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積德行善,這兩件缺德事,千萬不要幹!

2020-12-03 騰訊網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人生一世,做人是一個大學問,無論到什麼時候,我們都要以積德行善的心態面對周圍的人和事。

晚上沒事,來到家附近的寺廟找這裡的東林住持聊天,大師給我泡上一杯大紅袍,茶色清澈,味道香濃。

我們邊喝茶,邊聊起了這個關於人生的話題,尤其是如何做人。

大師說:「人生就好像這杯濃茶,顏色清澈中呈現著理智和成熟,味道香濃中飄蕩著圓滑的味道,知道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該做的,人生方能萬順,尤其是這兩件缺德的事情千萬不要做,往往人生福澤。」

聽完東林大師的話,我在回家的路上反覆的思考,感覺非常有道理,人生一定不要做有損陰德的事情,於是把大師的話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醍醐灌頂:

第一件缺德事:擋人財路,斷人活路,易招禍端

東林大師說,人生在世活著是每個人最基本的要求,而生存的法則就是要有生財的門路,如果擋著別人唯一生存的財路,逼得別人狗急跳牆,容易招惹禍端,也是極其缺德的事情!

人生中每個人最應該堅守的底線就是自己的生存的路,如果這條路被別人動了,那就是極為缺德。

但是,人生中總有這樣兩種情況,一個人老實人在單位老實本分的上班,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因為工作踏實出眾,而被領導賞識,這時就有些人嫉妒眼紅,用一些下三濫的手段阻止和詆毀,甚至不惜在領導面前使出各種手段,最後不但影響你的升職,反而連本來的工作也丟了,連基本的生存道路都被那你擋住了。

可想而知狗急了也會跳牆,這種人到處樹敵,往往會招惹事端;還有一類生意人,往往是掌握了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從而利用這種不光彩的手段卡住別人的生意財路,讓他人沒有生意可做,斷了他人的財路,等於把別人逼上死路,缺德事情做多了,早晚會有報應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因此,人生一生要到做善事,千萬不要做缺德的事情,尤其是擋人財路的事情,往往會招來禍端,到時不但自己沒有得到好處,反而可能自毀人生。

第二件缺德事:毀人婚姻,破壞他人家庭

東林禪師說,家庭幸福是每個人一生追求的目標,尤其是夫妻感情好,往往人生和美,但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破壞他人婚姻,那就是極為缺德的事情。

人生中有兩件破壞他人家庭幸福的事情,一定不能做,第一件事,當一對夫妻之間因一些小事而鬧矛盾或者吵幾句,作為朋友的你儘量要勸和別人,不要火上澆油,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如果因你的言語不善,而導致他人離婚,那你就是千古罪人,特別是生活中有些親戚作意。

比如姐姐和姐夫鬧矛盾,妹妹弟弟哥哥都要上來攪和一下,還沒弄明白青紅皂白就向著自己的姐姐,最後讓一個家庭分道揚鑣,這就是極為缺德的事情;第二件事,有些男人有點小錢喜歡花天酒地,見到漂亮女人就想去搭訕,尤其是勾當別人老婆,往往破壞別人家庭,還容易招來禍端。因此,做人千萬不要做這個缺德的事情,堅守做人的底線,方能人生順遂,福澤不斷。

