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保護工程持續推進

2020-10-11 光明日報

國慶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十多位專家放棄休假,在內蒙古阿爾寨石窟進行阿爾寨石窟保護修復工作。目前,阿爾寨石窟壁畫修復取得階段進展,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不過,相對於2000平方米亟待修復保護的壁畫來說,仍然任重道遠。

珍貴壁畫蘊含草原佛教「密碼」

被學術界稱為「草原敦煌」的阿爾寨石窟遺址位於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阿爾巴斯蘇木境內,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坐落在低緩丘陵地貌中一座孤立突起的平頂紅砂巖小山上,俗稱「百眼窯」。2003年3月,阿爾寨石窟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窟寺所在山體的平面略呈凸字形,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70至90米,向北延伸出一條長約70米的狹長山嘴。據專家學者研究考證,阿爾寨石窟寺始鑿於北魏中期,明末清初停止開鑿和佛事活動。

據介紹,截至目前,阿爾寨石窟遺址共發現65座石窟、22座浮雕石塔、6座建築遺址。如今保存比較完整的石窟有43座,窟內保存近千幅、2000多平方米的珍貴壁畫。這些壁畫題材寬泛,其中以反映藏傳佛教(密宗)方面的內容為主,標誌著西夏時藏傳佛教傳入蒙古,並成為元朝佔主導地位的宗教;此外還有大量反映當時現實生活的世俗壁畫,反映了元代民族融合、和睦相處的盛世景象。尤以「成吉思汗與夫人及四子受祭圖」「各族僧眾禮佛圖」等最為珍貴。

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蒙古族歷史博物館館長楊勇介紹,阿爾寨石窟記錄了中國北方的一段歷史,它是中國北方各族人民在廣袤草原上留下的重要文化遺蹟,是草原遊牧民族文化藝術與宗教藝術的交融碰撞,是藏傳文化與草原文化的完美融合。阿爾寨石窟內還保存著大量回鶻蒙古文、梵文和藏文榜題,這些榜題的內容多為讚美詩,用竹筆書寫於佛像的兩側和上方,蒼勁古樸,是世界上保存回鶻蒙古文榜題最多的一處遺址。阿爾寨石窟是研究蒙古民族歷史、文化和生活習俗無可替代的珍貴史料,具有很高的歷史、宗教、文化和藝術價值。

石窟曾面臨消失的危險

歷經1600多年風霜雪雨,阿爾寨石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與其他石窟寺相比,它是在遼闊的草原上凸起的一個山包上,坯砂巖山體的結構也脆弱,容易遭到風化。特別是在地處乾旱風大的西北地區,山體逐年變小變矮;壁畫面臨不斷起甲、脫落、發黴、變色、空鼓、酥鹼等病害侵擾。早在2003年,文物專家和媒體就呼籲搶救阿爾寨石窟,不然就會消亡。但當時由於經費不足,保護工程斷斷續續。

「阿爾寨石窟遺址需持續保護和修復,否則面臨消失的危險。」內蒙古自治區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烏日嘎朝魯介紹,對阿爾寨石窟遺址的保護和修復,必須資金充足,尤其是後續資金要跟得上。

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鄂託克旗人民政府委託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建工學院合作編制完成了阿爾寨石窟遺址保護規劃。邀請敦煌研究院編制《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方案》,並於2018年9月開始組織實施壁畫保護工程。阿爾寨石窟遺址巖體加固和安全防範工程先後進行了三期,目前評估已經結束,開始實施整體保護和綜合利用工程。修複壁畫屬於整體保護工程。

「最小介入、最大兼容」

阿爾寨石窟的壁畫不僅內容豐富,技法也非常精湛。畫幅布局生動多變,形式多樣,塑造的人物個性鮮明,既有佛的慈善,又有護法金剛的威猛,既有大成就者的超凡脫俗,又有英雄人物的不凡氣度。石窟壁畫多採用綠、黑、白、紅等諸色礦物質顏料繪製,同時大量應用了體現蒙古民族本土風格的藍和綠,線條簡潔明快、瑰麗多彩。

