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讀金庸筆下的武俠故事仿佛是在讀一部另類史詩,原因很簡單,金庸在故事中加入了歷史背景的設定,也偶爾會直接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融入故事中,比如《越女劍》中就將「三千越甲可吞吳」和「西子捧心」的典故以武俠的角度來重新詮釋,別有一番風味。
但如果僅僅是融入歷史元素,也不過是虛有其表罷了,金庸的故事的史詩感更多的是來源於他描述的「傳承」的部分,比如蕭峰傳功虛竹,虛竹傳功少年英雄,後世的洪七公傳功郭靖,郭靖教導楊過,這樣的傳承才讓故事有了史詩感。
(蕭峰劇照)
但談及「傳承」二字,並不是每個師父都能夠將神功傳下,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這位坑徒弟的宗師,他自己創出蓋世神功,然而徒弟學了他的神功卻都幾乎成了廢人。
一、金庸筆下的宗師
能夠在武林中開宗立派成為一代宗師的人必然是頂尖強者,在金庸的武俠體系中有著「創武功的人比學武功的人強」,這是金老自己的說法,所以各門各派的宗師武功都不會差,但能不能夠將自己的神功傳承下去才是一個門派是否能夠源遠流長的關鍵。
(張三丰劇照)
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武當派祖師張三丰就是個合格的宗師,他本人年過百歲仍是武林中的頂尖高手,教導出的武當七俠也個個是人才,武當派也一直香火不斷,時至今日依舊存在。
若論及不合格的宗師,比如《天龍八部》中逍遙派的祖師逍遙子,這人創出了不少頂尖神功,無論是北冥神功、凌波微步、天山折梅手還是生死符、小無相功,任何一門武功單拿出來都足以獨當一面,然而逍遙子後來卻不知所蹤,而且傳給三位弟子的武功也各不相同,最終還讓門派走向分裂,作為宗師,他難辭其咎,但就武功傳承本身而言,逍遙子不算坑,因為他是將這些神功傳了下來,弟子們也的確都成了頂尖高手,本文要提到的這位可比逍遙子坑得多。
二、《神鵰俠侶》之後的五絕
金庸迷們自然都不會對「五絕」這個頭銜感到陌生,讀過「雙鵰」的都知道,書中通過三次華山論劍決出了兩代五絕,初代五絕是《射鵰》時代的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以及中神通,而《神鵰》時代五絕則是南僧北俠東邪西狂以及中頑童,那麼作為「射鵰三部曲」的第三部,《倚天屠龍記》與《神鵰俠侶》的故事相差近百年,《神鵰》之後,世間五絕又有哪些?
在筆者看來,前文提到的張三丰自然算其中之一,除他之外,還有峨眉祖師郭襄,崑崙三聖何足道,百損道人以及本文要提到的這位崆峒派祖師木靈子。
(張無忌劇照)
其他幾位的故事在此暫且不談,就聊聊這木靈子,他強嗎?至少從書中設定來看,他創出的七傷拳的確是頂尖殺招,在筆者看來絲毫不弱於降龍十八掌,他本人無疑是世間少有的高手,但傳人呢?
三、被坑慘的傳人
從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役來看,崆峒派的傳人基本上修煉這七傷拳就等於是成了半個廢人,原因很簡單,這拳法一練七傷,是「先傷己再傷敵」,等於說這武功還沒打到別人身上,自己先受了傷,縱然威力再大,似乎也是不划算的買賣,從長遠來看,這絕不應該是一個習武之人追求的武功,畢竟習武除了與人對抗之外還有強身健體的目的,不是嗎?
而書中由崆峒派傳人宗維俠提到了一個設定,原著道:「七傷拳是我崆峒絕技,怎能說有害無益?當年我師祖木靈子以七傷拳威震天下,名揚四海,壽至九十一歲,怎說會傷害自身?你這不是胡說八道麼?」
這說明什麼?木靈子修煉了七傷拳,而且活到了九十一,明顯他的身體是沒受損的,為何其傳人練著卻出了問題?
(崆峒派劇照)
張無忌給出了答案:「木靈子前輩想必內功深湛,自然能練,不但無害,反而強壯臟腑。依晚輩之見,宗前輩的內功如不到木靈子前輩的境界,若要強練,只怕終歸無用。」
很明了了,木靈子只傳下了拳法,卻沒有傳與之匹配的內功心法,這就好比對於一個從來沒學過舞蹈的人,師父做了一個劈叉的動作,那徒弟就一樣畫葫蘆去劈叉,這不得把筋給拉斷?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木靈子這宗師可真夠坑的,儘管他創出的七傷拳的確是頂尖神功,卻害得弟子們成了半個廢人,若非張無忌指點,只怕崆峒派用不了多久就要沒落甚至滅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