朋友們,聽了東林大師的話,你們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評論和轉發。

聲明:圖片來自網,如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作者原創,抄襲洗稿必究

相關焦點

  • 多行善事、多積德,人生有七件事千萬不要做
    不要因為昨天行善而今天仍受苦就怨天尤人!也不要因昨天作惡今天未見惡報就誤認為因果不為律,世上一切都在變,只有因果律永恆不變!一切言行舉止,請先問問自己的良心,再付實施,那是對自己負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通通要報!多行善事,多積德!天佑善心人!就在今天,請放下惡念,開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少些貪念!必有它吉!
  • 多行善事,多積德!人生七件事千萬不要做!
    不要因為昨天行善而今天仍受苦就怨天尤人!也不要因昨天作惡今天未見惡報就誤認為因果不為律,世上一切都在變,只有因果律永恆不變!一切言行舉止,請先問問自己的良心,再付實施!那是對自己負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通通要報!多行善事,多積德!天佑善心人!
  • 生活中,做好這兩件小事,每天都是在行善積德,好運相隨!
    生活中,做好以下這兩件小事,每天都是在行善積德,好運相隨!第一件事:舉手之勞的事多做在佛學中,有一種行善的行為叫做布施。第二件事:多給人微笑人們常說伸手不打笑臉人,而微笑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隨著年齡的增長,成年人因為背負著非常沉重的生活壓力,漸漸的臉上也會少了很多的笑容。有些人甚至時刻板著個臉,一副別人欠他幾百萬的樣子。而板著臉的人,外表看上去非常的尖酸刻薄,這樣很難友善對待周圍的人。
  • 人生要積德行善,往往兩種善不一定積德,要擦亮眼睛
    我說,這個社會上看到很多善良的人生活過得並不好,而有些作惡的人卻歌舞昇平,這是為什麼呢?東林大師聽後說道:「人生本該行善積德,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一個善良的人往往等時機來臨的時會獲得福報,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會被肯定和認可的,對有些人的善未必是好,因此,往往在我們行善的時候要注意有兩種善是不能隨便行的,否則是害人害己,徒勞心力」。
  • 王熙鳳不信陰司報應,為啥對劉姥姥行善積德
    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鑑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閨閣?女若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風流雋逸作姽嫿,《胠篋》《南華》湊《莊子》!而《紅樓夢》故事裡,饅頭庵的靜虛老尼姑為了錢財,要破人婚姻,請求王熙鳳幫忙,王熙鳳卻覺得「這事倒不大」,後來被對方一激,更是發了興頭,說道:  「你是素日知道我的,從來不信什麼是陰司地獄報應的,憑是什麼事,我說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銀子來,我就替他出這口氣。」
  • 人為什麼要行善積德?
    這就是大家知道的「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全部都報。」 每一個人都想得福報,兒女都好,都有前途,父母長壽,怕兇事橫禍降臨自己的身上和家中。一個人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得燒香拜佛,做行善積德之事,不做損人利己的壞事。但是大多數人,並不知行善積德的真正好處的偉大意義。燒香拜佛、行善積德的好處。
  • 佛說:為什麼要行善積德
    行是行為,善是無私,行為的無私就是行善,積德是行善的必然。行善可以改運,家族興旺發達,你留財富給子孫,子孫未必能守得住;你留書本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 最好的是積德,積功累德,你的後代一定有好的果報。最好的養生,是去行善積德。
  • 香港鼎益豐:行善積德,才是最好的發展動力
    香港鼎益豐指出:在鼎益豐隋廣義的帶領下,集團以「道德」為精神核心,踐行「興業濟民,普利大眾」的使命,其實這也是隋廣義帶領著鼎益豐員工行善積德的表現,因為他認為,企業要想長久發展需要企業及其所有成員的善行善念及德行。有人說:「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
  • 積德行善準沒錯,尤其是做了這3件好事,福運無窮
    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無德無物,有德便有財,無得便無財,因果循環,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舉頭三尺有神明,積德行善準沒錯,尤其是做了這3件好事,福運無窮。一、心存善念便是修福的開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天不會偏袒任何人,也從不虧待善良的人。
  • 做人,不要與天爭,不要與善爭,爭不過
    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天理。人生,起起伏伏,千變萬化,再好的機遇,再多的算計,都敵不過天道和規律。沒有人可以逾越,沒有人可以顛覆。行善必有好報,行惡必得惡報,人永遠爭不過天,惡永遠贏不了善,這是天意,也是人性。
