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那些事——憶偉大的文學家毛澤東青少年時期讀書求學往事

2020-09-10 隱者康司馬

由古至今,中國湧現了太多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但是能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文學藝術最高鏡界的——恐怕是鳳毛麟角!我們的領袖毛澤東不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理論家,還是偉大的文學家。他的詩詞造詣達到了文學藝術成就的最高境界,也是我非常崇拜和喜歡的文學大家之一。他的詞《沁園春.雪》,寫於1936年2月,是毛澤東在陝北觸景生情、由感而發。1945年,他到重慶進行國共談判時,贈予老友柳亞子,並經過作家吳祖光之手在報刊發表。《沁園春.雪》的發表,好像在重慶投下了一顆"炸彈",頓時震撼了山城,並迅速波及到全國,形成了國共兩黨的文化大戰。蔣介石大為震驚,急令國民黨控制的報刊連續發表"和詞"近30首、文章10餘篇,大肆"圍剿"毛澤東的"詠雪"詞。但是無論思想、還是文採,都無法達到《沁園春.雪》的藝術境界和詞中所蘊含的氣吞山河的磅礴氣勢。

蔣介石看到國民黨這些"御用"文人的無能,氣急敗壞地說:"怎麼有能耐的人都跑到共產黨那裡去了呢?我們國民黨的人怎麼都那麼不爭氣!"之後,他不甘心失敗,回想過去搞文化"圍剿"沒有成功,這次圍繞一首詞的較量,一定要挽回面子。他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便打算舉辦"重獎徵文",從民間招聘詩詞高人大家。但是苦於參加者都是些庸才,便悄悄收場,認栽了!

如果毛澤東沒有青少年時期儲存的深厚文化底蘊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是寫不出《沁園春.雪》這樣"可望不可及"極高水準的詞賦。自古英雄出少年!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刻苦學習、立志改變腐朽黑暗的舊社會、報效中華民族的事跡:

(01),少年勤奮好學、博覽群書

1907年的毛澤東已經14歲(虛歲15)了,這在鄉裡已經是"成年人"了。輟學後的毛澤東白天要在田裡幹一個整勞力的活,晚上還要幫父親記帳。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他抓緊時間學習,貪婪地閱讀那些能夠找到的除了經書以外的各類書籍,包括天文、地理、醫學、數學、周易、奇門遁甲、相書、明清小說、詩詞格律、各類雜記、傳記、地方志、神話故事等等。

毛澤東在這些古傳奇故事中漸漸地發現,他所讀的書中描寫的人物大都是一些"勇士"、"豪傑"、"官員"或者"文學人士",再就是王侯將相、才子佳人,極少有貧苦農民被描寫成主角。這些,引起了他不斷地分析和思考。知識面越來越廣了。

轉眼到了1908年,經過舅舅的再三說情,二弟毛澤民又去了南岸讀書了,毛澤東便成了家中的主要勞動力。是年,毛澤東母親生病許了願,雖然他不信神、不信佛,為了解母親的心疑,讓母親安心養病,便遵從母命獨自跋涉100多裡路,專程到南嶽衡山的大廟去朝佛進香。

毛澤東到了南嶽的大廟中,諸事完畢後,他信步遊覽了南嶽真君祠大殿,又去了嘉應門、御牌事和寢宮,對御牌碑上刻的字看得格外仔細、認真。接著,他登上了衡山的主峰祝融峰。這裡山高林密,氣勢雄偉,令極目遠眺的毛澤東頓感心曠神怡、感慨萬千,極大地激發了他對祖國大好山河誠摯的愛和深深的情,同時也更加激發了他要走出大山、去到更廣闊的天地間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志。

(02),受啟蒙老師啟發,讀《盛世危言》覺醒

1909年,韶山沖來了一位名叫李漱清的教師,這位長沙法政學校的畢業生,是個思想開朗的維新派人物。他家在韶山沖,與毛澤東的同學李慶豐是本家。他回到家鄉以後,積極主張廢馳廟宇、辦新式學校以開發民智,尤其反對封建迷信,反對女人們纏足,反對男人們再留辮子……

李漱清的返鄉,引起了鄉裡人的廣泛爭議,李漱清被一些思想守舊的人斥為"討激派"。毛澤東卻很欣賞他的主張,從這個維新派人物身上感受到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的朝氣和激情,便常去他家借書看,並聽他講述許多有關中國和世界的大好形勢。後來又帶了二弟毛澤民同往,從他那裡接受新知識,感受新思潮。李漱清也深深感到毛家兩兄弟領悟性極強,有著自強不息的求知慾望和拼搏進取的蓬勃朝氣。