阿爾寨石窟壁畫修復服務採購項目現場負責人孫軍永介紹,他們首先對第32窟壁畫進行現狀調查,拍攝壁畫修復前照片並繪製現狀圖。然後開始對第32窟壁畫的病害進行修復。在修復過程中,修復人員嚴格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介入、最大兼容」的原則,按照病害類型、特徵及嚴重程度分步進行。

據了解,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委託敦煌研究院啟動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目前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

隨著考古、歷史、語言文字、宗教、藝術等各學科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阿爾寨石窟,這個民族文化的重要寶庫將繼續為人們提供更多、更細緻的信息。

(本報記者 高平)

相關焦點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或面臨消失危險
    原標題:「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亟需持續保護修復 否則面臨消失危險圖為阿爾寨石窟。李強 攝「阿爾寨石窟遺址需持續保護和修復,否則面臨消失的危險。」內蒙古自治區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烏日嘎朝魯24日對記者表示,對阿爾寨石窟遺址的保護和修復,必須資金充足,尤其是後續資金要跟得上。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
    阿爾寨石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阿爾寨石窟共有65座石窟、22座浮雕石塔等遺存,其中保存完好的41座石窟中14座有壁畫,壁畫繪有蒙古包、騎射、狩獵和喪葬習俗等場景,阿爾寨石窟也因此被譽為「草原敦煌」。據介紹,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啟動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目前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完成10座石窟壁畫修復保護
    10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政府對外消息指,中國國慶節、中秋節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10餘名專家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持續修復「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海日漢 攝官方稱,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亟需持續保護修復 否則面臨消失危險「組圖」
    圖為阿爾寨石窟。 李強 攝「阿爾寨石窟遺址需持續保護和修復,否則面臨消失的危險。」內蒙古自治區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烏日嘎朝魯24日對記者表示,對阿爾寨石窟遺址的保護和修復,必須資金充足,尤其是後續資金要跟得上。據烏日嘎朝魯透露,目前阿爾寨石窟遺址巖體加固和安全防範工程已經結束,整體保護和綜合利用工程將於今年10月啟動。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完成10座石窟壁畫修復保護「組圖」
    海日漢 攝10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政府對外消息指,中國國慶節、中秋節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10餘名專家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持續修復「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海日漢 攝官方稱,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完成10座石窟壁畫修復保護「組圖」
    、蘭州大學的10餘名專家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持續修復「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海日漢 攝  官方稱,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
  • 「草原敦煌」阿爾寨
    在鄂託克旗阿爾巴斯草原深處凸起一座平頂紅砂巖小山,山上存留著北魏、西夏、蒙元時期開鑿的上百個石窟,這就是被譽為「草原敦煌」的阿爾寨石窟。2003年,阿爾寨石窟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保存比較完整的石窟有43座,窟內保存近千幅、近2000平方米的珍貴壁畫。這些壁畫題材寬泛,其中以反映藏傳佛教、蒙元文化的內容居多;存留的壁畫記錄了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事跡,成為後世人們研究北方草原文明變遷的藝術寶庫。阿爾寨石窟研究院副院長琪格琪:"阿爾寨石窟歷經千年保留至今,一直在草原牧民心目中具有神聖的地位。當地也一直流傳著關於阿爾寨和成吉思汗的一些傳說。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修複壁畫面積250餘平方米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9日電(記者李志鵬)記者8日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獲悉,在「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的修復工作中,10個有壁畫洞窟已完成修復「此次工程主要針對地仗空鼓、顏料層起甲、酥鹼、表面汙染等病害進行壁畫修復。目前,除了已完成修復的10個洞窟,還有3個洞窟明年將完成修復。」阿爾寨石窟壁畫修復現場負責人孫軍永說,為保留阿爾寨石窟壁畫的原始資料,在修復保護的同時,專家也利用數位化拍攝等方法對石窟壁畫進行了電子數據收集與存儲。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個有壁畫洞窟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9日消息,記者8日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獲悉,在「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的修復工作中,10個有壁畫洞窟已完成修復,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此次工程主要針對地仗空鼓、顏料層起甲、酥鹼、表面汙染等病害進行壁畫修復。
