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費超百萬案例不斷湧現 紙質書要被電子書取代了嗎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電子書稿費漸超紙質書,超百萬元案例不斷湧現

  紙質書要被電子書取代了嗎

  近日,暢銷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5》以電子書形式先行於紙質書上市,迅速登上亞馬遜kindle、掌閱、知乎、微信讀書、豆瓣等多個電子書平臺的暢銷排行榜前列。記者調查發現,《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暢銷背後是國內紙質書的價格普遍上漲,更多年輕讀者開始選擇電子書,數字出版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熱銷引關注

  《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是冶文彪創作的一部現象級暢銷書。據出版方透露,自2014年年底第一部出版以來,該系列累計印量已突破60萬冊,印廠連續加印了45次。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阿里影業已經啟動,投資高達幾億元人民幣,小說的動漫、遊戲也被各方爭搶,成為近五年來最熱門IP。《清明上河圖密碼5》以電子書先於紙質書提前發售,一度攻佔各大電子書排行榜。記者獲悉,該書電子書收入已突破100萬元大關。

  讀客數字運營總監辛玲玲告訴記者,她對《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熱銷並不感到意外,「去年《清明上河圖密碼4》就已經登上榜首,讀者口碑非常好,而且該書紙質版厚達500多頁,紙質書每冊價格逐年上升,電子書的優勢更加明顯。」

  《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並不便宜,甚至有讀者花了45.55元的高價搶先預定,這個價格已經接近大部分紙質書的價格。亞馬遜中國kindle負責人告訴記者,「《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先於紙質書發售並獲得眾多讀者的搶先預定,可見隨著數字閱讀的不斷普及以及大眾版權意識的不斷提升,讀者為高質量內容付費的意願正在變得更強。」

  知乎出版&作者經紀業務負責人黃濤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的受眾更多是年輕人,他們對價格更敏感,對電子書接受度更高,「知乎是個以年輕群體居多的平臺,《清明上河圖密碼》這套書在知乎上人氣很高。這些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大都有付費購買的習慣。因此,對於特別適合年輕人的暢銷書,看電子書是最方便的選擇。」

  紙價上漲抬高紙質書定價

  《清明上河圖密碼5》電子書高價熱銷的背後是國內紙質書的價格普遍上漲。該系列紙質書價格,從2015年第一部的49.9元,到2016年第三部的56元,再到現在的64.9元,堪稱近幾年紙質暢銷書漲價的縮影。

  記者調查發現,這並不是孤例,《百年孤獨》《白夜行》《偷影子的人》等廣為大眾熟知的暢銷書,價格也是普遍上漲,而且漲幅不小。《偷影子的人》2012年出版定價為29.8元,2018年再版已調到了39.8元,漲幅將近35%;東野圭吾的《白夜行》,2013年定價為39.5元,2017年已漲到59.6元,漲幅50%以上。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讀者,他們普遍認為紙書漲價太快,今後購買紙書會更加慎重,「紙質書價格太高,小說閱讀會優先考慮購買電子書」「看完電子書如果非常喜歡,也會考慮買一本紙質書作為收藏。」

  出版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紙張價格和印刷價格上漲,直接造成了出版成本的增加,迫於成本壓力,出版行業不得不對圖書定價進行調整,但同時還要考慮讀者的承受能力,出版社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今年5月初以來,紙品市場再掀漲價潮,從5月1日至5月4日,短短四天之間,全國有32家紙廠宣布漲價,紙價已經漲回到十年前高位,而用紙量最大的圖書出版行業首當其衝受到影響。據悉,受紙價上漲影響,已上市的圖書公司新經典股價甚至產生波動,他們公開發表聲明稱:「隨著圖書市場整體定價的上漲,公司自有版權圖書依據版權、印刷等成本,對部分書籍進行了價格的調整。」

  紙漿、運輸成本、煤炭等漲價,加上環保政策收緊和低端產能淘汰,不少中小型紙廠紛紛關閉,這些都是紙價上漲的原因。 「2017年紙價就在連續上漲,預計未來幾年紙價仍將維持上漲趨勢。」一位印刷廠負責人告訴記者。

