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字畫家孫廣信:感悟自然 詮釋藝術真諦

2020-12-19 財富中國網

縱觀古今,中華民族畫壇人才輩出,他們憑藉獨特的美學思想分享世界的另一面,從而洗滌我們的內心。在我國現代畫壇中,有一位畫家以他獨特的風格,詮釋著美的真諦,他就是字畫家孫廣信。

孫廣信作為我國現代畫家,尤其擅長山水畫與書法。孫廣信字畫從四王入手,上溯宋元等繪畫大家,有深厚的傳統繪畫基礎。在勾、皴、擦、點、染等國畫基本技法上,孫廣信具備深厚的功力,其運筆、用墨、設色、留白,法度極為周密,於荒冷中見其神韻,華茂中具有逸氣。

藝術源於生活。孫廣信時常利用閒暇時間去寫生,去感悟自然,除了繪畫創作以外,他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傳承字畫藝術當中度過的。在外出旅遊寫生過程中,對於自然的感悟,使得他的山水畫更能脫離古人,接近自然,深得自然真趣味。

現如今,孫廣信字畫作品雖未聲名遠播,但觀其作品者都會有一種直擊心靈的視覺感受。透過字畫,可以觀其性,觀其行,感受他在藝術上奔放不羈的性格。忙時,閱其作品,雖說達不到他那種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但我們可以領略到那種「怡人」特質、純情氛圍與浪漫情懷,會讓人滌蕩心靈,忘卻凡俗,還原天真與樂觀。可以說,其作品是忙碌心靈的棲息地。

