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默契:直面孤獨,習慣孤獨,享受孤獨

2020-12-09 水三番

年輕時,稚嫩的我們總是懷揣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我們愛好廣泛,好友成群,對於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而言,這個世界無疑是充滿希望與光明的。

可惜的是隨著歲月的變遷,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認清了這個殘酷的世界,我們開始了解到了社會與人性的醜陋。

自此之後,我們不得不如同他人一樣戴上虛偽的面具在這個骯髒的世界上苟延殘喘;我們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卑躬屈膝;我們不得不為了幾分錢財而對他人笑臉相迎。

在那一刻,我們已然失去了自尊與底線,為的就是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多存活哪怕一天。

漸漸地,我們丟失了快樂、信任、真情,我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了自己當初最厭惡的模樣。

有多少人曾以為是自己笑點太高,殊不知,其實是自己遺失了愉悅的感受,是現實的折磨讓我們曾經好勝的內心歸於沉寂,是現實讓我們不再享受交友的樂趣與團聚的歡愉。

我們長大了,有錢了,終於能夠決定自己的人生了,可是,我們並沒有為此而感到快樂,我們多麼希望能夠有一臺時光機帶著我們回到過去,回到那個無憂無慮的幼年時代。

可是,這終究只是我們的一個美好願想,我們沒有時光機,也沒有後悔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直面這個社會,直面自己的內心,直面未知的未來。

長大之後,我們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真正值得交心的朋友,身旁所有的事物也都早已與利益牽扯上了關係,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溜須拍馬,阿諛奉承,虛與委蛇,心中的鄙夷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奈何這就是現實本來的面目。

還記得小的時候,老師教導我們要心存善念,正直做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他們向我們傳輸了積極向上的三觀與樂於助人安分守己的為人處世之道。

一直以來,我們都謹聽教誨並且嚴於律己,可當我們真正踏入社會的那一刻起,我們卻發現這樣的自己不僅很難融入集體,甚至還很可能會被人惡意中傷,並且因此丟了飯碗。

曾經的我們也想過要改變這種現狀,可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我們雖然渴望著世人能夠就此決心,但是萬惡的「羊群效應」卻一次又一次地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面對著這份沉重的無力感,我們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或許我們無法改變他人,但是至少我們能夠守護住自己最後的底線。

不願意與他人同流合汙的我們開始了獨自漂流的人生,身邊朋友的日益減少也為我們迎來了悲哀悽涼的孤獨。

老實說,這種悽切的感受任誰都不會喜歡,但是為了守護住這個世界僅剩的一點美好,我們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直面孤獨。

這就是大部分成年人的默契,從厭惡孤獨、直面孤獨,再到習慣孤獨,享受孤獨,這種寂寥的人生旅途看似可憐萬分,可實際上這樣的人生恰恰才是最富有人生價值的。

世界的美好需要我們來守護,而守護這份美好的代價就是直面孤獨、習慣孤獨、享受孤獨。

為了我們自身,為了我們愛的人,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一定要守護好這份珍貴的美好。

只有這樣,黑暗才會逐漸退去,光明才會重現人間,而要想達成這樣的成果就需要我們所有的成年人都能夠取得一定的默契,學會直面孤獨、習慣孤獨、享受孤獨,以此保住自己心中的一點溫暖與希望,將這份光明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直至取代現實遺留的糟粕。

