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一號」的太空加油將如何實現?

2020-12-16 蝌蚪五線譜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我國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在即,作為中國第一位太空「快遞小哥」,「天舟一號」自然令萬眾矚目。「天舟一號」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實施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也就是俗稱的「太空加油」。按計劃,「天舟一號」將和「天宮二號」進行3次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完成3次「太空加油」任務。看到這裡,有些小夥伴難免疑惑:飛機空中加油的事兒倒是經常聽說,但「太空加油」是什麼鬼?

「天舟一號」想像圖(網絡圖)

其實,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可謂是空間站建設的標配。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如何延長太空飛行器的在軌壽命。雖說太空中接近真空狀態,但近地軌道空間站在運行過程中還是會受到殘存大氣阻力的作用,其軌道高度因此會逐漸降低。而空間站的推進劑攜帶量是有限的,一旦「彈盡糧絕」,豈不是要一頭撞向地球?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讓空間站維持恆定的軌道高度,延長其在軌運行壽命,就需要及時補充燃料,「太空加油」技術便應運而生了。過去中國沒有自己的空間站,也一直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的玩家之外,因而一直沒有開通「太空快遞」業務。而如今,國際空間站行將退役,而我國的載人空間站工程卻正值當打之年,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天舟一號」這位「快遞小哥」便光榮上崗了。目前關於「天舟一號」的「送快遞」方案尚無公開報導,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天舟一號」的外國前輩來了解太空「快遞小哥」的日常。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來源:CCTV)

我們知道,飛機空中加油尚且不輕鬆,要給空間站進行「太空加油」自然也絕非易事。作為空間站領域的「扛把子」,俄羅斯(前蘇聯)最早研究並實現了「太空加油」技術。俄羅斯最早的「進步號」貨運飛船帶有4個橡膠隔膜貯箱,其中2個裝燃料,2個裝氧化劑。當飛船和空間站完成對接後,它們的推進劑加注管道就會自動連接並檢查密封性。在確保密封無問題後,空間站上的壓縮機會將被補加貯箱裡的氮氣壓縮到高壓氣瓶中。而飛船則會通過高壓氮氣給加注貯箱加壓,這樣推進劑就被推送到了空間站上的被補加貯箱中。這一補加過程由地面或空間站控制,為避免推進劑洩露產生危害,需先加注燃料,再加注氧化劑。

空間站補加系統原理圖(來源:文獻[3])

俄羅斯的「太空加油」技術被稱為壓縮機法,而美國「軌道快車」計劃則採用了泵輸送法的補加方案。這種方案在實施時,需要先連接飛船的補加貯箱氣腔與空間站的被補加貯箱氣腔,當2個氣腔實現壓力平衡後,便用泵把推進劑送入被補加貯箱。壓縮機法的一大缺點是質量大、能耗高,而泵輸送法則克服了這一缺點,且對各種太空飛行器都適用,「天舟一號」採用的極有可能也是泵輸送法。

掌握「太空加油」技術是我國實現空間站長期在軌飛行的重要前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會常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天舟:「親,請開門!」天宮:「誰啊?」天舟:「送快遞的!」

中國載人航天系統組成(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官網)

-----------------------------

參考文獻:

[1] 觀察者網新聞. 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長徵七號火箭準備就緒, 4月20日至24日擇機發射[EB/OL]. (2017-04-17)[2017-04-19].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7_04_17_403974.shtml.

[2] 李虎林,楊震春,付朝暉. 推進劑在軌自動補加技術研究[J]. 中國航天,2012(12):36-39.

[3] 臧家亮. 空間站及其推進系統[J]. 載人航天,2003(2):29-36.

[4] 龔明方. 空間補加系統建模與仿真研究[D].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ditor@kedo.gov.cn。