隨著中華民族的復興,現階段正是我們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偉大時代,我們應該奮起直追,努力上進。同時,藝術界應該湧現更多像孫廣信的藝術家,渲染起我國藝術氛圍,把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齊白石:畫家要善於模仿,才能領悟藝術的真諦
    藝術追根源於模仿,成於創作。任何藝術的起點都是從模仿開始的。沒有模仿就是瞎子摸象。模仿從型,到技,再到意,層層深入,然後到悟的境界,並開始自我創作。沒有了自我創作就稱不上理解藝術,停留在低層次的工匠技能。
  • 孫廣信字畫家:書法筆酣墨飽 落筆如雲煙
    其以不朽的書法開啟藝術豐碑,把字以藝術的形式傳承下來。現今,王羲之不再,但其經典流傳後世,當代字畫家仍受益良多。在此其中,字畫家孫廣信集之所長,創製出新,以其對線條質感的獨特理解,書寫時代華章。據了解,孫廣信來自廣東,其父酷愛書畫,從小在父親薰陶下,孫廣信也沉醉其中。如果對孫廣信有了解過的可以知道,其書畫並茂,其中一手篆隸,更是讓人嘆為觀止。
  • 孫廣信字畫家:書法行雲流水 灑脫流於其中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中華書法文化傳承至今,是一代代文人雅士揮筆創造的結果。當下,我國眾多書法家已經扛起書法傳承大旗,孫廣信字畫家便是其中一員。  孫廣信先生的藝術之路深受家庭影響,其父親是十裡八鄉有名的書法高手,每年為鄉親們寫的春聯不計其數。
  • 山水畫家王淑娟 山水畫是文化的呈現,是人類對自然的感悟
    山水畫,畫的是胸懷,因為山川湖海是自然的包容,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都是山川湖海的養育。山水畫,大的創作要氣勢磅礴,要有山水意蘊,更要體現山水的包容胸懷。在山水畫的創作中,不論是俯視的大廣角展現,還是平視的深遠表現,或者是一個山嶺的起伏延轉,都要把山水的包容胸懷呈現。但觀今人畫作,多無意蘊,就是積累的山水形態圖案,更有甚者狹義的用色處理山水,把山水的胸懷直接泯滅。
  • 撥動心靈琴弦去感悟對繪畫藝術的真諦與嚮往,書畫藝術己然是王建玉...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省分會會員,中國女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畫藝術研究院特聘畫家,中國當代美術創作院畫家,張津誠藝術研究會畫家,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清華美院大寫意高研班高級研究員,中國花鳥畫主題性創作研究會理事,中國海峽兩岸書畫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將軍部長書畫院特聘畫家,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理事,湖南省湖湘名人書畫館評論員。
  • 東書房藝術館,感悟文化真諦,領略藝術風採
    "大眾藝術"的普及和推廣,不是單靠一句口號就能夠落地的,而是需要藝術機構、藝術家、藝術市場等多方調節與推動。為了讓每一位熱愛藝術的人獲得更好的觀覽體驗,能夠收藏到自己心儀的作品,東書房藝術館一直在擴大籤約藝術家的資源庫。
  • 感悟藝術的真諦,劉紫崗人物畫作品選
    感悟藝術的真諦,劉紫崗人物畫作品選
  • 國畫欣賞:賞樸喆作品 感悟藝術真諦
    隨著年齡的增長,樸喆老師的繪畫技術越來越趨於成熟,如今,她筆下的作品已經充滿了齊派藝術的氣息,是典型的齊派藝術佳作,不僅具有齊白石的神韻,更有她自己繪畫多年來所形成的個人風格。細細觀賞她的畫,不僅是用畫筆在詮釋著事物的藝術之美,更是在畫自己的人生感悟,在畫一種態度、一種執著。
  • 在靜篤中感悟自然美學
    在市場上打滾多年,早就成名成家的蘇起龍最終明白到,「名」和「利」皆是身外之物,「自在」、「自然」才是心中真正的追求。現在的蘇起龍,樂享「孤獨」,樂在「靜篤」。藝術觀點國畫山水講求意境與意匠蘇起龍酷愛山水國畫大家黎雄才的作品,為了抒懷黎家山水的真諦,他幾乎遍臨所有黎氏山水的鴻篇巨製,並逐一揣摩,認真問道,深得黎氏真傳。
  • 江文湛:用真情感悟自然,在自然中捕捉藝術靈感
    搞山水花鳥的畫家,應該更多地接近自然。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因此,江文湛種植了很多梅花,營造了一個適合藝術創作的環境,尤其是畫家觸摸之地。江文湛與自然的相處不僅僅是主客的關係,作為畫家,他更多的是去感悟。
  • 對「藝術」的詮釋
    對「藝術」的詮釋 >藝術的本質是去功利化的審美活動。草聖張旭、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都通過觀公孫大娘舞劍分別感悟書法、詩歌、繪畫藝術之「至聖之道」,其間真諦值得用心體會、領悟。再如,遊泳不是為了減肥、塑形、健身,也不是為了涼爽、放鬆,而是拋開一切的功利追求,自由自在、熱情奔放地來一次淨水中的舞蹈,淨水中的抒情,淨水中的宣洩,這就升華成為藝術,給人以美感,讓人豔羨!再說說「練攤」吧,倘若在街頭擺個地攤,賣點日常生活用品,賺點油鹽菜米錢,你絕對感受不出其中的藝術——其中只有功利,哪來的藝術?!
  • 畫家在光影中捕捉藝術的真諦,蔣智南水彩畫欣賞
    畫家在光影中捕捉藝術的真諦 蔣智南 蒙古族,1963年生於河北承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秘書長、北京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
  • 解讀文人畫:對自然的感悟與體驗
    文人畫家「寫心」、「寫意」、「造境」的觀點,其實質也是在於從形神兩個方面更好地狀寫物象。自蘇軾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後,文人畫的重點開始從自然物象轉移到客觀自然融入畫家的主觀意象上。倪瓚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的觀點,無疑是對於蘇軾理論的推進,將蘇軾所開啟的強調審美主觀意緒的思想做了最徹底的詮釋。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宋兆欽作品賞析
    六十年代初,與兆欽兄在山藝同窗共讀中國畫專業,畢業後各奔東西,長期從事藝術教育,是同學也是摯友,他的每次展出,我都前往拜觀。他出手很快,歷來畫展,輒多新作,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瀏覽欣賞,解讀這些畫作,能得到美妙的藝術享受,也可以陶冶情操。
  • 感悟石濤繪畫思想對藝術創作的影響
    石濤認為山水畫藉助於自然形象以表達內心世界的一門藝術顯然是為了人而不是自然,是為了表達人的「自我」的,而不是複製自然。兩位大師在思想上都不謀而合地重視「人」在創造藝術中的重要作用,反對一味地摹古表現,這也體現了石濤思想上先進性的表現,也是中西方繪畫思想的交融體現。近年來,學者對於石濤繪畫思想裡理論的研究也非常多,其研究者從多個角度出發進行分析。
  • 走進生活、直面生活、感悟生活!人物畫家李宏鈞
    藝術源於生活。走進生活、直面生活、感悟生活是每位成功畫家的必由之路。李宏鈞的人物畫創作,以現實的西部題材為主,是對傳統繪畫的重新認識和詮釋。其作品生動傳神、凸顯人生體驗和人性的真善美。李宏鈞是一個善於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挖掘生活、吃透生活的藝術家。在寫生實踐中,他對寫生的意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寫生是加強自身對藝術與生活的融會與表達,是生活所給畫家的第一感知,尋求表達對象本質中得「真我」,而不是對事物的表面認識。
  • 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修道之靜為,悟藝術真諦
    當代首位造園家郭麗文:修道之靜為,悟藝術真諦 2020年12月15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當今時代,提起論道修行,或許多數人會覺得,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很難靜下心去學習,更談不上鑽研領悟。同時也有人認為,跟工作生活沒太大關係,不願意花費時間精力投入其中。
  • 一位詮釋基督教浪漫主義繪畫藝術的德國畫家
    數一數德國歷史上的浪漫主義畫家,弗裡德裡希·威廉·馮·沙多(Friedrich Wilhelm von Schadow)是不可或缺的一位,其詮釋的基督教浪漫主義繪畫藝術,讓人津津樂道。等到他20多歲置身於羅馬不久,就成為了浪漫主義拿撒勒運動的主要畫家之一
  • 自然與人文融合,畫家賈恆「雲共山」油畫作品展在武漢開展
    傳媒領域創作者章大均(原創)日前,畫家賈恆「雲共山」油畫作品展在武漢明澤大廈皓雲軒美術館開展。共展出約40幅畫作,這些作品以風景、山水、雲天之間的微妙關係為媒介,深入的刻畫了自然與人文,物質與精神的融合。據了解,賈恆多年來先後在國內外學習和創作了大量習作,致力於繪畫表現技法和中西方傳統文化研究,並參加各類展覽、刊發作品和出版畫冊。
  • 井蓋與藝術——從日常現象到藝術真諦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但那些玄之又玄的藝術家們究竟在搞什麼,為什麼當代藝術越來越讓人難以捉摸了呢?其實藝術本身並沒有那麼複雜,在最初藝術可能只是一種工匠的產物,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一批有著高超技術的工匠逐漸從製造「有用」的物品中脫離出來,開始他們的「創作」。藝術與普通的人造物不同的地方就是在於它有一種神韻,可以使人能夠在藝術品中感受到一種非常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