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哭大鬧,越安慰哭得越厲害?心理學家:問題在於安慰本身

2020-12-04 星光爛漫記

小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父母都是一邊著急一邊心疼,有些家長急著呵斥小孩「不能哭」;有些家長選擇溫柔地安慰小孩。

越是安慰,孩子就越是痛哭流涕?

寶媽沐沐和丈夫要出差2天,而公公婆婆住在農村,不方便帶娃。夫婦二人本來在煩惱要不要讓一個人申請不出差,留下來照看閨女,可是沐沐閨蜜發話了:"要不是這兩天你家的小涵和我一起住,正好陪著我兒子。

小女孩見了幾次閨蜜,知道對方是媽媽的好朋友,便乖巧跟著媽媽去了對方家,沒想到她在陌生的環境裡過得並不開心。

小涵不捨得媽媽,同時又對新環境不熟悉,顯得有些無能為力。儘管閨蜜對她很好,但是閨蜜的兒子並不太喜歡這位姐姐,雖然不會動手欺負她,但平時的態度還是比較不好。

每當閨蜜看到自己的兒子態度惡劣,就會斥責他「不能欺負妹妹」,但是兒子依然我行我素。兩天後,小涵終於等到媽媽來接自己,回家的那一刻才開始哭泣。

孩子大哭大鬧,越安慰哭得越厲害?心理學家:問題在於安慰本身。

沐沐認為閨女太過想念自己,於是給了她一個擁抱,溫柔的說自己回來了,可孩子還是哭著。後來無論怎樣問,小涵都搖頭不說,默默的流淚,而且越安慰越傷心,哭的越厲害,讓沐沐忍不住著急。

越是安慰,孩子就越是哭鬧,原因在哪裡?

★父母給孩子安全感。

我相信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被欺負、受委屈後,本來只靠自己的人也能挺過去,甚至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可一旦有人安慰自己,特別是親朋好友,內心似乎變得脆弱,對方越溫柔安慰,自己哭得越厲害。

有一些孩子哭得越傷心就越傷心,這是一個原因。這類孩子通常都比較懂事,很少有委屈主動說出來,一旦父母溫柔安慰,他們的情緒就會完全釋放,哭得痛快。

★2歲的恐怖。

恐怖的2歲(Terrible2)又被稱為「反叛期」,即「第一次反叛期」,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徵是什麼呢?深信作為父母,您一定有深刻的體會。

在Terrible2中的孩子會給人非常無理取鬧的感覺,常常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哭鬧,總是說「不」,還容易情緒失控,父母也很難哄好他們。父母應該重視這一階段,幫助孩子順利度過。

*安慰的方式是錯誤的。

第一,不恰當的共情。大家都知道共情的重要性和益處,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有些父母並沒有體會到這一點。比如對孩子心慈手軟,愈安慰愈急躁,愈在孩子情緒激動時愈講理,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安慰方式。

第二,擁抱的行為具有反效果。人們普遍認為,孩子生氣哭泣時,父母應該用擁抱來安撫他,但有時擁抱會起到反作用,使孩子有一種受束縛、不自在的感覺。

一歲半的小女孩在BBC紀錄片「嬰兒的神奇世界」中,由於不能得到巧克力而大聲哭泣,心率也突然上升。母親將她抱在懷裡,細細安慰,但無效,孩子越來越煩躁。

此時,醫生引導母親採用「分心」的方法解決,母親接過一隻玩具狗,吸引了女兒的注意。不久,嬰兒的心率開始下降,焦慮情緒也得以緩解。

看得見的,孩子大哭大鬧,父母若只懂得「安慰」,而不去避開某些雷區,是很容易做不到的。

當安慰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注意些什麼?

孩子情緒激動,先不要急著講道理。

當孩子大哭大鬧時,父母不免感到煩躁,想把道理講給孩子聽,但要注意,情緒激動的孩子是聽不到的。此時父母若執著念叨,則會加重孩子「不懂」的感覺,不利於情緒的疏導。

而且,從紀錄片中了解到,孩子們情緒激動時都很焦慮,他們會因為心跳加速而感到痛苦。在這一點上,父母最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情緒恢復平靜。

尊重孩子,但不要約束他們。

影片中,醫生認為「擁抱會讓孩子感到被束縛」,因此,如果你的擁抱不起作用,不妨放開孩子,和他保持一種平視。小孩會覺得受到尊重,而不會感到不自在。

尊敬兒童,也就是尊重兒童的真實感受,不要一味地認為他們不懂事,兒童總是哭,肯定有其原因。

共情,互相指導,解決問題。

當孩子的情緒平復之後,父母就可以開始耐心地與他交流了。此時父母可以做一些親暱的動作,慢慢引導孩子說出發生了什麼,他的感受是什麼,並表示理解,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

當父母與孩子進行共情交流時,儘量不要打斷孩子的話,也不要急於用自己的觀點來反駁他們,這樣會妨礙孩子的表達。

在充分了解了孩子的感受和事情後,父母就可以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如果孩子耍賴要買零食,那麼在拒絕的時候就要說清楚為什麼。

就像一個小孩想買糖吃,前兩天剛因為牙痛難受起來,父母就可以說:「媽媽知道你想吃糖,可是你的牙還不好,現在吃糖會更疼,你也不想,是吧?幾天後再買,好嗎?"

