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2021-01-13 許添盛


▶每天的生活,都是靈魂的精心創造◀

內心的恐懼常常限制了行動力!

學習整本有聲書,請掃描二維碼:


作者|許添盛 


摘自|有聲書《富足人生的12把金鑰》

真正的秩序,無法由外而內來達成。當人們不再受外在的規範而制約了你的自由的時候,那麼每個人開始為自己負責。

 

當很多事情是來自我們自己的一種判斷的時候,那麼你出自的理由並不是「這樣做會違法,那樣做別人會抓你」,而是打從內心你想這樣做還是不想那樣做。

 

通過賽斯哲學思想,我們開始提倡一種心靈的運動,每個人為自己的生命來直下承擔,不是別人告訴你什麼不可以做。比如,我和協會的工作人員或個案在討論時常說:「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做和不可以做,而是知道你為什麼而做,和為什麼不去做。」

 

當你被給予了這樣的自由,你讓判斷權回到你自己的身上,沒有什麼東西一定能做或不能做。你為了什麼而做,或為了什麼而不去做,遠比「做是對的,還是不做才是對的」更重要。我期待,所有的人類慢慢能進入到這樣的一個層次。

 


你的行為和思想之所以仿佛符合秩序,不應該是因為別人這樣告訴你的,或是因為法令這樣說的,或是警察這樣規定的。

 

我們回來問自己的內心,當我們覺得秩序必須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的時候,我常說:「兩個人在一起,本來應該因為這份感情而更自由、更獨立,可是後來,我們發現好像不是這樣子,因為有了婚姻的關係,似乎彼此失去了自由,變成了相互依賴而不再獨立。」

 

我發現很多的夫妻,當你們相互依賴久了,你就失去了自由與獨立的精神,你也失去了你的個別性。可能有一天,也許你的另外一半外遇了,也許你突然失去了另外一半,那麼你要怎麼辦?

 

任何的關係都應該是幫助每一個人邁向更獨立、更自由,而且更有力量的一個歷程。我常常說一句話:「因為我有不愛你的自由,我才能愛你,如果沒有不愛你的自由,我就沒有辦法愛你。」

 

如果我一定得聽你的,我不能不聽你的,那麼我到最後,一定會不聽你的。我必須有不聽你的自由,我才能在你真的講得對的時候,我才能聽你的。

 


所以,每個人能賦予自己多少的自由度,決定了這個人有多少的力量。舉個例子,在《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裡,有一個視角是透過黑人的眼睛,看到被誣陷殺人的銀行家在監獄的庭院裡散步。

 

他突然產生一個錯覺,在監獄裡面的人,本來應該是失去自由,而呈現出沮喪和垂頭喪氣的狀態。可是他看到銀行家散步的時候,他突然覺得,那仿佛是一個國王在他自家的花園散步的感覺,因為那個人展現出來的,是一種心靈的自由。

 

你的心中有多少的恐懼,就有多少的限制。如果你怕做錯,所以儘量不去做,怕在老闆面前說錯話,就儘量不要說,儘量一切都按規定來做。可是,如果人生的一切都按規定來做,那你活著幹什麼?

 

我問你們:「你們心中有多少的恐懼?」當你有多少的恐懼,你就有多少的限制;當你有多少的限制,你就有多少力量與能力的阻塞。

 

雖然你有花錢的自由、民主上的自由、出國的自由、進百貨公司的自由、買任何東西的自由,可是你有心靈上的自由嗎?

 

現在我們享受很多的自由,可是從古至今,所有的自由都還是形式上的自由。可是,我想問你們:「你有心靈上的自由嗎?在心靈上你獨立嗎?」

 

所以,真正的自由來自於心靈的自由,束縛你的,不是一切外在的秩序,而是你內心的限制性的信念。



 