  • 「草原上的敦煌」阿爾寨石窟,鐫刻在石頭上的藝術塵封的時光
    在這裡,一幅幅壁畫雕刻精美絕倫,因而也讓這裡有了「草原上的敦煌」之稱,久譽盛名,這裡便是鄂爾多斯重要的民族文化寶庫 — —阿爾寨石窟。近年來,塵封的歷史緩緩甦醒,而關於阿爾寨石窟的保護工作也從未停歇。鄂爾多斯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實施巖體加固、監控配套等保護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洞窟外風力、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實行監測,採用專業技術對破損壁畫進行修復,建立詳細的保護檔案,並利用先進的攝影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探索壁畫工作的數位化發展。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圖」
    阿爾寨石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於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阿爾寨石窟共有65座石窟、22座浮雕石塔等遺存,其中保存完好的41座石窟中14座有壁畫,壁畫繪有蒙古包、騎射、狩獵和喪葬習俗等場景,阿爾寨石窟也因此被譽為「草原敦煌」。據介紹,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啟動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目前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發現蒙元版佛經
    佛教在線12月25日消息  據新華網報導: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專家近日對阿爾寨石窟壁畫留有的《聖教度母二十一種禮讚經》考證後認為,這部經文是以前從未發現的蒙元版本。 據阿爾寨石窟研究專家、現任內蒙古鄂託克旗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巴圖吉日嘎拉介紹,現存世界上最早的《聖教度母二十一種禮讚經》木刻本是1431年之北京木刻本,當今世界僅存一套,現藏法國吉美博物館。
  • 探索阿爾寨石窟的神秘面紗
    在這裡,一幅幅壁畫雕刻精美絕倫,因而也讓這裡有了「草原上的敦煌」之稱,久譽盛名,這裡便是鄂爾多斯重要的民族文化寶庫 ——阿爾寨石窟。阿爾寨石窟位於鄂託克草原上,距鄂託克旗烏蘭鎮130公裡。阿爾寨石窟在中國石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2003年經國務院核定,被增補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新華網這是10月8日拍攝的阿爾寨石窟一座洞窟。這是10月8日拍攝的阿爾寨石窟。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這是10月8日拍攝的阿爾寨石窟一座洞窟。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這是10月8日拍攝的阿爾寨石窟一景。
  • 布小林調研阿爾寨石窟保護情況
    12月5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來到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調研阿爾寨石窟保護情況。12月5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在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調研。記者 韓卿立 攝阿爾寨石窟被譽為「草原敦煌」,開鑿在一座褐紅色砂巖平頂山上,因山頂曾有寺廟又稱阿爾寨石窟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自治區境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窟內現存藏文、回鶻蒙古文榜題,反映了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千年「草原敦煌」的當代保護人
    阿爾寨石窟外景 阿爾寨石窟內的一處壁畫鄂爾多斯10月8日電 中秋國慶節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十多位專家放棄中秋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放棄國慶休假,堅守在草原深處進行著阿爾寨石窟的保護修復工作,做起了千年「草原敦煌」的當代保護人。
  • 守護「草原敦煌」的「面壁人」
    這就是阿爾寨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壁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石窟有許多反映當時社會生活場景的世俗壁畫,以《成吉思汗家族崇拜圖》《蒙古帝王葬喪圖》最為珍貴。
  • 讓時光無痕 | 快來和他們一起重現草原上的"敦煌"
    讓時光無痕快來和他們一起修復草原上的「敦煌」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個浮雕石塔等其中41個洞窟保存完好阿爾寨石窟保護工程從2018年開始其中壁畫保護工程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目前已經有10個有壁畫洞窟已完成修復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整體工程預計2021年結束
  • 內蒙古修復「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寺殘破之軀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1日電 曾因千年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而飽受損害的阿爾寨石窟寺近年來逐步得到修復,這座內蒙古自治區時代跨度最悠久的藏傳佛教石窟群有望煥發生機。
  • 讓時光無痕 | 快來和他們一起重現草原上的「敦煌」
    讓時光無痕快來和他們一起修復草原上的「敦煌」阿爾寨石窟保護工程從2018年開始其中壁畫保護工程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目前已經有10個有壁畫洞窟已完成修復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整體工程預計2021年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