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的善行使自己家族八百年長盛不衰

2020-12-13 素佛堂

範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世稱「范文正公」。範仲淹一生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恤民情,力主改革,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範仲淹自幼喪父,母親改嫁給長山的朱氏,因此範仲淹年輕時候非常清貧,專心苦讀及第後,先後歷任縣令、校理、通判、知州等職,直至後來當上了宰相。範仲淹在仕途上也比較坎坷,數度被貶,但其抱負至死不渝。並且這種精神一直影響著他的後帶,致使範家家族八百年長盛不衰。

有這樣一個關於範仲淹的故事,一次範仲淹購置一所房屋來居住,一個風水先生路過,盛讚此屋風水,並說如果誰能住得此屋,後帶一定會出公卿。範仲淹聽到後,心想既然此屋風水如此之好,我一家受益,不如全城百姓受益,那就改為學堂吧,這樣就能讓全城學子都能賢達顯貴,於是便把該房屋捐了出去,改作學堂。

範仲淹身處高位時,常念百姓疾苦,並作出許多為百姓謀福利的事情,他常用自己的收入去救濟那些貧苦的人,據說他用自己的奉銀,資助養活三百多家人。

範仲淹的四個兒子長大成人後,各個都是才華橫溢、德才兼備之人,分別官至宰相、公卿、侍郎。範家的子孫綿延不絕,至今天已達八百多年,蘇州一帶範氏後人仍然十分興旺。正式因為範仲淹這種無私利他之心,播下了善種,子孫們代代相傳,才有著幾百年來的枝繁葉茂。正如古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是人生頭等大事。

