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禁令限制,2020年9月15日之後,臺積電痛失華為這一大客戶。考慮到華為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每年為臺積電貢獻10%以上的營收,本以為失去華為,臺積電營收會受到影響,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根據臺積電發布的數據,臺積電11月總營收1248.65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89.65億,同比增長15.7%,創數據新高。
除了營收成績亮眼外,據臺媒報導,臺積電已經累計造出超10億顆7nm晶片,並獲得「IEEE企業創新獎」的肯定。
眾所周知,7nm工藝是業內最先進的工藝之一,目前只有三星、臺積電可以量產,而相較於三星,臺積電又具有領先優勢,早在2018年4月就實現量產,又憑藉著先進的工藝,包攬全球近90%的7nm晶片。
直到現在,主流的5G產品大多採用7nm晶片,例如華為的麒麟990 5G、天璣1000+、驍龍865等,臺積電的7nm工藝,已經成為5G產品的重要支撐力量。
而領先的工藝,也讓臺積電連續17年,穩坐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所佔市場份額超50%,與第二名三星拉開很大距離。
憑藉著7nm平臺的成功經驗,臺積電的5nm製程已於2020年一季度順利量產,再次領先三星。
與此同時,臺積電的3nm、2nm工藝也在有條不紊的研發中。
根據臺積電的說法,臺積電3nm工藝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小量試產,2022年實現量產,2nm工藝或在2023年下半年風險試產,2024年規模量產。
倘若一切進展順利,未來幾年內,臺積電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的位置,仍然無人能撼動。
值得注意的是,有臺媒指出,臺積電所訂購的35臺EUV光刻機已經全部到位,預計到2021年底,臺積電將採購超50臺EUV光刻機。要知道,三星的EUV設備採購量不到20臺,預計2021年也不會超過25臺。
EUV光刻機堪稱「皇冠上的明珠」,對晶片製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擁有如此多光刻機的臺積電,優勢自然越大,臺積電3nm、2nm以及更先進工藝的研發,也多了一層保障。
不過,遺憾的是,即便是中國乃至全球排名第一的晶片巨頭,臺積電對於華為目前的遭遇,也無能為力,而這主要是因為,臺積電在晶片生產製造過程中,使用了美國的技術,好在,華為目前已經在自己籌備建廠。
對於臺積電,你有什麼看法呢?
文/有魚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