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玉成窯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2020-12-06 寧波晚報

論道玉成窯漢鐸紫砂壺

    玉成窯可算100年前的文創產品,而且是其中的成功典範。記者從目前正在火熱進行的藝術寧波TOP10(2018年度)評選活動中了解到,參選的「論道玉成窯漢鐸紫套件」文創品,通過玉成窯「張生品定」與知名茶企雙品牌合作,實現了非遺文創產品的延伸,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打造出一條全新的文創品1+1>2的新商業模式。

    作為「文人紫砂」的頂峰,玉成窯是由書畫篆刻家領銜,制壺名手、陶刻高手共同創作而成的。將文人的文學修養、藝術審美和生活情趣,用集詩書畫印於一體的形式,通過紫砂器具完美地呈現出來,從而使紫砂壺達到「切題、切意、切茶」和「可用、可賞、可玩」的雅玩意趣。

    傳世至今,玉成窯一直被眾多藏家所追捧。玉成窯傳人張生也從收藏者而成為玉成窯文化的傳播者。他不僅建立了寧波茶文化博物院,讓湮沒於歷史煙塵的玉成窯重見天日;也通過傳承和創新,讓玉成窯再度激發活力,成為最受歡迎的文創產品。

    「紫砂器物都是有生命的」

    在張生看來,每一件紫砂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靈性。「我常常在茶文化博物院裡看這些玉成窯的藏品,那份溫潤如玉的質感,彰顯著當年那些文人的風骨:儒雅、內斂,也彰顯著一種對生命的態度:不爭、不躁。感覺他們會穿越時光,向我講述背後的生動故事。」

    玉成窯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由甬城書法家梅調鼎倡議,得滬甬兩地名家之助,在慈城建窯,專事文人紫泥砂器,雖燒造時間不長,出品數量亦有限,然品種卻頗多,器品以文人自用雅賞和相互交流為主,亦有依同好要求定製之器,件件皆素雅古逸、意趣盎然。

    創始人梅調鼎(1839-1906)為晚清書法名家、浙東書風清季代表人物,被譽為「清代王羲之」。當代書法泰鬥沙孟海在《東方雜誌》第二十七巻第二號(1930年1月25日出版)發表《近三百年的書學》一文,其中對梅調鼎的評價:「說到他的作品價值,不但當時沒有人能和他抗衡,怕清代也沒有這樣高逸的作品。」

    從了解玉成窯的那一刻起,張生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他像探秘一樣去尋找被時光湮沒的玉成窯的痕跡。幸運的是,通過收藏的人脈和圈子,張生收到了第一個標準器,就是一件四位名家合作的玉成窯,兼具書、畫、篆刻和紫砂工藝。

    帶著感恩,也帶著使命,張生花了很大的代價終於將一件件玉成窯藏品帶歸故土。

    「然而,由於玉成窯的燒制年份並不長,所以流傳於世的不多,目前據我所知的藏品大概二三百件。」作為玉成窯非遺傳承人,張生數年來專注於玉成窯摹古茶具,因為不希望玉成窯只是被小眾收藏,而是立志讓博物館的藝術品走進日常,讓傳統文化真正融入到了生活中,成為品質生活的一部分。

    雅致茶文化的倡導者

    十年如一日,痴迷紫砂壺的張生終於重新挖掘和恢復了玉成窯紫砂壺的製作技藝。從泥料、工藝、壺型、窯燒、書法鐫刻等,全部自己親自監製。「和記張生」的玉成窯茶具不僅採用舊藏原礦頂級紫砂,更模仿古代柴窯燒結方式,每窯燒制時間歷經八十至百餘小時,力求玉成窯的古雅溫潤,與玉媲美。

    「形而下為器,形而上為道」,摹古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再創造。「過去的壺比較大,而現在泡普洱茶、紅茶等根據茶的特性小壺更加適合,更為聚氣。從350毫升到160毫升,不僅僅是講究形的比例,更要注重紫砂壺的神韻和氣質。」說起玉成窯,張生總是充滿激情。

    為了提高自己金石書畫方面的修養,張生多年來師承當代海上著名書畫篆刻家、金石鑑賞家童衍方先生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先生,孜孜不倦地學習。

    「閒時品茗玉成壺,無為論道竹葉青」。「論道竹葉青玉成窯漢鐸紫砂壺套組」是其中一件頗受歡迎的文創產品。這是根據著名的玉成窯漢鐸縮小,運線流暢優美, 細微處均有變化,像明代家具、銅爐一樣講究造型和線條。書畫陶刻模仿玉成窯古法鐫刻,採用雙刀挑砂之方法。再配以漢代玉杯造型的小茶杯,不經意間把漢文化生動地傳遞。

    「論道竹葉青玉成窯漢鐸紫砂壺套組」也是玉成窯與竹葉青品牌的聯合佳作。通過與茶業的大品牌聯合開發產品,充分發揮雙品牌的優勢互補和雙贏效應。如今,玉成窯還與八馬茶業合作設計了「賽珍珠系列」,和天福茶業開發紫砂杯產品,產品供不應求。

