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子書稿費漸超紙質書,超百萬元案例不斷湧現
紙質書要被電子書取代了嗎
近日,暢銷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5》以電子書形式先行於紙質書上市,迅速登上亞馬遜kindle、掌閱、知乎、微信讀書、豆瓣等多個電子書平臺的暢銷排行榜前列。記者調查發現,《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暢銷背後是國內紙質書的價格普遍上漲,更多年輕讀者開始選擇電子書,數字出版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熱銷引關注
《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是冶文彪創作的一部現象級暢銷書。據出版方透露,自2014年年底第一部出版以來,該系列累計印量已突破60萬冊,印廠連續加印了45次。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阿里影業已經啟動,投資高達幾億元人民幣,小說的動漫、遊戲也被各方爭搶,成為近五年來最熱門IP。《清明上河圖密碼5》以電子書先於紙質書提前發售,一度攻佔各大電子書排行榜。記者獲悉,該書電子書收入已突破100萬元大關。
讀客數字運營總監辛玲玲告訴記者,她對《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熱銷並不感到意外,「去年《清明上河圖密碼4》就已經登上榜首,讀者口碑非常好,而且該書紙質版厚達500多頁,紙質書每冊價格逐年上升,電子書的優勢更加明顯。」
《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並不便宜,甚至有讀者花了45.55元的高價搶先預定,這個價格已經接近大部分紙質書的價格。亞馬遜中國kindle負責人告訴記者,「《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先於紙質書發售並獲得眾多讀者的搶先預定,可見隨著數字閱讀的不斷普及以及大眾版權意識的不斷提升,讀者為高質量內容付費的意願正在變得更強。」
知乎出版&作者經紀業務負責人黃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的受眾更多是年輕人,他們對價格更敏感,對電子書接受度更高,「知乎是個以年輕群體居多的平臺,《清明上河圖密碼》這套書在知乎上人氣很高。這些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大都有付費購買的習慣。因此,對於特別適合年輕人的暢銷書,看電子書是最方便的選擇。」
紙價上漲抬高紙質書定價
《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高價熱銷的背後是國內紙質書的價格普遍上漲。該系列紙質書價格,從2015年第一部的49.9元,到2016年第三部的56元,再到現在的64.9元,堪稱近幾年紙質暢銷書漲價的縮影。
記者調查發現,這並不是孤例,《百年孤獨》《白夜行》《偷影子的人》等廣為大眾熟知的暢銷書,價格也是普遍上漲,而且漲幅不小。《偷影子的人》2012年出版定價為29.8元,2018年再版已調到了39.8元,漲幅將近35%;東野圭吾的《白夜行》,2013年定價為39.5元,2017年已漲到59.6元,漲幅50%以上。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讀者,他們普遍認為紙書漲價太快,今後購買紙書會更加慎重,「紙質書價格太高,小說閱讀會優先考慮購買電子書」「看完電子書如果非常喜歡,也會考慮買一本紙質書作為收藏。」
出版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紙張價格和印刷價格上漲,直接造成了出版成本的增加,迫於成本壓力,出版行業不得不對圖書定價進行調整,但同時還要考慮讀者的承受能力,出版社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今年5月初以來,紙品市場再掀漲價潮,從5月1日至5月4日,短短四天之間,全國有32家紙廠宣布漲價,紙價已經漲回到十年前高位,而用紙量最大的圖書出版行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據悉,受紙價上漲影響,已上市的圖書公司新經典股價甚至產生波動,他們公開發表聲明稱:「隨著圖書市場整體定價的上漲,公司自有版權圖書依據版權、印刷等成本,對部分書籍進行了價格的調整。」
紙漿、運輸成本、煤炭等漲價,加上環保政策收緊和低端產能淘汰,不少中小型紙廠紛紛關閉,這些都是紙價上漲的原因。 「2017年紙價就在連續上漲,預計未來幾年紙價仍將維持上漲趨勢。」一位印刷廠負責人告訴記者。
年輕人成電子書付費主力
電子書與紙質書的關係,一直是出版業的熱門話題。曾幾何時,出版界曾有過電子書將取代紙質書的擔憂,許多出版機構在實體書上市後才敢推出電子書。紙電同步甚至電子書先行也只是出版業嘗鮮的做法,並未形成規模。2017年噹噹雲閱讀大會上,噹噹還在號召出版機構紙電同步,紙電互動。近幾年隨著紙質書價格的上漲、行動裝置和行動支付的普及等各種因素,情況已經發生變化。2018年亞馬遜中國發布的《全民閱讀報告》顯示,過去一年,55%的中國人同時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而只讀電子書的中國人比例從2017年的4%飆升至2018年的19%。從年齡段來看,90後、00後相比其他年齡段付費購買電子讀物的佔比更大,其中經常購買付費電子讀物的90後、00後佔比分別是82%和85%。
幾年前一本普通書的電子書收益幾萬元已是相當罕見,但現在幾十萬元已成常態,甚至電子書超百萬元的案例也不斷湧現,比如說《餘罪》《清明上河圖密碼》《解憂雜貨店》等等。暢銷的電子書稿費超過紙質書的現象也開始出現。
與此同時,作者的數字版權經營意識也不斷增強。幾年前,著名學者易中天還公開宣稱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數字版權,也沒有拿到數字版權一分錢。如今情況已經改變,冶文彪告訴記者,「讀者無論購買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我都能從出版方獲得相應的收入,並不介意讀者用何種形式閱讀」,他表示,自己也是一個重度電子書用戶,為創作《清明上河圖密碼》,通讀了《東京夢華錄》《續資治通鑑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宋史》等宋代典籍幾千萬字,大部分資料都是電子書。
「年輕人越來越多選擇電子閱讀,不論是kindle還是手機APP,都非常方便;行動支付的發達讓國人為正版閱讀付費的意願和能力也逐年提高,電子書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收入佔比也將越來越高,紙質書與電子書將走向更深入的融合。」一位出版業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