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智者的享受

2020-08-28 淡然觀景

叔本華的一生喜歡孤獨,源於他對孤獨的享受。或許是自小形成的對自己母親偏愛熱鬧和不甘寂寞的一種潛意識的抗拒吧。他孤獨終老,離開人世時也是在只有他一個人的房子裡。

了解叔本華源於一本書《人生的智慧》,書中關於智慧的思想一下子吸引了我,產生著共鳴和交融。



我們從出生開始,在不但吸取著智慧和經驗的過程中成長,同時我們也在持續的失去,先是祖輩,然後是父輩;成家育兒也可能意外失去他們;不管多少的財富也只是我們手中的流水,緩緩的來,也輕輕地去;真正能夠始終陪伴著我們的是智慧和承受智慧的肉身。

對人生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獲取智慧。只有孤獨的人,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因為智慧需要獨立的閱讀和思考,不被外界的財富和喧囂所牽扯到。真正的智者,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變得更睿智,思考得到更豐滿的思想,讓思想圓滿取得更長久的幸福感。

不由想到,我們閱讀的過程中,對於那些缺乏獨立思想的作者所寫的作品,儘量少浪費時間;大眾同一性的思想,意義已經不大了,會迷失自我於人群中。而那些總在譁眾取寵者,說的是人家的思想或比較偏激,也可能是拿大家都知道的經驗來搏眼球。

學會孤獨,享受孤獨吧!