    如今,不管是摹古系列茶具和文房,還是新的紫砂茶具系列,既是玉成窯文人紫砂的傳承者,也是雅致茶文化的倡導者。從歷史走向現實,從博物館走入生活。因為有文化的厚度,才能定義時代的審美,才能創造未來的價值。記者 陳曉旻

相關焦點

  • 寧波紫砂瑰寶,玉成窯
    寧波玉成窯 在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的千年古鎮慈城縣裡有一座饅頭窯口,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以出產紫砂器具為主,它就是「玉成窯」。
  • 「玉成窯」能否重放光彩?
    虞浩旭為此特意寫了篇散文《玉成窯之謎》,刊發在本報副刊上,「據我所知,這是浙東地區唯一的製作紫砂壺的窯場」。  據虞浩旭介紹,大約在清同治至光緒年間(1862-1908),梅調鼎出於文人愛好,得到當地和在上海的愛好紫砂壺的寧波同鄉資助,在慈城林家大院內創辦了浙寧玉成窯,聘請制壺藝人慈城人山農、紹興人何心舟和王東石等人,主要由他負責設計題銘,也有任伯年等一些上海文化名人參與其中。
  • 寧波藝術衍生品聯姻大牌 - 東南商報•數字報刊平臺
    《雙燕》飛入玉成窯紫砂茶具  他們研討了從文化記憶出發,做商品設計與品牌定位,並與百位寧波商界、文化界人士探討,如何將臺灣經驗應用於寧波文化創意產品上。  事實上,寧波藝術衍生品雖然起步晚,但走得還算比較遠。比如義大利GUCCI的包包意欲「披上」寧波藝術家的油畫《春暖花開》。吳冠中的畫作《雙燕》飛上寧波非遺作品玉成窯茶具。  寧波藝術衍生品與大牌和大師聯姻的故事正在流傳。
  • 寧波藏家獨愛玉成窯壺 玉成窯壺拍場屢創天價
    寧波藏家 獨愛玉成窯壺 11月24日下午1時,香港邦瀚斯秋季拍賣會「名韻清心」———Jimmy Sha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專場在港島香格裡拉大酒店舉行。 「為了拍這件玉成窯老壺,我們提前兩天飛到香港,行前做足了功課。」藏家告訴記者,Jimmy Sha伉儷珍藏宜興紫砂專場22件拍品儘是名家出品,是近年香港拍賣會中難得一見的稀有珍藏。
  • 宜興之外的文人壺與作坊 玉成窯
    在網上收集了一些資料,感覺很有共享的價值,特意轉發於此浙寧玉成窯是同光時期寧波慈城鎮的紫砂名坊,該紫砂坊由清代寧波書法大家梅調鼎所創辦,日本書壇稱梅調鼎為」清代王羲之」。梅調鼎當年曾聘制壺名家何心舟、王東石為其作壺,他們都以制壺為樂,常與任伯年、胡公壽、虛谷等海上畫家往來密切。
  • 玉成窯——玉成其器,文蘊天趣
    爾後,復有瞿子治等諸公為之承,而晚清之玉成窯,則是文人紫砂之巔矣。玉成窯為小型饅頭窯,原址於寧波慈城林家後花院之一隅,曾與寧波天一閣博物館原館長虞浩旭先生、慈城收家羅豐年先生一道探訪査考窯址實地,現為閒置廠房,羅老先生和林家後人向有來往,曾親睹舊窯風貌,解放前尚存遺蹟。老先生見餘心存念想,特將有關玉成窯之見聞手信授餘,令人深深感動。
  • 感恩晚報對我們一家的關愛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江虎成 張吉英    我們夫妻倆都是寧波晚報的忠實讀者,曾經還與晚報有過一段特別感人的恩緣,這段恩緣我們永遠無法忘記。在寧波晚報創刊25周年之際,我們把這段特別感人的故事講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 和而不同 卓爾不群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記者 崔引 攝    記者採訪江北區中心小學那天,學校正在寧波大劇院舉行一場大型音樂會,學生們和寧波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同臺演出,表演了一曲曲經典交響曲目,孩子們的優秀表現贏得了滿堂喝彩。    這只是學校諸多特色教育中的一項。
  • 紫泥新鐸傳漢音,汲來松泉試烹茗 世界最強大腦受贈玉成窯造文人紫砂
    圖說:來自各國的科學家溝通交流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攝在今天上午的會議結束後,7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和我國30位兩院院士接過上海為他們準備」貴重國禮」—— 當代玉成窯造漢鐸紫砂壺。這把文人紫砂能從所有備選藝術品裡勝出,原來還有淵源的故事。
  • 被忽略的玉成窯文人紫砂絕唱,心舟石瓢——何心舟
    心舟與海上諸畫家如任伯年、胡公壽、梅調鼎等多有合作往來,曾與王東石於浙江寧波築窯煉製砂壺,世稱「玉成窯」,作品文化氣息極濃,且數量珍罕,從古至今被譽為珍品,底款常署「曼陀華館」「石林何氏」。眾人皆知文人紫砂陳曼生,然被稱為文人紫砂巔峰的玉成窯,卻少有人知。
