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重國寶,4個加一起重達120噸,沉睡黃河上千年卻依然完好

2021-01-08 芸芸說歷史

中國是世界上中國文明古國中文化傳承至今依然還存在的一個國家,反觀世界上其他和古代中國同時期的文明,他們現在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他們的文化、語言和文字也都消失不見,沒有被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繼承下來,這真是非常的遺憾。中國悠久的歷史,自然留下了很多十分珍貴的文物,中國的土地上的國寶不計其數,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中國最「重」的一家國寶。

這件國寶就是現如今保存在山西蒲州古城的鐵牛,這件文物是在唐朝的時候鑄造的。那麼為什麼說它是最重的文物呢?因為出土的鐵牛一共有4尊,而且每一尊鐵牛的重量都有6000斤,這樣的體型自然就是我國最重的文物了。當然這幾尊鐵牛不但在中國是重量級的文物 即便是在世界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那麼唐朝的先人為何要鑄造這麼重的鐵牛呢?

蒲州古城位於黃河岸邊,旁邊還是中條山,自古那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古代的無論那個朝代的人們都會在這裡建設橋連接兩岸的交通,一開始因為條件有限建設的都是浮橋,但是浮橋不但十分容易被破壞,還很不安全,人稍不留神就掉入了湍急的黃河水流之中。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十分發達的一個朝代,在那個時候蒲州也逐漸發展起來,整個國家的鑄造技術也有了提高,因此大家便想方設法鑄造鐵牛放在黃河兩岸作為橋樁,然後在上面架上橋梁。公元724年四座鐵牛鑄造完成,兩岸各放置了兩座,橋梁就這樣架設起來了,極大的方便了人們交通。

到了元朝的時候橋梁被毀壞了,不過卻沒有人知道怎麼去維修。後來黃河經歷了一次改道,這四尊鐵牛也被黃河捲入河中,沉睡進厚厚的泥沙之中。1988年的時候鐵牛的一部分付出了水面,當地的老百姓趕緊把這件事報告政府,後來文物部門組織了對他的打撈,在1989年最終把四尊鐵牛成功打撈上岸,還有其他一些文物也在此次發掘中重見天日。

這四尊鐵牛呈現俯臥狀態,有大約3.3米長2米高,鐵牛儘管在黃河浸泡了千年,但是依然十分清楚的看到牛的形象,足以見得當時的鑄造工藝已經十分先進。這些文物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還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從他們身上我們也能看出咱們老祖宗的智慧,我們的文化傳承至今也是有原因的。

