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開館儀式暨"記憶的形狀"當代藝術展開幕式隆重舉行。
淄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畢榮青,淄博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王東宏,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周茂松,淄博市駐粵港澳大灣區協調發展中心主任荊波,高新區工委副書記、組織人事部部長呂紅星,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院長、著名建築師朱鉳教授,著名藝術家劉建華、青年藝術家關晶晶,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華僑城北方集團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楊傑,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歡樂谷集團董事長、OCAT理事會理事長劉冠華,華僑城北方集團紀委書記馮振中,華·美術館執行館長、廣州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馮峰等,出席了開幕式。
畢榮青部長與楊傑副總裁共同為藝術中心揭牌。
朱鉳《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
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是淄博華僑城文化旅遊項目的首個建成場館,由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院長朱鉳教授擔綱總設計。基於根源與創造理念,打造現代城市中融合公共活動與人文藝術傳播的創意性空間,實現了中華文化和當代建造技術、建築與景觀、建築與藝術的完美融合。藝術中心以推動公共藝術的交流、發展和研究為主要方向,實現公眾與設計、藝術和文化的連結。
高新區工委副書記、組織人事部部長呂紅星在致辭中談到,依託華僑城強大的文旅產業優勢和豐富的造城經驗,通過產業融合發展和生態環境提升改造,淄博東部城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的落成和藝術展的啟幕,是淄博文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充分反映了藝術中心的建築魅力、華僑城文旅領軍企業的號召力,以及淄博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
深圳華僑城股份公司總裁助理、歡樂谷集團董事長、OCAT理事會理事長劉冠華先生在開幕式上致辭,華僑城不僅著力文化旅遊等多項產業發展,還致力於用藝術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引領文化藝術的建設。華僑城集團贊助的獨立非營利性機構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多年來一直積極推動當代藝術與公眾之間的對話,為探討公共藝術在本土特色的公共機制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問題提供實踐基礎。
同日,《記憶的形狀——淄博華僑城當代藝術展》正式開幕。該藝術展由OCAT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淄博華僑城實業有限公司主辦,聚集了朱鉳、隋建國、展望、劉建華、關晶晶、盧昊、迪特·容、中島英樹等8位國內外著名建築家、藝術家的30餘件作品,品類包括建築、雕塑、繪畫、裝置、影像等。展覽以"記憶"這一抽象概念為線索,從個人、集體、城市三個角度出發,邀請公眾思考個體記憶、群體記憶與記憶載體之間的聯繫。"記憶的形狀"藝術展將齊文化與探討"記憶"的相關藝術史課題並置融合,通過創新實踐的模式對公共藝術空間作進一步的研究和規劃。
此次藝術展將持續至10月11日,免費向公眾開放。
展望《假山石》
隋建國《雲中花園》
劉建華《遺棄》
開幕當日,以探討當代建築與社會、歷史文化關係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共生:歷史與未來》在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圓滿舉行。朱鉳、劉建華、馮峰、郭偉其四位嘉賓從各自的實踐經驗出發,共同思考藝術家、建築師對於個人歷史經驗的運用和轉化,探討城市、建築與藝術之間的共生關係,探尋未來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多種可能。
《記憶的形狀——淄博華僑城當代藝術展》既是"2020年華僑城文化旅遊節"重要活動之一,同時也是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移動的美術館"的首展。"移動的美術館"長期公共藝術計劃,是華僑城北方集團與OCAT合作的一項綜合性、持續性的藝術計劃,旨在進一步弘揚華僑城品牌內涵,擔當企業社會責任。這一藝術計劃將根據華僑城北方集團多地項目的特點,甄選具有時代性和話題性的藝術作品,建立當代藝術活動與當地特有的關聯。淄博華僑城"記憶的形狀"當代藝術展,宣告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正式啟幕。
未來,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將持續在北方集團各項目地展開,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也將繼續推進公共藝術項目及各項藝術活動在淄博的落地與展開,以華僑城的文化藝術基因,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和文化旅遊供給側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