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言獲諾獎後,文藝圈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莫言獲得諾獎,成功的以中國公民的身份實現了該獎項的零突破,成為中國諾獎第一人。原本是件好事情,然而引發如此多不同不和諧的聲音,甚至招來了無端的攻擊與謾罵,質疑與聲討。這其中不乏有一些文人大師,如陳丹青,他一向說話非常犀利,很多問題在他那裡都能得到批判和解決,因此,他在文學批評上成了名副其實的當代魯迅。關於獲獎後的莫言,他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看過莫言的書,但知道他獲得諾獎和作品無關。這位文人為什麼偏偏就與莫言過不去,難道僅僅只是文人相輕?
-
莫言獲諾獎後,為何會被國人罵?8年來,他只回應了一次
瑞典文學院曾考慮將諾獎授予這位「中國人的脊梁」,但是魯迅先生回答道:「我不配」,他認為他配不上諾獎。許多偉大的作家,如馬爾克斯,泰戈爾,卡夫卡,喬伊斯,海明威,羅曼羅蘭在二十世紀就誕生了,魯迅先生可能覺得自己和這些世界頂級的作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暫時還不值得獲得諾獎。其實,魯迅先生在文學上的成就,也許不能與喬伊斯等人相比,但他值得獲得諾獎。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2012年,終於得償所願,莫言憑藉《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算是撫平了國人的激烈渴望。但隨之而來的是對莫言憑什麼獲獎的質疑。陳丹青在評價莫言獲得諾獎的時候說:「我沒讀過莫言的東西,對他不感興趣,對他的祝賀是禮貌性的。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非也
文·段宏剛 「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說:對這種事情,我感興趣的不是莫言這個作者,而且我也沒看過他的作品,我感興趣是,諾貝爾這樣一個委員會辦了將近一百年,過去八九十年,給這個獎給那個獎,不給中國,但他們今天終於……我不知道是妥協也好,策略也好,他們會覺得,就是我們得給中國一個臉。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但是他又補充了一句,「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馬爾克斯如此優秀的莫言,陳丹青會有「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能夠脫穎而出,就在於他總能夠不斷超越自己,不管是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還是審美和認知的方式,他一直都是在超越從前的作品。
-
獲諾獎8年後,莫言終於出版新作《晚熟的人》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2020年,距獲諾獎已經過去8年,距出版上一部小說已過去10年,莫言終於攜人文社出版的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有人說莫言將陷入「諾獎魔咒」——得了諾獎就很難再進行持續創作,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卻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
-
莫言獲得諾獎後,文學論壇褒貶不一,陳丹青: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直到2011年,茅盾文學獎才將桂冠授予莫言。從此,瑞典文學獎便開始關注這個曾經在國際上一名不文的山東地方作家,僅僅不到一年時間,莫言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運氣還是實力對於莫言獲諾貝爾獎,文學論壇上眾說紛紜,褒貶不一。但餘華卻力挺好友,他曾說莫言最差的作品也比茅盾文學獎大部分的好。能讓一向謙遜的他說出這種話,莫言的文學實力可見一斑。
-
《晚熟的人》:莫言敞開獲諾獎後的生活,把自己寫進了小說
7月31日,莫言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這是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20年,距莫言獲諾獎已經過去整整8年,距他出版上一部小說已過去整整10年。
-
莫言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出版 用小說講述獲諾獎後的生活
作家蘇童曾說,「諾獎」之於莫言是「桂冠」也是「枷鎖」。盛大的榮譽,也帶來前所未有的事務困擾,一度使他無法持續創作。不少人提到「諾獎魔咒」:得了諾獎就很難寫出好作品。但莫言其實一直在努力打破這個「魔咒:「獲獎八年來我一直在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7月3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莫言新作《晚熟的人》,這也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
-
莫言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出版
【莫言諾獎後首部作品出版】莫言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日前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距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已過去八年,距他出版上一部小說已過去十年。《晚熟的人》中,莫言改變了他一貫的講故事方式,將眼光轉向平凡人物,用十二個故事講述獲諾獎後的裡裡外外。這些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誕有現實,從上個世紀到當下社會,從歷史深處步入現實百態,向讀者敞開了獲得諾獎後的生活。
-
