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月明在傳統文化中尋根溯源

2020-12-03 東北網

黑龍江日報7月24日訊 清晨,叢月明早早來到了辦公室,雖然是假期,但是叢月明還是忙忙碌碌地備教案、查資料,說話間他向記者遞了一個本子,「你看,不知是有意還是湊巧,上大三時我決定報考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在本上記下的第一個目標學校就是哈爾濱師範大學。」一切仿佛命中注定一樣,將傳統文化融入叢月明的生命中,老家在吉林的叢月明將黑龍江變成難以割捨的第二故鄉。

34歲的叢月明是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從事古代文學的研究。雖然古代文學距當下很久遠,但叢月明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實現文化自信,傳統文化必不可少。「古代文學的研究是溯源,是尋根。」正是這份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堅持,讓叢月明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根溯源。

目前,叢月明主要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史課程,他的課堂史料詳實、內容有趣,在學生看來,他就像文化傳承的使者,在傳統和現代中奔走。為了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力量,叢月明從根源上查資料,力圖弄清每一個知識環節,用最簡單有趣的方式傳授知識。教學相長,這樣探究源流式的教學,也在叢月明的研究領域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他研究的「七十子文本的形成與演變」課題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應該學習、傳承傳統文化,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更多人才。」叢月明說。

相關焦點

  • 謝嘉幸:做傳統音樂應從「尋根溯源」做起
    傳統音樂,是文化的靈魂,是民族一脈相承的情感。中國的傳統音樂,就是中華民族所固有的,沒有受到外來影響的音樂,或者叫民族民間音樂、或者叫原生態音樂。      為了讓傳統音樂煥發新聲,被更多人欣賞、認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攜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聯合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民委、以及新華網、環球網等單位共同打造的「新民韻計劃」現已開啟歌曲選評項。
  • 「尋根漢源•問道漢醬」漢醬酒漢文化溯源行動在漢中舉行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劉成峰)10月21日至23日,由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尋根漢源·問道漢醬」漢醬酒漢文化溯源行動在陝西省漢中市隆重舉行。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王莉,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曾祥彬,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宗強出席活動。
  • 體驗古越文化 溯源文化之根
    原標題:體驗古越文化 溯源文化之根 昨日(7月10日)上午,紹興市外僑辦聯合紹興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共同舉辦的2018年海外華裔及港澳地區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紹興分營正式開營,來自美國、紐西蘭、加拿大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67名華裔青少年由此開啟了為期12天的紹興傳統文化體驗之旅。
  • 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
    原標題: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市圖書館徵集家譜 77個姓氏206種家譜等你尋根溯源12-17 18:22 你見過自己家族的家譜嗎?你參與過家譜的編寫與整理嗎?你見過其他名門望族的家譜是怎樣的嗎?昨日,一場「追溯家族歷史」精品家譜展在淄博市圖書館舉行,這也是我市今年全民讀書月期間的一項重要活動。
  • 《佛山武術史略》尋根溯源 展示佛山武術發展脈絡
    原標題:解讀佛山歷史文化叢書之《佛山武術史略》尋根溯源 展示佛山武術發展脈絡 武術作為佛山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呈現出燦爛多姿的風採。佛山武術歷史悠久,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佛山為何能成為「武術之城」?與其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有怎樣的聯繫?各個拳種在佛山又是如何發展的?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第二輯《佛山武術史略》一書,從佛山武術歷史溯源角度對此進行了闡述。
  • 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書法體驗助華人尋根溯源
    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書法體驗助華人尋根溯源   中新網2月20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網站消息,日前,在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為「走進中國」文化體驗活動所設計的眾多項目中,中國書法尤為受到歡迎。
  • 尋根溯源·重逢端午|與「文物加」邂逅一場奇妙的文化穿越之旅
    為積極響應中央對於創新性發展傳統文化的號召,全力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於打造上海文化品牌的發展要求,2020年6月20日,韻文博鑑公司聯合上海柒拾貳文創工作室、老祖禪堂,於上海川沙古鎮,共同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尋根溯源·重逢端午」線下活動,以文化交流為基礎,喜迎端午佳節。
  • 「正本溯源·尋根河洛」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7月啟程
    「正本溯源·尋根河洛」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7月啟程 2017年07月05日 10: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5日訊 為有效深化臺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培養臺灣未來媒體人進一步了解中原文化和豫臺淵源聯繫,河南省辦將於七月上旬舉辦「正本溯源·尋根河洛」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活動。