相關焦點

  • 範仲淹臨終前留下百字家訓 讓家族興旺八百年不衰
    範仲淹臨終前留下百字家訓 讓家族興旺八百年不衰 說起範仲淹,很多人會想起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一名愛國文學家,範仲淹不僅對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給範氏後人樹立很好的榜樣。
  • 范文正公家族八百年興盛不衰的秘密
    範仲淹為官端正,到了陰間,自然就被聘為閻羅王。包青天,也曾競聘為閻羅王。  範家興旺八百年的秘密  從前古老中國的社會,寺廟的責任是負責教化一方,一般平民教育實實在在得力於佛教。宋朝的宰相範仲淹出身非常貧賤,他年輕的時候在寺廟裡念書,生活很苦,但他有非常可貴的品德。  範仲淹從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積功累德,不疲不厭。他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他的人生目的。  範仲淹好善樂施,又是文武全才,武官做到元帥,文官做到宰相。
  • 北宋名臣範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讓家族興旺八百年
    範仲淹兩歲時,範家遭逢大難。他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帶著他無依無靠,只得改嫁山東一戶朱姓人家,範仲淹也改名叫朱說。少年的範仲淹,在朱家無憂無慮地成長起來,他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生活殷實的朱家,給幼年的範仲淹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年歲漸長,範仲淹偶然得知自己的身世,感慨不已。
  • 北宋名臣範仲淹,晚年做了一件事,讓家族興旺八百年
    生活殷實的朱家,給幼年的範仲淹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年歲漸長,範仲淹偶然得知自己的身世,感慨不已。雖然朱家對他有養育之恩,範仲淹還是毅然結束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離開朱家,到一個叫醴泉寺的地方寄宿讀書。每天他天不亮就起來讀書,至深夜方才入睡。他在寺裡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熬一鍋稠粥,等粥涼了,劃成四塊,早晚各吃一塊,拌幾根鹹菜,再調點醋汁。
  • 範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如同范文正公那樣,子孫遍及華夏大地,家族綿延八百年而不倒,只有孔老夫子能夠相提並論。 範仲淹出身非常清寒,寄住在醴泉寺裡讀書,「斷齏畫粥」的故事就是那時候來的。 幾十年後,當年範仲淹讀書的醴泉寺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寺院長老派人前來求助,範仲淹才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荊東一窯金,荊西一窯銀,一半修寺院,一半贈僧人。如此,寺院恢復舊觀,在範仲淹心裡擱了幾十年的這件事情也一同消去。
  • 範仲淹行善積德,換來八百年子孫福報!
    範仲淹 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989 ~1052),字希文,江蘇吳縣(1995 年撤縣併入蘇州市慶曆初年,先生奉命宣撫河東,於旅途間,得故經一卷,名曰《十六阿羅漢因果識見頌》,內容乃是諸阿羅漢誦佛所說善惡因果,識心達本之法(因者,因緣;果者,果報;識者,諸自本心;見者,見其本性)。先生閱讀過後,法喜充滿,特作序讚嘆,流通於世。序文中寫道:餘嘗覽釋教大藏經,究諸善之理。見諸佛菩薩,施廣大慈悲力,啟利益方便門。大自天地山河,細及昆蟲草木,種種善諭,開悟迷途。
  • 「天下為公」,使範仲淹家族能興旺800年?
    從範仲淹對祖墳與房屋的風水事情上,可以看到範仲淹有天下為公的高尚情懷,破除了祖墳的魔咒,一直能令他的家族興旺八百年。 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是注重祖墳的安葬與房屋取捨的風水,仿佛這些能讓神靈帶給自己好運氣。人們也往往恐懼風水不好的墳墓與住宅,怕讓自己遭受厄運連連。
  • 範仲淹一生最自豪的事情:僅用8字,就讓家族800年長盛不衰
    範仲淹為了改變自己寄人籬下的生活,讀書非常的用公功,經常挑燈夜讀。而後考取了進士榜首,使得他遠近聞名。因為讀書,他改變了自己的境遇,所以他愈發的知道讀書的可貴。在後來,他也如此的嚴苛的要求自己的家人子女。他經常監督自己孩子的學習,他不單只是讓他麼讀死書,更是告訴他們讀書的重要性。
  • 一則百字家訓,卻讓一個家族興旺了800年!
    也是他留給世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他的子子孫孫更是奉為家寶,代代相傳,到民國初年,八百年不衰。範仲淹只能到破廟裡去讀書。有一次,範仲淹跟朋友們遇到了一個看相的高人,大家都找這個先生看相,看自己將來能不能考取功名。範仲淹也問算命先生,「先生,你看我這個想貌,將來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先生聽這個年輕人一開口就要做宰相,就表現出一種不以為然的樣子。
  • 範仲淹的為人之道:自立、讀書、清儉、行善
