現在的年輕人卻要一樣一樣地去爭取和奮鬥。"

閻連科認為,"年輕人比上一代人面對世界明白的多了,他這一代人好像很幸福,其實很糊塗,而糊塗的幸福遠不如明白的痛苦,更值得我們去面對。"

扛著房貸、車貸、事業和生活多重壓力的年輕人,難得被如此清醒的理解一回,而這份清醒中,也蘊含著對這個社會的溫柔。

有些不被喜歡的東西真的不能存在,否則就是一場毀滅

"你可以永遠不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但請允許它存在",最近這句話在網絡盛行,從個人自由角度,這句話並沒有錯,可一旦從自由走向扭曲甚至極端,這句話就是大錯特錯的謬論了。

一個人的國家和民族與生俱來,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再正常不過,可一旦加上扭曲二字,這份"愛"所帶來的必將是災禍。

以一戰前的歐洲為例,在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的百年之間,歐洲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飛速發展,甚至讓整個人類文明都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頂峰。

登上頂峰的不僅僅是人類文明,還有狂熱的民族主義,而就是這份扭曲的狂熱,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助推器,這場承載著政治野心和邪惡價值觀的戰爭,4年之間,造成三千多萬的死傷,更讓整個歐洲陷入了漫長的經濟衰落和社會動亂之中。

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先生這樣認為,民族主義被賦予了極強的政治性,其根源是個人主義在國際社會層面的表達和延伸,民族主義在國際關係中是具有人格化特徵的,即強者使用武力,弱者使用原則。

說到強者,必然會想到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這個在彈丸之地憑一己之力躍升"列強"的國家。

這位曾經的列強,將狂熱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演變為軍國主義,並一步步走上了不自量力的武力擴張之路,最終將自己辛苦經營70年的成果毀於一旦,並給整個亞洲帶來不可饒恕的災難。

天要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二戰前的日本,已經在失控的民族主義之路上,瘋狂行駛了很久。

如果把民族主義比喻成氣球,因其是一種群體性思潮,所以這顆氣球具備天然的膨脹趨勢,又因為群體理性的不可靠性,極易讓氣球形成過度膨脹的態勢。

炸裂的日本民族主義,就如同那顆被吹爆的氣球,不僅傷了自己,更加給鄰國帶來不可磨滅的傷痛。

民族主義本就是以自我民族利益為基礎的,是一種思想狀態或運動。在某種意義上,民族主義是具有排他性質的。

如果說,一戰中,狂熱的民族主義不過是戰爭的助推器,那麼扭曲的民族主義,則是二戰殘暴和無恥擴張的本質。

如此狂熱和扭曲的"主義",帶來的是炮火和戰爭,是無數生靈慘遭塗炭的禍端,自然不被人喜歡,何止不喜歡,簡直是要斬草除根方能消除人類再次陷入荼毒的威脅。

那些愛與忠誠,不該被扭曲裹挾

距離抵制家樂福事件,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二年,如此內耗的"愛國主義"讓很多商家和老百姓後怕不已。

"裝滿冷凍產品,然後扔去角落;選好最貴的生鮮水產,隨便一扔,任其發臭腐爛;用銳器將包裝袋全部扎漏氣",這些是曾經在手機簡訊中到處流傳的內容。

理智的民眾在家樂福門口拉起了"創建和諧,反對抵制"等標語,換來的是被扔礦泉水瓶,和被大罵"賣國賊"。

主流媒體及意見領袖如白巖松、賀延光、丘露薇等人,反對抵制家樂福,呼籲民眾理智、客觀,切勿傷及家樂福的中國員工和供貨商,而大量的語言暴力湧向了他們,甚至有人對他們發出了死亡威脅。

句話是這樣說的"不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侵略、戰爭、炮火,扭曲的觀念給人類帶來不可磨滅的災難,施暴者要銘記那些不可饒恕的罪孽,而受難者需要用溫柔來療愈傷痛。

每個人對自己的祖國都有著無比眷戀的深情,可這份深情一旦被扭曲裹挾,就會化作一把把利刃,去傷害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

在面對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時候,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需要清醒,不要以打著所謂愛與和平旗號的暴行。無論出於何種目的,這世間純真的愛與和平都不該被利用和傷害。

今年黑天鵝事件爆發,全球被新冠病毒肆虐"冰封",在這一場隨時會殞命的風暴裡,小小的日本國,表現出的卓然不群,讓無數中國人為之動容。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是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給湖北捐贈的醫療物資外包裝上標籤的文字。

雖異域,但同天,這句話起源於鑑真和尚為弘揚佛法,東渡日本的慈悲之行,這句話的後半句是"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因為一千兩百年前的慈悲,讓地處異域的大唐和日本,用各自不同的語言吟誦佛法無量;心懷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日本對疫情肆虐的中國伸出援手,冥冥之中,讓千年的慈悲佛法再次結緣。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向來講究禮尚往來的中國自然不會失禮,不僅向日本捐贈了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試劑盒,還進一步分享抗疫信息和經驗方面,傳遞友誼,收穫互信。這對於偶發緊張的中日關係來說,無疑是最閃光的一刻。