在李漱清那裡,毛澤東借了《盛世危言》這本書,經常同二弟一起反覆閱讀和討論,兄弟倆都很贊同書中提出的"激進"觀點。《盛世危言》是中國資產階級早期改良派政治思想的傑出代表鄭觀應所著,書中認為中國之所以弱,在於缺乏西方的裝備,諸如鐵路、電話、電報、輪船等,所以應該把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引進到中國來。

對於書中開頭的第一句話:"嗚呼,中國將其亡矣!"使毛澤東兩兄弟的感觸頗深。書中敘述了日本佔領臺灣的經過,並寫了朝鮮、越南、緬甸等國家被外國侵佔的情況。讀了這些,毛澤東兩兄弟對中國的前途感到沮喪,並初步認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兩兄弟的這些活動,自然躲不過父親毛順生的眼睛。他見兩個兒子總往李漱清那裡跑,便對他們講:"要當心哩!他可是個"危險"人物,你們最好別理他……"但是毛澤東卻從此有了更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他與二弟共同煥發出的英雄氣概催促著他儘快走出韶山沖,投身到更加廣闊的社會中去。迎接大風大浪的挑戰……

(03),交有志之士為友、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1913年春天到1918年夏天,毛澤東同志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習。在第一師範裡,有他最敬愛的老師和他最要好的同學。他們聚會在一起的時候,就常常交換一些關於怎樣改造社會、怎樣改造中國的意見。他們又常常互相勉勵,要好好學習,好好鍛鍊,使每個人都能文能武,有真才實學,能夠改造中國的偉大事業中做出成績,貢獻力量。

毛澤東認為,改造社會大業,決不是幾年的短暫時間所能完成的,更不是少數幾個人的力量所能辦到的,必須有一大批志同道合、堅定不移的朋友,組織一個牢固的團體,匯成巨大的力量,才能有所作為。

1917年的秋天,毛澤東向長沙各校寄了《徵友啟事》。邀請有志於愛國工作的青年做朋友,並指明要結交堅強剛毅、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青年。最後。還引用《詩經》上"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這兩句詩,表示自己的求友之心切。

啟事發出後,陸續收到五、六個人表示願意聯繫的來信。人數雖不多,毛澤東仍然感到高興。後來,毛澤東約他們到定王臺湖南圖書館會面。見面時,他們沒有應酬的客套話,也不談飲食起居之類的生活瑣事,而是開門見山,談時事,談學習,互相詢問最近讀了些什麼書,有什麼收穫和體會。交往的日子長了,他們之間的談話也就更加坦率、更加深入。毛澤東常常告訴他們:讀書要有理想,有有雄心壯志,不要打做官發財的主意。古來那些捨身救世、為國為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人,才值得學習。

經過幾年的努力,毛澤東身邊聚集了十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多是長沙各中等學校的學生,也有一些是中小學的青年教員。這是一群純潔而有朝氣的人,是一群態度極端認真、"真心求學、實意做事"的人。他們認為:時局太危急了,對學問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十分珍惜自己寶貴的青春,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有價值的事情上。毛澤東還曾提倡"三不談":不談金錢,不談身邊瑣事,不談男女戀愛問題。有一次,毛澤東到一個青年家裡,想和他交談時事和社會問題,不料這個青年卻侈談生活瑣事,並把傭人叫來,為著買一小塊肉,商量老半天。毛澤東對這件事,心裡非常的不快,他覺得這個青年目光短淺,胸無大志,不能作為自己思想上的朋友,以後就不再找他了。

毛澤東和有志之友經常聚會,每次會必討論,討論的中心就是"如何使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毛澤東認為,應該想一個辦法來團結更多的有志之士。他和他們經過醞釀,決定組織一個學會。1918年4月14日,在嶽麓山下蔡和森的家裡,以一個改造中國為奮鬥目標的新民學會正式成立了。

結束語:

中國近代政治家、學者梁啓超的著作《少年中國說》裡:"…………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州,則國勝於歐州,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篇文章讀起來會使人熱血沸騰,好像就是為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量身定作所寫的!毛澤東以一介書生,和那些志同道合併肩作戰的戰友們,經過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推翻了剝削人民壓迫人民黑暗腐朽的舊社會!建立起一個民主、團結、廉潔,讓人民當家做主的政府和國家!是毛澤東把一個近百年來任人欺凌宰割、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滿目瘡痍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誰也不敢小覷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國"。