【收費學習】


1.有聲書:許醫師為你解讀《神奇之道》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


2.微課:許添盛醫師 | 連接心靈創造力的冥想練習




麥田心靈致力於將許添盛心靈動力學,以及源自美國的賽斯哲學體系的專業知識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得到專業、溫暖而有力的支持,全方位提升每個人的身心靈整體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
    心靈善美的人,用愛和信念做支撐,堅持不懈的努力,向人生換取些許的美好。人生從來不缺少經歷和故事,用心經營好心靈聖地,相信總有一天,你會遇見更美的自己。越來越喜歡,追求一種心靈的自由,精神上的超脫,思想上的遼闊。人生真正的行走,不是腳步丈量的長度,而是心靈擴展的寬度。心在哪裡停留,哪裡就有幸福和快樂。
  • 追求自由的最高境界——心靈自由
    同樣,一個人的心靈也需要這樣的廣闊空間,來容納思想的自由。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應該有一方屬於自己的領土和空間,一個避開世事紛擾,讓心自由飛翔的空間;這個空間的容量越大,就越能體會到自由的感覺,活得也就越輕鬆。就像我們生存的空間一樣,誰都知道,住房越大越好,所以人們才拼命掙錢想要買個大房子。
  • 國學裡的自由精神:心靈與生命的自由
    一心靈自由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狀態,老子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要「道法自然」,意思是說:大道之行,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規律法則,又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狀態,順其自然,這就是道之所在。老子鼓勵人們找回自然原始的本心、順應心靈的自然感召——這不正是最大的自由嗎?
  • 怎樣才是真正的自由?什麼才是自由的活著?
    我們的大腦是個類似奶油蛋糕一樣的構造,最內核是爬行動物腦,中層是哺乳動物腦,外層最晚進化出來的,才是具有理性的人類大腦。反應速度上,直覺>情緒>理性。要啟動慢思考,才能發揮理性的能力,得出理性的結論,這個過程非常緩慢,而基因設定的人腦,是好逸惡勞的,是認知吝嗇鬼,能不動腦就不動腦,所以美團的王興說:「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 真正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
    而真正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意思是說,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被我們的思想所捆綁。這句話我們要反覆地去咀嚼和思考。 舉個例子,有一位30歲的年輕人跟我說:「我父母都不喜歡我晚上出去。」我就問下面一句話:「他們有沒有拿槍指著你的頭?有沒有晚上過了12點,用手銬把你銬在椅子上面?」
  • 內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瀟灑!
    瀟灑自在,心靈自由。瀟灑自在,無拘無束,遵從自己的內心,遵守社會的規則,所作所為合乎規矩,而又不違背自己的原則和意願,做一個自由的人。活得瀟灑,是很多人的追求。什麼才是真正的瀟灑呢?曾經無知的時候,以為吃喝玩樂是瀟灑,沒有金錢的煩惱,生活富裕,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去哪就去哪。
  • 真正的自由,是靈魂的覺醒
    摘自雪漠 《世界是心的倒影》自由不是逃避,不是逃開世間一切能對心靈造成幹擾的東西,而是讓一種生命本具的智慧覺醒,讓這種智慧的光明照亮你的心靈,照亮你的生命。在這種本有智慧的觀照下,你自然會斬斷心靈的所有束縛,戰勝各種阻礙心靈自由的習氣與妄念,洞悉苦因的真相。
  • 自律,才是真正的自由
    世間紛擾,誘惑不斷,自律,則顯得頗為珍貴,年少時,我們以為隨心所欲才是自由,直到現在才明白,自律,才能帶來真正的自由。康德說:如果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欲望,逃避痛苦,我們就成了欲望和衝動的奴隸。自律,才是一個人自我救贖的開始,唯有一個自律的人,才能理清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讓其各安其位,穩當妥帖,串聯起井然有序又自在輕盈的人生。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配擁有心中的遠方《嚴歌苓:寫作是自律並堅持的日常生活》一文提到我國華裔女作家嚴歌苓的自律生活。
  • 王小波告訴你,什麼是心靈的自由! (黑白先生)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說的挺好:人生三大終極目標: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心靈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懷揣的是希望,追求身體的自由,更是心靈的自由