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都源於的愛與忠誠,理性地對待,便能打破地域的阻隔,那些令人驚恐的扭曲民族主義,狹隘愛國主義,還有曾經挑起二戰的軍國主義,在全人類的生死和公義面前,真的是蒼白無力又毫無意義。

相關焦點

  • 愛國主義不等於狹隘民族主義
    原標題:愛國主義不等於狹隘民族主義   【摘要】愛國主義作為一個歷史範疇,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內容。愛國主義不等同於狹隘民族主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高度警惕將愛國主義混同於狹隘民族主義的誤區。
  • 「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不是一回事兒
    或者,在我們下次用「愛國主義」或「民族主義」來形容某種行為或言論之前,可以也應該首先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的直覺是否準確。    「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這一對概念,雖然含義相近,卻又存在重要差別。同樣一種行為或言論,有些人會將其解讀為民族主義的表現,另一些人則傾向於將其理解為愛國主義的表現。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更加準確與客觀地看待二者之間的區別?
  • 沙祖康:千萬不要將狹隘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混淆
    談到民族主義,原聯合國副秘書長沙祖康認為,千萬不要把所謂的「狹隘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混淆。十八大文獻講,中華民族浩浩蕩蕩幾千年歷史就是因為有愛國主義,我們的國家文明才沒有中斷。 沙祖康說,堅決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唯我獨尊,無視別的國家和民族的正當利益,這應該批判。不過一定要區分二者,千萬不要傷害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是國家綜合力量的表現。
  • 英媒:一場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對決
    英國金融時報網5月2日發表該報專欄作家菲利普·史蒂芬斯撰寫的題為《一場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對決》的文章。文章說,法國總統選舉的第二輪對決等於讓民眾在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之間作出選擇。這種見解能在西方民主國家引起共鳴。丟掉熟悉的標籤。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打破了法國政治的固有模式。
  • 李宗遠:愛國主義是正能量 擯棄狹隘民族主義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李宗遠做客強國論壇(王玫 攝) 人民網北京2月18日電 (朱書緣)今天,國家海洋局「蛟龍」號潛航員、「載人深潛英雄」稱號獲得者付文韜,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副館長李宗遠,武警部隊政治部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作家王樹增,中國社科院研究員、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陳瑛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有一種美德叫「愛國主義」,而不是「民族主義」 | 鳳凰副刊
    在民族主義法典裡,有一種罪名叫作「賣國主義」,而不叫作「反國家」;有一種美德叫作「愛國主義」,而不是「民族主義」。奧威爾認為必須嚴格區別「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不能跟愛國主義混為一談。這兩個詞常被人弄混,所以簡直難以做出明確的區分了,然而,我們必須在兩者間做出區分,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甚至截然對立的概念。'
  • 汪丁丁 :有智慧的地方沒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
    [摘要]這是克裡希那穆提在他的《最初和最終的自由》中說過的一句話:「僅當我們有智慧的時候,民族主義才會連同它的危害性、它的苦難及世界性的爭鬥,一起消失。」書中的話是這樣說的:「僅當我們有智慧的時候,民族主義才會連同它的危害性、它的苦難及世界性的爭鬥,一起消失。」接著,在同一頁,我讀到了這句話:「當智慧存在的時候,作為一種愚蠢的形式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才會消失。」早期的哲學家和立法者,例如洛克和邊沁,列舉過人類的數十種主要情感,其中沒有「民族主義」情感,雖然這種情感在中世紀晚期或近代初期就已經萌發。
  • 中國崛起"新愛國主義" 絕不等同"極端民族主義"
    因而,「新愛國主義」現象從一出現就受到了國內外的關注和議論:在國內,有的人讚賞「新愛國主義」,但對其認識還處於比較膚淺的感性階段;有的人認為,目前的「新愛國主義」不過是一種虛擬化的「網絡民族主義」,將其「汙名化」,加以排斥;在國際上,某些勢力則認為,「新愛國主義」意味著中國民族主義的抬頭,視之為「中國威脅論」的一個證據。