相關焦點

  • 我國歷史上最重國寶,一隻重量大於4個金箍棒,沉睡黃河上千年
    在我們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從皇帝時期到現在有四千多年,在此期間流傳過很多歷史故事,還有很多古老文物。今天我們便要說的是中國的國寶之一。這件國寶可以說是我國最重的國寶了,便是存在於山西蒲州的鐵牛,這四個鐵牛重達120噸。
  • 「黃河大鐵牛」重現人間,這件重量級國寶,展現了古人的高超智慧
    那麼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中國的「國寶」,這個國寶可不是我們可愛的大熊貓,而是重量級別的國寶。它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重的國寶,據估計,這4頭鐵牛約一百二十噸重,完全稱得上是「重量級」國寶。光是說120噸,大家可能覺得比較抽象,那我們就用《西遊記》裡齊天大聖的金箍棒來對比一下。一噸是2千斤,120噸等於24萬斤。那一隻鐵牛就是6萬斤,而金箍棒的重量是1萬3千5百斤。所以,一隻鐵牛就相當於4.4個金箍棒,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 1988年山西發現中國最重國寶,堪比4根金箍棒,專家:改變橋梁史
    1988年山西發現中國最重國寶,堪比4根金箍棒,專家:改變橋梁史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個很厲害的法寶,那就是金箍棒,普通妖精根本挨不了這一棒子,而除了能降妖除魔外,這金箍棒還能鎮住滔滔海水、原就是個定海的神針。
  • 中國最大的水晶:重達4噸,現存地質博物館,被稱「水晶大王」
    中國地質博物館創立於1916年7月,是中國最早的公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也是亞洲館藏最豐富的地學類博物館。據官網介紹,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水晶大王」這一曠世珍寶,就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從外觀上看它比平常人長得高,就像一塊巨大的外形不規則的半透明石頭。1、水晶大王:中國地質博物館「鎮館之寶」,重量4.35噸在中國地質博物館官網「館藏精品」的礦物類中有專門介紹:「水晶,化學成分為二氧化矽(SiO2),無色透明,晶體發育較完好,雙晶發育。
  • 黃河鎮河鐵牛重達30噸,歷經千年不鏽不壞,原因專家都難以解釋
    這是電影《林海雪原》裡面的臺詞,楊子榮和座山雕的巧妙周旋,讓人拍手稱奇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經常發生水災洪災。比如長江、黃河在歷史上就有多次泛濫成災的記錄。為了祈求平安,古代人往往會在河邊、江邊建造鎮河寶塔或者鎮河神獸。在黃河水底就發現了四隻鎮河鐵牛,每隻重達30噸,幾乎全部用生鐵鑄造,卻歷經千年不生鏽也不損壞,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專家都難以解釋。
  • "鎮海吼"重達32噸,屹立千年未倒,卻倒在專家自作聰明的維護上
    導語:"鎮海吼"重達32噸,屹立千年未倒,卻倒在專家自作聰明的維護上"鎮海吼"重32噸,屹立千年未倒,卻倒在專家自己為是的聰明上。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呢?2."鎮海吼"的歷史背景專家們發現,"鎮海吼"重約32噸,不僅體型雄偉,其身上還刻有獅子王的字跡,背上還背著個蓮花寶座,舉止投足都向世人展示著他的不同。
  • 中國國寶沉於黃河幾千年,竟毫髮無損
    今天要將的就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歷史上相當貴重的國寶之一。它就是放在山西中保護的鐵牛了,在我國所有國寶中,他是最重的了,重量可以達到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噸!這一百二十噸就相當於4.4個金箍棒啊!可想而知,在當時的大唐居然能造出這麼重的東西。由於很難搬動,又不能破壞,於是就沒有移動過這活寶,它們就待在它們最初的位置——黃河岸邊,臨近中條山。要知道這樣的位置是當初打仗很有優勢的位置,各大兵家都想要爭奪這個位置。可見所處的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 三一120噸汽車吊起重機參數(STC120)
    三一120噸汽車吊起重機參數(STC120)專家快評:最大起重力矩、主臂長度、起升高度、支腿跨距同噸位產品中行業第一。起重量:12t臂架長度:30m底盤橋數:2橋三一120噸汽車吊(STC120)產品亮點最大起重力矩、主臂長度、起升高度、支腿跨距同噸位產品中行業第一;
  • 經歷了1290年的歷史,為什麼「黃河鐵牛」至今依然完好無損?
    首先咱們了解一下黃河鐵牛是個什麼東西?黃河鐵牛又稱「開元鐵牛」,它是唐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李隆基(楊貴妃的老公)下旨鑄造的四個超級大鐵牛(還有四個牽牛鐵人)。距今已有1294年的歷史了。鐵牛高約1.9米,長約3米,寬約1.3米,每尊重約40噸。(見下圖)唐玄宗李隆基為何要鑄造世上罕見的超重鐵牛呢?原來這四座巨型鐵牛是用來固定浮橋的。
  • 1988年出土了中國最沉的國寶,堪比四根金箍棒,創下史上第一