莫言攜獲諾獎後首部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記者 王志豔)7月31日,莫言攜最新小說集《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此時,距2012年,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過去整整八年,距他出版上一部小說也已過去整整十年。《晚熟的人》中,莫言根植鄉土,塑造典型,用十二個故事講述獲諾獎後的裡裡外外。十二個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誕有現實,從上個世紀到當下社會,從歷史深處步入現實百態。
-
獲諾獎8年後,莫言出版首部新作,新故事裡有他自己還有網絡水軍頭目
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20年,距莫言獲諾獎已經過去整整八年,距他出版上一部小說則已過去整整十年。有人說莫言將陷入「諾獎魔咒」——得了諾獎就很難再進行持續創作,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卻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如今,讀者終於等到莫言的新作。
-
莫言新著《晚熟的人》出版,十二個故事講述獲諾獎後的現實百態
近日,著名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部作品《晚熟的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中國籍作家首位獲得者。2020年,距莫言獲諾獎已經過去整整八年,距他出版上一部小說已過去整整十年。
-
中國評論界讚譽莫言新作破除「諾獎魔咒」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中國評論界讚譽莫言新作破除「諾獎魔咒」中新社記者 應妮獲諾貝爾文學獎八年後,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在今年推出了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兩個半月加印了五次,發行總量已超過50萬冊。
-
時隔整整八年,莫言推出獲諾獎之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
作者|劉亞光7月31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宣布莫言最新作品《晚熟的人》正式出版,該書系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首次出版的作品。全書匯集了他的十二部中短篇小說。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有一些聲音認為他可能會落入「諾獎魔咒」。作家蘇童曾形容莫言在獲得諾獎之後的心態是「頭頂桂冠,身披枷鎖」,「要把桂冠摘下,恐怕不是那麼容易。」莫言自己曾在與學者張清華對談時表示,諾獎的影響巨大,其實會給寫作者帶來比較大的煩擾,尤其是在一個資訊發達的社交媒體時代。
-
時隔整整八年,莫言推出獲諾獎之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
莫言莫言著有《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與大師約會》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其作品被譯為英、法、德、意、日、西、俄、韓等五十多種語言。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有一些聲音認為他可能會落入「諾獎魔咒」。
-
莫言獲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發布
來源:光明日報十年後,「講故事的人」回來了莫言獲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發布7月31日晚,作家莫言蘊積十年的新作《晚熟的人》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發布。他執行著我的指令,但他並不能自己做出什麼決定,我在觀察著、記錄著這個莫言與人物交往的過程。」莫言說。作家還鄉是一個很經典的視角,這樣的視角魯迅等中外作家都使用過,他在20世紀80年代初學寫作時也用過,只是這一次再次使用,視角本身發生了變化,一是隨著作家年紀增長自身眼光有變化,二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盛名後再次遭遇商業時代、資訊時代的故鄉,經歷更為複雜,莫言分析道。
-
莫言打破「諾獎魔咒」,新書《晚熟的人》來了,這一次文筆很柔和
很多作家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都會陷入「諾獎魔咒」,持續寫作變得困難。《晚熟的人》是莫言獲得諾貝爾獎後首部出版作品,這諾獎之後的首部出版作品肯定備受關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卻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
-
莫言獲諾獎後首部作品:《晚熟的人》將在京東直播開售
來源:金融界網站7月31日,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將攜新作《晚熟的人》亮相京東直播,正式開啟新書盛大發售,屆時莫言將與央視新聞頻道主持人王寧,評論家、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畢飛宇舉行一場線上文學對談,與各位讀者分享這部莫言獲諾獎後的首部作品
-
獲中國文學史上首個諾獎,卻備受爭議,莫言:當初真不該去領這獎
文壇中的莫言已是聲名斐然,但大眾對這一名字還很陌生,即便是稍微有些了解,也大多是來源於電影《紅高粱》。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獲諾貝爾獎,獲得如此分量的諾獎的莫言,卻有大批讀者對他冷言冷語,這是為何?在莫言捧回諾獎的數年間,各處爭議紛紛,甚至還有《批判莫言》這樣的書籍橫空出世,頗有"不把莫言批駁得一文不值便不罷休"之勢。這裡挑選兩條略作駁斥。爭議其一是認為,莫言生得一副"媚骨",為了諾獎而迎合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偏見,醜化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