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豐名的藝術之路:從自然生活中尋靈感 用繪畫展示自然之美
正像著名藝術評論家羅楊先生說的:「蔡豐名博士是一位以文化素養為底蘊,用繪畫來展示自然之美,解讀自然之奧秘的藝術家,以心境感知來擁抱自然的人。是一個沉浸在天緣情中不能自拔的畫家。他的繪畫血脈中流淌的是難解難分、濃鬱的自然與天籟之情。
-
花鳥大家江文湛
花鳥大家江文湛江文湛(1940.8—),長安畫派代表性畫家作品《秋荷》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2012年,作品《煙花待裁剪》《荷花圖》入選第二屆全九城藝術聯展。早在80年代初,江文湛的大寫意花鳥,就在全國頗有影響。江文湛的作品大氣豪放,卻又不失清雅秀麗。在自然灑脫的氣質間,流露出傳統文人的內斂和沉穩。他畫中的花鳥,具有人情味,是擬人化的心情寫照;書法穿插其中,形成獨特的畫面結構。
-
威海市南海新區江文湛藝術館開館
其中,江文湛作品館內陳列了江文湛畫作30餘幅,均為其在南海新區所作,展現出南海新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人文景觀。文物館陳設的是江文湛的藏品,不乏馬家窯彩陶、唐三彩、歷代石雕座以及古文字拓片等珍貴文物,他將這些文物全部捐予南海新區。江南作品館陳列江南女士油畫作品20餘幅,其大膽的畫風和豔麗的色彩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
當代名家江文湛花鳥國畫作品賞析
如果一位畫家的作品沒有經過心靈的淘洗,沒有對時代精神的感悟以及自我精神的注入,就不能成為藝術,充其量不過是視覺的影像而已。作為長期生活在大西北的卓有代表性的當代傑出花鳥藝術家,江文湛先生無疑是兼容了傳統性與現代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原創型畫家。
-
訪著名畫家江文湛:墨色韻致 花鳥無雙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用陶淵明的這首詩來形容江文湛很貼切,他的作品在藝術上秀於畫林,精神上崇尚自然,生活上淡泊豁達,與繪畫超過一個甲子的緣分,讓他對自己摯愛的繪畫事業,有著清醒的認知與難得的通透。
-
訪著名畫家江文湛:墨色韻致 花鳥無雙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用陶淵明的這首詩來形容江文湛很貼切,他的作品在藝術上秀於畫林,精神上崇尚自然,生活上淡泊豁達,與繪畫超過一個甲子的緣分,讓他對自己摯愛的繪畫事業,有著清醒的認知與難得的通透。
-
禮樂是涵養人情,使其自然的誠於中,用真情的默識方法
禮樂是涵養人情,使其自然的誠於中,用真情的默識方法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一聊禮樂之教。因在真情的發用流行中,不能沒有個發端地方,自然有這個天則。所以「自然親愛為孝,推愛及物為仁」(皇侃《義疏》引王弼注)。人們只管當下隨感而應,自要進出天則來;見父自然會孝,見兄自然會悌,見小孩拋下井裡,自然會匍匐往救,這是何等的「真情」!又如禮樂的提倡,好以稍涉勉強扭捏,其實也只是「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因人情以為田。」
-
在靜篤中感悟自然美學
在市場上打滾多年,早就成名成家的蘇起龍最終明白到,「名」和「利」皆是身外之物,「自在」、「自然」才是心中真正的追求。現在的蘇起龍,樂享「孤獨」,樂在「靜篤」。藝術觀點國畫山水講求意境與意匠蘇起龍酷愛山水國畫大家黎雄才的作品,為了抒懷黎家山水的真諦,他幾乎遍臨所有黎氏山水的鴻篇巨製,並逐一揣摩,認真問道,深得黎氏真傳。
-
八旬江文湛「葉落歸根」,全國書畫名家展同展威海南海
地處威海南海新區的江文湛藝術館日前正式對外開館,開館同時舉辦了「飛鳥相與還——江文湛藝術館揭牌暨威海南海新區首屆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來自全國各地的80多位書畫藝術家匯聚海濱的這一藝術館,江文湛說:「我雖然在陝西從藝數十年,但祖籍山東,這次終於葉落歸根。展出的這些畫都是在威海南海新區創作的,這裡的海濱自然優美的風景讓我的創作有了新的素材與靈感,這是一個開始。」
-
人體器官與自然交織成精美的水彩畫,捕捉到我們與自然的深層聯繫
人體器官與自然交織成精美的水彩畫,捕捉到了我們與自然的深層聯繫許多藝術家都從多彩的大自然中找尋靈感,而對於水彩畫家安娜·拉基蒂娜(Anna Rakitina)來說,她的靈感之地便是其出生地西伯利亞的富饒森林,高大的松樹、小巧的多葉植物、各種真菌以及花朵都成為她作品中主角元素。