相關焦點

  • 享受孤獨芭提雅
    |享受孤獨芭提雅· PATTAYA 泰國芭提雅
  • 世紀智者羅素:學會享受孤獨,永遠追求愛情,是人生兩門必修課
    羅素是一位世紀智者。縱觀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出生貴族家庭,坐過牢,獲過諾獎,愛過很多人,還收過一個天才學生。然而,童年歲月留給羅素最深的印象卻是:孤獨。長大後,羅素說,自己從未體驗過童年交友的樂趣,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為了排遣寂寞,羅素常去花園玩耍。和大自然的接觸中,他的智慧也被一點點開啟。後來羅素回憶說,小時候他經常會想,自己的父母究竟是怎樣的人。因為太孤獨,他總愛思考深刻的問題。而思考問題本身,帶給了他極大的快樂。
  • 孤獨是用來享受的
    是用來享受的 每個人註定生來孤獨,死去也孤獨。 終究會與孤獨為伴,自立,很多時候更是因為太久太多的孤獨,迫使自己不得不好好收拾起自己,慢慢摸索出一套適用的社會法則,久而久之變成了所謂的自立。
  • 喧囂中學會孤獨,享受孤獨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懼怕孤獨,而迫不及待地走入人群,走進繁華。喝著不愛的酒,說著言不由衷的話,看上去是熱熱鬧鬧一片,可總有某個瞬間依舊能感到從心底湧來的孤寂。哪怕人群再擁擠、街道再喧囂,孤獨依舊會如影相隨。孤獨是自然和萬物的本質。
  • 孤獨是自己的選擇,學會享受孤獨
    前段時間,與同學閒聊,她說越來越愛與孤獨交朋友了。白天老公上班,她自己一個人靜靜地在侍弄花園。看院裡花開花落,聽鳥鳴蟲叫,望天空雲捲雲舒,與狗狗撒歡。念念佛經,看看書,品品茶, 內心豐盈,靈魂富足,生活過得閒適愜意。 我也好靜,喜歡獨處,享受孤獨。
  • 孤獨現代人的通病,接受孤獨,享受孤獨
    孤獨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沒有人會喜歡孤獨。在通訊發展的今天,電話,微信,社交軟體,更加方便了人們交流,溝通。然而孤獨並沒有消失,也因為手機人們的心理距離在疏遠。網上有說:「新時代的孤獨是手機不響,微信,社交軟體沒有消息。」
  • 享受孤獨 --王育民作品
    孤獨是什麼?是一種靈魂深處細細品嚼的滋味,是生命徵程中那艘到達成功彼岸的諾亞方舟。、一種異鄉遊子孤獨的享受。正視孤獨,其實它也是一種苦,一個人默默忍受的苦。夕陽西下,倦鳥歸巢,忙碌一天的人們也都回到各自的家,去享受人間的天倫,不論貧富貴賤,最起碼都有一所安息的場所。這時只有浪跡天涯的遊子、身在異鄉的騷客、沿街行討的乞丐、還有那些離家的孩子、失去親人的孤兒………他們只能默默品讀孤獨這本厚書,領略沒有親朋的滋味。擁有的是黑夜的漫長、蚊蟲的叮咬。
  • 成年人的默契:直面孤獨,習慣孤獨,享受孤獨
    有多少人曾以為是自己笑點太高,殊不知,其實是自己遺失了愉悅的感受,是現實的折磨讓我們曾經好勝的內心歸於沉寂,是現實讓我們不再享受交友的樂趣與團聚的歡愉。不願意與他人同流合汙的我們開始了獨自漂流的人生,身邊朋友的日益減少也為我們迎來了悲哀悽涼的孤獨。老實說,這種悽切的感受任誰都不會喜歡,但是為了守護住這個世界僅剩的一點美好,我們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直面孤獨。
  • 害怕孤獨?還是享受孤獨?
    有時候我在想孤獨的人是因為孤獨才沉於文字之中去宣洩呢?還是因為文字的憂愁讓我們孤獨?大家都讀過耳熟能詳的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有的學者說這是一首藏頭詩,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
  • 享受孤獨的星座:孤獨也是一種美
    李煜的這首詩,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寂寞與孤獨的深切感受。一眼看到孤獨兩個字,就讓人浮想聯翩,一個人的背影,孤孤單單,無奈,憂傷。而在以下幾個星座看來,卻喜歡著孤獨,在孤獨中成長,享受著孤獨。金牛座金牛座追求的是平靜安穩的生活,具有良好的忍耐力。他的孤獨,是來自於內心的平靜。不喜吵鬧,不屑爭奪。
  • 孤獨並非獨處,孤獨有時也很值得享受
    在混淆獨處與孤獨的概念的情況下,對任何一方的討論都是無意義的。然而這是我們經常做的事,尤其是當我們勸他人享受孤獨的時候,這是對孤獨最大的誤解。或許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一種生活狀態而後者是一種心理狀態。
  • 沒有人喜歡孤獨,為何卻有人享受孤獨
    徇爛的同時,也很孤獨,在自己的小角落裡,慢慢享受屬於自己的一片空間。在這片空間裡,是一個人的獨舞。有人說「縱世間繁華也抵不過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張燈結彩。」也有人說「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為什麼有人說「沒有人喜歡孤獨?」
  • 享受孤獨 和自己相處
    享受孤獨 和自己相處蔣勳這樣解釋「孤獨」:漢字裡的「孤」和「獨」都是非常負面的意思,而「孤獨」這兩個字在西方文字的根源來看,它是solitude,那它的字根是sol,就是太陽。孤獨的境界,只有體會到孤獨,並在孤獨的世界裡遊刃有餘的人,才能享受到孤獨的魅力!所謂的孤獨,就是自己一個人的時空獨自面對所有的事、物。
  • 享受主動孤獨(深度)
    夜的孤獨一種莫名的孤獨恐懼縈繞著我,揮之不去,越孤獨越不知道該做些什麼,越不知做什麼越無聊,越是無聊就越是恐懼,多麼希望有人在我身邊。天氣微寒萬千孤獨,從古至今沒有一個實在的定義。李白「舉杯邀明月」我認真地思索著,我享受的這份孤獨又是什麼?
  • 懂得享受孤獨的人,才懂得如何讓自己的靈魂變得強大
    享受孤獨,就是不去犧牲自己的感受迎合他人。 有時候,心靈的自由,可以勝過他人口中的功名利祿。 學會高質量的獨處,也是享受自己的人生。 高質量的獨處,是一種心靈深處的滿足和歡愉,他與物質無關,與利益無關,而是一種修行。
  • 孤獨的最高境界:享受孤獨
    其實,人從一懂事開始,孤獨就開始伴隨我們一生。 我懂事的那年是小學三年級,那時候我住在奶奶家,奶奶每天給我4個5毛錢,2個5毛是上學和放學的公交車費,剩下的2個5毛,我可以用1個5毛去買兩個包子,另1個5毛存起來,有時候不餓我就會把2個5毛都存起來,後來發現自己存到10塊錢了,給自己買了個文具盒,可開心了。
  • 讀書筆記 · 享受孤獨——《瓦爾登湖-孤獨》讀後感
    享受孤獨——《瓦爾登湖-孤獨》讀後感每次讀亨利·戴維·梭羅的《瓦爾登湖》,內心總有不一樣的感受,從書中可以聆聽到大自然的聲音,可以感受到梭羅對人生的態度與理解。從梭羅對瓦爾登湖的細緻描寫中,我仿佛置身其中。
  • 享受孤獨,在內心修籬種菊
    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越走越孤獨。沒有誰會永遠陪著誰的,我們都是自己世界的孤獨王者,有些事情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面對,有些路只能自己一個人去走、有些關口只能自己一個人去闖。」所以人生到最後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修行。現世的喧囂總是讓我們忍不住沉迷其中,在熱鬧之中逐漸沉迷著,看似享受著卻更加孤獨更加空虛更加迷失自我。
  • 讀書是一種孤獨的享受
    讀書是一種孤獨的享受 讀書是孤獨的散步,讀書是精神的放牧和漫遊,如同牧羊人往無邊的草原上放牧他的羊群,時而望望碧藍的天空上的朵朵白雲,時而撫弄身邊的野草小花,在風煙俱淨中自有一番體驗。又如同海邊的旅人,有時看海天外的雲鷗,有時在沙浪間尋尋覓覓,有人跡處也好,無人跡處也好,在他只是一種散步、一種樂趣。
  • 蔣勳《孤獨六講》:享受孤獨,是一個人完滿的開始
    蔣勳在《孤獨六講》中說:在這匆忙的城市裡,我們都是孤獨的個體。其實,不止在匆忙的城市中,我們生來便註定孤獨。低級的孤獨,讓你倍感寂寞;高級的孤獨,才是一個人完滿的開始。03享受孤獨前兩天和媽媽接視頻,她說劉阿姨家女兒結婚了,男朋友是高中同學,在一起五六年了。說完後,囑咐我,趕緊要找對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