  年輕人成電子書付費主力

  電子書與紙質書的關係,一直是出版業的熱門話題。曾幾何時,出版界曾有過電子書將取代紙質書的擔憂,許多出版機構在實體書上市後才敢推出電子書。紙電同步甚至電子書先行也只是出版業嘗鮮的做法,並未形成規模。2017年噹噹雲閱讀大會上,噹噹還在號召出版機構紙電同步,紙電互動。近幾年隨著紙質書價格的上漲、行動裝置和行動支付的普及等各種因素,情況已經發生變化。2018年亞馬遜中國發布的《全民閱讀報告》顯示,過去一年,55%的中國人同時閱讀紙質書和電子書,而只讀電子書的中國人比例從2017年的4%飆升至2018年的19%。從年齡段來看,90後、00後相比其他年齡段付費購買電子讀物的佔比更大,其中經常購買付費電子讀物的90後、00後佔比分別是82%和85%。

  幾年前一本普通書的電子書收益幾萬元已是相當罕見,但現在幾十萬元已成常態,甚至電子書超百萬元的案例也不斷湧現,比如說《餘罪》《清明上河圖密碼》《解憂雜貨店》等等。暢銷的電子書稿費超過紙質書的現象也開始出現。

  與此同時,作者的數字版權經營意識也不斷增強。幾年前,著名學者易中天還公開宣稱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數字版權,也沒有拿到數字版權一分錢。如今情況已經改變,冶文彪告訴記者,「讀者無論購買電子書還是紙質書,我都能從出版方獲得相應的收入,並不介意讀者用何種形式閱讀」,他表示,自己也是一個重度電子書用戶,為創作《清明上河圖密碼》,通讀了《東京夢華錄》《續資治通鑑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宋史》等宋代典籍幾千萬字,大部分資料都是電子書。

  「年輕人越來越多選擇電子閱讀,不論是kindle還是手機APP,都非常方便;行動支付的發達讓國人為正版閱讀付費的意願和能力也逐年提高,電子書發展勢頭越來越好,收入佔比也將越來越高,紙質書與電子書將走向更深入的融合。」一位出版業的資深人士告訴記者。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相關焦點

