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

2020-12-18 小恆講情感

我本不是世俗的人,卻不得不變得世俗,來迎合這樣世俗的社會。這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無奈與不得已。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不被世俗所約束,是以自律為前提的勇敢做自己,是一種不違背良知和道義的身心釋放與解脫,是超然物外又身在其中的坦蕩胸懷,是從正軌出發抵達心靈的自由。

一個人的自由,是能做自己應該做和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去做不該做和不喜歡做的事情。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底層,都有一個純淨的世界,那是一方淨土,用來種植美好與感恩。如一條自由而清澈的小河,靜靜淌過心脈,慢慢滲透到心靈最深處。如一朵淡雅的幽蓮,散發著陣陣清香,在自己的水雲間,靜默成潔淨的模樣。

心,早已厭倦了紛亂,只願回歸自己心靈的家園,尋一處幽靜安度餘生。前半生奔忙勞碌,被生活困擾捆綁了身心,後半生在心裡修池種蓮,將外界的喧囂擱置在心門之外。

每天推開心窗,吸納陽光與花香,心花一路開放的地方,就是人間天堂。棉麻裹身,粗茶淡飯,無欲無求心緒平緩,偶有茶煙繞指,卻是快樂的源泉,有時候,幸福與自由就是這樣簡單。

我們品味著人間清歡,豐盈的卻是生命存在的意義與飽滿,積累沉澱的卻是人性內裡的深厚底蘊。它讓生命消磨的過程中,充滿了一種神聖的使命感,讓自己有了給自己心靈自由的能力與權利。

缺憾的人生,讓身心得以完善,讓心靈得以自由,承載著健康的靈魂,在歲月的磨礪中逐漸擦亮,抵達一種乾淨清透的永恆。我們要保護好內心的山水田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給自己的靈魂化妝才能經久耐看。

心靈善美的人,用愛和信念做支撐,堅持不懈的努力,向人生換取些許的美好。人生從來不缺少經歷和故事,用心經營好心靈聖地,相信總有一天,你會遇見更美的自己。

越來越喜歡,追求一種心靈的自由,精神上的超脫,思想上的遼闊。人生真正的行走,不是腳步丈量的長度,而是心靈擴展的寬度。心在哪裡停留,哪裡就有幸福和快樂。

精神明亮的人,內心永遠不荒蕪,裡面種植著善良與感恩,自信與寬容。這些因素在潛移默化中,讓一個人的心靈,逐漸變得細膩而柔韌,成不驕,敗不餒,對生命的理解和感悟也越來越深刻,看清了生命裡的主次與輕重。

心靈自由的人,即便經歷了苦難與磨礪,傷痛與挫敗之後,依然對人生報以寬憫的情懷,低眉莞爾間是對歲月最好的致意。

小隱於身,大隱於心,酒為欲著濁,茶為隱者清。身處繁華不為浮華所動,只把屬於自己的每一寸光陰,妥帖在內心最深處。把世事紛亂淬鍊成一份恬淡,帶著身心行走的靈魂,不偏離正確軌跡,最終抵達心靈的自由,成就美好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

感大多源自痛苦,壓抑時的靈魂大抵是最接近人生的極限。行為藝術的獨特性就在於這不是一種群體能做到的事情,它凝結了藝術家本人的經歷和想法,因為獨立所以自由。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在我眼中,世俗的條條框框無法束縛她那自由自在的靈魂,這樣一個人,浪漫,顛覆,大膽,奔放,種種特質塑造了獨一無二的她。這似乎是一個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大多數人只是在跟現在的自己交談,而她已超越了時代。提到她,除開那些具有醒世作用的行為藝術,我最愛的就是她對愛情的態度。他和她,是兩個契合的同胞,而同時,這偉大的愛也能使他們清醒的離別。最終級的愛和信任,鮮少有人做到,當然,也少有人理解,共鳴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愛就是要一直在一起嗎?不,不是的,愛到極致就是別離,是捨得。我欣賞的是她的果敢,自由,真正的不為所縛。而這些是我們做不到的,因為做不到就更添了一份敬意。

藝術是驕傲的,它不需要討好任何人,能發現它是那個人值得驚喜的事。世人常被生活瑣事磨去了耐心,認真發現,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事物也變得越來越難做到。我們需要這麼一些人來喚醒那個曾渴望自由的自己,我羨慕嚮往這種內心的升華,是一種無法言說的美妙感覺。

