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溯源 臺灣大學生聆聽鄭州大學教授講述「河洛老家」

2020-12-15 華夏經緯網

7月7日,15名銘傳大學學生來到鄭州大學,聽取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保國以「河洛老家」為題進行演講。

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一行在鄭州大學合影。

    華夏經緯網7月7日 訊:「正本溯源·尋根河洛」是此次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的主題,貫穿活動始終。今天,參加活動的15名銘傳大學學生來到鄭州大學,聽取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保國以「河洛老家」為題進行演講。

    據了解,王保國教授曾多次赴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國家講授「中原文化」,今天,他以「河洛老家」為題,向來自臺灣的同學們講述了河洛地區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和成就,並從地理位置、兩千多年來的幾次人口大規模遷移等方面,詳細講述了它作為中華文化匯流之地和創新之地的歷史依據。

    王保國教授表示,演講之所以以「河洛老家」為題,是因為中華文化發端於這裡,有很多地方的人來自於這裡。他強調,我們要尋找我們的根源所在,了解我們從何處走來。了解河洛老家,對於加深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有重要的意義。

    王保國教授從鄉音、長相等方面分析,現在廣東、福建、臺灣等地人的祖先,相當一部分都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中原地區遷徙過去的。如今,每個地方的人都過同樣的節日,習俗上也沒有太大差異,這也是大家同根同源的重要依據。

