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候鳥」們參加暑期快樂大篷車系列活動。 記者 崔引 攝 |
老家在貴州的9歲「小候鳥」孫宇陽剛剛在寧波度過了一個有趣又充實的暑假,他今年第一次報名參加了2020「小候鳥」快樂大篷車系列活動,全程共有7站,他「打卡」了5站。「以前暑假我幾乎都是一個人待在家裡,這次我不但參加了活動,還結交了新的小夥伴……」孫宇陽說。
舉辦關愛「小候鳥」公益活動,在寧波已有些年頭。不止於此,我市在關心關愛未成年人健康快樂成長方面,始終不遺餘力。
開展暑期「小候鳥」系列活動,幫他們融入寧波
在寧波植物園參加光影節活動、到奉化亭下水庫與大自然揭秘接觸、探訪雅戈爾動物園、體驗寧波城市展覽館的高科技、感受來自鄞州非遺館的傳統文化魅力,孫宇陽在短短一個月內,對於寧波的歷史、文化、景點、高科技等都有了一定了解。
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通過廣泛發動寧波本地社會資源以及多樣化、針對性的活動設計,為「小候鳥」群體搭建起寓教於樂的暑期公益平臺,切實幫助「小候鳥」豐富暑期精神生活,增強「小候鳥」群體對寧波的融入感和歸屬感,「小候鳥」快樂大篷車系列活動才有了更大的意義。
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
除了「小候鳥」群體外,寧波還有留守兒童616名、困境兒童4096名、孤兒327名(機構孤兒223名、社會散居孤兒104名),通過政策支持、經費保障、陣地建設等舉措,都給予了他們重點關愛幫扶。
截至今年7月,我市已累計發放孤兒、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2707餘萬元,建立了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愛滋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我市還全面做好特殊群體的未成年人宣講排摸,在全市開展關愛保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政策宣講活動50餘場。
鄉鎮(街道)建立一人一檔,確保留守、困境兒童都有詳實完備的臺帳;村(居)村委員會通過全面排查、定期走訪等形式掌握留守、困境兒童家庭、監護、就學等情況,實施動態監測。
中小學校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近年來,我市中小學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積極引導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每天清晨,各所小學內都會傳來琅琅的讀書聲。「早上有晨讀、上課有誦讀、課表有安排」,這是各中小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利用100多個經典誦讀校本教材開展的經典誦讀進校園的場景。
從經典誦讀比賽到國學經典講座,從教育系統讀書節到「送你一首詩」童詩進校園,越發精彩的誦讀活動,讓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
「誦讀只是一部分內容,我們還有戲曲進校園、書法進校園、傳統體育進校園活動,包括『四點鐘學校』這樣的平臺,都在積極開展書法等教育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鎮安小學校長顧秋紅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我市還有10所學校成為甬劇傳承基地,鄞江鎮中心小學還成了全國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發揮社區和社會教育資源的作用,延伸學校教育
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社會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
記者從市文明辦了解到,我市積極發揮社區的橋梁紐帶作用,創新活動模式,豐富活動內容,為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奠定基礎。
比如採取「四點鐘學校」課後社區託管模式,開設經典誦讀、優秀童謠等德育課程,推出陽光體育社團,邀請教師進社區開設繪畫、陶藝、體操等課程,延伸了學校教育。
開展「小手牽大手」系列活動,參與義務植樹、幫助孤寡老人等志願服務,每年參與學生人數約31.9萬人。
依託政府人員、「五老」人員等,教授安全知識,參與「義務交警」「文明勸導員」等社會實踐活動,免費開放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設施作為未成年人活動基地,發揮社區作用,將這些優秀、有效的社會教育資源真正為未成年人所用。
記者 朱琳 實習生 袁先鳴 梁曉曉 通訊員 俞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