相關焦點

  • 孩子遇到挫折後哭泣,家長別一味地安慰,這樣做讓孩子越挫越勇
    兒子小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小玫總是忍不住總想幫孩子,而且只要孩子一哭,小玫就捨不得,於是趕緊去安慰兒子,要不然就拿其他的東西來吸引兒子的注意力。每次都如此,所以現在兒子都5歲了,一點抗挫折能力都沒有,現在小玫才意識到自己和孩子的問題,小玫真是後悔啊!如果兒子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長大之後還不得不堪一擊啊!
  • 越不懂才越安慰
    萬一真遇到什麼問題,你想再改回一個人,可就得脫幾層皮了。你想婚內更名可以,但是更名有一個幾乎無法跨越的門檻,就是房子要在沒有任何抵押和債務的前提之下才可以。通俗來講就是你的把貸款先還清,才可以操作供應。可悖論就在於為什麼很多人要貸款買,很大程度就是因為湊不齊全款啊。
  • 阿雅得知好友去世,中斷節目錄製路邊大哭,陳學冬暖心安慰
    阿雅得知好友去世,中斷節目錄製路邊大哭,陳學冬暖心安慰本期《奇遇人生》,阿雅和嘉賓陳學冬一起來到了大山,去感受大山放映員的生活,探究生命的價值,探尋人性的深處。然而,在節目錄製過程中,阿雅卻突然接到了一個噩耗,自己好朋友在美國,因為車禍去世了!卻是留給親人和阿雅等友人,無盡的心痛和不舍。
  • 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方法不對父母喊破喉嚨也沒用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有孩子的父母,已經大概能猜到,這個詞語就是用來形容孩子的。可以理解為,2歲左右的孩子很讓父母心煩,而且越管越叛逆。孩子越管越叛逆,是秩序敏感期到了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 心理學家:如何安慰一個人需要慰藉的人?只需要7個字
    某著名心理學家講過,安慰和鼓勵是一種親社會的行為,就是通過傾聽和建議然後去幫助其他人的煩惱、從而緩解心情的低落。但是,如果你的方式不合適,不但會令對方無法從你這裡獲得信心,反而會導致更加的難過和低沉。因此如果是去安慰一個人的時候也需要技巧的。心理學家:如何安慰一個人需要慰藉的人?只需要7個字!
  • 嬰兒大哭,會影響大腦嗎
    其實嬰兒大哭20分鐘以上,大腦會受到損害。寶寶大哭時,不理睬他,寶寶可能很快就不哭了。也或者寶寶哭累了,也就不哭了。但是很多寶寶不哭的時候,也就不再對爸爸媽媽會安慰自己這件事抱有希望。而爸爸媽媽不理睬自己哭泣這件事所帶來的失望、壓抑的情緒會讓寶寶分泌一種「壓抑激素」,這種激素會對寶寶大腦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同樣的事情反覆發生,將給寶寶未來的成長留下心理陰影。
  • 近幾屆世界盃金球獎,越看越像安慰獎!尤其是這幾屆
    98世界盃金球獎是為了安慰羅納爾多?2002年世界盃金球獎最像安慰獎冠軍德國隊和上屆西班牙隊存在同樣的問題,是整體性作戰,沒有特別驚豔的個人。梅西7場打進4球1助攻,進球都是在小組賽,淘汰賽階段僅有1次助攻。就是說,梅球王越是關鍵時候越消失。這樣的表現獲得金球獎多少讓人不信服,或許託馬斯·穆勒和阿爾傑·羅本更有資格。2014年世界盃還有個無釐頭的笑話,獲得最佳球員的梅西卻沒有入選最佳陣容。2014年世界足球先生得主也不是梅西。
  • 心理學:4個哭泣的女人你會安慰哪一個?測出你的心理性別?
    心理學:4個哭泣的女人你會安慰哪一個?測出你的心理性別?這當你出生的時候你的性別就被決定了,可其實有些人覺得自己要是另一個性別多好呀,都羨慕另一個性別的人,可是大家有所不知,大家的心裡其實還有一個性別的人存在,那就是大家的心理性別,有的人的心理性別會和自己本身性別不太一樣,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心理性別是什麼,小編這裡有個測試不妨大家試試看看這四個哭泣的女人,你會選擇安慰誰也就代表了你的心理性別是什麼,趕緊來試試吧。
  • 心理學家:真正想安慰一個人,只需要說七個字,對你產生信賴感!
    某著名心理學家講過,安慰和鼓勵是一種親社會的行為,就是通過傾聽和建議然後去幫助其他人的煩惱、從而緩解心情的低落。但是,如果你的方式不合適,不但會令對方無法從你這裡獲得信心,反而會導致更加的難過和低沉。因此如果是去安慰一個人的時候也需要技巧的。
  • 心理學:越厲害的人越謙虛,越落後的人越驕傲
    文/唐若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在現實生活中你會發現這樣的一個事實,一個人越成功,他可能就越謙虛。而一個人越無知,他反而會越驕傲。
  • 心理學家:成人的多數心理問題,源頭上和嬰幼兒期「沒睡對」有關