今日話題: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歡迎留言。

—— THE END ——

作者:水三番,情感原創作者,聚焦人間真情,笑看情感人生

相關焦點

  • 孤獨現代人的通病,接受孤獨,享受孤獨
    孤獨是每一個人都無法逃避的,沒有人會喜歡孤獨。在通訊發展的今天,電話,微信,社交軟體,更加方便了人們交流,溝通。然而孤獨並沒有消失,也因為手機人們的心理距離在疏遠。網上有說:「新時代的孤獨是手機不響,微信,社交軟體沒有消息。」
  • 孤獨是自己的選擇,學會享受孤獨
    婆婆說自己是個愛孤獨的老人,喜歡獨處,喜好安靜,不愛熱鬧,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習慣頗為講究,注重養生,堅持運動,非常自律。婆婆膝下有六個兒女,都已成家,兒女孝順,婆媳關係融洽。婆婆說一個人生活,清靜且開心。後來我們還是擔心婆婆的安全,讓婆婆轉到三人房,但是婆婆告訴我說轉過來不開心,不習慣有人在身邊。
  • 孤獨是用來享受的
    是用來享受的 每個人註定生來孤獨,死去也孤獨。 孤獨是用來享受的,內心荒涼,到哪裡都是寸草不生,內心眼光萬裡,到哪裡都是鮮花怒放。 畢卡索心中有美,所見皆是明媚陽光,故看見的一切都是不同的,都是鮮活美麗的。正是這樣向陽的心態,讓他的筆觸靈動,感染眾人。與孤獨共舞,而不被孤獨淹沒。
  • 沒有一個成年人是不孤獨的
    沒有一個成年人是不孤獨的成長二字,連偏旁都沒有,應該是最孤獨的吧。成長對應的成年人,應該也是沒有不孤獨的吧,但是,儘管孤獨,成年人也要獨當一面。我希望我在努力拼搏的同時,你也在努力,然後各自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雖然這個過程很孤獨,但孤獨才是常態,你我都不是例外,對嗎?」看了朋友寫的信,我想了很久。好像的確是這樣,我們羽翼逐漸豐滿,離開父母的懷抱,開始獨立的生活、打拼。我們慢慢成長,最後變成我們口中所說的成年人,我們從「群居」生活,女孩上個廁所要三五個好友為伴,男孩打場籃球邀約四五個好友。
  • 成年人的孤獨,都是註定的!說得太對了
    之前看過一句話:「成年人的孤獨,都是註定的。」深以為然,長大成年,成家立業後才知曉,孤獨是人生的必經之路。這並不是無人理解,並不是懲罰,而是一種自覺的獨處,一種自在獨處的快樂。作為成年人來說,生活裡的孤獨是真實的,是必然存在的,也是尋找自我的一種狀態。
  • 最讓成年人感到孤獨的瞬間
    泰戈爾說:孤獨是一群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獨。真正的孤獨是一種體驗,是想到什麼,就可以做什麼,即便一個人行走,也不會覺得空虛,不害怕形單影隻的生活。但能夠懂得享受孤獨的人,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大部分的人,一直在害怕孤獨,一旦感覺到周邊很安靜,內心有一種恐懼感,只有經過反反覆覆的人生錘鍊,才可以慢慢好轉。
  • 喧囂中學會孤獨,享受孤獨
    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因為懼怕孤獨,而迫不及待地走入人群,走進繁華。喝著不愛的酒,說著言不由衷的話,看上去是熱熱鬧鬧一片,可總有某個瞬間依舊能感到從心底湧來的孤寂。哪怕人群再擁擠、街道再喧囂,孤獨依舊會如影相隨。孤獨是自然和萬物的本質。
  • 孤獨的最高境界:享受孤獨
    其實,人從一懂事開始,孤獨就開始伴隨我們一生。 我懂事的那年是小學三年級,那時候我住在奶奶家,奶奶每天給我4個5毛錢,2個5毛是上學和放學的公交車費,剩下的2個5毛,我可以用1個5毛去買兩個包子,另1個5毛存起來,有時候不餓我就會把2個5毛都存起來,後來發現自己存到10塊錢了,給自己買了個文具盒,可開心了。
  • 害怕孤獨?還是享受孤獨?
    有時候我在想孤獨的人是因為孤獨才沉於文字之中去宣洩呢?還是因為文字的憂愁讓我們孤獨?大家都讀過耳熟能詳的一首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有的學者說這是一首藏頭詩,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成年人最大的成熟,就是享受孤獨
