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政治: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新視角

2020-12-09 中國社會科學網
城市政治:國家治理現代化研究新視角

2015年05月30日 09: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白少飛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城市化這一新的時代條件所創造的宏偉進程,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場域和關鍵路徑。

關鍵詞:政治;治理;研究;視角;生活

作者簡介:

  【核心提示】中國城市化這一新的時代條件所創造的宏偉進程,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場域和關鍵路徑。希望通過城市政治的實踐,讓政治更貼近大眾,讓城市更宜於生活,由此達至「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夢想,促進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加速實現。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目前,中國不僅已有超過50%的人口在城市中生產生活,並且仍在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如何使城市建設得更好,治理得更到位,如何讓人民在其中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不僅與城市中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也與城市中每個人的未來息息相關。

  現代政治與傳統政治的重要區別之一,就是城市政治的出現和逐步發展。在西方,城市政治已經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日常的事情,城市的生存、發展已經影響到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已經成為現代政治的一個重要場域。「如果說上個世紀是城市化的世紀,那麼21世紀就是城市的世紀。在城市裡,人們為生活質量而展開決定性的戰鬥,戰鬥的結果則會對地球的環境及人類的關係產生深刻的影響。」世界上人口超大型都市的數量越來越多,世界也正在被超大型都市所支配。可以說,城市這一現代社會綜合體的重要性,要求人們在國家治理的層面上予以關注。從整體上解構城市及其發展,從政治上建構城市及其生活,應當成為政治學的新興領域。

  城市政治即政治在城市場域的展現,是有關政治主體圍繞城市公共問題的交互關係和政治過程。在中國,城市政治更多指向人們與城市的關係、市民/市民社會和城市政權之間的關係建構或重構。目前,關注的重點是城市公共事務如何處理更為恰當,如何提高城市裡每個人的共同生活質量。特別是在中國城市化這一時代背景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這一政治目標的結合下,對於有關城市政治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無論在推動城市自身建設、管理和發展方面,還是在推進國家政治建設、社會文明進程、人的現代化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李潔瓊)

相關焦點

  • 城市治理研究哪家強?——2019年「城市治理與政治研究」回顧
    2019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引起了學界對城市治理的重視。2019年末、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顯了城市治理的重要性。
  •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政治社會學解讀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適應現代社會、現代需求、現代觀念和現代技術的公共事務的「治道變革」,是思維、工具、制度、行為、過程以及配套設施形成的有機體系的現代化變革,同時也是體系所發揮的回應和解決公共問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升。
  •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邏輯轉換
    基於此,本研究的目標定位於:以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建立參照系定位中國國家治理境況,秉持開放視野和理性精神分析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想圖景和現實進路,進而探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問題以提升治理效能,在黨的領導下將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於現實。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對於中國未來的政治發展乃至整個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來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2016年4月9日,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在國家行政學院會議中心舉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學術研討會。
  • 黑龍江省政治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東北地區高...
    「黑龍江省政治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國家治理現代化與東北地區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哈爾濱舉行。  周峰在致辭中指出,黑龍江省政治學會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最早成立的政治學學術社團之一。學會自成立以來,充分發揮人才薈萃、學術資源豐富的優勢,在政治學理論研究、政策諮詢、學科建設、知識宣傳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為繁榮發展黑龍江省政治學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張永在致辭中指出,今年是中國政治學會成立40周年,40年來學會在許多方面的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績。
  • 城市性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摘 要:準確把握城市性,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既有研究從不同角度對「城市性」做出界定,但大多較為片面,且遊走於城市的本原特性與外生特性之間。實際上,城市集「正面性」與「負面性」於一體,兼具空間、經濟、社會和組織四個維度,具有「兩極四維」特性。
  • 「現代化進程中的哲學問題與道德治理」學術研討會暨國家治理現代...
    我們可以在更多的社會領域、更多的行業間構建倫理治理體系,把德治思想通過治理體系的構建,真正融入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把政治哲學和應用倫理學的研究成果,真正轉化為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學理支撐、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 做好城市地質調查,服務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規劃建議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始終高度重視城市工作及其治理問題。城市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活動的中心,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 論中國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構建的視角
    與在西方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興起的「治理」相較,中國語境中的「治理」首先指的是善政,即良好的政治秩序體系和與之緊密相連的政治秩序維護能力。因此,以國家構建的視角來分析歷史上現代國家構建的經驗與新興國家治理面臨的挑戰,不僅有助於對中國的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鏡鑑,而且能夠使中國的治理為世界範圍內的國家治理提供經驗路徑。
  • 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特徵
    國家治理現代化表徵的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協調性、一致性程度。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必須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歷史性、實踐性、創新性、戰略性和系統性特徵。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一個歷史延續的過程,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 陳一新:「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原標題:「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蘊含的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的新要求,主要體現為「五治」——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
  • 加強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社會學研究
    我們認為,需要發揮社會學在經驗研究等方面的優勢,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為國家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基礎。其中,以下問題尤為值得關注。那麼,這一政策試點能為其他區域以及國家的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提供何種經驗與啟示?  為此,需要加強對這一政策試點的實踐成效和基本經驗研究。一方面,需要開展對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本框架及其運作機制研究。在試點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實踐過程中,利益主體、責任體系和行動體系構建的基本機制以及不同利益主體的互動機制需要深入研究。
  • 推進國家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國家公共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又進一步提出統籌發展與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唯物史觀基礎
    作者:牛先鋒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社會結構日趨合理,在此基礎上引領政治體制和思想觀念朝著更加進步的方向變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推動社會結構日趨合理,在此基礎上引領政治體制和思想觀念朝著更加進步的方向變革。完整掌握這一分析方法,對於認識我國國家治理體現代化問題,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 從兩個圖譜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系統研究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重大問題,把這一全新的現代化維度具體化。可以說,直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隆重出場和不斷實踐,中國現代化的路徑圖譜才愈加完整。借用系統論研究方法,如果將中國現代化視為宏觀的母系統,那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該母系統新增容的子系統,是中國現代化大家族的新成員。現代化既是系統工程,又是互牽互制的變革過程。
  • 向波濤: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和...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11月20-21日,由人民日報社、清華大學指導,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暨2020應急管理峰會」在北京人民日報社開幕。
  •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全球意蘊與意義呈現
    國家治理需要超強的穩定結構,需要法治完備的服務型政府,需要保持高效廉潔的運轉機制,因而呈現出明顯的普適性特徵。然而,由於不同國家在政治、歷史、文化層面的差異化存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過程中又體現出不同的差異性特徵。正是因為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並存,國家治理之花才會競相開放,百花爭豔、奼紫嫣紅。
  • 著力推進城市治理能力 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國際化水平的若干意見》,其中把「加快形成現代城市治理體系」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並在著力推進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上提出了具體舉措和目標——  在優化政務法治環境方面,深化「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設立政府大數據管理機構,建立涉外事務管理負面清單制度
  • 拓展政治學研究新視角
    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大一統』與治理現代化」展開深入交流。  將歷史學和政治學結合進行貫通性思考,是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有益創新嘗試。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表示,「大一統」與治理現代化這一主題既繼承了古代中國政治傳統,又緊密結合了當代中國面臨的治理現代化問題,對於當代中國政治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國家治理現代化帶有鮮明自覺性
    在不斷深化對中國國情認識的基礎上,深刻認識中國的社會性質,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打破現實條件的制約,為各項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掃清障礙。  這種自覺性也體現為制度自覺。制度建設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內容。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既沒有模仿西方,也沒有照搬蘇聯,而是在總結執政經驗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有益做法,根據中國實際情況進行創造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