接觸,感受,思考,醒悟,瞭然,然後回歸本我。

很多人都想要像風一樣無所拘束,無往不前。風看上去是那麼的自由,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但是表面的自由卻往往隱藏著身不由己的禁錮,大家都知道風是怎麼產生的,物體的移動帶來了空氣的流通,才有了風,風的產生就已經決定她並不是自由的。

我們在生活中不斷的追尋的像風一樣自由的生活,很有可能給了我們更大的枷鎖,限制了我們更多的自由,就像我們小時候想要長大,覺得長大會有更多的自由,但是長大後我們發現原來小時候才是最自由的,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

追尋自由生活的我們,卻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更多的自由。

本人理解真正的自由是心不被任何人,事物,情,牽絆。比如為錢犧牲健康,犧牲人格,那麼心的自由被錢控制著。為得女人芳心不惜一切代價,那麼心就被男女之情控制著。為為獲取別人的評價認可,那麼心就被榮譽或者名譽控制著。真正的自由是心靈的解放。

自由是有條件的自由而非無條件的自由!為什麼?因為天地間的任一存在皆能被其他存在所作用,所以天地間的所有存在都是有條件的自由!此為真理!舉例說明。以我們人為例。我們每個人都能作用別人也能被別人作用。這就使得我們都能教人授人和育人,也能打人罵人和殺人;同樣的,別人也能這麼對我們。這就使得我們不能無條件的自由。

自由內心裡,似乎一直在渴求什麼,但是,究竟在渴求什麼,卻並不十分清楚。

但是,有一天,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身體卻被不想做的事情束縛著。想靜靜的思索,獨守靈魂的家園的時候,耳邊卻回想著別的聲音。在這樣的時候,最迫切的就是逃離,逃到屬於自己的小屋,自己的小小空間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聽音樂,與文字相伴,在自己靜靜的小屋裡,沒有世事侵擾,沒有人打擾之中,靜靜的思索,感悟,才發現,此時是那麼的充實,與快樂,雖然在小屋裡,卻感到身心都獲得了自由,靈魂帶著肉體,飛出了小屋,在藍天與白雲間,盡情馳騁。

於是,終於明白,內心一直渴求的,其實是自由,過一種自由的生活,在自由之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保持靈魂的完整,靜靜的思索,感悟。

一次,聽一個作家講課,他呆了許多的工作單位,許多的地方,當和那些官員在一塊的時候,在別人的眼裡,看著是風光的,但是,卻讓他感到痛苦,身體被束縛,就連精神,也被那官場表面的光鮮,而實質沒有什麼內容生活而控制,連走路,說話都得謹小慎微,於是,這樣在外人看來光鮮的生活,卻讓他感到痛苦,一心想的是逃離。當最後終於逃到別人認為不怎樣光鮮,但是,卻能讓他獲得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靜靜的思索,感受,過讀書,寫作的生活,他就感到,是那樣的幸福充實。

是啊!當悟透了人生,懂得了生命,生命在生活與歲月中,經過了磨礪,有了對生活的體驗,生命的真實感悟之後,名利都不重要,不過是過眼煙雲,是屬於別人的事情,屬於自己的,莫過於自由才是最珍貴的,在自由之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獨守靈魂的空間,不被侵擾。

在臨近假期的時候,來了領導,有意要撤掉我工作的小院,我有機會去物質條件更好的單位裡工作的機會,但是,當透過那物質條件較好的單位裡,外表光鮮的生活,而實質並沒有什麼內容,物質條件變得好了,精神卻越發的貧瘠,而在人多的地方,往往就是名利與是非的場所,在笑臉背後,充滿了明爭暗鬥,而只要成為其中的人,就避免不了會陷入爭鬥中,而時間就這樣被消耗了,而身心,也因此得不到自由,不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保持靈魂的安靜,思考,感受。更主要的是,在那外表光鮮的單位裡,其實,不過是高牆下四角的天空,生活在裡邊的人,有權的人的不可一世,有錢人的狂妄自大,文化人的目空一切,以及那份酸腐,固執,大有要同化人的思想的架勢。生活的內容,越發的貧瘠,乾癟,而只有高牆外,那村莊裡的生活,才更加的豐富,真實。