-
藝術中的自然 自然中的藝術
相比之下,《藝術的故事》長期以來更受青睞,原因何在?用貢布裡希自己的話講,那就是此書對於青少年也好,對於成年人也罷,都能讀得懂。書中用精妙的語言將藝術史濃縮為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故事,將深奧的藝術理論融匯其中。
-
近現代字畫家孫廣信:感悟自然 詮釋藝術真諦
在我國現代畫壇中,有一位畫家以他獨特的風格,詮釋著美的真諦,他就是字畫家孫廣信。孫廣信作為我國現代畫家,尤其擅長山水畫與書法。孫廣信字畫從四王入手,上溯宋元等繪畫大家,有深厚的傳統繪畫基礎。在勾、皴、擦、點、染等國畫基本技法上,孫廣信具備深厚的功力,其運筆、用墨、設色、留白,法度極為周密,於荒冷中見其神韻,華茂中具有逸氣。藝術源於生活。
-
璀璨的水彩畫,捕捉迷人的自然色彩
Dina Lepchenkova 來自俄羅斯的水彩藝術家喜歡用明亮的色彩作畫她的作品中對光與影表現極其到位藝術來源於生活Dina是一位熱愛生活的人她最擅長的就是捕捉生活中美麗的瞬間以及身邊的美景唯美的水彩畫,捕捉迷人的自然色彩
-
從東方美學看自然生活自然之道藝術設計巡迴展再次啟幕
在這年末與寒冬到來的日子,「自然之道藝術設計巡迴展」為大家呈現了一場別樣的慶祝方式,為今年的冬至帶來了許多驚喜和暖意。本次活動由自然之道藝術設計巡迴展創始人賈立與Ran·Life創始人劉然共同策劃。藝術家陳慶慶、範學宜、王笑今、陳卓、陳海超、東方朔、郭玲等相互交流,共赴視覺盛宴,探討生活中的自然之道。
-
解讀文人畫:對自然的感悟與體驗
自蘇軾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後,文人畫的重點開始從自然物象轉移到客觀自然融入畫家的主觀意象上。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的觀點,無疑是對於蘇軾理論的推進,將蘇軾所開啟的強調審美主觀意緒的思想做了最徹底的詮釋。倪瓚的「逸氣說」不再強調客觀自然的「形」、不再強調「理」,所強調的是對自然感悟所產生的「逸氣」的抒發和表達。
-
「名家專訪」張曉琴:自然展真情,觀之如夢歸
觀之如夢歸——記著名油畫家張曉琴路漫漫修遠,上下而求索,以此來形容畫家張曉琴女士的藝術追求,是十分恰當的,素聞張女士自幼極愛書畫,於退休之後更是愈加激勵,曾先後師從於王昌淦,李曉白等藝術名師,其藝術造詣,對外師法自然,常悟自然精神,遊走世景,揮毫藝作,對內則提煉己修
-
江文湛完成了當代花鳥畫新視覺形象的突圍
1996年由中國美協、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江文湛畫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並在全國巡展。用十多年時間在終南山創建的藝術創作基地「紅草園」,曾被全國各大電視臺和報刊等多次報導。江文湛作品帶著不群的飄然,紅草園的生活讓他的作品體現出一種對客觀自然的獨特感受,與其說表現的是對自然的體悟,不如說是表現了他的心境與生存體驗
-
吳爭豔丨自然——藝術——自然,境界之上是源於自然的藝術
浮躁的社會,複雜的時代重壓下的芸芸眾生早已迷失了方向但仍有那麼一群人在自然中努力地生長80後藝術家吳爭豔女士便是如此她擅於捕捉生活中的點滴細節並能從中表現出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心境別人看來普通的花布在她眼中
-
深圳南山自然藝術進社區
據悉,為加大生態環境宣傳教育力度,助力「無廢城市」建設,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南山管理局(以下簡稱南山管理局)將開展自然藝術進社區分享活動,開啟「環境+藝術」教育新篇章。 自然藝術進社區分享活動是深圳市南山區2020年「零」感源自然-自然藝術裝置大賽的延伸,由獲獎團隊向社區居民分享他們的創作經驗、心得體會以及環保感悟。
-
一切美源於自然 把生活感悟和自然之美融入畫筆
對繪畫來說,一切物象都是載體,畫畫最終目的是為了畫心、畫情、畫神,一切美都來源於自然,而又不為自然所縛。畫家林國全認為:「一切美源於自然,把生活感悟和自然之美融入畫筆」。林國全,浙江永康人,自三十年前從浙江金華婺州美術學校出來後就一直堅持畫畫,數十年如一日,在繪畫上不求名利,沉寂在繪畫的樂趣中,把生活中的感悟和自然之美融入畫筆,變成一幅幅精美佳作。他的油畫前期都是先從照片和其他現成的圖像中獲得靈感,加上現場親臨其境的感受來創作作品,他很善於從畫面中尋找現場感,從現場感中提取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