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創新思路實現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現代化

2020-12-05 大洋網

  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4

  六點要求

  「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

  統籌:全媒體編輯中心王晨陽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裕嫵

  專家訪談

  陳杰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對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直給予高度關注,指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對新時代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廣東改革發展提出的6點要求中就有一點是,要以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一方面要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建設過程要有創新思路,另一方面要求創新思路要以現代化為標準和導向,兩個要求互為關聯,同時並存。這是因為,創新本身就是現代化的一個基本特徵,現代化是一個保持動態發展、具有不斷自我更新迭代能力的狀態;現代化又是創新的方向和目標,創新不是為創新而創新,而是要向高水平、世界最前沿水平的創新,達到世界最前沿才能叫現代化。同時,創新又分為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理念創新,理念創新才能引領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創新思路,主要是理念創新。深圳和廣東的創新之所以引領全國,主要是理念創新走在全國前列。

  具體到中國城市治理的現代化建設,一方面既要認清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普適性內涵,另一方面又要結合中國國情和制度特點,找到符合中國發展和國家治理需求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特殊性要求。這就需要以勇於開拓、創新的思維,用超越西方發達國家現有的城市治理理論,從紮根中國本土實踐出發,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涵標準。

  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城市治理研究者群體來共同研究,但有一點應該明確,中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涵,應該以人民為首要出發點,切實落實城市治理出發點是為了人民、治理權屬於人民和績效由人民來評價。這個人民主導的特性,與西方國家的城市治理過度被資本牟利主導與驅動形成迥然不同的對照,要求城市治理不能過多被經濟收益和資本效率所左右,要把和諧、協調、包容和共享放在更優先的位置,更加突出對城市空間的健康、安全和宜居的重視,更加注重對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和對城市空間正義的尊重。

  劃重點:中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內涵,應該以人民為首要出發點,切實落實城市治理出發點是為了人民、治理權屬於人民和績效由人民來評價。

  在以創新思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要防止幾個誤區和陷阱:

  首先,為創新而創新,一些地方陷入創新政績觀,而如果不以治理實際需求和人民幸福感為出發點,創新就會缺乏正確的方向。其次,把創新簡單理解為技術創新,以為城市治理中的創新就是治理技術創新,忽視了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第三,關起門來創新,以為治理創新只是政府的事情,或是關起門來諮詢少數專家的創新,忽視了企業、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等在城市治理創新中的主體作用。第四,一步到位的創新,以為治理創新都是基於頂層設計,追求一步到位,忽視了基層實踐的活水來源,也缺乏經過周密的試點、在推廣過程及時總結經驗、經過優化完善後再實施的耐心,著急出政績,這樣的創新效果都會很差。

  廣州作為一座超大城市,在探索超大城市的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做出了不少亮眼的成績,比較突出的包括大力提升行政效率、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對政務的滿意度、積極引進第三方並使用大數據技術對政務表現進行評價、積極提升社會公眾在城市治理中的參與程度,在城市更新和「三舊」改造中尤其有很多創新做法,取得很好成效。但廣州在社區治理方面還有不少有待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比如進一步理順社區治理體系、增強社區工作隊伍、將社區治理資源下沉、增加居民對社區治理的參與等。