  • 如今電子書橫行,那麼電子書會完全取代紙質書嗎?
    電子書不會完全取代紙質書,只有可能削弱紙質書。 ;但是紙質書就不會那樣的感覺,我自己經常看小說,那種感覺特別明顯,很累,眼睛充血特別嚴重。
  • 書博會意猶未盡:電子書與紙質書,孰美?
    近年來,電子書愈發呈現出火熱的趨勢,IP的大賣、Kindle的熱銷以及人們閱讀習慣的變化都頻頻將電子書推進人們的視線,據《2018年度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4.3億人,人均單次閱讀時長71.3分鐘,人均數字閱讀量12.4本。2007年底,亞馬遜發布第一代kindle,一度有人高呼:實體書終將被電子書所取代。但十二年後,這個聲音漸漸弱化。
  • 英國電子書暴跌,紙質書回潮
    電子書要吞噬傳統紙質書嗎?不見得。英國《衛報》27日援引英國出版商協會最新統計報告稱,英國人近年來出現「屏幕疲勞」,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電子書銷量去年下跌近19%,紙質書銷量則創下5年來最高值。數據顯示,去年,英國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電子書銷售額2.04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8億元),處於2011年以來的最低值。
  • 電子教材真的能完全取代紙質教材嗎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電子書、平板電腦的普及在給個人生活帶來改變的同時,也為現代教育帶來了變革與衝擊。我國多個城市的中小學正在進行「電子課本」取代「紙質課本」的推廣試點。有業內人士稱,電子教材不僅節省成本,還能提高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但電子教材真的能完全取代紙質教材嗎?它的應用真的能顯著提高學習成績嗎?筆者認為,不然。
  • 電子書、紙質書與竹簡,簡體字、繁體字與甲骨文……
    人類的文明發展日新月異,但是直到人們已經完全適應了通過網際網路的「電子方式」來閱讀新聞、信息的今天,在電子書和紙質書孰優孰劣方面依然有著不同的說法、甚至是爭執。我個人對於電子書和紙質書都接受,並沒有任何偏見。
  • 書籍銷售八成仍是紙質書 為什麼紙質書報難以取代
    原標題:為什麼紙質書報難以取代 從前一陣火爆的北京書市,到逐漸回溫的實體書店,再到屏幕大熱的讀書讀信節目,紙質書報似乎又有回暖的趨勢。《電子市場》(Electronic Markets)期刊雜誌刊登的研究顯示,在電子書盛行的當下,人們還是更喜歡捧著紙質書閱讀,而且數據顯示,在全球大環境下,電子書的銷量在下降。另外,在電子產品薰陶下長大的年輕人,對紙質的鐘情甚至超過了老一輩。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我們和電子書的感情有些淡薄,缺少歸屬感,而紙質書報會帶給我們更豐富的閱讀體驗。
  • 紙質書不可替代,電子書漸成潮流
    電子書閱讀給人們閱讀方式、認知模式與思維習慣帶來了改變,疫情期間,電子書閱讀的快速增長,也再次引發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電子書與紙質書各有什麼優勢?二者能否長期共存?今年4月,「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雲上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戰疫期間,各大主要數字閱讀平臺累計免費提供作品超100萬本,音頻超40萬個。   此外,電子書在信息檢索上具有強大優勢,工具書的數字轉型引人注目。2012年,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宣布停止紙質發行。
  • 電子書的盛行會取代傳統的書刊印刷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電子書以及逐漸取代了傳統書籍在我們生活中的位置,以前需要查閱資料都是去圖書館,而現在直接上網就可以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作家選擇在網上發布作品而不是找出版社出版,從這幾點看來,是不是紙質書刊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比越來越少了?
  • 紙質書不可替代 電子書漸成潮流
    電子書閱讀給人們閱讀方式、認知模式與思維習慣帶來了改變,疫情期間,電子書閱讀的快速增長,也再次引發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電子書與紙質書各有什麼優勢?二者能否長期共存?今年4月,「2020年中國數字閱讀雲上大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戰疫期間,各大主要數字閱讀平臺累計免費提供作品超100萬本,音頻超40萬個。此外,電子書在信息檢索上具有強大優勢,工具書的數字轉型引人注目。2012年,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宣布停止紙質發行。
  • 再論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
    作者 | 一灣灣流水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動態據說2020年有196萬種圖書賣出不到上千冊,有近一半賣出不到10本書,看來中國人真要和紙質閱讀漸行漸遠了?網上關於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存廢之爭,大致有三種看法,一種認為電子書取代紙質書成大勢所趨,一種認為兩種閱讀形式可以並存,第三種觀點認為紙質書永遠存在,不會退出人們的閱讀方式。最佳的當然是兩種閱讀並存,「道並行而不相背,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嘛。對於那些和網際網路一同成長起來的人來說,豈止是紙質書多餘,連電子書都嫌麻煩,一切都」一網打盡」,一隻手機在手,想查啥查啥,想看啥看啥,多方便呢。