    文|秘籍君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經說過,每當來訪者向他闡述心理問題,想要求得幫助時,他第一句話總是問「你出生後有沒有和媽媽一起睡?是什麼時候分開的?」按照他的話來講,孩子睡覺睡不好,身心容易出問題。很多成年人之所以會面臨種種親密關係上的困惑或者心理上的障礙,很多時候追溯到原生家庭,再追溯到他小時候,多是他跟媽媽的依戀關係出了問題。而這個依戀關係最具象的表現,就在於孩子從小是跟誰睡的,夜裡哭鬧有沒有人及時回應,簡而言之就是「有沒有睡好」。
  • 家長越批評,孩子分越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家長越批評,孩子分越低 2020-11-09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謝邂落敗後哭得像個孩子,唐舞麟一旁安慰,原恩夜輝覺得他不簡單
    #龍王傳說#漫畫310話迎來更新,這一話中謝邂輸掉比賽哭得像個小孩,好在經過大家的安慰後緩了過來,一旁的唐舞麟告訴他贏2號選手並不難,一頓分析下來不僅讓謝邂重拾信心,還得到原恩夜輝的重視。謝邂哭得像個孩子這巨大的落差感讓謝邂心裡難以接受,未來的那個她此時顯得也太暴力了吧,雖然說不打不相識,但在那麼多人面前好歹也給點面子嘛!足以體現出他們以後的家庭地位。回到隊裡的謝邂仿佛在外受了氣的人跑回娘家一般,立馬哭的像個孩子,同時也被嚇得兩腿打顫。
  • 越喜歡一個人越不敢靠近他?心理學:你或許有恐懼型依戀人格
    這種越喜歡一個人越想疏遠他的情況,就是四種依戀型人格的其中一種——恐懼型依戀人格。依戀理論依戀理論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50年提出的一種心理人格。鮑比在研究嬰兒與父母關係時發現,嬰兒有與父母親密接觸的需求,當嬰兒與父母分開時,往往會變得十分痛苦。因此鮑比認為,年幼的嬰兒依賴父母的照顧,所以形成對父母的緊密依戀是進化行為中的一部分。
  • 唯美簡單的好句,安慰心煩意亂的你,越看越寬心
    唯美簡單的好句,安慰心煩意亂的你,越看越寬心1、原來握在手裡的,不一定就是你們真正擁有的;你們所擁有的,也不一定就是你們真正銘刻在心的。
  • 愛的越忘情,傷的越徹底。笑得越開心,哭得越狼狽
    愛的越忘情,傷的越徹底。笑得越開心,哭得越狼狽。太濃烈的東西總是不長久,愛越真,傷越深。這個世界上本就沒有不帶傷的人,扒開傷口都是破碎不堪。
  • 「媽媽,他罵我笨蛋」,孩子被嘲笑,比起安慰介入,這樣做更有效
    而多數家長在安慰孩子時也只是說"別跟他一般見識""這沒什麼大不了的",顯然無法真正安慰到孩子。其次,直接介入存在較大弊端。一方面,有時孩子之間只是無心之失,互相交流溝通就能解決問題,家長直接介入,容易將問題升級,使得矛盾更加嚴重。
  • 孩子哭鬧不能哄,越哄越不行?有以下兩種情況,先哄了再說
    一些孩子一旦想要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的時候,就會哭鬧不止,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冷處理,讓孩子在一旁放聲大哭,我們不要出聲靜靜地看著他哭,這些孩子在你看著他的過程當中就會慢慢冷靜下來,他知道他的哭泣討不到任何的好處,他就不會再哭泣了。
  • 「窮人燒香,越燒越窮;富人拜佛,越拜越富」,啥意思?
    「窮人燒香,越燒越窮;富人拜佛,越拜越富」,啥意思?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太多人都開始嚮往清淨自然的生活方式。然而現在的我們可以說是生活所迫,確實很難做到能夠清淨的生活,只能靠淨化心境來達到精神上的放鬆。所以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拜佛燒香的人也就越來越多,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寄托在佛祖身上,並且會向佛祖提出很多要求。
  • 家長給孩子輔導語文越講越上火,孩子聽不懂,到底是誰的問題呢
    家長給孩子輔導語文學習,越講越上火,首先不是要關注孩子聽懂了沒?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我們在講題的時候,要明白一件事:家長不是專業的老師,你的講解,孩子聽不懂很正常,畢竟,老師講的,他們也可能聽不懂。所以,家長要反思,我們給孩子輔導語文的目的是什麼,是讓她學會理解的技巧還是趕快把作業完成了,家長好省點事。孩子為什麼需要講解?他們為什麼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