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
2018年11月,清華大學戰國竹簡研究成果發布,證實其中古文《尚書》系後人偽作。
其「部份篇目」內容的來源可靠性從南宋開始遭受懷疑。清初,這些篇目在主流學術界被定作「偽書」,甚至排除出《尚書》之外。近十多年來,隨著出土文獻研究的發展,大大拓展了對古代尚書文獻的認識。
01 El Condor Pasa.mp3
03:30來自讀書與育兒
1.三皇五帝:
三皇——
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
伏羲、女媧、神農;出自《春秋運鬥樞》
伏羲、祝融、神農;出自《風俗通義》
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
五帝——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出自《資治通鑑外紀》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出自(《大戴禮記》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出自《呂氏春秋》
2.流共工於幽州,放歡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尚書·虞書·舜典》
3.知人則哲,能官人;安民則惠,黎民懷之。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尚書·皋陶謨》
4.民罔弗欲喪,天曷不降危。——《尚書·商書·西伯戡黎》
5.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周書·旅獒》
6.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尚書·周書·旅獒》
7.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尚書·商書·說命中》
8.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尚書·虞書·大禹謨》
9.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虞書·大禹謨》
10.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尚書·虞書·堯典》
11.為政者:寬而粟,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尚書·虞書·皋陶謨》
12.恐沈於眾?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尚書·商書·盤庚上》
13.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尚書·洪範》
14.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有惟艱哉。——《尚書·秦誓》
15.任賢勿貳,去邪勿疑。——《尚書·虞書·大禹謨》
16.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尚書·虞書·大禹謨》
17.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尚書大傳·虞夏傳》
18.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太甲(中)》
19.人怠惰忽略,必亂其政;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周官》
20.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商書·仲虺之誥》
21.蓄疑敗謀,怠忽荒政。——《尚書·周官》
22.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尚書·商書·太甲下》
23.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夏書·五子之歌》
24.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商書·伊訓》
25.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尚書·虞書·舜典》
26.不作無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貴異物賤用物,民乃足。——《尚書·周書·旅獒》
27.樹德務滋,除惡務本。——《尚書·周書·泰誓》
28.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尚書·商書·說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