所以,當想到這些時,我的心情變得沉重。對那外表看物質條件好的單位,充滿了排斥,如果不能在村莊裡的小院裡工作了,就想著另外再找個村莊,找個小院工作,與山水相伴,與村莊相伴,感受村莊的風俗人情,和村莊裡人的生活。

沒有更好的生活,只有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沒有更好的地方,只有適合自己的地方。在沒有語言和內心能夠交流的地方,我寧願呆在鄉村的一隅,讀天,讀山,讀水,讀村莊。人最美好的生活,其實莫過於自由,在自由中,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沒有人侵擾的地方,保持靈魂的完整,安靜,去思索,感悟。

那時候,不將就,只想靜靜看風景,想忘記一切的人和事,透過一片片密密的葉子,略過一波波粼粼的水光,想把感情暫時保留,想把瑣事甩到那片湖裡,然後放肆身心,去自由,什麼是自由,難道只有奔跑才算自由,靜靜的呆滯,靜靜的不罷休的放飛思緒難道就不是自由,愛上自由,從沒規律,也從不將就。

但,那天,發現湖岸線總是忠誠得陪伴在水一邊。是啊,曾記得,過往的它多少次被忽略,多少次看晚霞孤單,卻從來沒有怨言,也從不記仇,多年後,回來了,再看那片湖,發現湖岸線還在那裡,人群卻換了一撥又一撥,依舊只有它陪伴著自己,看晚霞,聽水聲,聊往事,那時候,愛上了湖岸線,從那時開始,沿著海岸線,愛上自由,開始將就。

秋水共長天一色,人物景物開始分手,你問我,為什麼要分手,你說不出口,我也猜不透,就那樣的僵持著,一半昏暗,一半微亮,不知過了多少年,回憶裡開始多了彼此的影像,其實,一直以來,分手都沒有確切的原因,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從那天開始,沿著傍晚微霞湖光,放下過往,珍惜現在,認真開始,將就未來。

晚霞,將就那湖面;樹林,將就那流雲;而繁華將就過寧靜了麼?沒有人回答,也不需要答案,從那天開始,我就像一座小島,化作一條鯉魚,遊在水中,並馱著夕陽,遊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在那裡,開始將就,也開始自由……

莊子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從重重束縛和限制中擺脫出來,達到自由的世界。這自由是怎樣的自由,該如何獲得自由?徐復觀先生認為,莊子告訴我們的自由方式是指精神的自由,一個人身上的自由算不上自由,只有精神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無論如何,一個人要有自己的自由精神,否則就只能拾人牙慧成為別人的精神附庸,永遠活不出真實的自己,又談何自由?

普魯斯特是法國著名作家,他所開創的意識流寫作方法已經成為現代小說的一大奇觀。

普魯斯特是一個家境富裕,體弱多病,而很有才華的年輕人,他酷愛書籍和繪畫,經常出入巴黎社交場合。他有一次在療養過程中愛上了一個叫阿爾貝蒂娜的姑娘。開始遭到拒絕,後來姑娘態度有所改變,他更狂熱的熱戀著她,想將她迎娶回家,但是那位姑娘卻不辭而別,他到處尋找,最後得知她已突然死去。

普魯斯特在深感絕望之中決定從事文學創作,寫出一生經歷的悲歡苦樂。由於身患疾病,所以他幾乎足不出戶,一生都在他的病榻之上,連陽光都極少見。但是他憑藉著自己的思想在精神領地語言疆土上的自由。他在病榻上開創了意識流的寫作方法。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流派文學作品《追憶似水年華》就是這樣在病榻上寫就的。

普魯斯特因疾病被困在病榻之上,從來沒不能自由行走在繁華的世界中,但是普魯斯特有一顆自由馳騁的心靈,所以他依然能夠依靠心靈在世間飛馳。

莊子曾經就精神自由用了一個很動感的詞來表達:作馳。怎樣才能作馳呢?坐在那裡,身心不動,心靈在宇宙之間,自由飛翔馳騁,一個人的肉體是可以被擊敗的,但是一定不要給你的心靈帶上枷鎖,一個人如果能夠保持心靈的自由飛翔,那他在人間就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相關焦點