  • 電子書會取代紙質書嗎?
    他預言了有聲書、iPod 甚至智慧型手機的到來。但是,論及印刷的衰亡,他可是全錯了。書籍、雜誌和報紙一直在被人出版和閱讀,數量還增加了。但烏贊的預言一直有市場,整個20世紀都在不斷被人重複。每當一種新的通訊媒介出現——無線電、電話、電影、電視、光碟——專家就會送出又一則出版業的死亡宣言,還通常是以紙面的形式。H.G.威爾斯寫過一部書,聲稱微縮膠捲將取代書。
  • 傳統文化類小說受市場追捧 《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銷量超紙質書
    新鮮:《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銷量超紙質書《清明上河圖密碼》的暢銷,在出版界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單本書字數50萬,定價近50,跟當今快餐化、碎片化、節奏快的社會似乎格格不入。然而來自市場的數據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不僅本本暢銷,還一口氣出到第四本,追讀的人越來越多,在豆瓣上評分也越來越高。
  • 紙質書不會消失-紙質書,電子書 ——快科技(驅動之家旗下媒體...
    電子書發展這麼快,紙質書會消失嗎?這是這兩年經常被業內提起的話題,人們的看法卻是各不相同。某電子書打出過一句廣告語——電子書取代紙張,就像紙張取代竹簡。真的是這樣嗎?但載體的一路改變是為了物美價廉,紙質圖書發展到今天,已經近乎完美。當然,有人會說,手拿一個電子書或iPad,重量和一本厚書差不多,但裡面的內容卻豐富許多。問題是,電子書真的可以提供我們需要的內容嗎?臺灣作家唐諾2010年在香港書展上曾經有一場《書,2000本的奇蹟》的演講。
  • 電子書會不會取代傳統圖書?我覺得不會,因為紙質書的好處……
    紙質書和電子書還是有區別的。1.讀書的感覺不同作為人類,我們還是很注重體驗的,看紙質書的體驗,可以化為一杯清茶,一張藤椅,一片陽光,一處靜室再加一本好書,這樣的一個下午將是一個精神饗足的時間段,空間的靜謐和時間的流逝,疊加給生活一片禪意,度過這樣一個「興闌啼鳥換,坐久落花多」的時光,書是載體。
  • 作家與行業專家,突遇商機有評價:電子書與紙質書相輔相成
    近年來電子書或電子出版在國外漸漸風行,疫情期間,電子書閱讀更有增長之勢,這難免引發人們對相關問題的思考:電子書與紙質書各有什麼優勢?電子書漸成潮流,紙質書會被替代嗎?紙質書閱讀與電子書閱讀能並行嗎?二者能否共存?
  • 電子書普及的時代,紙質書會被淘汰嗎,你還在閱讀紙質書嗎?
    而電子書相對傳統的紙質書籍,本身作為電子產品,其本身易於保存的特性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紙質書在便攜性方面也遠不如電子書,如果是外出出差、旅行等隨身背基本紙質書,顯然不如帶一臺電子書。而且攜帶電子書還可以解決使用者豐富多樣化的閱讀需求與繁多的數目攜帶不便利的矛盾。可以說是大大地增加了人們閱讀的便利性。
  • 《清明上河圖密碼》電子書收入破百萬
    出版方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暢銷小說《清明上河圖密碼5》近日以電子書形式先行於紙質書上市,迅速登上亞馬遜kindle、掌閱、微信讀書等多個電子書平臺的暢銷榜前列。隨著紙質書價格普遍上漲,年輕讀者更樂意選擇電子書,數字出版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清明上河圖密碼》系列是作者冶文彪傾盡十年打造的作品,《清明上河圖》中824個人物逐一復活,呈現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自2014年第一部出版以來,這套書人氣一直居高不下,據出版方透露,該系列累計印量已突破60萬冊。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由阿里影業啟動。
  • 別再糾結電子書還是紙質書了,讀就完了!
    電子書和電子讀物信息量大,傳遞迅捷,無論何時何地,獲取信息,查找資料,進行閱讀和學習,只要打開電腦或手機就行。因此,電子書和電子讀物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尤其是年輕人。在新的形勢下,紙質書和紙質讀物也紛紛與網際網路聯姻,報紙、刊物都出了電子版,開發了微信、微博和客戶端,圖書館也都普及了數位化閱覽系統。那麼在電子書的盛行之下,紙質版書籍到底會不會被代替呢?
  • 紙質書和電子書,選擇哪一種?聰明的人往往這樣選
    文:大學進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一系列電子產品湧入我們的生活,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以書本為例,由於電子書具有紙質書不可比擬的優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傾向於電子書,越來越多的紙質版書被電子書所取代。
  • 電子書當道,紙質書如何向其宣戰,逆風翻盤?
    在電子書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樣的爭論無論對於讀者還是出版界,都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在著名網絡問答社區「知乎」搜索紙質書和電子書的話題,對於「電子書籍為什麼不完全替代紙質書?」的問題,讀者眾說紛紜。在匯總219個回答之後發現,讀者認為電子書的不足主要包括:黑白屏幕無法觀看圖片、不方便記筆記和無法深入閱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