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最愛的十部電影
賈樟柯的影史十佳(時間為序,排名不分先後):
01.《北方的納努克》
影片是紀錄片之父弗拉哈迪的開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個月遠赴北極,和哈裡森港的愛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攝影機再現了用梭標獵殺北極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場景。賈樟柯對其的評價是「粗糙的影像反射著光的魅力」,「這是電影結合物理化學技術,由材料表現出來的魅力」。
02.《戰艦波將金號》
《戰艦波將金號》是由謝爾蓋·愛森斯坦執導,亞歷山大·安東諾夫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是向俄國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獻禮影片。愛森斯坦這部講述起義與反抗的電影,可能是蘇聯蒙太奇學派影響最大的不朽之作,足以彪炳影史。著名的敖德薩階梯段落,在九十年後的今天依舊餘威不減。賈樟柯認為它能夠「提醒我們從語言學的角度不斷去理解電影,更新觀念」。
03.《馬路天使》
《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袁牧之執導,趙丹、周璇、魏鶴齡等主演。
該片以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為背景,講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紅與吹鼓手陳少平之間的愛情故事。1937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1983年,影片獲得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2005年,該片入選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評出的「百年百部最佳華語片」
周璇在片中演唱的《天涯歌女》、《四季歌》也流傳至今,膾炙人口。賈樟柯說片中「那麼活潑的市井生活描繪,在日後的中國電影裡沒有了」。
04.《偷自行車的人》
偷自行車的人》是由義大利導演維託裡奧·德·西卡執導,朗培爾託·馬齊奧拉尼和恩佐·斯泰奧拉等人主演的劇情片。二戰過後,羅馬同許多城市一樣,充斥失業和貧困,人們常常為一個工作機會爭得頭破血流,電影通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工人的悲涼遭遇,反映了當時義大利的社會狀況。賈樟柯在對它的評價中難掩熱愛:「忘不了父子避雨那一場,忘不了父親帶兒子吃大餐那一場,忘不了開場的佔卜和全片精緻的紀實美學。」
05.《晚春》
與大部分有意維持距離感的小津電影比起來,《晚春》結尾的特寫可謂一次痛擊。簡簡單單的削蘋果一幕,流溢出的孤獨與哀傷卻如此強烈,令觀者百味雜陳。如賈導所言「家庭外無世界,愛讓我們分開」。
06.《大路》
費裡尼這部代表作中,他的妻子茱莉艾塔貢獻了影史最惹人憐愛的角色之一——傑索米娜。這個單純善良的角色為影片染上一層美好的童話色彩,也正因如此,她的遭遇才會如此的觸動人心。對於它,賈樟柯說的是「電影要有『格』,每次看到能帶我走進一種宗教情緒之中」。
07.《死囚越獄》
在這部電影中,羅伯特布列松用極簡的手法和強大的控制,將一個越獄題材的驚險、刺激盡數消解,甚至將情節的輪廓、攝影的表現和表演的情緒也一一剝離,最後只剩下電影。賈樟柯說他「第一次在電影中感受到時間的魅力,並且懂得了一種超越娛樂的電影精神」。
08.《空山靈雨》
胡金銓這部晚年的代表作,比起以往的《龍門客棧》、《俠女》等名片,更加著力於意境的營造和氣韻的升華。而胡導所擅長的打鬥場面,如賈樟柯所言,顯得更「輕,節制」,有著「走、奔、跳、躍、身形的美麗」。
09.《風櫃來的人》
侯孝賢導演的這部作品,也許是榜單中最讓賈導有所共鳴的電影。在電影中那群年輕人身上,侯導的目光傾注了感情,看著他們帶著稚氣成長。賈導也說:「電影拍的是一群臺灣青年,但總覺得是在講我山西老家的那群朋友。」
10.《黃土地》
陳凱歌導演的這部處女作,無疑是第五代最早的一次驚豔亮相。陳凱歌有關土地與人的思考,在張藝謀充滿表現力的攝影和趙季平情緒飽滿的音樂中凝聚,衝擊著每一位觀眾。賈導說它有著「從身體裡分泌出的憂患、感情、詩意,令人難忘」。
賈導選出的這份榜單無疑是十分嚴肅的,可以說非常「學院派」,這也與導演一貫的創作態度有關。社會、現實、電影美學這些榜單裡最重要的關鍵詞,也是賈樟柯電影作品中的要點。榜單中這些經典作品對賈樟柯的影響,可謂顯而易見。重讀經典,再創造新的經典,這種傳承在賈樟柯的電影創作中,也同樣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