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高級的教養是:要感恩、知藏鋒、懂分寸、明主次

2020-12-13 白與七七

《知否》之所以廣受大眾喜愛,是因為其人物故事耐人尋味。細節之處非常值得推敲。知否裡有一句臺詞:父母之愛子則為計深遠。這句臺詞在全劇中頻繁出現,好多個角色都在不同的場景中說過這句話,短短的幾個字包含了這世間的父母對自己孩子最深沉的愛。父母能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一定是交給他最高級的教養,讓他受益終生。今天我們來盤點《知否》裡值得學習的教養

01要感恩是一種最高級的教養。

明蘭的母親衛小娘在遭到林小娘的算計後一屍兩命、撒手人寰。在臨死前,把自己親手做的護膝交給明蘭,讓明蘭拿去送給白公子、答謝白公子費力請來郎中。衛小娘在臨死前還不忘教育女兒知恩圖報。

明蘭學會感恩,這才有了對待養育自己的盛老太太,明蘭是豁出一切去保護的。 明蘭在與盛老太太一起回宥陽老家的路途中,走水路時遭遇強盜搶劫,明蘭在危難之際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祖母的安危。用小船將盛老太太悄悄送走而自己選擇面對歹徒。

康姨母在明蘭懷孕期間多次上門找明蘭麻煩, 明蘭一直隱忍相讓,直到姨母指責盛老太太沒有教育好明蘭不敬長輩,明蘭才出口反擊。

姨母康王氏又竄動盛家主母下毒害盛老太太,明蘭知曉後以一己之力查明真相,又豁出去一切為祖母討公道。

懂得感恩,就是要認可那些對自己好的人為自己付出,並銘記於心。這就是一種高級的教養。

02知藏鋒是一種聰明的教養。

衛小娘在盛家是一個不受寵的小娘,一直飽受委屈、處處忍讓。但是小時候的明蘭並不懂得母親為什麼這樣,不忍心看到母親在懷孕時候依然要受到委屈。所以強出頭向自己的父親訴苦,要求父親為他們母子做主,但反而惹來更大的麻煩,導致身邊唯一照顧她們的大丫環被趕出府。

衛小娘在臨死前再一次叮囑明蘭:不要冒尖出頭,活著最重要。明蘭也開始明白原來母親一直的隱忍退讓都是保全她們的一種方式。

當祖母請了孔嬤嬤教導孫女們時,孔嬤嬤看出明蘭的聰慧,向盛老太太誇讚明蘭時。老太太對孔嬤嬤不用特別上心,孔嬤嬤卻誤會老太太對明蘭不好,責怪老太太。但其實老太太和明蘭都知道明蘭身邊只有這個年邁的老太太真正愛護,明蘭再無依靠。只有謹小慎微,處處不要強過墨蘭如蘭,藏起自己的鋒芒,忍辱負重才能在逆境成長。

在現實生活裡也是如此,凡事不能頭一熱就要爭強好勝,不能自不量力強出頭。很多事情我們必須把在保護好自己放在第一位。

03懂分寸是一種得體的教養

墨蘭為了嫁入豪門。不惜放下自己的自尊與梁公子偷情,賭上自己的清譽和整個顧家家族的名聲。雖然最後如願嫁入伯爵但是過得並不幸福,當梁公子得知真相後,也與墨蘭離了心。此後,墨蘭失去娘家人的愛護,夫君的寵愛,沒有子嗣,生活就不言而喻了。

反觀明蘭,在和齊恆相處的過程中,明蘭不肯輕易接受別人的禮物。一直與齊衡很保持一定的距離,潔身自好。

凡事過則損,事事把握好分寸,才能處處恰到好處,我們對父母,對朋友,對伴侶,不都是需要這種恰到好處的分寸嗎?

04明主次是一種明智的教養

盛紘因為獨寵妾室林小娘,寵妾滅妻。才導致王大娘子和林小娘爭鬥不休,家宅不寧。家裡的很多事情起因就是作為一家之主的盛紘分不清主次、本末倒置。從小看著家宅內鬥的明蘭,心裡非常清楚分清主次的重要性。幫助英國公之女張娘子和沈將軍夫妻兩人和好,卻說沈將軍莫因為妾室而忽略了自己大娘子。