  • 心靈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當人們不再受外在的規範而制約了你的自由的時候,那麼每個人開始為自己負責。 當很多事情是來自我們自己的一種判斷的時候,那麼你出自的理由並不是「這樣做會違法,那樣做別人會抓你」,而是打從內心你想這樣做還是不想那樣做。 通過賽斯哲學思想,我們開始提倡一種心靈的運動,每個人為自己的生命來直下承擔,不是別人告訴你什麼不可以做。
  • 追求自由的最高境界——心靈自由
    同樣,一個人的心靈也需要這樣的廣闊空間,來容納思想的自由。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應該有一方屬於自己的領土和空間,一個避開世事紛擾,讓心自由飛翔的空間;這個空間的容量越大,就越能體會到自由的感覺,活得也就越輕鬆。就像我們生存的空間一樣,誰都知道,住房越大越好,所以人們才拼命掙錢想要買個大房子。
  • 真正的自由是思想上的自由
    ,通常,這個問題是大家最切身所面對的,是大家生命中每天都在進行的挑戰。所以,在今天的主題裡面,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試著找出自身的限制性信念。我的老師賽斯曾經講過有關開悟和解脫的內容。他說:唯一束縛你的,是你的思想。而真正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意思是說,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被我們的思想所捆綁。
  • 國學裡的自由精神:心靈與生命的自由
    中國古代社會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的、是禮教森嚴的,乃至使人們認為,缺乏自由,似乎就是中國社會的傳統,但這不免是一種偏見。我們今天當然在呼籲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讓每一個生命個體都能夠盡情釋放。但這並不等於說,自由在傳統文化裡就是缺失的。恰恰相反,自由,在國學裡也隨處可見。
  • 進擊的巨人:自由的渴望,奴隸的枷鎖,每個人淪為誰的奴隸
    進擊的巨人的主線劇情無論是從巨人之謎還是到如今的最終踏平島外生命篇章,始終詮釋著一個中心的主題那就是所謂的「自由」,無論是艾爾迪亞人還是瑪萊人,雖然恩怨持續了兩千年,但身處兩方陣營的人們都有著對「自由」的渴望。
  • 為什麼自由寫作能讓我們得到自由?
    每一個心靈都在這裡得到自由呼吸,被安慰、被醫治;每一個生命都在這裡飛翔著、歌唱著。寫作不再是一項無法完成的大使命,而是我們人人都可以享受的自由和幸福。當我們大家都得到自由時,才發現自己心裡有那麼多想和大家說的話!在教室裡,我看到容光煥發的臉龐,聽到同學們發自內心開心地笑——我們真是被彼此的生命感染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那麼神奇,有那麼多的故事——我們是自由寫作人。
  • 如何追求心靈自由?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用藍色寓意自由
    自由是什麼?自由的感覺又是如何?很少有人能用語言描述自由的存在。而今天這部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用藍色來描述自由,作者認為自由是憂鬱又鬱郁生機的藍色。這部電影通過朱莉的故事告訴我們,該如何追求心靈上的自由自在。讓我們跟著劇情的步步展開,一起看下去吧。
  • 進巨: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想要的自由而戰,三笠的自由是什麼?
    按照諫山創老師的說法,接下來《進巨》距離結局也不過幾章了,最後的伏筆即將收回,每個人都將收穫自己的結局,按照很多小夥伴的猜測,艾倫最後的結局或許跟三笠有關的,艾倫走向死亡,三笠是幫助他解脫的那把劍。從最新兩話134話、135話的內容來看,作者進一步強化了每個對立面想要完成的目標以及想要實現的自由,甚至還重點刻畫了一下始祖尤彌爾,或許是想通過不同的面來體現這場戰鬥的主題,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想要的自由而戰,哪一種立場能夠走到最後呢?
  • 從康德的自由,到我們的自由
    自由是個永恆的話題,從古至今最具智慧的那一群人,他們從未停止過探索。自由沒有標準答案,作為哲學裡最基本的一個概念,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康德認為的自由是不受驅使,這個不受驅使不僅是不被人驅使,而是不被自己驅使,他在那個生物科學不完善,進化心理學也尚未發展起來的時候,把基因留給我們的那些枷鎖歸類成了四種不自由的狀態。