  • 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博比奧:在我看來,而且從我們的馬基雅維利開始,研究政治和法律的人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認為,「共和」是一種與「君主制」或「公國」相對照的政體形式的名稱。共和(國)是一種建基於其公民的美德和愛國主義之上的理想國家形式。美德和共和主義曾經是雅各賓派的理想,後來又把恐怖添加於他們的理想之中。現實中,共和(國)需要恐怖。
  • 中國的民族主義,與外國的民族主義,並非同類
    他提到今天受一家美媒採訪,被問及了中國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是否對中國乃至世界造成了危害。 胡總編給出了他的解答,首先他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區隔開來,並指出,外國所形容的民族主義和中國的民族主義,其實並非同類。這種表述方式,我認為是正確的。因為憑藉我對境外國家的政治理解來看,外國的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幾乎是一類東西,但中國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其實是有顯著區隔。
  • 閻連科韓國演講:該隱、亞伯和理性的人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韓國前總理李洪九、韓國詩人高銀、中國原外交部部長李肇星等出席了會議,應邀作家有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和中國作家閻連科等,大江因故未到會,閻連科代表中國民間知識分子發言。會上,閻連科發表了題為《該隱、亞伯和理性的人》的演講,指出東亞各國的政治家、知識分子和普通百姓都應該選擇做「一個理性的人」,從而獲得人類被理性維護的長久的和平。
  • 閻連科,也就這樣了
    高中時特意找了閻連科的《為人民服務》來看,因為聽說寫得很黃,還是本禁書。我看了之後,不過是在感官愉悅之餘感到作者的大膽,覺得實在該禁,其他沒有多想,也沒留意閻連科是誰。現在想想,這部中篇小說其實充滿了嘲弄和戲謔的意味。「為人民服務」其實是一部分人弄權的偽裝,閻連科以性對此進行了揭露和諷刺。
  • 環球時報:別把愛國與民族主義混為一談
    本文釐清四個概念,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兼議國際主義和帝國主義。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定義,二是定義的歷史演變,旨在澄清有關認識。 民族主義很容易演化成帝國主義 以愛家鄉為基礎的高尚情感,層層擴展,擴展到熱愛國家疆界內的社會共同體,就是愛國主義。
  • 國內民族主義思潮的升溫與溫和
    【摘要】2019年,國內民族主義思潮在內外因素共同刺激下持續湧動升溫,具體表現為單純愛國主義情緒抒發和略顯激進的民族主義情緒表達,體現出集體行動的一致性高效性、開展鬥爭時有理有據有節、包容性增強排外性弱化等特徵,助力增強民族凝聚力認同感、再度啟蒙理性愛國主義以及極端化風險是其帶來的主要影響。
  • 警惕狹隘的民族主義
    他們骨子裡認為本民族利益天然高於一切,從而使「愛國主義」在一些時候、一些地方變成盲目的、狂熱的情感,有時甚至演變成了「害國主義」鬧劇、悲劇。在袁看來,中國當代社會「憤青」現象的產生除歷史因素外,還同狹隘民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的影響有關。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百年來在中國不容小覷,而就全球來看,冷戰結束之後,意識形態並未終結,民族主義業已取而代之成為最有影響力的因素。狹隘民族主義、極端民族主義者都是以愛國主義的面目出現,具有極大的迷惑性,帶有絕對的不可置疑性。
  • 環球時報:民族主義是個西方概念陷阱
    原標題:民族主義是個西方概念陷阱 隨著中國與亞洲周邊國家的領土爭議近兩年變熱,對此很多西方媒體喜歡給中國政府、媒體以及民眾面對中國對外衝突時產生的情緒冠以「民族主義」之名,並大肆渲染。 「民族主義」在中國的另一個表述——「愛國主義」,則植根於中國教育思想和價值觀。
  • 越南民族主義與中越關係探析
    經過對民族主義特徵的分析可以發現,民族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雙刃劍的作用:在戰爭時期,民族主義有利於激發民眾的鬥爭熱情,而在和平時期,民族主義又會成為盲目排外、過分自大的根源。與民族主義相互關聯的往往是愛國主義,所謂愛國主義,內涵包括:對自己國家特殊的愛和認同,對這個國家及其同胞之福祉的特殊關切,也常常引申為祖國利益和興盛而奉獻的意願①。
  • 極端民族主義:愛國還是誤國?機會主義者得益
    國際先驅導報特約記者林西齊報導 在提到民族主義的時候,許多人都會提示,要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加以區分。事實上,這兩個概念在很多情況下是容易混淆的,也致使許多憤青披上「愛國主義外衣」而變得刀槍不入。這與美國在「9·11」之後將批評政府的聲音視為「不愛國」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中國當代民族主義憤青調查:愛國還是誤國3
    我要發言  極端民族主義:愛國還是誤國    在提到民族主義的時候,許多人都會提示,要把「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加以區分。事實上,這兩個概念在很多情況下是容易混淆的,也致使許多憤青披上「愛國主義外衣」而變得刀槍不入。
  • 閻連科長篇小說《日熄》獲第六屆「紅樓夢獎」首獎
    ──閻連科卡夫卡獎受獎演說《上天和生活選定那個感受黑暗的人》 今日,作家閻連科以長篇小說《日熄》獲得第六屆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紅樓夢獎」首獎。 閻連科的長篇小說《日熄》2015年由臺灣麥田出版,講述夢遊者不知道自己是夢遊者,不是夢遊者卻拼命偽裝成夢遊者的故事。「我,是那個命定感受黑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