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上海英文報紙《字林西報》對張裕公司的報導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1935年上海英文報紙《字林西報》對張裕公司的報導
2018-10-15 09:53: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聰聰

  由英國商人創辦的《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英文報紙,創始歷史可追溯至1850年,主要讀者群是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的外國人,被譽為「東方的泰晤士報」,出版時期持續到1951年3月。卻說1935年9月15日出版的《字林西報》,曾經刊登一篇題為《煙臺的葡萄園》的報導,對張裕葡萄釀酒公司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譯為中文約有1500字。

  這篇報導首先回顧了張裕公司的歷史,對公司創辦人張弼士先生描述:「他買下數千畝土地,花費約300萬元,並進行了二三十年的試驗,以便確定哪些葡萄樹最適合在煙臺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下釀造出最好的葡萄酒。」

  對於張裕公司的現狀,報導描述:「建成巨大的地下酒窖用於貯存葡萄酒,讓人想起歐洲的著名酒莊。酒窖內擺放著一排排巨大的橡木桶,最大的橡木桶容量有1.6萬升,直徑超過一人高。張裕的葡萄樹,引進於所有以優質葡萄酒而聞名的歐洲國家。」

  這篇報導重點介紹了張裕公司出品的苦艾酒和白蘭地,報導稱:「張裕公司的苦艾酒和白蘭地不需要繳納高額進口稅,售價約為同類進口酒的一半。據說,這些酒的香氣、味道和品質,足以媲美進口品牌,而且他們精益求精,力爭使產品品質達到最高水平。本地經銷商戴維•施科爾尼克父子公司方面表示,如果請品酒行家做一次挑剔性的品鑑,在沒有偏見的情況下,大家一定會為張裕產品的品質之高感到驚訝。」一份1935年的張裕老廣告顯示,戴維•施科爾尼克父子公司設在上海河南路505號,是上海公共租界範圍內的張裕產品經銷商,當時銷售的張裕產品有高月白蘭地、都靈風格苦艾酒、解百納幹紅,售價分別為3元、2.75元、1.35元。

  這篇報導還配發了一張拍攝於張裕公司化驗室的照片,註解稱:「這是張裕公司設備齊全的化驗室。科學性、精確性在保持產品的高標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陳耀明)

