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在我國民間是一種不吉祥的鳥。
也許這是大多數人的觀點,還有在古代巫書的記載中,烏鴉和黑貓一樣,常常是死亡、恐懼和厄運的代名詞,烏鴉的啼叫被成為是兇兆、不祥之兆,人們認為烏鴉的叫喚,會帶走人的性命、抽走人的靈魂,因此烏鴉被人們所討厭,認為是大不祥之鳥。
在我國歷代古詩詞裡,到處都可以聽到烏鴉的鳴叫,看到烏鴉的身影。
今天,請隨果爸一起,從唐詩宋詞裡,看看烏鴉如何逆襲成為詩人筆下的經典形象。
1. 烏鴉是衰敗荒涼之兆。
古詩中意象烏鴉有什麼含義?
首先,烏鴉是衰敗荒涼之兆 。按照迷信的說法,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
《山房春事二首 其二》唐代:岑參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果爸賞析:
西漢梁孝王在今河南商丘一帶修建了梁園。梁國當時富足強盛,為諸侯國之首,府庫的金錢、珠玉、寶器比京師還多,所以梁園修建得十分奢華。
梁園建好以後,招納了不少文士入住,司馬相如也去住了幾年。 當食客不愁吃喝,但是對於有抱負的司馬相如去了那裡的,則感覺到不是那麼美好了,於是就有了這句發自內心的「「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梁孝王死後所有寶物都埋入了墓內,梁園也就衰敗了。等到唐朝大詩人岑參經過時,梁園則基本上只剩下一片荒涼的遺址了。
寫出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岑參,有感而發,寫了《山房春事》。
這首詩的大意是:梁園之中夕陽西下,只有點點亂飛的烏鴉,放眼望去滿目蕭條,只有零零落落三兩戶人家。園中樹木你怎能知道,人已散盡失去了繁華,一年一度春風又吹過,依然盛開著和往年一樣鮮豔的花朵。
《淮村兵後》宋 戴復古小桃無主自開花,菸草茫茫帶曉鴉。幾處敗垣圍故井,向來一一是人家。
釋義:寂寞的一株小桃樹,沒人欣賞,默默地開著粉紅的花朵。滿眼是迷離的春草,籠罩著霧氣,黃昏裡盤旋著幾隻烏鴉。一處處毀壞倒塌的矮牆,繚繞著廢棄的水井;這裡與那裡,原先都住滿了人家,現在卻已荒無人煙。
《隋宮》唐 李商隱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這是晚唐詩人李商隱擅長寫作的懷古詩,但懷古一般都是諷刺當時朝政。
這首詩用典不多,主要就是隋煬帝和陳後主,都是亡國之君,因此該詩沒有李商隱其他無題詩那麼晦澀難懂。
其大意是:長安城聞名的隋宮,被煙霞籠罩著;卻想把遙遠的揚州,作為帝業基地。若不因天命,玉璽歸龍鳳之姿李淵;隋煬帝的錦緞龍舟,早該駛遍天際。
如今腐草之中,螢火蟲早就絕了蹤跡;隋堤上的楊柳枝,唯有暮鴉的聒啼。隋煬帝荒淫而亡國,黃泉若遇陳後主,豈敢把亡國名曲後庭花,重新提起?
2. 烏鴉寓意著哀傷、憂愁。
烏鴉有時還寓意著哀傷。比如小時候學過張繼的《楓橋夜泊》,估計現在大家都能倒背如流吧,月夜烏鴉的啼叫勾起了詩人的鄉愁。
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寫的也是一種淡淡的愁緒。十五本是月圓之夜,可是月圓人未圓,就連烏鴉都歸巢了,人還得兩地相思,不知何時才能團聚。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仙李白的《三五七言 / 秋風詞》,也是用烏鴉來襯託孤獨悲傷的意境。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首詩的大意是:秋風凌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早已棲息在樹上的烏鴉也被這陣風颳得樹枝沙沙作響,落葉飄散的聲音驚醒,難耐凋零悽涼之景,呱呱地叫了幾聲,讓人心煩意亂。
想起曾經相遇相知的種種情景,不禁感慨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見?而此時此刻我實在難耐心中的孤獨悲傷,叫我情何以堪!
《丹陽送韋參軍》唐 嚴維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這首詩文字直白,比較容易理解。其大意是:
在丹江外城邊上送別行舟,今天一別我知道兩地悲愁。
天色已晚,我仍站在江南眺望江北,烏鴉都已歸巢,只見流水悠悠東流去。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宋 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辛棄疾的作品主要有兩種題材,一種是壯懷激烈的邊塞題材,讓他成為宋朝詞壇豪放派代表;另一種是安靜祥和的鄉村題材,頗具生活樂趣。
兩者各有千秋,都不乏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首詞的大意是:村頭小路邊桑樹柔軟的枝條,剛剛綻放嫩芽。東面鄰居家養的蠶種已經有一些蛻變成了蠶兒。一脈平緩山崗上,細草間小黃牛犢兒在鳴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樹林,樹枝間休息著一隻只烏鴉。
山有的遠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橫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邊有家小酒鋪,可以打一些酒來。城裡的桃花李花把風雨當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頭一片薺菜花中盛開。
3. 烏鴉寓意憎惡、討厭。
烏鴉要麼是小人 、俗客、庸夫 ,讓人覺得憎惡、討厭,比如說話不中聽往往被人訓斥為「烏鴉嘴」。
和董傳留別宋 蘇軾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得意猶堪誇世俗,詔黃新溼字如鴉。
果爸賞析:
東坡居士得感謝烏鴉,讓他有了靈感創作出「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樣的千古名句。
這首詩的大意是:生活當中有的人身上穿著粗衣劣布,但是如果他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就會光彩奪人。
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口袋裡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
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誇耀,詔書上如烏鴉的黑字,墨跡未乾,赫然寫著本人的名字。
果爸思詩:
烏鴉經常出現在唐詩宋詞裡,往往都是一種灰暗的筆調。
而馬致遠那元曲裡的《天淨沙 秋思》又何嘗不是如此:「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國外也對烏鴉歧視有加 。英國詩人埃德加 愛倫 坡於1844年創作詩集《烏鴉》,其詩歌主題除了愛情就是死亡、幻滅和傷悼。詩的目的在於靈魂的升華,憂鬱美保證了實現靈魂升華的全過程。
事實上,並非天下烏鴉一般黑,在我國新疆,也有白色的烏鴉,在國外甚至還有七彩的烏鴉。
烏鴉喝水的故事,證明了烏鴉智商高;烏鴉反哺羊羔跪乳,說明烏鴉也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國外藍綠鵲的嗓子也是極好的,不僅能發出嘹亮的大叫、尖銳的口哨,也能模仿周圍的聲音,甚至是人類的說話聲。
由此可見,烏鴉在唐詩宋詞裡的誤解不止一點點,但它們營造的荒涼意境,不經意間成就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