  • 王小波告訴你,什麼是心靈的自由! (黑白先生)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說的挺好:人生三大終極目標: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心靈自由。
  • 《恐懼與自由》:戰爭過後,被恐懼裹挾的我們,獲得自由了嗎
    人類經歷過戰爭的恐懼,渴望戰後的自由。然而二戰結束了,恐懼卻並未削減,自由也未能真的實現。真正的自由,並不僅是身體能自由活動,也包括自由的心靈活動,至少能自由的表達。作者通過書寫親身經歷二戰的一些人的故事,讓讀者對二戰的認知更為具體。除此之外,回歸當下,我們該如何客觀的看待二戰,是作者想深入探討的內容。
  • 十二星座最追求自由的星座,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海闊天空這首歌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首歌帶給人們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告訴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永遠不放棄。這首歌中的自由、不屈不撓、大氣磅礴的力量激勵了整整一代人。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是啊!自由自在的生活誰不想要呢?
  • 什麼是我們的「自由時間」?
    一方面,我們在精神上渴望自己從必要勞動中脫離出來,舒緩自己緊張、勞累的精神狀態。另一方面,人們需要自由時間來思考自身,以及感受一些新鮮事物,來得到更豐富的人生體驗,以及自身充分發展的可能性。自由時間的增加,對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也有促進作用。人作為寶貴的生產資本,自身的發展,也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我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 真正的自由,是靈魂的覺醒
    要是你安住於真心,對什麼都不在意的話,就沒人能罵得了你,也沒人能搶走你的快樂與寧靜。摘自雪漠 《世界是心的倒影》自由不是逃避,不是逃開世間一切能對心靈造成幹擾的東西,而是讓一種生命本具的智慧覺醒,讓這種智慧的光明照亮你的心靈,照亮你的生命。
  • 現代人只追求財務自由,卻從未想過心靈自由
    如您在尼採譯著系列總序裡提到,這是一個物質浪漫取代了精神浪漫的時代,人們拼命工作,追求物質享受、夢想財務自由,卻從未考慮過心靈的自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閱讀尼採有什麼意義? 周國平:讀尼採本身就是對這樣一種物質浪漫的質疑。人光有物質浪漫行嗎?一個時代光是物質浪漫佔主流,這個對不對?青年人是天然的理想主義者,內心都有精神浪漫的渴望。
  • 富蘭克林:自由並不是隨心所欲,只有真正厲害的人,才能「自由」
    疫情期間,西方一直崇尚自由、民主。美國更是以世界的燈塔自稱。民眾對待戴口罩這種小事情都很難達成一致,民眾認為只要不違法犯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將此稱為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隨心所欲。什麼是真正的自由?
  • 提線木偶也渴望自由
    每天上班的路上,總能看見一隻斷了線的風箏掛在河邊的樹枝上,久久飛不走,或許斷了線的那瞬間他激動自己得到夢寐以求的自由了,誰又能想到下一秒掛在枝丫上久久離不開呢……自由是多麼讓人羨慕的一件事情啊,是我們一輩子都在追求的境界……禁錮的愛就像那根風箏線
  • 自由的使命——林海峰作品
    有些人或許以為,自由就是不受約束,散漫、無所事事,這不是我所講的自由,這是很低層次的個人活動。真正的自由,是對上天賦予生命的潛力的釋放,是我們能夠把蘊藏在我們內在的智慧與能量,完全地綻放出來,那種自由,是我們與大自然的全面融合,是歸一神性的自由。
  • 自由的使命 --- 林海峰作品
    林海峰作品一切社會文明發展的源動力,本質上,都是為了自由!有些人或許以為,自由就是不受約束,散漫、無所事事,這不是我所講的自由,這是很低層次的個人活動。真正的自由,是對上天賦予生命的潛力的釋放,是我們能夠把蘊藏在我們內在的智慧與能量,完全地綻放出來,那種自由,是我們與大自然的全面融合,是歸一神性的自由。時間的自由、財務的自由、空間的自由、思想的自由、情感的心靈自由,都是構建自由的支架。
  • 自由,是每個人乃至世間萬物都嚮往的,但它是有限度的
    自由,是每個人乃至世間萬物都嚮往的。蒲公英為了自由,它藉助風的力量飄向遠方;小鳥為了自由,它用力地揮動自己的翅膀;人類為了自由,他們利用科技和思想不斷創造更多新的事物……眾所周知,詩仙李白正是一個不想被封建禮教束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