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書院教育模式 促進現代與傳統教育融合 ——京城學者舉行紀念...

2020-12-17 今報網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9月28日,是中國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年紀念日。為紀念這位「萬縱之聖」、「天之木鐸」,京城學者當日相聚一堂,隆重舉行祭孔拜師儀式暨教育模式研討會。

  弘揚傳統文化,復興民族之魂,解讀治國之大經,立身之大本,化育之大理,天地之大德,是學者的襟懷,師者的嚮往。京城文化學者閻雨老師率眾弟子禮拜孔子,傳承文明,啟智求真。中國沙畫創始人、著名沙畫藝術家蘇大寶先生表演《古韻千秋》《信仰的味道》等名作。伴隨著悠揚的古樂,海內外書畫藝術名家捐贈墨寶致賀,以多種形式表達對古聖先賢的崇敬之情。

  北京大學黨委原常委、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晏智傑教授在致辭中指出:悠悠中華,立言傳教,「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既是師者授業解惑之職,亦是學者傳承文脈之責。古人之教,禮樂並重。祭孔拜師,研習「為人之道、為學之方」,延續傳統,傳承國學,推動文化復興,堅定文化自信,立身齊家,經世報國,服務社會,彰顯出中國特色的價值關懷與人文精神。

  京城文化學者閻雨老師在致辭中提出:天地君親師,師道尊嚴。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斯文有傳,學者有師。」「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為有守,學必有師。」私學之風,舊學新知,文脈傳承,悠悠千載,未有停歇。書院是私學之興,新思想之源,是中國人難以磨滅的文化印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場,國學回歸大眾日常生活,與社會形成良性互動。

  「溫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禮」為儒家治學之道。隨後舉行了簡潔而莊重的拜師典禮。眾弟子向閻雨老師呈拜師帖、行拜師禮、敬感恩茶、奉六禮、誦讀門規等,締結師生關係,一一再現古人尊師重道、明禮求學的精神。

  弟子代表德沛在發言中表示,閻雨老師待人待事寬厚宏通,學養深厚是每一位弟子的榜樣,因緣際會遇此良師,收穫頗多。追隨老師研學,公益遊學,每一次都是獨特的體驗。在師生教學相長中,堅定信念,解讀大道之本,取勢、明道、優術,反省用人之道、自省之道、實踐之道、修行之道、固本之道,為中華文化慧命添柴加薪,師生學子彼此砥礪,擁有許多感動、喜悅與驕傲的瞬間。未來更要在治學和工作中將自我道德完善的人文追求與經邦濟世的社會關切結合在一起,追求真知,提升認知,感悟國學的精髓和真諦。

  致廣博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中國書院教育模式是中國古代教育的典範,與官學平行的私學模式,集教育、教學、研究於一體,兼具有修書、編書、藏書、傳書等多種社會文化功能,無論是從書院發展起源的角度,還是從它的思想制度傳承方面,都對我國文化教育、學術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在文化復興的偉大時代,更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

  舊學新知,大雅扶輪,文脈傳承。此次拜師儀式是探索現代教育與書院教育的融合之舉,繼承、發揚中國古代優良的私學教育傳統,又在此基礎上有所突破。面向社會辦學,借鑑傳統書院教學模式,傳播學術研究成果,發展學術思想,研究和教育相結合,弘揚國學,應用於現代管理實踐。經世書院設立「講會」制度,重現「百家爭鳴」精神,不拘泥於一家之言,不拘泥於書齋,注重與學員交流互動,現場教學,文化遊學,打破門戶與地域限制,躬行踐履,教學相長、有教無類,以講說、啟迪、點化等多種形式培養尊師愛生的優良傳統,激發學術創新與服務社會的書院潛力,孕育書院落拓不群的鮮明個性。

  經世書院將推出系列公益課程,恢復古代的會講教學模式,尤其是著力於傳承國學菁華,更具個性化,注重心靈教育、倫理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素養教育,表現出獨立、自主、開放、創新等諸多可貴精神,在遊學現場擴展思路,結交良師益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現代教學之不足,以求相得益彰,在中國文化教育領域必然是一道舉足輕重而又幽雅獨特的風景。

  北京大學黨委原常委、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原院長晏智傑教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歷史學家夏家駿教授、北京大學黨委教師工作部副部長、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宇文利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史系主任周建波教授、北大經濟學院西南分院院長助理陳昕、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博士後導師、啟迪數字學院執行院長洪振挺教授、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留建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周建濤副教授等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社會賢達等80餘位嘉賓出席本次活動。

有新聞想爆料?請登錄《今報網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撥打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登錄東方今報官方微信、微博(@東方今報)提供新聞線索。今報網商務合作招募中,誠邀合作夥伴,聯繫郵箱:jinbw2004@126.com。