相關焦點

  • 鉤沉|《字林西報》大樓:滬上第一幢高層建築
    其中1923年竣工的《字林西報》大樓,是上海第一幢高層建築,而該報是近代中國曆時最久、影響最大的西文報紙。《字林西報》原名《北華捷報》(North China Herald),創刊於1850年,是外國人在上海創辦的最早的英文報紙之一,每周六出版,對開一張,共四頁,內容有英國快訊、上海英僑動態、中外商務情報、廣告及船期等。
  • 上海首份英文報紙完成數位化
    上海第一份英文報紙《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可以在上海圖書館內「隨便翻」了。昨日,上海圖書館宣稱已完成《字林西報》從1850年創刊至1951年終刊逾50萬版報紙的數位化,並提供館內免費瀏覽查詢。上海圖書館信息處理中心主任陸健介紹,2009年,上海圖書館啟動了報紙數據化的項目。在眾多的報紙當中選取哪份報紙呢?
  • 《北華捷報/字林西報》完成數位化製作 將開放查詢
    記者近日從上海圖書館獲悉,近代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外文報紙《北華捷報/字林西報》全文資料庫逾50萬版,已完成數位化製作,即將向讀者開放查詢。  《北華捷報/字林西報》曾及時向全世界報導1937年日軍侵華。它們以「他者的眼光」、「英文的文法」見證上海乃至全中國百年巨變,其史料價值被學界稱為「半部上海近代史」。
  • 1937年「中國第一瓶幹紅」張裕解百納商標註冊始末
    解百納是有確切文獻記載的「中國第一瓶幹紅」,1939年張裕公司印發的《代理與顧客須知》把解百納紅葡萄酒歸類為「幹葡萄酒」,並對「幹葡萄酒」作出簡要定義:「發酵完全,味略酸澀」。1937年「中國第一瓶幹紅」張裕解百納商標註冊始末張裕公司史料記載,解百納幹紅的首個釀酒年份為1931年,由張裕公司第三代釀酒師巴狄士多奇(畢業於義大利科內利亞諾葡萄釀酒學院)選用蛇龍珠(Cabernet Gernischt)為主要原料釀造而成。
  • 張裕公司早在100多年前就創辦玻璃廠製造酒瓶
    據《張裕公司志》記載,早在宣統元年(1909年),張裕公司創始人張弼士選址公司以東(今十字街北首)建起一座玻璃廠自製酒瓶,引進法國式、德國式、日本式熔爐各一座,聘請上述三國工程師分別主理,酒瓶年   1914年由上海英文報紙《字林西報》編印的《字林西報行號名錄》,已經出現「Chang Yu Glass-Works」,中文名為「張裕公司玻璃廠」。
  • 濃縮近代中國百年萬象 上圖歷時5年打造《字林洋行中英文報紙全文...
    《字林洋行中英文報紙全文資料庫》收錄了字林洋行出版發行的中英文報紙,包括英文的《北華捷報/字林西報》、《字林西報行名錄》和中文的《上海新報》、《滬報》、《消閒報》、《漢報》。  「了解中國近代史必須要研究字林洋行的中英文報紙。」陸健表示,《字林洋行中英文報紙全文資料庫》對研究近代歷史是非常寶貴的資料。如《上海新報》是近代上海創辦的第一份中文報紙,比《申報》整整早了11年。又如《滬報》是字林洋行創辦的第二份中文報紙,一度與《申報》、《新聞報》呈三足鼎立之勢。
  • 上海老照片,因報成名的字林大樓,曾是上海最高建築
    老字林大樓,拍攝於1903年,位於上海外灘17號。樓因《字林西報》命名,《字林西報》曾經是在中國出版的最有影響的英文報紙,讀者主要是在華的外國人,1951年3月停刊。字林大樓分兩代,圖中的老字林大樓,建於1902年,為3層磚木結構房屋。
  • 《字林西報》捏造一則醜聞,民國軍閥如何艱難闢謠?
    文/歷史研習社作者 大橙子1919年12月5日,《字林西報》發出一則駭人聽聞的報導,文章大意為當年(陰曆)八月十五日與九月一日間,安徽安慶某兵營士兵曾兩次趁夜結隊闖入該地的女子蠶桑學校學生宿舍,對睡熟的學生、教員大行不軌之事。此事已經引起該校多名學生、教員自盡,但當局卻一味袒護那些犯下惡行的士兵,想要息事寧人。
  • 《開國大典》的作者曾到張裕公司採訪
    1949年10月1日,新華社記者李普採寫的《開國大典》,成為永載史冊的不朽名篇。也許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946年4月,李普曾以《新華日報》特派記者身份走進煙臺,其間對張裕公司進行過採訪,相關報導發表在上海的「紅色刊物」《群眾》和《文萃》。
  • 回味1949年的張裕葡萄酒
    曾參與拍攝開國大典的蘇聯攝影師瓦拉迪斯拉夫米克薩(Vladislav Mikosha),1949年還曾赴滬拍攝過反映上海人民慶祝解放的一系列彩色照片,其中,聚焦新世界遊藝場和大新公司(上海第一百貨商店於1953年遷入)的一張照片,出現了位於新世界遊藝場西翼的張裕公司上海發行所,招牌是白底紅字
  • 印度主流英文報紙對中印邊界問題的報導
    印度也有一些報紙珍惜中印傳統友誼,也意識到印度與中國同為發展中國家的現狀,視中國為好鄰居、好夥伴,極力維護中國的形象,推動中印關係的發展,《印度教徒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通過對《印度教徒報》在議題設置、報導角度、報導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力爭揭示它是如何報導中國、如何維護中國形象的,同時發現其中的不足。這對中國爭取世界主流媒體的支持、加強對外傳播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1884年上海推出《點石齋畫報》 用圖文刊載時事
    眼下,「畫說晚清——走進《點石齋畫報》開啟的讀圖時代」展覽正在上海魯迅紀念館舉行,展覽從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藏的4000餘幅《點石齋畫報》畫稿中甄選出的近50張畫報圖片,向觀眾展現出19世紀末的上海社會萬象,意蘊綿長。
  • 張裕公司與歐陽中石先生的翰墨情緣
    一副題寫於1987年,題詞是「香凝甘露,液勝醴泉」,落款題「丁卯春盛品張裕諸釀之後題」。酒後揮毫,於行雲流水間,似見萬馬奔騰。另一副題寫於1992年,題詞是「驪珠滴露收陳釀,玉液蜚聲享萬邦」,落款題「頌句為張裕葡萄酒饗世一百周年慶」。
  • 《申報》曾經連載「國醫界對張裕美酒的評價」
    1940年11月29日的《申報》張裕廣告為丁仲英題詞:「張裕釀酒公司——飲之大和。」  秦伯未師承丁甘仁,創辦上海中醫指導社、中醫書局、中國醫學院和中醫療養院,主編《中醫指導叢書》,著有《百病通論》、《藥性提要》和《秦氏內經學》等。1940年12月1日的《申報》張裕廣告為秦伯未題詞:「張裕釀酒公司出品葡萄酒、白蘭地——味甘質純,氣芳性醕。活血生津,舒絡提神。
  • 民國時期上海傳媒
    54種中,英文34種,法文10種,德文3種,日文7種[1]。在全國影響最大的英、法、德文報紙,均在上海出版,如《北華捷報》、《字林西報》、《中法新匯報》、《德文新報》等。   《北華捷報》與《字林西報》,均以報導上海外僑所關心的消息為主,包括國際新聞、中國新聞、內地通信、上海地區新聞、外僑生活、租界要事等,常對中外關係、中國政局及國內重大事件發表意見,對太平天國起義、小刀會起義、洋務運動、戊戌維新、起義軍攻佔江南製造局等事件報導尤多。其本埠新聞專門報導上海發生的重大社會新聞。
  • 張裕館藏《注音英文易讀》中的洋酒名(圖)
    張裕館藏《注音英文易讀》中的洋酒名(圖) 2015-10-08 10:05: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虹利
  • 于右任曾經出席張裕公司江浙代理總行開幕典禮
    也許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924年8月25日,于右任曾經出席張裕葡萄釀酒公司江浙代理總行開幕典禮。1924年8月26日《新聞報》第三版刊登的《張裕代理行開幕紀念》記載,出席開幕典禮的知名人士除了德高望重的于右任先生,還有浙江軍務善後督辦代表程苕湄,淞滬護軍使代表陸達權,外交部特派江蘇駐滬交涉員代表季讓之,淞滬警察廳代表張祝孫,上海總商會副會長方椒伯,上海總商會會董葉惠鈞,上海總商會陳列所所長田時霖,永安公司經理郭標,祥茂洋行買辦陳炳謙,怡和洋行買辦陸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