  • 張宗傑:追本溯源 尋根傳統文化
    猶如在黑暗中望見燈塔一樣,這讓河南省國資委退休幹部張宗傑,更加堅定了自己研究挖掘「老龍灣」的信心和決心。尋根傳統 傳承歷史為更好地緬懷先古、傳承歷史、梓萌後代、促進發展,張宗傑與西平縣炎黃文化研究會、尚金地產及焦芝崗村委、出山鎮政府領導等多次協商
  • 八閩史跡寧化溯源 「中國十大尋根基地」系列之六
    一個縣,有如此三江分流,惠及三省,不能不令人暗暗稱奇,難怪此次採風,被大家戲稱為溯源之旅。當然,這不僅僅只是就山川地理而言。在寧化,許多獨特的文化現象,許多寶貴的人文景觀,也都令人遙想「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清正與淳厚。   比如,本文開頭所引用的《如夢令·元旦》一詞,便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詩人領袖毛澤東在馬背上哼出來的。
  • 尋根溯源,敬重譜系,實為柳姓後裔源遠流長之遺風
    歷史是文化的傳承,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悠久、博大精深,先輩通過真實記錄,讓我們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從而傳承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河東柳氏這個大家族中,柳宗元一族只是其中一個分支,但也出了許多名人將相。據他為其父柳鎮寫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他家這一支七代祖柳慶,後魏侍中平齊公,官至尚書左丞。六代祖柳旦,北周中書侍郎濟陰公。
  • 袁義達:中國姓氏對傳統文化和血緣尋根的影響
    家譜主要反映的是家族存在的各種社會關係和進化中的血緣痕跡,家譜應是對中國歷史(正史和方志)的一種重要的補充。我們稱家譜為血緣尋根就是這個道理,其最重要的標誌是:家族世系清楚,每一代的歷史人物是真實的,尤其是各地分支的家譜,自開基祖以下的歷史是真實的。    家譜也稱譜牒學,是一門傳統古老的學科,其核心是姓氏和人名,是血緣尋根的一種重要文化依據。
  • 對病毒進行尋根溯源!美、英和澳大利亞專家均參與其中
    病毒的源頭也成為了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尋根溯源也成了國際關心的問題,找到病毒的源頭對於人類戰勝病毒帶來的影響有極大幫助。尋找病毒源頭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當然還需要各國科學家的積極參與和配合,這樣才能順利開展工作,才能找到病毒的源頭。
  • 尋根溯源丨為什麼尋根很難?
    有人說:尋根是生死之外的第三種本能,但是談尋根易,尋根卻很難!原因有很多,小編將原因羅列於此,希望諸位尋根人少走誤區,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翻閱家譜,特別是宗族文化濃厚的南方地區,基本上一世祖都是做官遷居南方,然後開枝散葉。一族家譜這樣正常,基本都是這樣真實性就存疑了。如朱姓皆以朱熹為先,包氏皆拜包拯為祖;王氏不是稱始祖源自琅琊郡就是出自太原郡並溯源於周靈王太子晉。
  • 牢記柳氏家規 尋根祭祖回歸傳統文化(圖)
    昨日,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位柳氏宗親代表不遠萬裡來到內江市市中區伏龍鄉,尋訪柳家洞摩崖造像、柳氏家族牌坊以及柳氏家族古墓,祭拜先人,尋根問祖。  世界姓氏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中華柳氏宗親聯誼總會創會會長柳哲說:「內江柳氏古墓群保護至今,全國罕見。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尋根問祖,不僅是找尋祖先,更是尋找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
  • 文化尋根與身份認同
    重回民族傳統與民族文化深處文化尋根是繼「傷痕」「反思」之後,對整個1980年代乃至今天都有著深遠意義的一次文學、文化與思想實踐。」阿城在《文化制約著人類》中,也闡述了文學表達和文化的深刻關係:「中國文學尚沒有建立在一個廣泛深厚的文化開掘之中,沒有一個強大的、獨特的文化限制,大約是不好達到文學先進水平這種自由的,同樣也是與世界文化對不起話的。
  • 尋根溯源丨尋根攻略!(深度長文)
    前言:如果你通讀此文,按照文章中羅列的思路去做,還尋不到根,那麼你這輩子極有可能尋不到根了。可以考慮放棄了,不然就會把遺憾傳給下一代或者帶到棺木中去。夢中每迷還鄉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從字輩中就可以發現,祖先的遷徙脈絡,就如所提到的日照丁氏,就能看出祖籍是海州,起源於武昌,在明朝初年來到日照定居。所以從字輩上就很容易將家族遷徙脈絡給梳理清晰。另外現在尋根普遍將字輩作為一個尋根的密碼比對的對象。隨便打開網頁搜索尋根。都能找到一批人留下字輩和聯繫方式。用字輩尋根其實是最簡單的方式,但是效率堪憂。
  • 尋根溯源 臺灣大學生聆聽鄭州大學教授講述「河洛老家」
    華夏經緯網7月7日 訊:「正本溯源·尋根河洛」是此次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的主題,貫穿活動始終。今天,參加活動的15名銘傳大學學生來到鄭州大學,聽取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保國以「河洛老家」為題進行演講。
  •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成語的尋根溯源中體會趣味考古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一百個成語的尋根溯源《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著者:許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唱三嘆,到底是怎樣「唱」、怎樣「嘆」的?《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語源學的角度,尋找失落在時光中的的動人典故:從「一唱三嘆」禮讚周天子的《清廟》之音,到韓壽「偷香」、貴妃「竊玉」的風流飄逸,從「八面來風」中的四季流轉,到「十惡不赦」裡的人間百態……在成語——這一古人用智慧鍛造的文字容器中,語言大師許暉以輕鬆曉暢的筆調,原汁原味、「入鄉隨俗」地展現了古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心選取的100幅古畫則如同一場以成語為名的美術特展
  • 尋根華夏文明,做有根的中國人
    書中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按照歷史時間線選取具有代表性的、能代表華夏文明的文物,即把國寶與歷史、與當時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國寶成為了解華夏文明密碼、中國社會賡續迭代的工具。從這種角度看,《神龍尋寶隊》與其說是主人公嶽小萌在大山爺爺引領之下的尋寶經歷,不如說是在故事中完成對華夏文化的歷史溯源與全面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