明蘭也正是因為深諳分清主次的重要性才能一路陪著顧廷燁披荊斬棘。也在自己的大宅院裡有屬於自己的天地,活出了自己精彩。

在學生時代就該以學業為重,沉迷網遊、戀愛、看小說就是一種分不清主次。工作時間划水矇混,下班又著急趕工,就是一種本末倒置。往往凡事分清主次就已經成為了成敗的關鍵。

願你我都能在《知否》裡獲得更多啟發,懂得更多的人生智慧,像明蘭一樣睿智通透,在人生的道路上逆天改命,活出自己的精彩。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養,是懂得分寸與克制(薦讀)
    來源中華禪語有教養的人,仿佛春雨,在每一個角落溫暖世人,總在不經意間讓你舒暢無比。例如下雨天,你在路上走著,一位司機開車從你身旁經過,踩剎車減速,沒有濺起一滴髒水。其實,教養的本質,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是分寸,二是克制。很多人辦事往往不懂得分寸,懷著一顆善良的心,卻好心辦壞事。鄰居夫妻吵架,你本想去勸一下,讓兩個人都消消氣,和好如初。結果你掌握不好分寸,過多參與到人家家務事中,被人家反過來責怪你。
  • 做人,要懂得分寸,學會換位思考!
    所以,做人要懂得分寸,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都要理智,在適當的時候,換位思考也會為你帶來不同的體驗。會說話的人,既能給巧妙地朋友留面子,又不讓自己顯得虛偽做作;既不用靠貶低別人來突出自己,也不必妄自菲薄來抬高別人。會說話的人,在社交生活中往往最受歡迎。會說話,不僅僅是說話中人心,更重要的是懂得分寸。該說的說,不該說的絕不會談起。
  • 懂分寸的人生,才能進退自如
    為人處事,重要的是要講規矩,懂分寸,才能有進有退。人生需有尺,做事需有度。做事做到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才是人生的高境界。掌握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做人知分寸宋玉言:「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做人要講分寸,學會有度有量,不卑不亢。凡事過剛則易折,過滿則招損。不可成亂矩之人,不能行過分之舉。
  • 做人的最高境界:懂分寸,知進退
    有人說,人生的智慧不過六個字:「懂分寸,知進退」。人貴有自知之明,審時度勢,分寸把握得當,進退有度,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01俗話說:「做菜講究火候,做人注意分寸」。做菜時,如果對火候的把握不好,很可能會把菜炒糊了或炒的不熟。為人處世,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很容易得罪人,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
  • 做一個知感恩,懂孝道的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情感勵志美文,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做一個知感恩,懂孝道的人,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人活一輩子,窮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不懂得感恩和孝道,做人,學會感恩,懂得孝道,這是非常重要的!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朋友的幫助,感恩陌生人所給予的微笑,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會被好運所眷顧!
  • 人,要知深淺,懂進退
    知深淺,方可心中有數;懂進退,才能冷暖自度;有分寸,方能行為有序。 做人知深淺,就是要了解事情的態勢走向、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也要清楚自己的位置。 在方寸間,感知他人悲喜,避免無處不在的人際危機。 在謙卑中,默默積蓄能量,讓自己生長成一棵大樹。
  • 多與懂分寸的親戚相處
    多與懂分寸的親戚相處 陳東遠(陳東遠:安徽青陽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九華書畫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大學客座教授我以為而一個真正受人歡迎的好親戚,往往要懂得把握4個分寸。​老話說:親戚別共財,共財斷往來。老話說親兄弟明算帳,姐妹也不例外。
  • 知進退,懂分寸,才能長久,《榮枯鑑》第二卷讀書心得二
    你要當君子,當好人,想要為百姓做事,你也得順毛捋啊,別人稱頌,你也稱頌就是,說哪裡的百姓遭遇了麻煩,但依舊歌頌嘉靖帝怎麼怎麼好,把救災的申請,換成希望嘉靖帝給予這些百姓獎賞也好啊。做人,還是低調好讀完這個故事,再想想《榮枯鑑》中說的話,我以為,不論是我們在什麼時代,做人,真的要把握好度,把握好分寸
  • 人生最可貴的是教養
    「教養」準確的說,就是有愛心,懂得尊重他人,懂得禮貌,為人正派真誠,處人做事有分寸,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沒有貪慾之心,從不佔別人便宜,豪爽大氣有風度,豁達樂觀有肚量。教養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過,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教養是為人處世的一種做人的規矩,是待人接物的一種敬重的態度。教養是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教養是講規矩、守道義,懂謙卑,有禮貌。教養是為人處世不以術而以德,不以謀而以道,不以權而以禮。在自己獨處的時候,超脫自然,會管好自己的心;在與人相處的時候,與人為善,會管好自己的嘴。
