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苑】陳怡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2020-11-28 澎湃新聞

【論苑】陳怡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感

2020-11-28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有感

陳 怡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當我重溫《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該書的開篇之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時,再次被習近平總書記執政為民的博大情懷所感動。這些重要論述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追求和執政為民的責任擔當,對於我們牢牢把握「人民至上」這條紅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進新時代、建功新時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我想起在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一直流傳著的「貢椒免貢碑」故事。

在漢源縣清溪文廟,有一塊碑。該碑為黑石,長方形,圓首,有額。額橫題一行,楷書「縣正堂示」四字,刻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額中刻印一方,內容不詳;撰者、書者不詳。碑高116釐米,寬59釐米,厚8釐米。該碑原刊立於建黎鄉五顯廟(今建黎小學),後移至泥巴山花椒基地,受風吹雨淋之苦。好古者惜之,將其搬運至清溪文廟收藏。該碑以清溪縣正堂正式告示的形式,敘述了漢源花椒免貢一事。

漢源縣清溪文廟

漢源花椒自唐開元年間,因其果粒大、色澤好、香味濃而被列為貢品,送進皇室。《元和郡縣圖志》《寰宇志》《明統志》《大清一統志》《雅州府志》等史料,均有「貢黎椒」「貢紅椒」「貢花椒」的歷史記載。《漢源縣誌》記載:「漢源花椒氣味辛和,用途亦廣,本境方物,列為貢品……官斯士者,每年除入貢外,以囊印記分遣,得者莫不以不貴也。」

漢源貢椒

由於地方官吏及差役常常借徵納貢品為名,巧取豪奪,欺壓椒農,廣大椒農不堪重負,紛紛砍掉椒樹,改種糧禾,造成花椒生產連年減產。直到雷橡榮的到來,情況才得以改觀。

雷橡榮,字植廷,光緒二十八年到清溪任知縣。他為人正直,執事大膽,勤於政務,深得群眾擁護。他發現清溪縣每年上繳貢椒,不但沒有為地方民眾增收致富,反而加重了椒農負擔,成為一個苛政。心為民系、一心為民的雷知縣,主動為民請命,向朝廷請求停止徵收貢椒,改為由縣署直接採買上繳。經大憲批文通飭豁免,規定朝廷所需一律改由官府採買。為了將免貢這件事永遠遵照,雷知縣就刊立了「貢椒免貢碑」以為憑證。碑文曰:

貢椒每年無多,該處繳數不少。

首人在鄉苛派,差役督促索擾。

來縣繳椒守候,延至月餘不了。

口岸花費甚巨,書差弊竇可巧。

本縣親自覺察,立稟大憲知曉。

現奉通飭豁免,永遠不向爾討。

貢椒免貢碑

花椒免貢碑不僅是漢源花椒1000餘年進貢歷史的見證,更是清溪知縣雷橡榮一心為民的見證,被後人廣為傳頌。

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勇孝悌廉等思想觀念深入人心,「天下為公」「修齊治平」「民為邦本」「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等家國情懷也早已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脈中,成為歷代仁人志士的理想追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傳承並發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椒免貢碑」故事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雅安的生動彰顯。這些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下,都具有時代價值和進步意義,可以使我們從中受到鼓舞、獲得力量,並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

奮進正當時。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能讓我們深刻領會到我們黨近百年來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進行的一切鬥爭、作出的一切犧牲,都是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徵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作為雅安的一名史志工作者,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對四川工作、雅安發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牢固樹立「服務中心大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理念,為助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發展示範市作出史志貢獻。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陳 怡(四川雅安)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編纂中心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與實踐指南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作者:龔建平(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近日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中辦、國辦文件的方式,表明了我們黨和政府對文化建設特別是傳承與發展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重視,並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與實踐指明了方向
  • 眾議新時代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路徑  鮑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升華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智慧既非理性計算,也非漠不關心,它處在身體與文化的本體論契合中,只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達到了一種「身體感」,人們對這種文化的掌握才達到了對什麼是可說的和可做的、什麼是不可說和不可做的、什麼是無須說和無須做的等不言自明的境界,即對文化的完全內化和智慧性應對。
  • 【文萃】新時代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探析
    堅持交流互鑑、開放包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封閉性與開放性思考  如果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既有性與鮮活性主要考察的是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傳承與發展問題,屬於文化在時間上的特性,那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封閉性與開放性,亦即民族性與世界性問題,主要考察的則是文化在空間跨度上的碰撞與交流問題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心劉文西藝術研究中心在陝西職院籤約揭牌
    2020年9月28日上午10:00,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心劉文西藝術研究中心籤約揭牌儀式在長安校區學術活動中心隆重舉行。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勝輝與西安美術學院劉丹教授(劉文西之子)代表雙方籤訂了共建協議;劉勝輝、劉丹、陳光健教授(劉文西夫人)與學院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黨頡共同為中心揭牌。劉勝輝向劉丹頒發了特聘教授證書。20餘位專家學者、企業家、藝術家參加了本次籤約揭牌儀式。
  •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對黨的奮鬥歷程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1.以人民為中心承載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群眾的觀點是唯物史觀的根本觀點。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
  • 提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出版力量
    契合這一要求,出版企業應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版工作的頂層設計,納入企業中長期重點規劃,在專業人才配備、專項經費投入、項目配套政策等方面給予保障和支持,建立健全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長效機制,致力於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民生活與社會發展。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意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層次,從整體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作出規劃,以國家意志提出的系列重大舉措,必將顯示出深遠的重大意義。
  • 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新時代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 新時代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維度
    我們唯有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以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賡續傳統文化,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社會系統中的涵養功能,大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舞臺,才能切實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和精神命脈。
  •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原標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川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及指示精神,堅守文化根脈,堅持活態傳承,推動了新時代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壯闊實踐在巴蜀大地生動開展。2019年4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調研組,圍繞四川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做法和經驗,進行了深入調研。巍巍雪山,湧出滔滔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千裡沃野。
  •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現就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1.重要意義。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
  • 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傳承
    這是全國唯一以國學為主題的圖書博覽會。通過持續深入打造,孔學堂國學書博會已成為貴州人家門口的閱讀盛宴、國學盛宴、文化盛宴。這表明,根據中央精神,多彩貴州結合實際,緊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又向外界遞出了一張嶄新而亮麗的文化名片。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黨員幹部必須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優良作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牢牢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對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原標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命脈與思想沃土。
  • 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2019年第12期《求是》雜誌刊發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其中對新時代如何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闡釋。趕緊隨筆記君一起學習吧!
  • 積極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
    我省是文化大省,歷史底蘊深厚、傳統文化資源豐富。建設文化強省、提升河北文化軟實力,要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深入挖掘燕趙文化資源和底蘊,實施一系列文化傳承工程,以時代精神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並強調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工程,需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更好地構築中華精神、中華價值、中華力量。那麼,如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本文將從如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本期主持:商志曉(山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本期主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主持人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 【每日一習話】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要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始終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建設好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園,築牢中華兒女團結奮進、一往無前的思想基礎。這段話出自2020年9月8日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