(本文作者部分參考《湘潮》發表的文章《國共兩黨空前絕後的詞壇大戰》)


相關焦點

  • 目前對青少年時期毛澤東的研究,為何會出現「一多、一少」現象?
    這是我學習研究青少年時期毛主席的一組文章,裡面有一些自己的認識和體會。歡迎崇敬熱愛偉人、學習研究偉人的朋友,特別是青年朋友,來關注和瀏覽。相信你會從中得到一些啟發與收穫!(續前)今天給大家分享引言中的第三個問題:三、目前對青少年時期毛澤東的研究,為何會出現「一多、一少」現象?
  • 文人墨客那些事
    其實在古代那些文人墨客們還是有很多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善於發覺生活的美】【就好比讀書】《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貞白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用心讀書,不知不覺就已經到了暮春時節,可見其讀書之用心。
  • 《毛澤東讀書生活十二講》:跟著偉人學讀書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少年時期,他讀書「像牛闖進了菜園吃個不停」;青年時期,曾在繁華的馬路旁、昏暗的路燈下看書;革命戰爭年代,行軍休息的間隙仍不忘讀書。新中國成立後,他的居住地、辦公地,臥室的床上、辦公桌旁、會客室裡、甚至吃飯的地方,全都擺滿各種書籍,就連出國訪問、外出開會、視察工作,都會親自挑選要帶的書目,常常一帶就是幾箱子,一有空閒就讀書。
  • 揭秘:黨成立前 毛澤東有哪些求學經歷和人生轉折
    從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第一次離開家鄉,到距家50裡外的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到1921年參加標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黨的一大,毛澤東實現了由崇尚改良主義、革命民主主義,到初步共產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的一系列轉變,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 毛澤東:讀書先立志 讀書貴有恆
    毛澤東是偉大的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也是一位通曉古今、學貫中西的學者。他一生與書相伴,在長期的讀書生涯中,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獨具特色的讀書觀。通過研究和學習毛澤東讀書觀,對加快學習型政黨建設、深化「四史」學習教育以及促進個人自我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 毛澤東是如何讀書的?
    最近讀了《毛澤東選集》深受啟發,被毛澤東的深刻的思想方法震撼到了,尤其是分析 問題的立場、觀點、方法。這讓我不禁好奇是什麼讓他有如此尖銳的思想能夠把事情研究、分析和闡述的如此透徹,我想必然離不開閱讀、思考和不斷的實踐,是不斷循環往復,日積月累的結果。我從網絡整理收集了一些毛澤東的讀書心得,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下毛澤東是如何讀書的,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毛澤東怎樣教育子女讀書
    原標題:毛澤東怎樣教育子女讀書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他對讀書問題更具有深刻的認識。他指出:「一個革命幹部,必須能看能寫,又有豐富的社會常識與自然常識,以為從事工作的基礎與學習理論的基礎,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論也才有學好的希望。
  • 毛澤東讀書往事(附毛澤東讀書筆記摘錄)
    其中,比較讓我詫異的是,毛澤東還讀過英國科幻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作品《月球上的第一批人》。那時是1936年,長徵剛剛結束,在那個年代讀科幻,絕對是一件超越普通人理解的事。看完《毛澤東閱讀史》,可以用十個字概括毛澤東的讀書生活——「勤苦痴復恆,博鑽問批用」。1、勤。
  • 毛澤東的讀書藝術
    原標題:毛澤東的讀書藝術 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領袖,也是一位善於讀書的人。據黨史專家不完全統計,他一生讀書在9萬冊以上。他一個農家子弟,只有中專學歷,為什麼一躍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偉人?
  • 毛澤東首席翻譯憶往事:主席見斯諾曾開腔說英語
    毛澤東首席翻譯憶往事:主席見斯諾曾開腔說英語 2008年08月06日 18: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上海八月六日電 題:毛澤東首席翻譯唐聞生追憶外交往事  作者 宗晨亮 李佳佳  小跑入內,未及落坐先道歉,僅為先前會議的片刻耽擱——出現在此間第十八屆世界翻譯大會上的才女唐聞生,這個當年毛澤東的首席翻譯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為中國革命,運籌帷幄,迎硝煙,戰烽火,走江跨河,臨湖赴海,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毛澤東第一次見識到的江水是長沙的湘江,江水寬闊、清澈、寧靜,緩緩地流向前方。成就他遠離故鄉的是他的表兄王季範。那時13歲的毛澤東停止了在私塾的學業,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熱愛讀書的毛澤東非常想繼續求學。
