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寫作】將亞投行打造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

2020-12-06 北京華圖

  【議論文寫作】將亞投行打造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由北京公遴選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中央遴選,北京遴選,備考技巧的內容請關注北京公遴選考試網/中央公遴選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公遴選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五屆理事會年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中指出:「亞投行應該成為促進成員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高擎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旗幟,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為國際社會應對風險挑戰、實現共同發展提出中國主張和中國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常關心亞投行的建立,為亞投行的籌建與發展傾注了大量精力。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雅加達同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舉行會談時,首次代表中國提議籌建亞投行。倡議一經提出,就受到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積極推動下,2014年10月,首批21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籤署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2015年6月,50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共同籤署《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2015年12月,《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達到法定生效條件,亞投行正式成立;2016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釣魚臺國賓館出席亞投行開業儀式並發表致辭。「亞投行應該奉行開放的區域主義」,「應該以其優勢和特色給現有多邊體系增添新活力」,「應該結合國際發展領域新趨勢和發展中成員國多樣化需求」,「應該按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闡釋籌建亞投行的初衷與深意,為亞投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開業4年多來,亞投行按照多邊開發銀行模式和原則運作,堅持國際性、規範性、高標準,實現良好開局,已經為24個成員提供了87個、總額近2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在國際上展示了專業、高效、廉潔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的嶄新形象。亞投行的成立,有效增加了亞洲地區基礎設施投資,推動了區域互聯互通和經濟一體化進程,改善了亞洲發展中成員國的投資環境,對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積極提振作用。同時,順應了世界經濟格局調整演變的趨勢,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發展。這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倡建亞投行的遠見卓識,證明了多邊主義的旺盛生命力,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次偉大實踐。

  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人心所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表明,人類是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唯有相互支持、團結合作才是戰勝危機的人間正道。解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矛盾,不能靠「脫鉤」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要靠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中國始終支持多邊主義、踐行多邊主義,以開放、合作、共贏精神同世界各國共謀發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亞投行迅速行動,成立了應急基金,支持成員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充分體現了亞投行的行動力。亞投行已經擁有遍及六大洲的102個成員,在本屆年會期間又吸收了第103個新成員。亞投行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伴越來越多、合作質量越來越高。事實證明,倡導和踐行多邊主義,不僅是中國的選擇,而且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人心所向。亞投行是一個奉行多邊主義的機構,中國將繼續同各成員一道支持亞投行、辦好亞投行,為國際社會應對風險挑戰、實現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亞投行應充分發揮作用,成為促進成員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系深刻重塑,國際格局加速演變。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國際社會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各國應該努力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為把亞投行打造為促進成員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聚焦共同發展,把亞投行打造成推動全球共同發展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應該致力於服務所有成員發展需求,提供更多高質量、低成本、可持續的基礎設施投資,為促進亞洲及其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動力。第二,勇於開拓創新,把亞投行打造成與時俱進的新型發展實踐平臺。亞投行應該創新發展理念、業務模式、機構治理,通過靈活多樣的發展融資產品,促進互聯互通,推動綠色發展,支持技術進步。第三,創造最佳實踐,把亞投行打造成高標準的新型國際合作機構。亞投行發展要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把遵循國際通行標準、尊重普遍發展規律同適應各成員自身發展的實際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國際發展合作最佳實踐。第四,堅持開放包容,把亞投行打造成國際多邊合作新典範。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順應世界經濟格局調整演變趨勢,同更多發展夥伴開展合作,提供區域和全球公共產品,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這些建議體現了中國作為亞投行最大股東的理念與責任,表明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支持多邊主義、踐行多邊主義的十足誠意和決心信心,為亞投行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編輯:李昂)