相關焦點

  • 境外媒體關注天舟任務:「空中加油」意義重大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境外媒體稱,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三次交會對接和三次在軌推進劑補加,也就是「空中加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21日報導,「只送貨不載人」的天舟飛船是建設和運作空間站不可或缺的環節。
  • 中國「天舟一號」順利完成離軌前最後一次「太空加油」
    本次補加試驗中,「天舟一號」根據推進劑使用量動態評估結果與「天宮二號」後續任務需求,採取只為一組貯箱補加的策略,補加推進劑共約250公斤。資料圖:遠望七號船圓滿完成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海上測控任務。路恆 攝  試驗期間主要完成了浮動斷接器插合、管路檢漏、燃料貯箱補加、氧化劑貯箱補加、浮動斷接器分離和狀態恢復等工作,整個流程歷時約3天。  此次試驗也是「天舟一號」離軌前最後一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天舟一號」自2017年4月20日發射升空以來,已穩定運行近5個月,按照程序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各項任務進展順利。
  • 小小靚科技|「天舟一號」給太空帶了哪些農業「黑科技」?
    「天舟一號」給太空帶來哪些農業「黑科技」?  就在幾天前,咱們國家有一件大喜事,那就是天舟一號飛船發射成功啦!迷你太空溫室外形設計圖  據說,在進入太空之前,植物學家首先要在地球上精心挑選水稻和擬南芥的種子作為本次太空旅行的乘客,種子們在休眠狀態下乘坐在舒適溫暖的「保暖箱」裡,隨著太空實驗室進入軌道
  • 嫦娥五號年底升空長徵七號天舟一號蓄勢待發將與天宮二號對接
    目前,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蓄勢待發,即將奔向太空,與天宮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又將迎來兩次大考,第一次將承擔把實踐十八號試驗衛星送上太空的任務;第二次將實施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完成我國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的重大使命。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天舟一號完成「太空加油」
    天舟一號完成「太空加油」   太空加油   in-orbit refueling   請看例句:      27日,我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完成首次"太空加油"。   天舟一號是我國首艘貨運飛船(cargo spacecraft),全長10.6米,上行物資總裝載量不小於6噸,是我國目前為止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太空飛行器(the largest and heaviest spacecraft)。
  • 五星紅旗耀太空!「天問一號」如何完成「太空自拍」?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五星紅旗耀太空!「天問一號」如何完成「太空自拍」?  新華社記者胡喆、張建松  一個重量僅680克的相機與探測器完成解鎖,以約0.2米每秒的速度逐漸遠離探測器;在逐漸遠離探測器過程中,由近及遠拍攝下帶有國旗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本體……10月1日,在舉國歡度國慶、中秋雙節之際,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五星紅旗在太空閃耀。這張自拍照是如何完成的?
  • 【備考】無論你看或不看,「天舟一號」知識點都在這裡等你
    原標題:【備考】無論你看或不看,「天舟一號」知識點都在這裡等你 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 天舟飛船與長徵七號首次組合發射天舟一號升空全過程↓ 天舟一號是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也是我國目前為止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太空飛行器。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 將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對接
    在未來的數月裡,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先後迎來兩位重要「訪客」——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並開展一系列實驗。  據了解,今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將搭載長徵二號FY11火箭在酒泉發射場發射,飛行乘組由兩名男航天員組成。  神舟十一號入軌後經變軌調相,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構成組合體。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開展實驗。
  • 2017航天日曆:航天領域今年將實現哪些「小目標」
    央廣網北京2月1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走過2016年,見證了我國最大、最新的航天發射場——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啟用,領略了長徵五號、長徵七號首飛任務,了解了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太空對接,一件又一件的航天大事讓人目不暇接、驚喜連連,2017年,又會怎麼樣?
  • 貨運飛船命名為天舟有什麼意義
    天舟一號。天舟一號總長10.6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整船最大裝載狀態下重量達13.5噸,是我國目前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載人太空飛行器,由貨物艙和推進艙兩艙結構組成,其中,貨物艙安裝貨物、設備,推進艙為貨運飛船提供電力能源、推進控制動力並裝載推進劑。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副總設計師徐小平介紹稱,天舟一號設計最大運貨能力達到6噸多,上行載貨性價比優於國際現役貨運飛船,快遞貨物經濟實惠。
  • 航天逐夢:託起「天舟」的年輕人大國工匠
    據悉,天舟一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在海南文昌文星發射基地發射,升空後由北京飛控中心進行全程監測和控制。「天舟一號」航天任務成功的背後,是一群奮力拼搏的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自主創新、自力更生創造出的累累碩果。
  • 中國太空郵局開通 寄信至太空或將實現[組圖]
    圖片來源:官方微博郵戳  東方網11月4日消息:11月3日凌晨1點36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飛行器成功實現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決定,自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對接之日起開通中國郵政太空郵局,作為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的直屬郵局,啟用營業日戳及太空郵件專用郵籤、郵袋,開展函件寄遞及集郵業務。中國郵政太空郵局郵政編碼是901001,首任局長是航天英雄楊利偉。  太空郵局是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管理的直屬郵局,具體運營由北京市郵政公司負責。
  • 我國2018年前後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一號」
    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記者餘曉潔、王聰)在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將全面推進,任務艱巨。載人航天工程中,預計在2018年前後完成研製並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我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 我國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
    我國2018年前後發射「天和一號」 2016年4月22日 >    據新華社電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來臨之際,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聞發言人王中陽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將全面推進,任務艱巨。
  • 【2017年】「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 「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2017年4月22日,由航天科技抓總研製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發射入軌以來,首次與貨運飛船進行的交會對接。
  • 2021年中國航天將發射40餘次 天字一號任務來了
    2021年來了,今年航天發射任務將達到40餘次,載人空間站則是今年的重中之重。1月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1年型號工作會議,公布了2021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發射任務,2021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等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總設計師揭秘天宮二號:承載兩名航天員30天太空生活
    ,天宮二號本次任務中的重頭戲之一就是與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此後,它將承載著兩名航天員在太空生活30天,實現航天員中期駐留。為什麼相比天宮一號時的任務,天宮二號上的航天員從3名變成了2名?這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長了,天宮二號的重量是不是也會增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來揭開謎底。  本次天宮二號任務最受人關注的一點,還是因為「人」,本次任務中,天宮二號不僅帶去了人們對宇宙的無限嚮往,更用航天員的形式將這種「嚮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 「神舟一號」差點滯留太空?
    1999年11月20日,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首次飛行試驗成功。談及「神舟」,這個名字不僅代表著「神州大地」,還有著「神奇的天河之舟」的意味。今天,邱小姐就和大家一起,回到載人航天旅途的起點,探索「神舟一號」背後的故事!
  •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首次太空分離 (7/11)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當地時間11月14日晚,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在陽光下成功實現第一次太空分離。
  • 我國首次在太空「放油」,美國知道後不由讚嘆:要正視中國了
    當下各國的目光聚集的地方,莫過於太空,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各國要想在未來有更大的受益,其戰略布局就離不開太空,所以,當下各大強國的手紛紛伸進太空中,就算是私人企業也開始進入這一區域。那麼作為世界上著名的一大強國,我國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