  • 行善積德,為子孫帶來好的果報
    行善有二種力量,一者福德,一者功德!行善積德是改變命運和運氣的關鍵之一。生命的種子如果沒有德水澆灌,就開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沒有德水注入,就會幹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說行善要隨緣,不要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報,這樣得到的福報就多。行善不一定要用金錢,一個人如能勸人改過遷善、啟發別人智慧或良知、擔任義工、照顧病老、鼓勵安慰別人、鋪橋造路、維護環保,甚至時時心存慈悲、面帶笑容,去孝順父母,去善待一切眾生(包括人與動物),則這些都要比單純的捐款更具功德。
  • 人行善積德時,鬼神不能侵!
    修行先要有見地,見地要高,色身的目的就是用來借假修真,是用來修行成就的。你看禪宗說的,不要太刻意臭皮囊,找到臭皮囊裡面的東西才是真的。身體壞了,再來過,下輩子再來投胎做人。而投胎再次做人的先決條件,就是你身心的功夫,必須修心修善。大家要明白,最好的養生,是去行善積德。你去做了善事,你再來去打坐,或者去吃飯,都覺得特別香。生而為人,是讓人能行善積德,覺悟生命。
  • 奶奶說積德行善,才有好報
    融入在我們血液裡,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是奶奶教我們怎樣做人處世。奶奶信奉神明,遵循傳統中國人的生活理念:「拜天謝地,遵紀守法,敬黨愛國,紀念祖先」。她認為這才是做尋常百姓的本分。每到傳統節日和祭祀祖先的日子,奶奶虔誠的態度、莊重的神情感染著每個家人,奶奶是在祈求神明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 「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此,人生在世,要敬畏因果,多行善積德。行善積德是為自己謀福,也是利益子孫後代。人生沒有福德,就會感召苦果。所以,南山老人說:「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這4件事,折損陰德,別再做了,那麼,南山老人所說的這4件事究竟是哪4件呢?第一:殺生,造「殺業」。
  • 10句行善積德的警示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積德!
    10句行善積德的警示名言!人生第一是行善積德!一、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語出《尚書·周官》。行善積德,就會心曠神怡,一天比一天顯示得快樂和美好;作假欺詐,就要費盡心機,反而一天比一天顯示出漏洞和拙劣。這句話指出了做好事和做壞事對人的品德發展和身心健康的不同影響。後來有成語「心勞日拙」,指有的人說謊話、做壞事,費盡心機,不但沒能得逞,反而越來越陷入困境。二、見殃而能為善,則禍不至。
  • 【積德行善】為子孫積德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人能升官發財,那是他祖上積德了」;「哪家子孫這麼出息,真是祖宗有德」。這樣的書一寫成,禍害就發生了——因為這部書形容奸盜之事唯妙唯肖,令不明因果的讀者,很容易生出非法、非份之想,邪說流毒不知害了多少社會青年!因此惡報現前,他的子孫三代都是啞巴,足見積德之重要。 我們要知道,一家人以老人為根,根壞了,枝葉也不可能繁茂。那麼老人如何使一家興旺呢?很簡單,就是要多行善事,廣積陰德。一方面可以給自己消災免難,另一方面可以為子孫培植福德,廣利後世。
  • 行善積德,福自天來
    人生在世,只有重德行善,才會有福報。從前,東京有位焦公,因為焦家已經三代沒有嫡嗣了,於是他以到各地經商為名,遊歷各地名山,四處尋訪高人,希望能知道此事的因果。老僧告訴他說:「有三個原因,一是祖宗沒有積德,你自己也沒有積德;二是夫妻年命可能犯了禁忌;三是不知保養精神,妻妾血寒。」焦公說:「自身沒有積德,夫婦年命都能明白,但妻妾血寒有什麼辦法治呢?」老僧說:「不難,你要先修德後修身,三年後你再來這裡,我會傳授你藥方的。」回去以後,焦公時時行方便,處處積陰德。
  • 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積德行善
    說到看書了,許多人都有在看,可能遍數看了很多,實際上不見得真正的理解了書中內容,我們在看《了凡四訓》時候,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就是說我們要認真仔細的去讀,要達到真實搞懂意思,作者可是在生活中做到之後才寫了這本書,就是說我們需要去實踐,袁了凡先生通過自己行善得到落實,實實在在的改變了命運,其實這本書並不是他想獲得流芳百世才寫的,最初只是給他子孫的家訓,經過若干年以後,流傳到外界現在我們才能知道。
  • 青島膠州"行善之屋":讓行善積德成為一種習慣
    當時在膠州市中雲街道高州路社區,組織志願者成立了「行善之屋」,用於幫助有需要的居民。近日,記者採訪時看到,擺放整齊的物品旁邊放著紙條,上面寫著:「有適合您的,請隨意取用!」據負責人介紹,兩年多來共收到居民捐贈的羽絨服、內衣、手套等衣物600餘件,各類圖書、本子等家庭閒置物品200餘件。居民在能夠輕鬆行善的同時,也使行善積德成為了一種習慣。
  • 為什麼積德行善會改變人的運氣、命運?
    行善伴隨著思維的改觀和投射,天天行善就能改變自身思維、氣場等看不見的東西,狐朋狗友遠離,一切好的事物逐漸靠近。行善積德,心情舒暢。積德行善,在行善的時候,福報就已經來了。呂祖說:做三千件善事不用修煉就可以成仙,就是這個。這是善。什麼是德呢?不是倫理道德的意思。這個解釋起來相當費勁。在這裡可以簡單理解為陰數。這個陰有隱藏的意思,不是鬼神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