  • 懂取捨,知進退,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
    所以,做人做事,都要秉承這樣的原則,明事理,曉分寸,懂取捨,知進退,識大體,從心所欲不逾矩。人雖然有兩隻手,但也不可能抓隹事物的兩個方面。你選擇了美食,那健美的身材會離你而去;你選擇了事業,就不能更多地去體會家的溫暖,進與退之間永遠兩全其美。人生追求的,應該是更多的快樂,而不是更多的佔有。
  • 做人如尺 要懂得分寸、知進退、遇事停三分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要學會體諒他人,尊重他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這樣你的朋友才會更多,以後的路才會更順利。讓人三分有何難,留有餘地天地寬。心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總盯著別人的短處,就看不到人家的長處。
  • 《殺死一隻知更鳥》——教養不是生來就有的!
    作家蘇更生曾寫到:「一直以來我都在琢磨到底什麼是教養,是不是穿阿瑪尼比穿班尼路有教養?後來我明白,穿阿瑪尼確實比穿班尼路更體面,教養卻談不上。」,陳道明老師也說過: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兒,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有教養。有的人沒有太高學識,但是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 熟不逾矩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
    其實,人與人之間相處也是一樣的道理,關係再好,也要把握度。不該談的話,不談,不該求的事,不求,不該有的幹預,不要超過和逾越。 如今愛熱鬧、攀交情的人有很多;但懂分寸,知進退的人卻很少。人與人相處,無論親疏,以禮相待都是最基本的素養。真正有教養的人,心裡都標有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尺度。而這個尺度,就是對分寸感和界限感的把握。
  • 《知否》原著:人心若是荒了,再熱鬧也無用!盛老太太此話真高明
    在《知否》中盛老太太對盛紘說過這樣一句話:我這向來冷清,況且熱鬧自在心裡,人心若是荒了,外表裝扮再熱鬧也無用。短短一句話,卻聽得盛紘驚得一身冷汗,立馬說:都是兒子不孝,管不住媳婦。這一對一答不僅將盛老太太的運籌帷幄和盛紘驚恐情緒表現淋漓盡致,而且還頗有深意。
  • 有一種深修的教養,叫做人做事有「尺度」
    這便是說為人處事都要掌握分寸,把握尺度,過則為災,過猶不及。我們都喜歡和舒服的人交往、共事,是因為他們做人恰如其分,做事恰到好處,因此相看不厭,久處不累。真正有「尺度」的人,都生活得很通透。他們辨是非,明得失,知進退,如魚入水,自在遨遊。
  • 「餘生,做一個懂分寸的人」
    很明顯,楊修不懂得分寸,導致最後自己命喪黃泉。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懂得分寸的人,這樣才能夠遠離是非,遠離一切的紛擾。03夫妻之間,同樣也要懂得分寸。互相之間要包容退讓,不能只有一方無底線的付出,另一方什麼都不付出,這就是亂了分寸。
  • 最懂打趣人的三個星座,調侃有分寸,不亂開玩笑!
    可是有些人在跟別人開玩笑時,卻拿捏不好分寸而鬧得不歡而散,畢竟不懂打趣人的人很容易讓別人產生反感。而有些人就懂得調侃,平時不會隨便取笑人,就如十二星座裡的這三個星座一樣,他們最懂打趣人,調侃有分寸且不亂開玩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吧!雙子座雙子座對人一向非常熱情,彼此交流起來相當順暢,他們偶爾還不忘跟別人打趣一番,看得出來雙子座的人緣比較好。
  • 外婆從小就教我吃飯要懂規矩:你的教養都藏在你的吃相裡
    「你太棒了,要記著給旁邊的小牛夾菜,他小,你看他還不會用筷子,你是姐姐,你要學著照顧他。她的媽媽是我的同事和朋友,他以後也是你的朋友和弟弟,你看今天你又多了這麼多的朋友。晚上要是吃不飽,媽媽回家給你煮小餛飩,好不好?」麗姐說。
  • 知人不評人人與人是不同的,活法不同,背景...
    知人不評人人與人是不同的,活法不同,背景不同,體態與志向也不盡相同。看不慣差異化,大概不是這個世界太繽紛的緣故,而是內心的包容還不夠大。當一個人擁有了足夠的生活閱歷時,他總能看得慣一切事件,以及一切人與事的奇葩,包括更詭異的狀況,也能淡定聽、看、觸摸,不是麻木了,而是善於理性與平靜。
  • 親戚關係再好,也要把握這4種分寸,缺一不可
    而一個真正受人歡迎的好親戚,往往要懂得把握4個分寸。錢財的分寸老話說:「親戚別共財,共財斷往來。」親兄弟尚且明算帳,親戚也不例外。錢財如果不能分明,就容易引發矛盾,甚至斷了往來。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誰家兄弟為錢財反目,誰家的親戚為錢爭執起來。許多時候不是他們貪多,而是錢財沒分清,就總以為自己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