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亟需持續保護修復 否則面臨消失危險「組圖」

2020-09-24 臺海網

圖為阿爾寨石窟。 李強 攝

「阿爾寨石窟遺址需持續保護和修復,否則面臨消失的危險。」內蒙古自治區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烏日嘎朝魯24日對記者表示,對阿爾寨石窟遺址的保護和修復,必須資金充足,尤其是後續資金要跟得上。

據烏日嘎朝魯透露,目前阿爾寨石窟遺址巖體加固和安全防範工程已經結束,整體保護和綜合利用工程將於今年10月啟動。

圖為阿爾寨石窟的壁畫。 李強 攝

被學術界稱為「草原敦煌」的阿爾寨石窟遺址位於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境內,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俗稱「百眼窯」。2003年3月2日,國務院特批阿爾寨石窟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介紹,截至目前,阿爾寨石窟遺址共發現65座石窟、22座浮雕石塔、6座建築遺址,許多石窟內繪有壁畫,壁畫除大量宗教內容外,還有許多珍貴的世俗壁畫。

烏日嘎朝魯告訴記者,在宗教內容中,阿爾寨石窟遺址內還保存有密宗早期的本教畫以及薩迦派、寧瑪派、格魯派代表之作。世俗壁畫中,尤以「成吉思汗與夫人及四子受祭圖」「各族僧眾禮佛圖」等最為珍貴。

圖為阿爾寨石窟中的壁畫。 李強 攝

此外,在阿爾寨石窟遺址中,官方還發現大量早期回鶻蒙古文榜題,其內容涉及佛經及世俗生活,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回鶻蒙古文榜題最多的一處遺址。

阿爾寨石窟由於多年來風蝕、雨水衝刷及人為因素,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鄂託克旗人民政府委託中國文物研究所、北京建工學院合作編制完成了阿爾寨石窟遺址保護規劃。

官方消息顯示,在阿爾寨石窟遺址保護工作中,官方還邀請敦煌研究院編制《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方案》,並於2018年9月開始組織實施壁畫保護工程。目前,該工程進入第二階段。