    貫穿整部電影的主題是:當身處困境,要心懷希望,堅持不斷地用行動追求身體和心靈的自由。有一些漢字非常的感性,比如「心」和「心靈」。在我們表達身心的時候,我們非常清楚「身」就是指的我們身體,但是對於「心」我們就感覺很模糊。
  • 什麼才是真正的「財務自由」?普通人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或許你會說為了「財務自由」;再問你知道什麼是「財務自由」嗎?當然知道了,「財務自由」就是不用上班,生活過得還不錯,想吃吃,想喝喝,啥事不往心裡擱(光想想都美);那我在問你,如和才能實現你說的這種「財務自由」呢?你說的這種「財務自由」存在不存在呢?俗話說:「坐吃山空」,就算給你一座金山,也會揮霍完的,因為人的欲望是無限的。
  • 精神上的極簡,才是真正的自由
    因為外婆和媽媽都是囤積狂,住了幾十年的房子什麼都捨不得扔,就在麻衣飽嘗了被堆積的雜物奴役的苦惱後,才極端地走向了另一個例子——沒有用的全部扔掉!而冬天來臨時,你才發現,它不是你的朋友。換言之,這件便宜的大衣並不會給你的幸福加分,只會增加你的負擔。極簡主義就是要通過砍掉生活中一些東西,來減少這些明顯弊大於利的事情,從而改善你的生活。
  • 《劍來》不自由才是真正的大自由!
    什麼是自由?完全的無拘無束嗎?非也,沒有絕對的自由,所謂自由是在大規矩範圍內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這才是自由。陳平安是一位劍仙也是一位武夫,同時也是一位沒有本命字的儒家弟子。有人覺得陳平安即是劍仙又是武夫,再加上還有一大堆「嚇死個人」的身份,又是主角,行事張狂一點,說話高調一點才符合他的身份。但真的就如此嗎?不一定的,至少對總管來說,這樣的陳平安不是他心目中的陳平安。陳平安一生都在斟酌,都在計較。其實計較的不是別人的過錯是非,而是自己有無差錯和補救。
  • 獲得心靈的自由 你需要了解五個「秘密」
    人生最大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人們如果想要獲得心靈自由,需要去觀察並深入了解心智運作的方式,而不是無知覺的投入心智運作。仔細的觀察心智運作,他是因什麼升起,又是什麼時候息滅,他是否因你眼前的現象,聽到的話語,或是腦海中偶然出現的情景而引發?能夠及時並不帶評判的觀察,自由便產生了。獲得心靈的自由,即是在適當的時間跳離心智運轉。
  • 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樞紐》今天是本書的最後一章,第八章:世界歷史民族的精神自覺精神如何自覺,我覺得這一節寫的還不錯,讓我們可以深入的思考一下大家口頭訴求的自由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自由。作者提出了在精神現象學意義上的自由是什麼,分兩個方面,一個是哈耶克意義上的自生秩序「人類社會中存在著種種有序的結構,但是它們是許多人的行動的產物,而不是人之設計的結果」。
  • 心靈自由書單:閱讀·實修·轉化
    如果利用他人來滿足你的需求,就不可能和那個人建立起真正的聯結。為了自己的舒適和方便,你把另一個人當成家具來用,在這種情況下,你和他怎麼可能建立起真正的關係呢?因此在日常生活裡了解關係互動的意涵,才是最緊要的事。——陳壽文
  • 心靈成長與財富自由,構建真實人生
    經過一年的心靈修復和平整,我的生命就像重生一樣。2、閱讀的第二階段在生命獲得重生之後,我的閱讀進入了第二階段。當然,這並不是我有意計劃的,而是閱讀這隻無形的手給了我指引。3、閱讀的第三階段我開啟了對致富/財富自由主題的探索。進入這個階段的閱讀,也不是我提前計劃的。而是在第二個閱讀階段,無形把我帶入了財富的探索。
  • 野性的呼喚,抵達心靈的自由
    棍棒之下,巴克吃了不少苦頭,昨天還在南方充滿歡聲笑語的大街的悠哉悠哉地晃蕩,今天他就走在北方滿是冰渣子的雪地裡舉目無親,呼嘯刺耳的寒風,陰鬱尖刻的臉色,陽光的背後是陰暗,生活把巴克拋向了陰暗的一面,事無常態,無常,才是真實的生活。
  • 如何追求心靈自由?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用藍色寓意自由
    自由是什麼?自由的感覺又是如何?很少有人能用語言描述自由的存在。而今天這部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用藍色來描述自由,作者認為自由是憂鬱又鬱郁生機的藍色。這部電影通過朱莉的故事告訴我們,該如何追求心靈上的自由自在。讓我們跟著劇情的步步展開,一起看下去吧。
  • 隨筆:陶淵明的心不在焉和中國人的心靈自由
    如果錯了,就會引起一段糾紛,直到各自歸位才又平靜下來。這就好像陶淵明的心理鬥爭一樣,求得了平衡,也就相安無事了。既然歸隱了田園,那就認認真真種田吧?可是他仍然心不在焉,有詩為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歸園田居·其三》)看上去他好像很忙,天剛亮就下田去「理荒穢」了,月亮出來才「荷鋤歸」,可是看看他種的田,卻還是草長得比苗還要高還要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