相關焦點

  • 專家訪談|陳杰:以創新思路實現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現代化
    在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的重要講話中對新時代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廣東改革發展提出的6點要求中就有一點是,要以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這一方面要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建設過程要有創新思路,另一方面要求創新思路要以現代化為標準和導向,兩個要求互為關聯,同時並存。
  • 做好城市地質調查,服務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規劃建議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始終高度重視城市工作及其治理問題。城市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活動的中心,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 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意義、內涵與行動選擇
    這套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國家、社會、城市發展」基本原理在新時代指導全黨由城市建設管理向現代超大城市綜合治理跨越轉型的重大實踐成果,是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後城市群迅速崛起,傳統城市管理理念方式方法嚴重滯後難題的基本遵循,是彰顯中國特色超大城市治理道路、制度、文化的優勢,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追求城市文明、根治「城市病」的指南。
  • 努力打造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杆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深圳「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今年,《深圳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三年(2020—2022年)行動方案》出爐,提出力爭通過3年努力,建設成為全國首批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深圳有哪些規劃和路徑?
  • 確保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知新覺)
    運用辯證思維推進位度建設  確保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知新覺)  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習近平同志指出,「治理一個國家,推動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並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這一條道,各國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來。」
  • 破題超大型城市現代化治理
    40年春華秋實,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蝶變為國際化現代化都市,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的奇蹟。40載再出發,探索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成為深圳必須破解的重大課題之一。觀湖,是深圳市龍華區委、區政府所在地。
  • 探索湖北特色的現代化社會治理新模式——湖北啟動市域社會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2019年12月3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對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提出總體思路,進行工作部署。省委政法委副書記魏月明介紹,根據中央政法委有關部署要求,經省委批准,省委政法委牽頭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和《湖北省區域特色工作指引》,既包含了中央提出的共性要求,又突出了湖北區域特色,為各地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和驗收評估標準。
  • 城市治理數位化轉型,目的在於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善治--上觀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姜斯憲表示,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深刻把握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普遍性意義和特殊性要求,既要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少走彎路」,又要依據自身歷史文化、特色定位等找到適合自身的治理之路,實現「彎道超車」。
  • 城市政治: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新視角
    城市政治: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新視角 2015年05月30日 09: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白少飛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城市化這一新的時代條件所創造的宏偉進程,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場域和關鍵路徑
  • [人民日報]齊鵬飛 張曉萌:探索推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有效路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北京市把不斷滿足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貫穿於推進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實踐探索中,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接訴即辦」改革為牽引,建立健全基層治理應急機制、服務群眾響應機制和打通抓落實「最後一公裡」工作機制,著力破解市域社會治理中的難題。
  • 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 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同時也指出:「經過40年高速發展,深圳經濟特區城市空間結構、生產方式、組織形態和運行機制發生深刻變革,面臨城市治理承壓明顯、發展空間不足等諸多挑戰。」
  • 國家治理現代化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善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清清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在理論界和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如何從不同角度深度理解《決定》的深厚學理、重大意義與實踐路徑?
  • 堅定不移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新中國70年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道路與進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堅持探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也是不斷開拓、推進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歷史。在這個光輝歷程中,持續推進社會領域變革、堅定走向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
  • 學院經緯 | 我校與台州市共建文化和旅遊治理現代化創新實驗城市
    學院經緯 | 我校與台州市共建文化和旅遊治理現代化創新實驗城市 2020-12-10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以新擔當新作為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
    餘杭:打造「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  區域治理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餘杭在城市治理尤其是在基層民主協商自治方面探索比較早。站在新的歷史階段,餘杭將以共建共享為坐標,餘杭創新治理機制,完善平臺和屬地鎮街產業布局、雙招雙引等協同發展機制,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能級,打造靚麗城市、美麗城鎮與美麗鄉村相得益彰的「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  「『城市大腦』是一座富礦,形成的大數據要好好用。」
  • 汪玉凱丨提高數字治理能力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關鍵
    國家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汪玉凱認為,提高數字治理能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可持續性具有豐富的內涵,比如城市的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文化傳承,城市的個性、風格、發展方向等。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城市治理現代化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獨特的個性一面,只有把共性和個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體現出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真正反映出一個現代化城市的風貌。那些試圖用一種模式、千篇一律的方法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做法,都很難獲得成功。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李媛媛  [摘要]文化體制改革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目標,要求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背景之下,重新思考和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時代使命。文化制度體系建設是中國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意義和影響力並不囿於文化領域。
  • 陳宏:弘揚抗疫精神 釋放改革效能 實現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11月20-21日,由人民日報社、清華大學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2020應急管理峰會」在北京人民日報社開幕。
  • 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特徵
    堅持守正創新,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賡續中華文明,在文化傳承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預示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未來。中華民族歷史上治亂交替的慘痛深刻教訓,讓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政治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是新時代中國的顯著特徵。
  • 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全會提出,新形勢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而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當前,在中國國力快速提升的同時,經濟結構多元化、社會階層多樣化和利益訴求複雜化帶來的現代治理難題,為黨和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諸多訴求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