    多年長盛不衰,這八字便是:「自立、讀書、清儉、行善」首先,是自力更生。當時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習,通過科舉考試,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範仲淹不僅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在成功之後還嚴格要求家人學習。他曾經提出兩個建議:要督促孩子們努力學習,他們必須每天學習功課,努力學習和努力練習,決不要讓他們過著自己的生活。讓他們了解,只有在學習中取得成功,他們才能成為官員並取得成功。
  • 中國好家風:範仲淹、王陽明、曾國藩的的教育之道
    在中國歷史上,範仲淹家族800年興旺不衰,堪稱道德傳家的典範,有《家訓百字銘》流傳於世;範仲淹:僅100字的家訓,讓家族興旺800年範仲淹死後,他的子子孫孫代代相傳,到民國初年,八百年不衰。印光大師說:中國八百年不衰的福報只有三個人修得。第一是孔夫子,第二就是範先生。讓範家興盛八百年的奧秘就藏在下面的《家訓百字銘》中。
  • 湯敏:中國善祖範仲淹與天下沒有難做的善事
    古村之友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8月1日古村之友理事長湯敏在北大校友發起的i1898平臺做分享,講述了中國善祖範仲淹開創中國第一個義莊的傳奇故事開篇做個聲明,我不是以學術研究為業的高校學者,只是從一個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善事」為使命的社會創業者,對祖師爺精神之根的找尋,得出我心裡的行善始祖——範仲淹這一論斷。所以有不嚴謹、不認同的觀點,歡迎交流批評,但勿上綱上線,體諒一顆為善尋根之人的苦心。或許有人會認為做好行善事業就好了,去尋找什麼祖師爺。
  • 這個家族很厲害,歷經了八百年風雨仍長盛不衰,狀元進士更是無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這就要說起他的家族了。範仲淹所在的範氏家族,歷經八百年風風雨雨仍長盛不衰。在科舉盛行的舊社會,範氏家族總共誕生過八十位狀元和四百多名進士!顯然,這一成績足以讓許多文學世家相形見絀。為什麼範氏家族能如此興旺呢?範仲淹的身上又有哪些值得後人效仿的品質呢?
  • 一條家訓,僅100字,卻讓一個家族興旺了800年
    範仲淹先生從小就有救人救世的大志,一生積功累德,不疲不厭。範仲淹死後,他的子子孫孫代代相傳,到民國初年,八百年不衰。我們一般世間人能夠看到三代不衰,很難得了。孔老夫子這個家,二千五百多年不衰;範先生八百年不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二家。範仲淹曾留下家訓百字銘,值得我們學習。
  • 2018年黨風廉政教育之以史為鑑(十二)範仲淹:有「伯樂」美譽,無...
    富弼,北宋一代名相,為政清廉,好善嫉惡,歷仕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四朝,官居宰相,除了治理朝政、關心民瘼外,他還是一個傑出的外交家,遼國屯兵北境,要求遣使談判,劃地與遼,當時無人敢擔當使臣之責,富弼挺身而出,兩度出使遼國,表現了高超的談判技巧,致使遼帝自知理虧,遂息兵寧事,宋遼由此數十年不見戰事,天下稱善。
  • 廣西梧州年代久遠、求籤問卜長盛不衰的古道觀
    鶴性情高雅,形態美麗,素以喙、頸、腿「三長」著稱,直立時可達一米多高,看起來仙風道骨,被稱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鶴在中國文化佔著很重要的地位,它跟仙道和人的精神品格有密切的關係。被認為是中國嶺南(廣西、廣東)少有的古道觀,來這裡燒香拜神的人很多,求籤問卜長盛不衰。位於梧州城西鴛鴦江畔白鶴崗之南麓的白鶴觀,經考證是廣西至今保存較好的道教供神、誦經、修道場所之一。清隆年間《廣西通史》記載,鹹通中(860—874),翰林承旨學士鄭畋被貶謫為蒼梧太守時增修觀宇,康熙年間重修,光緒九年(1883)重修,2001年再重修。
  • 範仲淹:處事莫如為善,傳家唯有讀書
    範仲淹的家族就是最好的例證。01處事莫如為善範仲淹很小的時候,曾經找過一個算命先生。他見面就問:「你幫我看一看,我能不能當宰相?」算命先生嚇了一跳。範仲淹花錢花了很多錢買了幾千畝良田,他不去圈地致富,反而他把這些田地作為公益田,讓百姓免受饑寒之苦。他的後代繼承了他的善心,將他的善行延續了幾百年。因為戰亂,義田曾經被毀,範仲淹的五世孫範良器、範之柔兄弟將自己的私產全部捐獻出來,使義田恢復如初。
  • 範仲淹:處事莫如為善,傳家唯有讀書
    範仲淹的家族就是最好的例證。範仲淹花錢花了很多錢買了幾千畝良田,他不去圈地致富,反而他把這些田地作為公益田,讓百姓免受饑寒之苦。他的後代繼承了他的善心,將他的善行延續了幾百年。因為戰亂,義田曾經被毀,範仲淹的五世孫範良器、範之柔兄弟將自己的私產全部捐獻出來,使義田恢復如初。
  • 範仲淹家風:800年興盛不衰的秘密,都藏在這8個字中
    不過,更讓後世之人為之高山仰止的是範氏家族800年興盛不衰的千古傳奇。 但是對於範仲淹來說,這一切的奧秘,只不過是因為他做對了8個字罷了。 越是有遠見的家長,越是明白一個家族的延續必須學會自強自立。 公元1051年,一代名臣範仲淹離世,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贈兵部尚書,諡號文正,追封楚國公。 可就是這樣一位位極人臣的朝廷顯貴,卻沒有給後世子孫留下半點財產,甚至死後連一所像樣的居所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