  • 毛澤東論讀書與學習:學要勝古人 書要反覆讀
    長沙求學時期他勤學苦讀,革命戰爭年代他利用戰爭空隙爭分奪秒地研讀,社會主義建設時代更加嗜讀。毛澤東的故居中南海就像個書天書地,居室的書架上擺滿了書,辦公桌、飯桌、茶几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連廁所裡也擺放著書。為了讀書,毛澤東把一切能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他利用上廁所的時間,把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等書斷斷續續地看完了。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時,毛澤東也總是帶著幾箱子書。
  • 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
    毛澤東研究專家陳晉及其團隊,集二十年之功,搜輯梳理毛澤東一生的讀書筆記,編為戰略卷、哲學卷、文學卷、歷史?附錄卷,並結合毛澤東對每本書的創造性運用情況,做客觀解讀。本書不僅文獻史料豐富,更反映出毛澤東讀書和實踐的關係,是領導幹部提升學習力領導力的生動教材,也是廣大普通讀者提升素養,以達學以致用的最佳讀本。
  • 文人墨客那些事—東坡與肉
    無論何種處境依然沒有忘記一個文人應該做的事,同時也一直保持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便是境界。所以在歷代文人墨客中我很佩服兩人中,一個是將儒釋道合一傳道的王陽明,另一個便是這位古代的大食神蘇東坡。當然這只是一個笑話,其實就是諷刺當時那些領導肚子裡沒墨水,還到處裝文人耍架子。
  • 毛澤東的讀書習慣,讀書的目的在於解決實際問題
    讀書使人進步,眾所周知毛主席讀的書那可是相當的多,如果按照本計算,可能一個小型圖書館都放不下。毛主席讀書從不讀死書,認為那些用處不大,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在於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照本宣科,這個習慣也陪伴了毛主席一生。
  • 毛澤東的艱難時刻之二:刻苦求學
    他動員了所有能動員的親朋好友,還請到兩位舅父、兩位表哥和幾位私塾老師輪番勸說父親,父親終於勉強同意了毛澤東的請求。1910年秋,17歲的毛澤東第一次離開家鄉,到距家50裡外的湘鄉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毛澤東刻苦學習,再加上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積累,所以成績很好,試讀五個月後,學校允許他繼續讀書。然而本鄉的學生並未因為毛澤東成績的突出就對他刮目相看,反而更加嘲笑他對堅持己見的執著熱情。於是,他開始考慮離開這所學校了。1911年9月,毛澤東離開了湘鄉。
  • 毛澤東十大讀書法
    毛澤東青少年時期就養成了讀書用功、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長沙求學時他曾寫過一幅自勉聯:「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這幅對聯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對「積學貴有恆」方法的稱道。後來,他也曾教育廣大幹部,「讀書貴在堅持,堅持數年,必有好處。」這也是對「讀書貴有恆」方法的肯定。二書讀東提倡讀書要「三復四溫」。
  • 7.湘潭學子毛澤東的坎坷求學路
    楊昌濟全家遷往長沙時,在離長沙不到100裡的湘潭韶山沖,一位字潤之、名叫毛澤東的年輕人也來到了湖南第四師範求學。毛澤東長楊開慧8歲,生於1893年12月26日。他的家鄉韶山沖是和板倉衝沒有什麼差別的湖南農村,但是,他的父親毛貽昌並不是一位像楊昌濟這樣學問高深的人。
  • 文人墨客那些事-美酒醉人濟名篇
    古代文人墨客為我們留下了璀璨的文藝作品,有趣的是在他們天馬行空,恣意縱橫的身影后,大多少不了美酒的助興。或是觥籌交錯,或是自斟自飲,其後書畫詩文隨著情感的迸發,一揮而就,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想。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謝安(東晉宰相、文學家)、王羲之、孫綽等四十二人集於紹興會稽山溪流之畔,飲酒賦詩。王先生興致高昂,傳觴之間大約稍有貪杯,朦朧醉意之時,筆走龍蛇,墨灑繭紙,為眾人詩作寫了序文。
  • 毛澤東的青少年記憶
    少年立志出鄉關 毛順生最看不慣的是毛澤東一旦讀書就入了迷,看到田頭壟上、飯前飯後,兒子都手不釋卷,他心中窩了一肚子的火,認為兒子讀書誤了農活,父子倆常為此爭吵不休。毛澤東的朋友肖之升就目睹過這對父子之間的一次爭吵,據他描述: 「風波過後,他們回去吃午飯。大約五點鐘的時候,毛澤東又不見了。這一次,父親輕而易舉就找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