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王朔,恐怕對於絕大多數年輕的朋友都會有些陌生,並不怎麼熟悉。然而,如若往以前數上幾十年,絕對是紅遍半邊天的存在,是無數粉絲心目中的偶像。
這樣說吧!在1988年時,由於在同一年間,有四部王朔的改編作品搬上大屏幕,甚至取得不凡的成績和影響力,被許多媒體自發的冠上「王朔年」的名頭。注意,這可是1988年,而不是娛樂環境如此寬容的今天,可以被隨便炒作出來一個類似的新聞。
換而言之,王朔是第一位內地娛樂圈中斬獲此榮譽的存在,非常的傳奇!
如今更是被人記住一個「文壇惡評家」的稱號,知道他懟過金庸,罵過郭敬明,也在電視節目中說著滿口「消音字」的觀點……在吹捧著「厲害」,或是「垃圾」的同時,卻幾乎沒有什麼人再看過他的文學影視作品。
作為「文壇惡評家」而言的王朔,在風評和輿論上也肯定不能倖免,畢竟被王朔懟過的人,幾乎都沒有弱者,粉絲恨不得比自己還多呢?很容易就達到一種「控評」的目的。
在王朔看來,當今國內的作家幾乎沒有合格的,都是半瓶子不滿的水平。那麼,在這篇文章中,就和大家主要交流一下賈平凹的《廢都》和「金庸」武俠小說的看法!
關於金庸抄襲的事實,不管是王朔,還是古龍都有指出過,在這一點上是網絡可查的,絕非是筆者杜撰,但又都沒有砸下實錘,因為僅是情節設定上的相似,本著「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原則,還遠遠達不到這種程度。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金庸的武俠作品套路化嚴重,基本上閱讀過幾部以後,其他的作品都是一個莫資歷複製出來的,看不看兩可,具體的可以參見德國漢學家顧彬的觀點,在某瓣上有大神進行詳細的對比分析,至少在筆者看來是可以砸下實錘的。
換而言之,金庸的作品在創新上,遠沒有想像中的推陳,就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還是引用梁啓超先生的言論,故而只能算作「傳統小說創作技巧白話文版集大成者」。
賈平凹,作為陝西文學界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名家,和路遙、陳忠實齊名!
賈平凹是中國當代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家,因為其作品風格最具創新性,最具叛逆性,擁有最廣泛讀者的作家,他也被稱為當今文壇的「鬼才」。
賈平凹使用了古典小說的風格和寫法,描寫了上世紀的「廢都西京」裡一群頹廢的文人,以及和他們發生恩怨糾葛的男男女女。
小說一經問世,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劇烈的反響,北京出版社首印50萬冊,一時間,長安紙貴!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廢都》出版還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被北京市出版局以「格調低下,夾雜色情描寫」的理由被查禁。
喜歡的人,開著車拿著現錢去搶;不喜歡的人,給他扣上了一個「流氓作家」的名號,要求禁毀這本書。
這種現象,是當代文壇還沒有出現過的。爭議帶來的是銷量不斷遞增,有人做過粗略的統計,到這一年的年底,光是盜版的就賣了1200萬冊。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百年孤獨》被譯成了50多種文字,據統計全球銷量約5000萬冊左右,大家一對比就明白了。
讀者分化得如此嚴重,文壇名家自然也要出來說幾句。國學大師季羨林稱此書「20年後將大放光芒」,很顯然季老這樣說是針對當時很多人接受不了它,他希望大家能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部小書。除此之外,馬原、溫儒敏、鍾良明等人,也都對此詩給了正面的評價。
至於其中直白的「性描寫」,不過是之前的人們一時間無法接受罷了,再說這也不過是文學史上一種常見的現象而已。很多人看不見藝術,只能看見性,就像我不懂商業邏輯,只能看到錢一樣,兩者是一個道理。
而在反思對「性描寫」的一些評價,作者賈平凹則說道:
「當時主要引起反對的是《廢都》中的性描寫。社會前進十多年,如果《廢都》在今天出版,其中的性描寫也就不算什麼了。後來的創作中,一些無關緊要的性描寫就不寫了,畢竟要考慮實際情況 。」
喜歡賈平凹的小說,首先是喜歡這個「有爭議」的人
「怎麼比《廢都》尺度還大,賈平凹咋還這麼敢寫?」 年近古稀的賈平凹,耗時兩年,改稿4遍的新作《暫坐》,一經面世再度引發熱議。 27年前,賈平凹第一部城市題材小說《廢都》橫空出世,短暫大熱後被禁,甚至《廢都》獲得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報紙媒體都不敢報導。
《暫坐》全篇約二十一萬字,賈平凹也整整寫了兩年。小說故事圍繞著有「西京十塊玉」之稱的十位女性展開,將女性在城市中打拼的複雜細節描寫得淋漓盡致,卻也將人性冷暖突顯得淋漓盡致。
千人千面,我們不能用簡單的非黑即白評判,這裡有同性戀、有出軌不倫、有權色交易的腐敗,甚至還有霧霾、馬航等社會事件。 賈平凹寫別人不敢寫,用如椽之筆描摹出社會百態,卻又挖掘出人生悲苦中未泯的那縷溫情。 賈平凹歷盡滄桑,早已磨平稜角,《暫坐》文字中越發透出勘破人生的智慧,其細節描寫足以觸動我們內心柔軟之處,總使人感覺一氣讀完方覺痛快。 人生本苦,人活一世不過如流星划過天際非常短暫。就如書名《暫坐》,我們到茶館喝杯茶,有人抿幾口就沒了,有人卻能好好享受。 這部賈平凹70歲之前最後一本小說,看看這部比《廢都》描寫都市女性尺度更大的新作,看看這群都市女性如何在物慾和精神世界中的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