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4
六點要求
「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
統籌:全媒體編輯中心王晨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裕嫵
專家訪談
陳杰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直給予高度關注,指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對新時代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廣東改革發展提出的6點要求中就有一點是,要以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一方面要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建設過程要有創新思路,另一方面要求創新思路要以現代化為標準和導向,兩個要求互為關聯,同時並存。這是因為,創新本身就是現代化的一個基本特徵,現代化是一個保持動態發展、具有不斷自我更新迭代能力的狀態;現代化又是創新的方向和目標,創新不是為創新而創新,而是要向高水平、世界最前沿水平的創新,達到世界最前沿才能叫現代化。同時,創新又分為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理念創新,理念創新才能引領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創新思路,主要是理念創新。深圳和廣東的創新之所以引領全國,主要是理念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具體到中國城市治理的現代化建設,一方面既要認清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普適性內涵,另一方面又要結合中國國情和制度特點,找到符合中國發展和國家治理需求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特殊性要求。這就需要以勇於開拓、創新的思維,用超越西方發達國家現有的城市治理理論,從紮根中國本土實踐出發,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涵標準。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城市治理研究者群體來共同研究,但有一點應該明確,中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涵,應該以人民為首要出發點,切實落實城市治理出發點是為了人民、治理權屬於人民和績效由人民來評價。這個人民主導的特性,與西方國家的城市治理過度被資本牟利主導與驅動形成迥然不同的對照,要求城市治理不能過多被經濟收益和資本效率所左右,要把和諧、協調、包容和共享放在更優先的位置,更加突出對城市空間的健康、安全和宜居的重視,更加注重對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對城市空間正義的尊重。
劃重點:中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涵,應該以人民為首要出發點,切實落實城市治理出發點是為了人民、治理權屬於人民和績效由人民來評價。
在以創新思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要防止幾個誤區和陷阱:
首先,為創新而創新,一些地方陷入創新政績觀,而如果不以治理實際需求和人民幸福感為出發點,創新就會缺乏正確的方向。其次,把創新簡單理解為技術創新,以為城市治理中的創新就是治理技術創新,忽視了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第三,關起門來創新,以為治理創新只是政府的事情,或是關起門來諮詢少數專家的創新,忽視了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等在城市治理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第四,一步到位的創新,以為治理創新都是基於頂層設計,追求一步到位,忽視了基層實踐的活水來源,也缺乏經過周密的試點、在推廣過程及時總結經驗、經過優化完善後再實施的耐心,著急出政績,這樣的創新效果都會很差。
廣州作為一座超大城市,在探索超大城市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做出了不少亮眼的成績,比較突出的包括大力提升行政效率、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對政務的滿意度、積極引進第三方並使用大數據技術對政務表現進行評價、積極提升社會公眾在城市治理中的參與程度,在城市更新和「三舊」改造中尤其有很多創新做法,取得很好成效。但廣州在社區治理方面還有不少有待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比如進一步理順社區治理體系、增強社區工作隊伍、將社區治理資源下沉、增加居民對社區治理的參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