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或許可以用來治療感冒

2020-12-15 99健康網

  美國學者的一項隨機、雙盲、對照試驗表明,對於普通感冒患者來說,與給予藥物治療相比,不給予藥物治療有延長病程、增加疾病嚴重程度的趨勢,進一步分析表明,無論給予含紫錐菊(echinacea)成分的藥物還是安慰劑,均可使感冒患者的病程縮短、症狀減輕。這篇研究發表於最近一期的《家庭醫學年鑑》[Ann Fam Med 2011,9(4):312]雜誌上。

  研究的設計及幹預流程如右圖,結果顯示,未給藥組、盲法安慰劑組、盲法紫錐菊組及非盲法紫錐菊組患者的平均病程分別為7.03天、6.87天、6.34天、6.76天,這4組的平均疾病嚴重程度積分分別為286分、264分、236分、258分。在亞組分析中,盲法安慰劑組與非盲法紫錐菊組患者的病程及疾病嚴重程度均無顯著差別。

  用藥中的安慰劑效應不容忽視

  首都醫科大學 顧湲

  這是一篇很有趣的報導,反映普通感冒治療中安慰劑效應問題。閱後感到幾個方面值得討論。

  對於普通感冒這類自限性疾病,目前不存在對因治療方法,所有藥物基本上屬於減輕症狀。因此醫生在處方時,一定要注意適應證與避免副作用。

  安慰劑效應是1955年由比徹(Beecher)提出,他對9種疾病進行共15次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發現「安慰劑效應」竟達15%~58%,平均35.2%。安慰劑的作用體現了心身相關的機制。這種現象是患者的心理暗示在起作用,在醫學上是可以解釋的。有研究用一些澱粉製作的「安慰劑」治療很有效,約1/3患者容易接受暗示或者自我暗示,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調節,使病情有一定好轉。

  由於發現了安慰劑效應,有關部門規定新藥必須通過臨床的安慰劑對照測試,方能獲得認可。測試結果不僅要證明藥物治療疾病有作用,而且要證明該藥物比安慰劑更為有效。由於醫生對有關藥物的主觀印象會影響其結果判斷,亦可影響患者對藥物作用的判斷,因此,藥物測試必須以雙盲方式進行。

  基層醫療中類似感冒這種自限性的疾病很多,中國人往往習慣於「服藥治病」,適當使用安慰劑有積極作用。同時要看到,有一種安慰劑是我們每天都離不開的,這就是醫生的儀容與態度,這些都能成為患者的「定心丸」,令其壓力與病痛獲得有效緩解,這種安慰劑作用還需要大大發揚。

  研究方法值得借鑑

  復旦大學臨床流行病學/循證醫學中心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血液科 王小欽 劉錦銘 程克斌

  這篇論文採用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感冒這種常見病、多發病,來明確安慰劑效果、美國常用的感冒藥紫錐菊提取物是否有效、醫師的臨床幹預和患者的心理期望作用效果如何。

  該文採用統計分析軟體SAS產生隨機數字,隨機數字放在密封的信封中,做到真正隨機化隱藏;安慰劑在形狀、大小、氣味等方面均與試驗藥物相同,做到盲法;失訪率

  臨床醫師可得到一些借鑑:

  ① 臨床中處處皆存在可以研究的課題,即使感冒這種常見病也可做出高質量的科研,並非一定要做實驗室的基礎研究。平時要留心來自臨床實踐的實用問題和注意患者資料的完整收集。

  ② 做科研之前要有明確的目的和科研假設,抓住一個點,研究一個問題,科研題目不要太大。科研假設是科研的靈魂,整個研究均是圍繞這個假設而進行驗證工作,例如該研究在方法一段中提出3個明確的科研假設。

  ③ 研究之前要明確研究設計方案是什麼?根據有無人為的幹預措施,臨床研究分為試驗性研究和觀察性研究,RCT屬於試驗性研究,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病例分析均屬於觀察性研究。建議臨床醫師先從簡單的觀察性研究做起,例如我們有許多病例,可以首先寫病例分析,只要樣本量大,臨床問題有價值,也非常值得發表。然後有經驗和實力後再做隊列研究和臨床試驗。