    只是有人選擇接受孤獨,與孤獨共舞;有人想要擺脫孤獨,甚至與孤獨同歸於盡。倉央嘉措在《問佛》中講了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故事裡的渡邊君,在孤獨的巨大泥沼裡,從未抗拒也未妥協,反而深處其中,細細感受、慢慢享受。這是對待孤獨的最高境界:與之共舞,才能自我救贖。
  • 一個人不孤獨,想你才孤獨
    前段時間,也有人說自己想看一些關於孤獨的文字,因為現在的生活太孤獨了。是否成年人的世界,都有屬於自己的孤獨呢?有時候,我將自己的生活形容為「一個人」,而不是孤獨,並不是因為咬文嚼字,而是一個人沒覺得有什麼不好。
  • 成年人的世界,悲喜自渡,常態孤獨
    是否,人總是要經歷孤獨,並適應孤獨呢?今天有個朋友突然發來消息,說我在朋友圈裡分享的文章,讀起來有些心情鬱悶的感覺,最近遇到了什麼嗎?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原來是把一篇文章轉發到了朋友圈。我說沒有,就只是突然想寫這麼一篇文章,我挺好的。
  • 享受孤獨的星座:孤獨也是一種美
    李煜的這首詩,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寂寞與孤獨的深切感受。一眼看到孤獨兩個字,就讓人浮想聯翩,一個人的背影,孤孤單單,無奈,憂傷。而在以下幾個星座看來,卻喜歡著孤獨,在孤獨中成長,享受著孤獨。金牛座金牛座追求的是平靜安穩的生活,具有良好的忍耐力。他的孤獨,是來自於內心的平靜。不喜吵鬧,不屑爭奪。
  • 孤獨,智者的享受
    叔本華的一生喜歡孤獨,源於他對孤獨的享受。或許是自小形成的對自己母親偏愛熱鬧和不甘寂寞的一種潛意識的抗拒吧。他孤獨終老,離開人世時也是在只有他一個人的房子裡。了解叔本華源於一本書《人生的智慧》,書中關於智慧的思想一下子吸引了我,產生著共鳴和交融。
  • 「孤獨」是場修行:學會獨處,享受獨處
    你不必羨慕那些能自如交友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方式。就像你悉心澆灌一棵樹苗,而他喜歡灌溉一片花叢;最終,你擁有一棵風雨不倒的參天大樹,而他能在明媚暖陽下同花共舞。你有你的安穩,他有他的絢爛,沒有必要強求百花環繞。即便現在沒有找到屬於你的那棵樹苗,也不必悲傷,繼續沿著自己的道路前行,總會找到。
  • 孤獨並非獨處,孤獨有時也很值得享受
    在混淆獨處與孤獨的概念的情況下,對任何一方的討論都是無意義的。然而這是我們經常做的事,尤其是當我們勸他人享受孤獨的時候,這是對孤獨最大的誤解。或許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一種生活狀態而後者是一種心理狀態。
  • 沒有人喜歡孤獨,為何卻有人享受孤獨
    徇爛的同時,也很孤獨,在自己的小角落裡,慢慢享受屬於自己的一片空間。在這片空間裡,是一個人的獨舞。有人說「縱世間繁華也抵不過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張燈結彩。」也有人說「孤獨的人,有他們自己的泥沼。」為什麼有人說「沒有人喜歡孤獨?」
  • 「夜讀」享受孤獨,而不是忍受孤獨
    就是打開手機看著滿屏的工作消息置頂,突然覺得這麼久了都沒跟人好好聊過,單身、朋友少,周末永遠是一個人隨便過……他說:「是不是我過得太孤獨了?看朋友圈裡大家朋友都不少,我一直這麼孤獨,會越來越難熬吧?」孤獨,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吧。
  • 孤獨者私享插畫:他記錄了生活中的孤獨,也釋放了孤獨中的溫柔
    01被路過的孤獨總有人問孤獨是什麼?在畫家眼中孤獨是種特殊的感覺,是一種可以被色彩渲染的隱藏情緒。「孤寂」與「孤獨」是韓國插畫師加文(Gavin)用來概括自己作品的詞彙。這樣的詞彙並不代表著某一流派或者某種畫法,它只是一個孤獨的人在直面孤獨時的一種勇氣。曾有人說過,成年人與孩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將孤獨留給了深夜,卻把冷靜留給了白天。人越長大,似乎越害怕孤獨,害怕那種突如其來的、席捲一切的寂靜與無助。
  • 讀書筆記 · 享受孤獨——《瓦爾登湖-孤獨》讀後感
    享受孤獨——《瓦爾登湖-孤獨》讀後感每次讀亨利·戴維·梭羅的《瓦爾登湖》,內心總有不一樣的感受,從書中可以聆聽到大自然的聲音,可以感受到梭羅對人生的態度與理解。從梭羅對瓦爾登湖的細緻描寫中,我仿佛置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