本站部分內容系網際網路轉載,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復興書院教育模式  促進現代與傳統教育融合
    9月28日,是中國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年紀念日。為紀念這位「萬縱之聖」、「天之木鐸」,京城學者當日相聚一堂,隆重舉行祭孔拜師儀式暨教育模式研討會。
  • 書院文化如何「對接」傳統與現代
    劉淮宇攝(中新社發)  探索恢復「書院文化」  隨著復旦大學在2011年新學期宣布,將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在個別學院試點四年書院制。「書院」這個詞語又一次走進公眾視野。  今年9月,蘇州大學開始試行「書院制」的全新管理模式。在蘇州大學古樸的鐘樓禮堂前,該校「敬文書院」的首批111名大學生日前在這舉行了開學典禮。
  • 書院人 | 杜華偉:當代書院傳統文化教育發展建議
    當代書院應該努力繼承古代書院精神,成為研究與傳承儒家文化的機構、培育中華文化基因的空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道場,成為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陣地。當代書院的價值在於提醒改造現代教育,克服體制教育功利化、工具化、短視化的弊端,真正落實涵養心性、陶冶性情、變化氣質的成人教育。
  • 傳統書院如何與現代教育相融-光明日報-光明網
    民國以來,懷抱儒家理想的知識分子如梁漱溟、馬一浮、錢穆等人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先後興建過如勉仁書院、復性書院、新亞書院等,以期延續傳統書院的命脈,但這些書院文化的星火與現代學校教育的強光相比已顯得極其微弱。
  • 海內外專家學者西安研討高校現代書院制教育
    海內外專家學者西安研討高校現代書院制教育 2017-07-21 20,來自英國牛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等高校及50餘所內地高校的450餘名專家學者、書院師生,聚焦「現代書院內涵與通識教育」,圍繞通識教育與教學方法研究等展開研討。
  • 「中國傳統文化與通識教育研討會」在嶽麓書院舉行
    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通識教育緊密結合,實現良性互動?1月2日,由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和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傳統文化與通識教育研討會」在嶽麓書院舉行,來自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同濟大學、湖南大學的二十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嶽麓書院,圍繞相關主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討論。 開幕式上,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教授代表嶽麓書院致歡迎辭。
  • 書院的興衰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最為典型的是封建社會中後期的書院的發展。  書院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種綜合型、多層面的文化教育組織模式,是集教育、教學和研究於一身的教育機構,兼具有修書、編書、藏書、傳書等多種社會文化功能。它萌芽於唐,興盛於宋,延續於元,全面普及於明清,清末改制為新式學堂,延綿1000餘年。
  • 陽明心學如何應用於現代書院教育?專家學者發表演講
    2019-05-19 15:2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阮帥5月19日上午,第三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示良知——良知之教與書院·教育」分論壇在紹興舉行。在分論壇上,來自江西鵝湖書院、三智陽明研究院、北京四海孔子書院等全國各地書院的專家、學者們紛紛站上臺前,向大家分享、交流書院教育的經驗和心得。據了解,書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如今,書院教育之風再度興起,其中大多是國學培育、書畫交流之所。
  • 紀念孔子誕辰2571年禮樂祭孔典禮在北京四海孔子書院舉行
    9月28日,農曆八月十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二五七一年禮樂祭孔典禮在北京四海孔子書院同園論語堂舉行。活動由兩岸師友共同策劃,合作推動,並由四海孔子書院師生集體呈現。受邀作為觀禮嘉賓參加本次活動的領導、學者、社會師友等100餘人齊聚四海孔子書院同園論語堂祭孔活動現場,親身感受這場富有教育意義的禮樂典禮,共同緬懷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 理學·湘學·嶽麓書院——嶽麓書院國學院院長朱漢民談嶽麓書院的學術傳統與教育傳統
    朱漢民:傳統上,學術往往與教育一體不分。如先秦諸子與春秋戰國民間私學、兩漢經學與漢代太學均有密切關聯。兩宋出現了復興儒學與建構理學的思潮,推動了學術思想轉型、文化教育推廣,可以說宋代儒學重建與宋代書院崛起是同步發生的歷史現象。新興的理學思潮推動了書院教育的進一步興起,而充滿活力的新興書院則促進了理學思潮的大發展。
  • 第四屆海峽兩岸青少年國學教育論壇在北京湯用彤書院舉行