阿爾寨石窟壁畫。 李強 攝

烏日嘎朝魯認為,阿爾寨石窟遺址的保護工作資金需求量大、時間急,提請相關部門立項解決經費不足問題,安排有關文物保護專項經費,對該遺址進行持續保護和修復。(來源: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相關焦點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或面臨消失危險
    原標題:「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亟需持續保護修復 否則面臨消失危險圖為阿爾寨石窟。李強 攝「阿爾寨石窟遺址需持續保護和修復,否則面臨消失的危險。」內蒙古自治區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辦公室主任烏日嘎朝魯24日對記者表示,對阿爾寨石窟遺址的保護和修復,必須資金充足,尤其是後續資金要跟得上。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保護工程持續推進
    國慶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十多位專家放棄休假,在內蒙古阿爾寨石窟進行阿爾寨石窟保護修復工作。目前,阿爾寨石窟壁畫修復取得階段進展,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完成10座石窟壁畫修復保護「組圖」
    海日漢 攝10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政府對外消息指,中國國慶節、中秋節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10餘名專家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持續修復「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海日漢 攝官方稱,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完成10座石窟壁畫修復保護「組圖」
    、蘭州大學的10餘名專家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持續修復「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海日漢 攝  官方稱,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完成10座石窟壁畫修復保護
    10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政府對外消息指,中國國慶節、中秋節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10餘名專家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持續修復「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海日漢 攝官方稱,為搶救和保護這一珍貴歷史文化遺產,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10座石窟的壁畫修復保護,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
    阿爾寨石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阿爾寨石窟共有65座石窟、22座浮雕石塔等遺存,其中保存完好的41座石窟中14座有壁畫,壁畫繪有蒙古包、騎射、狩獵和喪葬習俗等場景,阿爾寨石窟也因此被譽為「草原敦煌」。據介紹,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啟動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目前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圖」
    阿爾寨石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於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阿爾寨石窟共有65座石窟、22座浮雕石塔等遺存,其中保存完好的41座石窟中14座有壁畫,壁畫繪有蒙古包、騎射、狩獵和喪葬習俗等場景,阿爾寨石窟也因此被譽為「草原敦煌」。據介紹,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啟動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目前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修複壁畫面積250餘平方米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9日電(記者李志鵬)記者8日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獲悉,在「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的修復工作中,10個有壁畫洞窟已完成修復「此次工程主要針對地仗空鼓、顏料層起甲、酥鹼、表面汙染等病害進行壁畫修復。目前,除了已完成修復的10個洞窟,還有3個洞窟明年將完成修復。」阿爾寨石窟壁畫修復現場負責人孫軍永說,為保留阿爾寨石窟壁畫的原始資料,在修復保護的同時,專家也利用數位化拍攝等方法對石窟壁畫進行了電子數據收集與存儲。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個有壁畫洞窟
    新華社呼和浩特10月9日消息,記者8日從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研究院獲悉,在「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的修復工作中,10個有壁畫洞窟已完成修復,共修複壁畫面積250.63平方米。「此次工程主要針對地仗空鼓、顏料層起甲、酥鹼、表面汙染等病害進行壁畫修復。
  • 「草原敦煌」阿爾寨
    在鄂託克旗阿爾巴斯草原深處凸起一座平頂紅砂巖小山,山上存留著北魏、西夏、蒙元時期開鑿的上百個石窟,這就是被譽為「草原敦煌」的阿爾寨石窟。2003年,阿爾寨石窟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保存比較完整的石窟有43座,窟內保存近千幅、近2000平方米的珍貴壁畫。這些壁畫題材寬泛,其中以反映藏傳佛教、蒙元文化的內容居多;存留的壁畫記錄了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事跡,成為後世人們研究北方草原文明變遷的藝術寶庫。阿爾寨石窟研究院副院長琪格琪:"阿爾寨石窟歷經千年保留至今,一直在草原牧民心目中具有神聖的地位。當地也一直流傳著關於阿爾寨和成吉思汗的一些傳說。
  • 「草原上的敦煌」阿爾寨石窟,鐫刻在石頭上的藝術塵封的時光
    在這裡,一幅幅壁畫雕刻精美絕倫,因而也讓這裡有了「草原上的敦煌」之稱,久譽盛名,這裡便是鄂爾多斯重要的民族文化寶庫 — —阿爾寨石窟。近年來,塵封的歷史緩緩甦醒,而關於阿爾寨石窟的保護工作也從未停歇。鄂爾多斯市委、政府高度重視,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實施巖體加固、監控配套等保護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洞窟外風力、溫度、溼度等環境因素實行監測,採用專業技術對破損壁畫進行修復,建立詳細的保護檔案,並利用先進的攝影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探索壁畫工作的數位化發展。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新華網這是10月8日拍攝的阿爾寨石窟一座洞窟。這是10月8日拍攝的阿爾寨石窟。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這是10月8日拍攝的阿爾寨石窟一座洞窟。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10月8日,工作人員在阿爾寨石窟開展壁畫修復工作。
  • 內蒙古修復「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寺殘破之軀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1日電 曾因千年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而飽受損害的阿爾寨石窟寺近年來逐步得到修復,這座內蒙古自治區時代跨度最悠久的藏傳佛教石窟群有望煥發生機。
  • 探索阿爾寨石窟的神秘面紗
    在這裡,一幅幅壁畫雕刻精美絕倫,因而也讓這裡有了「草原上的敦煌」之稱,久譽盛名,這裡便是鄂爾多斯重要的民族文化寶庫 ——阿爾寨石窟。阿爾寨石窟位於鄂託克草原上,距鄂託克旗烏蘭鎮130公裡。阿爾寨石窟在中國石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2003年經國務院核定,被增補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不僅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
  • 布小林調研阿爾寨石窟保護情況
    12月5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來到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調研阿爾寨石窟保護情況。12月5日,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在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阿爾寨石窟調研。記者 韓卿立 攝阿爾寨石窟被譽為「草原敦煌」,開鑿在一座褐紅色砂巖平頂山上,因山頂曾有寺廟又稱阿爾寨石窟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自治區境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窟內現存藏文、回鶻蒙古文榜題,反映了古代多民族文化交流,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 「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發現蒙元版佛經
    佛教在線12月25日消息  據新華網報導:內蒙古自治區文物專家近日對阿爾寨石窟壁畫留有的《聖教度母二十一種禮讚經》考證後認為,這部經文是以前從未發現的蒙元版本。 據阿爾寨石窟研究專家、現任內蒙古鄂託克旗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巴圖吉日嘎拉介紹,現存世界上最早的《聖教度母二十一種禮讚經》木刻本是1431年之北京木刻本,當今世界僅存一套,現藏法國吉美博物館。
  • 「草原敦煌」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
    阿爾寨石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託克旗,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被譽為「草原敦煌」。據介紹,2018年鄂託克旗政府啟動阿爾寨石窟壁畫保護工程,委託敦煌研究院組織實施,目前已修復10座有壁畫洞窟。圖為10月8日,工作人員在阿爾寨石窟開展壁畫修復工作。供圖/新華社
  • 千年「草原敦煌」的當代保護人
    阿爾寨石窟 工作人員在阿爾寨石窟裡修複壁畫   本報鄂爾多斯10月8日電 中秋國慶節期間,來自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十多位專家放棄中秋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放棄國慶休假,堅守在草原深處進行著阿爾寨石窟的保護修復工作,做起了千年「草原敦煌」的當代保護人。
  • 跨越千年的「草原敦煌」與潛心守護的「面壁人」
    內蒙古西部的鄂託克旗平坦寬闊的大草原上,一座紅色的砂巖山突兀矗立,這就是阿爾寨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等為一體的藝術瑰寶,據有「草原上的敦煌」之稱,在中國石窟文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守護「草原敦煌」的「面壁人」
    這就是阿爾寨石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草原地區規模最大的石窟建築群,也是一座集寺廟、石窟建築、摩崖石刻造像、壁畫、雕塑、榜題為一體的佛教藝術寶庫,被譽為「草原敦煌」。在時間的侵蝕下,阿爾寨石窟壁畫遭遇空鼓、起皮、變色等病害,精緻的圖案變得模糊、破損,疏鬆、脫落。為修復保護遭受病害侵擾的壁畫,來自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大學、蘭州大學的十多位專家常年堅守在草原深處,進行阿爾寨石窟保護修復工作,當起了千年「草原敦煌」的當代保護人,他們被稱為「面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