    在演講的最後,王保國感慨道:雖然你們接受的教育和形成的觀點和大陸這邊不同,但是仍然要以民族大義為先,它的興旺是你們多少世代發展的依據。這次來到鄭州,應心存認同和感激:「看到我的同胞們在這裡生活得很好,我的心就踏實了。」(圖/文 張暉)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正本溯源·尋根河洛」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7月啟程
    「正本溯源·尋根河洛」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7月啟程 2017年07月05日 10: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5日訊 為有效深化臺灣青年對中華文化的認知,培養臺灣未來媒體人進一步了解中原文化和豫臺淵源聯繫,河南省辦將於七月上旬舉辦「正本溯源·尋根河洛」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活動。
  • 臺灣大學生陳家溝學太極 感受河洛文化精神
    臺灣大學生陳家溝學太極 感受河洛文化精神 2017年07月11日 09:05:26  來源:中國臺灣網
  •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 發布時間:2020-09-18 16:06:5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9月17日電 題:回望5300年!
  • 臺灣攝影師在洛陽的尋根之旅
    來到洛陽城,記者聽到一個「河洛郎」——臺灣攝影師梁玄的尋根故事河洛文化研究者徐金星說。祖籍福建、生長在臺灣的梁玄北上尋根,在洛陽不僅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心安,還產生了奇妙的故地神遊之感。「來到洛陽有一種熟悉感,好像很久以前在這裡生活過。」梁玄興奮地說,「在漢魏洛陽故城、汝陽縣雲夢山及雲夢洞中,我找到了與內心的連結,感受到腦海中的意象。」
  • 尋根中原,老家河南
    這些特有的姓氏文化資源,使河南成為華夏兒女魂牽夢繞的尋根聖地。姓氏學家謝均祥在《河洛文化與中華姓氏起源》一文中統計,在《中華姓氏大辭典》中,共列有11969個姓氏,註明來源於漢族的姓氏有4820個。而在這4820個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個,佔總數的38%。其中按人口數量排在前120位的大姓共佔漢族人口的90.11%。
  • 叢月明在傳統文化中尋根溯源
    一切仿佛命中注定一樣,將傳統文化融入叢月明的生命中,老家在吉林的叢月明將黑龍江變成難以割捨的第二故鄉。34歲的叢月明是哈爾濱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從事古代文學的研究。雖然古代文學距當下很久遠,但叢月明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要實現文化自信,傳統文化必不可少。「古代文學的研究是溯源,是尋根。」
  • 臺灣大學生大陸「文化尋根」 稱閩南語幾乎一樣
    中新社漳州4月4日電(張羽 王欣)4日上午,「2013閩南文化尋根之旅」在漳州師範學院啟幕。來自臺灣明道大學、屏東教育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大葉大學的24名師生將在此次為期5天的行程中,遊學漳州,領略閩南文化魅力。臺灣代表團3日下午經廈金「小三通」航線,轉乘大巴抵達漳州。「昨晚剛下渡輪時,就發現這裡與臺灣有許多不同,覺得很新鮮。」
  • 上虞家譜協會聆聽臺灣修譜專家講座
    2018-11-17 17:4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金偉11月16日上午,紹興市家譜協會上虞分會一行人專程趕赴紹興博物館,聆聽臺灣修譜專家郭謙賢的《族譜中常見的謬誤》講座,參觀紹興市家譜家訓族規文化展。
  • ——「河洛古國」文明溯源
    新華社鄭州9月17日電題:回望5300年!——「河洛古國」文明溯源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擁有杜甫故裡、北宋皇陵等「家底」的河南鞏義,又新增一處引以為傲的文化地標——「河洛古國」。有專家稱之為「黃河文化之根」。
  • 臺灣學生少林寺學習「功夫」 感悟禪宗文化
    臺灣學生少林寺學習「功夫」 感悟禪宗文化 原標題: 少林寺門前合影留念   中國臺灣網7月7日登封訊 (記者 黃露佳)「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
  •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新華社鄭州9月9日電題:「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來到洛陽城,記者聽到一個「河洛郎」——臺灣攝影師梁玄的尋根故事。尋根的人很多,像梁玄這樣著迷的極少。他放棄了臺灣的工作,在洛陽逗留達半年之久,每天流連於各種歷史古蹟間。
  • 河洛文化與臺灣文化的淵源關係
    其中陳、林、黃、鄭的根源均在中原河洛—陳姓源於河南淮陽;林姓源於河南衛輝;黃姓源於河南潢川;鄭姓源於河南滎陽。因而許多臺灣同胞已不滿足於到廣東、福建尋根了,他們不遠千裡萬裡漂洋過海來到中原河洛尋根。故而海外華僑,臺灣和香港同胞稱自己為「河洛郎」,稱自己所運用的母語為「河洛話」者大有人在。臺灣同胞潛湧奔流的「思鄉熱」和勃然興起的「尋根熱」,有力地證明了作為炎黃子孫的臺灣同胞一片真摯深沉的愛國愛家之心,正是這種愛國愛家之心把臺灣和大陸、和中原緊緊地連在一起。第二,臺灣同胞中大多數人所講的閩南語或「客家話」源自於「河洛話」。
  • 我是臺灣河洛人,查證才知道原來是古代的中原漢人
    再對照世系,發現大多數先祖都是由光州固始入閩,結合歷史典籍、考古新證、家譜族譜、地名對照、方言尋根、民俗探源等,可以得出臺、閩、豫1000年以前是一家的結論。1981年4月22日《河南日報》發表了廈門大學著名方言專家黃典誠教授的文章《尋根母語到中原》。
  • 「尋根漢源•問道漢醬」漢醬酒漢文化溯源行動在漢中舉行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劉成峰)10月21日至23日,由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尋根漢源·問道漢醬」漢醬酒漢文化溯源行動在陝西省漢中市隆重舉行。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王莉,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曾祥彬,貴州茅臺醬香酒營銷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陳宗強出席活動。
  • 臺灣姓氏宗親團紛紛來豫尋根參訪
    (臺灣潘氏宗親到鄭州尋根)    4月18日,臺灣潘氏宗親一行來到鄭州市地方史志辦公室,查找潘氏的姓氏起源資料,尋找潘氏發源依據。    臺灣潘氏宗親總會秘書長潘金嶧說,多年前在臺灣自家祖墳墓碑上發現,潘姓來自「榮陽」,後來通過讀書學習和來大陸交流,才知道自己是「河洛郎」,祖籍河南。尤其是來到河南後,才知道「天下潘姓,根在滎陽」,這也糾正了祖碑上「榮陽」的錯字。根在這裡,我是中國人,「兩岸一家親」。他表示,回臺北後,將收集臺灣潘氏族譜捐獻給鄭州市地方史志辦公室收藏,用于姓氏研究。
  • 「尋根河洛 文化傳承」 他們在2019兩岸聽障青年夏令營結下深厚友誼
    8月18日下午,以「尋根河洛 文化傳承」為主題的2019年兩岸聽障青年夏令營閉營儀式在鄭州豐樂農莊舉行。此活動已連續舉辦兩屆,受到了兩岸營員的廣泛好評。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副主任楊文濤、鄭州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剛良、原鄭州工程技術學院特殊教育學院院長孟繁玲、聾藝畫廊董事長宋巍巍以及來自海峽兩岸的聽障青年學員、志願者等參加了閉營活動。
  • 第三屆中原根親文化節:海內外千餘人士河南固始尋根問祖
    新華網鄭州11月9日電(記者陸歡 魏莘姜亮)9日上午,來自美國、南非、馬來西亞等13個國家和臺港澳地區以及福建、浙江等20多個省市的1000多名華夏子孫聚首河南固始縣,參加第三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尋根唐人故裡。
  • 2019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營長沙開營
    湖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蘭香(左)向臺灣主持人、研學營名譽團長黃智賢授營旗。 曹雄 攝中新網長沙7月7日電 (劉著之)「湖南是我曾祖父的老家,參加這次湖湘文化研學活動也是回家,我很期待。」臺灣大葉大學畢業生趙珮慈表示,如果發現有合適的機會,她會考慮在湖南發展。7日,「2019百名臺灣大學生湖湘文化研學營」在位於長沙的湖南中醫藥大學開營。湖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黃蘭香,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紀斌,臺灣主持人、研學營名譽團長黃智賢等出席開營儀式。開營儀式後的「嶽麓講壇」上,來自臺灣的營員們認真聆聽嘉賓演講。
  • 河洛郎的別樣鄉愁
    來到洛陽城,記者聽到一個「河洛郎」 ——臺灣攝影師梁玄的尋根故事 文字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尋根的人很多,像梁玄這樣著迷的極少。
  • 全球客家郵報社社長:「根在河洛」,臺灣客家人的共識
    洛陽網6月7日訊 臺灣和洛陽血脈相連,臺灣人是咱們的「親戚」。 5日,臺灣「中國廣播公司」客家頻道主持人、《全球客家郵報》報社社長李純恩先生,在臺北縣淡水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臺灣客家文化源自歷史悠久的河洛地區,從「尋根文化」上說,和洛陽等中原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