    」在北京湯用彤書院隆重舉行。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張雙鼓教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任大援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張耀南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黃德海教授來自各地的文化界、教育界、中醫界、經濟界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匯聚本次論壇,共話、共研、共論兩岸青少年國學教育發展之路。
  • 中國書院學會五屆年會暨尼山聖源書院成立十周年紀念會在泗水舉行
    2018年10月12日至14日,中國書院學會第五屆年會暨尼山聖源書院成立十周年紀念會在山東省泗水縣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書院學會和尼山聖源書院聯合舉辦,來自海內外的書院代表、專家學者、國際儒學聯合會領導和濟寧市、泗水縣領導以及新聞媒體、文化、企業界人士等150餘人參加了會議。
  • 祭孔拜師儀式暨中國管理思想學術報告會在京舉行
    為紀念這位「萬縱之聖」、「天之木鐸」,是日,祭孔拜師儀式暨中國管理思想學術報告會在京舉行。弘揚傳統文化,復興民族之魂,解讀治國之大經,立身之大本,化育之大理,天地之大德,是學者的襟懷,師者的嚮往。京城文化學者閻雨老師率眾弟子禮拜孔子,傳承文明,啟智求真。中國沙畫創始人蘇大寶先生表演《古韻千秋》《信仰的味道》等名作。活動現場古樂悠揚,筆墨飄香,書畫捐贈致賀等儀式表達了眾人對古聖先賢的崇敬之情。
  • 專家學者為考亭書院發展支招
    它實際上是國學復興的一個反應,這也是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需求。」中國書院學會會長、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漢民認為,考亭書院不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遺產,而且還具有很強的文化生命力,「要把考亭書院與現代大學結合起來,將書院文化轉化為現代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恢復其教育、學術功能,為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人才培養發揮積極作用。
  • 書院之精神遺產與當代復興
    光緒二十七年(1901)七月和八月,朝廷下令廢除八股文考試,將全國省會書院改為大學堂,府和直隸州的書院改為中學堂,州和縣的書院改為小學堂。至此,中國傳統官辦教育體系被全國性的現代學校系統所取代。 ● 中國傳統書院制度雖被現代教育系統所取代,但自20世紀初以來,一直不斷有學者重申傳統書院的價值,認為與現代教育機構相比,傳統書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 傳道而濟斯民:書院教育的記憶與傳承
    一千多年來,諸多高水平的教育家、思想家匯集在以嶽麓書院為代表的湖南古代書院,其中不乏大師級的人物,被稱為「一代學者宗師」的張栻,「歷數唐堯千載下,如公僅有兩三人」的朱熹,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都與此地有著不解之緣。從唐末到二十世紀初,湖南省的書院弦歌高奏,興學不斷,其輝煌能夠持續如此之久,不禁引人深思。大浪淘沙,教育制度幾經變遷,湖南省仍有諸多書院值得一遊,值得去傳承與探究。
  • 山東建設現代新型書院弘揚傳統文化
    山東建設現代新型書院弘揚傳統文化 2014-11-26 23:47:59陳倩倩 攝   中新網濟南11月26日電 (陳倩倩)「通過圖書館+書院這種模式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種有力且穩定的方式。」26日,在濟南大明湖畔舉行的山東省尼山書院會講活動上,幾位傳統文化學者對「圖書館+書院」模式的現代化新型書院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作用上給予充分肯定。
  • 走在復興路上的中國書院
    由國際儒學聯合會和湖南大學主辦、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承辦的國際儒聯第四次儒學普及工作座談會在此間舉行,並首次將話題聚焦於「書院與現代教育」。  毛澤東:「取古代書院的形式,納入現代學校的內容」  今年9月14日,將迎來書院改制110周年。110年前,清廷一道詔書,將書院改為西式學校,書院制度在中國戛然而止。此舉得耶?失耶?
  • 西安市鄠邑區詩詞楹聯教育基地終南山甘泉書院授牌儀式今日舉行
    西安市鄠邑區詩詞楹聯教育基地終南山甘泉書院授牌儀式今日舉行。書院羅慧老師致歡迎詞並主持活動。儀式上,終南山甘泉書院李品紅老師代院長馬建戶先生介紹書院創建詩詞楹聯教育基地工作開展情況;鄠邑區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李黨紅宣讀授牌決定。據悉:2018年以來,書院能一直堅持不懈的開展詩詞經典誦讀、普及詩教工作、為擦亮鄠邑區詩詞楹聯之鄉文化品牌而不懈努力。一是認識到位,高度重視。
  • 繼百年書院神韻,元音小學奏響現代教育樂章
    「追求淳」:致力營造「人文、淳和的校園氛圍」,搭建「質樸、友善的家校關係」,促進「文明、純潔的社會秩序」,實現學校教育的社會功能。承百年書院淵源,立現代教育風範,創未來學校景象元音小學根植中國書院教育精神,深入挖掘書院文化內涵,承繼並創新格物致知的治學傳統,汲取「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的天府文化特質,傳承正直、高尚的元音書院精神,開拓現代書院學子應具備的智慧與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