相關焦點

  • 亞投行在戰「疫」中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今年,亞投行將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迎來開業五周年,在亞投行助力中國與各成員國戰「疫」的故事中,有雪中送炭、與子同袍的溫情,也有同舟共濟、敢作敢為的擔當。亞投行沒有因突如其來的疫情停下前進的步伐,而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見溫情——「中國就是我們的家」歲末年初,中國打響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 人民日報評論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
    5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國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動我國開放空間從沿海、沿江向內陸、沿邊延伸,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我們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貨物貿易額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0多萬個就業崗位,我國對外投資成為拉動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增長的重要引擎。
  • 人民日報: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已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外交方略,充分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體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同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全球視野、世界胸懷和大國擔當。在習近平總書記外交思想的指導下,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為人類作出應有貢獻。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寫入了憲法。那麼,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它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提出的?有哪些具體實踐?
  • 習近平同志《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篇目介紹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同志《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收入習近平同志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這段時間內關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稿85篇。現將這部專題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紹如下。
  • 習近平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共十九大,更是宣示了中國願同各方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願望。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日,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出版。本報從該書中摘錄相關論述,供讀者參考。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應著重把握五個方面: 一、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且進一步明確了總目標的具體內涵。
  • 十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18)) 十七、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1.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 (163)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
  • 在世界動蕩變革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重大綱領,是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的當代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條基本方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出現前所未有的深刻複雜變化,「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成為時代之問。
  • 深刻理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要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種場合強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合作實踐取得巨大成效,不但有利於世界各國建立和加強互通互聯的夥伴關係,引導全球治理體系的有效變革,而且為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實現全球共同發展繁榮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 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詳盡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張,反映出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所取得的實踐成果和進展,闡明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積極貢獻。
  • 時評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天下為公的光明大道
    在這一背景下,大國的作用尤顯重要,國際社會呼喚一個倡導公平正義、推動合作共贏、捍衛進步團結、凝聚普遍共識的引領力量;身處十字路口,人類命運亟須找尋克服弱肉強食、超越對抗博弈、反對封閉隔閡、消融天下為私的醒世良方。「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是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做出的堅定選擇,通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研究員 李瀾濤  習近平主席在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的講話中指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
  • 加強團結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體建設站在新的歷史「起跑線」。疫情以急迫而悲愴的方式將人類共同命運照亮。截至10月中旬,疫情已造成全球超過110萬人死亡。殘酷的現實使各國人民警醒與反思,進一步認識到人類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疫情考驗各國執政能力和全球治理體系,走多邊主義道路、開展國際合作成為人間正道,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起更廣泛國際共識。作為理念首倡國,中國疫情防控有力、經濟復甦有效。
  • 【大家談】打造天下大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日前,習近平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會議並發表主旨演講,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綠色低碳的世界。到了今天,大同世界的理念更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實現天下大同與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並行不悖的,圍繞實現人類的終極理想必須要做出足夠的努力。  打造天下大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實現世界永恆持久和平。戰爭與和平是人類文明發展亙古不變的主旋律,然而,從原始社會早期用石器爭奪食物到今日數量足以毀滅文明的核武器,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太多的傷害。
  • 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日文版)
    》為開卷篇,以2018年6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講話的要點《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收卷篇,收入習近平同志論述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稿85篇,約32萬字。
  • 人民日報評論部:推動新變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並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這一博覽會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重要貢獻。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正在通過持續的行動不斷寫下現實註腳。「如果將來歷史學家書寫歷史,恐怕會將我們這幾年描繪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分水嶺。」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一世紀之問,倡導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國際社會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的第70屆聯合國大會講話中,強調各國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成立4年多成就全球第二,亞投行如何贏在多邊?
    亞投行如何不負使命、不負時代,成為促進成員共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平臺?《時事快訪談》,總臺央廣記者劉會民對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成威。Q:劉會民:經過幾年的發展,亞投行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好夥伴越來越多,為什麼亞投行會有這樣的吸引力呢?
  • 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打造世界新秩序提供中國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貢獻給當代人類社會的新理念,是中國探尋世界新秩序智慧的鮮明體現,為建立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提供了充滿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正像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11月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中所說的:「中國人民立己達人、共謀發展,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實施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較高貢獻率,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