  • 我想來天一閣的願望實現了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綿陽日報社總編輯兼綿陽晚報總編輯 王曉陽    我對寧波的印象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寧波經濟非常發達,有全世界最大的港口,有服裝品牌雅戈爾;另一個印象是寧波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很多的歷史文化名人。    當然,還有這次來瞻仰的天一閣。我在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裡就讀到過《風雨天一閣》,之後就一直想來,這次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這次,寧波晚報借創刊25周年之際舉辦了媒體深度融合的研討會,恰恰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時期。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為了搶奪這片「藍海」,很多科研機構和企業早就開始摩拳擦掌,寧波上市公司也不例外。10月12日,長鴻高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建60萬噸/年全生物降解熱塑性塑料產業園PBAT/PBS/PBT靈活柔性生產項目。    不少寧波企業提前布局    長鴻高科今年8月28日登陸A股主板市場,主要從事熱塑性彈性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市值為89.89億元。
  • 【西雲堂】玉成窯式
    【西雲堂】玉成窯式 【名稱】玉成窯式 · 邊鼓壺 【泥料】原礦老段泥 【容量
  • 關心關愛未成年人 寧波一直步履不停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舉辦關愛「小候鳥」公益活動,在寧波已有些年頭。不止於此,我市在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方面,始終不遺餘力。    開展暑期「小候鳥」系列活動,幫他們融入寧波    在寧波植物園參加光影節活動、到奉化亭下水庫與大自然揭秘接觸、探訪雅戈爾動物園、體驗寧波城市展覽館的高科技、感受來自鄞州非遺館的傳統文化魅力,孫宇陽在短短一個月內,對於寧波的歷史、文化、景點、高科技等都有了一定了解。
  • 想拜訪「小記者」 和芝士公園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溫州晚報總編輯 林宇    寧波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我們小時候就知道,寧波有鎮海石化,有寧波港,可見寧波的經濟實力之強。同時,寧波的文化底蘊非常驚人,王陽明、黃宗羲、屠呦呦都來自這裡,更是有一百多位院士,太了不起了。最近幾年,寧波的文創做得非常出色,王澍的建築響徹全球。    這次研討會,我希望能帶回寧波都市報系成功融合的經驗,學習甬上的競爭智慧和平臺優勢。
  •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教培機構已成為不少學生求學生涯中的一個有效補充,那麼,在寧波眾多的教培機構中,您最信賴哪一家?自上周四寧波晚報刊登了「2020教培行業年度口碑榜評選全面啟動」的消息後,我們的郵箱收到了不少家長推薦和機構自薦的信息。即日起,年度口碑榜評選活動進入市民投票環節,歡迎讀者朋友來信(或郵件),對您所信賴的教培機構投上寶貴一票。
  • 就要開館啦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2019寧波文博會吉祥物——4個寧波小「知」。    再過兩天,第四屆中國(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寧波文博會」)就要開館了。寧波文博會今年首次推出主賓國概念,邀請義大利作為主賓國參展。義大利展區將有亞洲首次引入的達文西數字藝術展和手稿模型展覽,會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主辦方還精選40份包含了機械設計、自然科學、人體解剖、素描等內容的達文西手稿復刻進行展示,義大利國際設計雙年展的部分內容也將同期展出,該展覽引進了世界各國藝術家的創新設計藝術。
  • 活著的燈塔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B 重「禮」「義」的傳承與發揚    文化禮堂,兼具文化傳承和習「禮」的含義,但在許多地方,文化生活展開良好,一個「禮」字卻苦無抓手。半浦村文化禮堂,是難得能將「禮」字帶入人心的所在。竺彩君說,與學校打交道多年,她知道校園教育缺失什麼,「我希望這裡不僅是國學傳承基地,更是青少年學習禮義的空間。」    半浦的土壤太好,尊師重教、慈孝文化洋溢在每一寸土地,「好像天然有一種能量去喚醒孩子潛藏的基因」。
  • 甬上中醫名科 煥發新光彩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宋氏婦科、陸氏傷科、董氏兒科、範氏內科……寧波中醫發展史上,湧現出不少特色名科,它們都是寧波中醫的瑰寶。歷經千百年的傳承,不少中醫專科至今仍煥發光彩,造福甬城百姓。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 百老匯走進 「華茂之春」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百老匯藝術家帶來精彩演出    前天下午,華茂教育一年一度的藝術盛典——2018年「華茂之春」在寧波華茂外國語學校拉開帷幕。演出分上下兩個篇章,分別以「和諧美麗 凝聚正氣」「家校合作 百年華茂」為主題展開。所有節目或獨創、或改編,實現了中西方多元文化的碰撞。籌備兩個多月以來,各個學部音、體、美及學科老師使出渾身解數,實現多元文化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