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一道菜,打敗了沙縣小吃,躋身國民料理No.1,黃燜雞米飯憑什麼?
好像一夜之間,黃燜雞米飯的館子出現在了全國各地的街道上,彎道超車,躋身小吃界C位,以店面覆蓋率之廣,奪得了國民料理第一名,甚至打敗了沙縣小吃,成了很多人首選的快餐。畢竟有肉有飯,味道也不差。
一時間,全國數萬家黃燜雞米飯餐廳,從東北到西南,從拉薩到海南,繪製出了一幅全國吃雞地圖。
關於這些隱藏在街頭卻懸在外賣熱門榜單最高處的飯館,江湖人稱:一隻雞的傳說,一道菜的餐廳。
黃燜雞米飯的低調與佛系,有種大隱隱於市的感覺,好像沒幾個人能說出來黃燜雞米飯到底源自哪裡。儘管身在江湖,英雄不問出處,與沙縣小吃、蘭州拉麵、武漢熱乾麵等競爭對手們相比,黃燜雞的神秘感劇增:別問我從哪裡來,好吃就行。
也正是因為如此,黃燜雞在江湖上有無數個傳說。就憑這個實誠的名字,一口氣兒把原料和烹飪方法全說了出來。所謂「燜」就是指食材先過一遍油,然後加上佐料水煮,水開後再用文火燜煮,最後收汁。精華和靈魂都在湯汁裡,湯汁拌在米飯裡,更是能多吃兩碗飯。
時常跟黃燜雞「撞臉」的是重慶雞公煲。同樣是帶湯汁的雞塊,雞公煲的汁水更豐沛,小火邊加熱邊吃,吃完可以讓老闆加湯涮菜,吃法上更接近火鍋,適合坐下來慢慢吃。而黃燜雞講究的是「燜」、「快」,成熟的黃燜雞店,從點單到出餐速度非常快,幾乎15分鐘就能同時出餐十幾份。
從能查到的資料中,黃燜雞也有兩大派系,西南派和山東派。西南的雲貴川都有自己風味的黃燜雞,通常會用到餈粑辣椒和豆瓣醬熬煮出紅湯,還會加一些竹筍;四川的黃燜雞則少不了要加大量的花椒和辣椒,還有四川泡姜,滋味霸道。
如果要深究黃燜雞的起源地,一定是眾說紛紜。但說起黃燜雞米飯的家鄉,只有一個:山東濟南。大眾熟知黃燜雞,基本都是從黃燜雞米飯開始的。
在山東,有關黃燜雞起源的傳說並不比滿大街的黃燜雞米飯的館子少。有一個流傳較廣的說法是:這道菜最早出現在1927年的濟南魯菜名店「吉玲園」。那時候的黃燜雞還叫「百草黃燜雞」,大概是因為烹製過程中需要用到十幾種的香料命名吧。
還有一種說法是,黃燜雞的出現是借了朱元璋的東風,這位明朝開國皇帝極其喜愛黃燜雞。為討皇帝歡心,廚子們絞盡腦汁,做出來了很多花樣,其中就有黃燜雞。
跟其他地區用的當地特色食材和各種香料將很多人拒之門外的黃燜雞相比,山東的黃燜雞就顯得平易近人許多。她的配料主要是以雞塊和香菇為主,有些店家也會加一些看起來喜慶的青紅椒配色。
唯一的秘密就在醬料之中,除了醬油、糖等,「甜麵醬」的出鏡率也極高。黃燜雞卯足了勁兒抹去自己身上的地域屬性,讓自己看起來人見人愛。
如今的黃燜雞米飯,看起來像過氣的王者,從2011年創立的濟南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在2013年第四季度進入爆發期,次年達到巔峰,就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單單北京在巔峰時期的黃燜雞米飯店就達到2000多家,然後慢慢衰落。
幾乎很多的黃燜雞米飯店,只賣這一道菜,單一的品類優勢是成本低、可複製性高、翻臺也快,但不能避免的,火得快,涼的也快。不過現在很多城市的飯點,黃燜雞米飯仍是觸手可及的溫飽寬慰。所以,請珍惜還能吃得到的每一頓黃燜雞米飯吧!
全文完,感謝閱讀!廚藝有限,請多多指教!歡迎轉發+關注!
Jessica的美食每刻,美食專欄作者、美食撰稿人,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記得關注、轉發、點讚!期待與你分享我多年來的美食心得。我們與食物的美好關係,不應被罪惡感替代,好好生活,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