    1988年出土了中國最沉的國寶,堪比四根金箍棒,創下史上第一文/易已巧的隨說人文中國的歷史其實都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們的一個朝代可能都比現在的某些國家整個歷史時期要長的多,這當然是非常值得我們驕傲的
  • 1989年我國出土一項「重量級」文物,浸泡黃河水千年,至今無損
    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極為令人讚嘆的,如眾人皆知的四大發明就是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在我國不同歷史朝代,先後湧現出了許多科學技術方面的人才,他們創造出了很多實用性很強的發明,為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便利與色彩。
  • 它是歷史上最重國寶,30年無人守卻沒被偷,為橋梁事業做巨大貢獻
    要是你把文物就這樣被放在了外面,沒過幾天,這個寶貝就會不見了,但是在山西,就有這樣一個文物,被赤裸裸的放在了外面,雖然它是歷史上最重的國寶一九八九年的時候,山西出土了四尊在我國歷史上堪稱是最重的國寶既然鐵牛是固定物,那它的重量大家就知道了吧,據估計,這個鐵牛自身的重量就至少有70噸,然後在底座下面還安裝了插入地下的楔子,又重然後還被加固了,這麼大的一件東西,估計真的是沒有小偷會來偷的。
  • 世界上最大金礦石,重45噸價值120億,常年放路邊,後來怎樣了?
    黃金,光是看到這2個字,我們的眼前似乎就能浮現出那個金光燦燦的物體。黃金作為一種貴金屬,極其稀有,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人們用於儲備和投資的特殊通貨,價值量特別高,更別說我國古代,普通老百姓幾輩子都攢不出一小塊黃金。
  • 大型金礦石重達45噸,價值120億就放在路邊展覽,現怎樣了?
    當年發現重達45噸的金礦石,放在路邊展覽,後來如何了從古至今,黃金的價值都是不言而喻的,就到現在夫妻兩人結婚的時候,南方的父母還應該給自己的兒媳婦一些金子,以求的幸福美滿之意,所以金子一直以來就代表著富貴之意,所以他的價值也一直很高,黃金是能夠升值的
  • 齊魯黃河大橋裝上第一根「肋骨」 總重量3200噸
    凌晨,經過90天的連續作業,隨著最後一節段拱肋精準安裝到位,由中交二公局施工的齊魯黃河大橋首跨拱肋順利合龍。拱肋總重量達3200噸,相當於2000餘輛私家車。合龍後,將逐步拆除鋼拱肋拼裝支架,開始吊杆的安裝及線型調整,再進行420米中跨拱肋施工。
  • 滄州鐵獅子重達32噸,屹立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保護上
    河北滄州,因為城中矗立著一尊已有上千年歷史的雄獅,因此滄州又被稱為獅城。這座鐵獅子重達32噸,古樸厚重,是滄州市的城市形象,也是國家級的歷史文物。蓮花盆下小上大,最寬處直徑達到了兩米,暗含機鈕,可以整個地拆卸下來。在佛教故事中,「獅子王」就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開元寺內供奉的剛好就是文殊菩薩,結合種種證據,專家認定,這尊鐵獅子背負蓮花坐騎,就是在翹首以盼文殊菩薩的到來。
  • 黃河發現4隻「唐代鐵牛」,每個有70多噸重,專家至今不敢挪動
    黃河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其歷史非常悠久,對中國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千百年以來,我們對黃河一直特別感激,還將黃河稱為母親河。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學會了很多科學技術,也知道用考古的手段,進行科學研究。在考古的過程中,專家在黃河周邊找到了很多令人關注的東西。
  • 重70噸的黃河鐵牛,挖出後專家不知如何保護,只能露天存放
    眾所周知,黃河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河,華夏民族的始祖。在封建社會時期,黃河除了是哺育百姓的母親河外,也曾是歷代帝王和百姓的噩夢。每年的盛夏時節,黃河總會出現決堤和水患。歷朝歷代為治理黃河水患,都曾耗費過大量的人力與財力,但是水患問題依舊無法徹底避免。
  • 黃河出土的四尊大鐵牛:水淹千年不腐,是我國最重文物
    唐代鐵牛亦稱開元鐵牛,位於永濟市城西十五公裡,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四尊鐵牛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重量最重(每尊45t~72t)、歷史最久、工藝水平最高的珍貴文物,在國內外極為罕見50年代後,三門峽水庫蓄洪,河床淤積,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鐵牛已被深埋於黃河水面下2米有餘的河灘裡。
  • 6.5噸夜明珠這裡有兩顆!細數齊河超級博物館奇珍異寶
    齊河博物館群投資120億,設有19個大型博物館,包括根雕藝術館、書畫藝術館、珍藏館、地礦博物館等,今年國慶假期將有十大博物館開業。在這裡,你能看到直徑1.5米的夜明珠、具有1.7億年歷史的樹化玉、千年金絲楠木……建設中的齊河博物館群。根雕博物館內展出的大型根雕作品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