  ④ 做研究之前應該寫出完整的、可行的研究設計方案,並與臨床流行病學或醫學統計學人員進行溝通,大家均認可後才開始做研究,謹防浪費時間、精力卻得出沒有價值和無法發表的結論。

(責任編輯:何映雪)

相關焦點

  • 安慰劑或可治療嬰幼兒咳嗽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不給予任何治療相比,給幼兒喝龍舌蘭花蜜,或給予有味道、有顏色的水製成的安慰劑治療,都更有助於減輕夜間咳嗽症狀。位於賓夕法尼亞州赫希市的賓州州立醫學院普通兒科部主任、該研究主要研究者Ian Paul博士說:「很多兒科醫生建議感冒咳嗽時,除了補充液體,或者可能給點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之外,什麼也不用做。」
  • 科學網—揭開安慰劑治療的假面
    揭開安慰劑治療的假面
  • 研究發現蜂蜜是治療咳嗽和感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肯定了蜂蜜作為上呼吸道感染(URTI)一線治療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抗生素對於這類輕微的咳嗽和感冒是無效的,根據目前收集的證據,蜂蜜能提供優越的症狀緩解。
  • 感冒了怎麼辦 這些偏方可以治療感冒
    感冒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疾病,基本上可以說每個人都得過感冒,特別是小孩,會經常得感冒,那麼請問感冒了怎麼辦?治療感冒的偏方是什麼?孕婦感冒了怎麼辦?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感冒了怎麼辦就現在來說仍然沒有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感冒的病毒的方法,現在只能夠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消滅那些病毒。感冒患者應以支持療法為主,特別注意休息、大量飲水、飲食清淡。可用藥物或其它方法減輕感冒症狀,待身體自然痊癒。
  • JAMA:龍舌蘭花蜜或安慰劑治療兒童咳嗽優於未治療
    JAMA:龍舌蘭花蜜或安慰劑治療兒童咳嗽優於未治療
  • 安慰劑效應是玄學?
    而正是腦中的神經化學事件和電流事件、以及它們的下遊效應,產生了安慰劑效應。在有的例子中,安慰劑效應也可以看作一種條件反射:雖然沒有了最初的刺激,但習得的心理反應仍會出現。對科學家來說,安慰劑效應不止是種令人驚奇的現象,更會造成研究方法上的麻煩。
  • 安慰劑治抑鬱 效果可能好過正規治療
    讓人嘆為觀止的安慰劑效應對抑鬱症、偏頭痛和帕金森症等疾病的研究發現,糖丸、假手術和假針灸等人們以為無作用的治療手段實際上都可能會有顯著的效果。2001年《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安慰劑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症症狀,效果相當於真實治療。
  • 治療感冒,這4個偏方效果不錯,下回可以試試
    感冒是每個人多少都會得的一種常見疾病,雖說並不是什麼大病,但感冒的時候那些症狀也是讓人夠難受的,還十分影響生活與工作,甚至還會引起更嚴重的症狀。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治療感冒的小偏方,幫助大家感冒的時候能更快的擺脫困擾。
  • 安慰劑治療對藥物研發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 | 揭秘安慰劑效應(一)
    安慰劑的這種作用被稱為安慰劑效應。除了疼痛,研究人員還對焦慮症、感冒、咳嗽等其它病症進行了類似的對照試驗,進一步證明安慰劑效應是普遍存在的。疼痛的有無及其程度的輕重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觀描述,而不同人對疼痛的忍耐能力大相逕庭。有沒有什麼客觀的指標可以用來確定安慰劑效應的存在,並定量地測量效應的強弱?
  • 安慰劑效應是萬能藥嗎?
    一組接受激素治療, 另一組接受假性治療或安慰劑注射(安慰劑為生理鹽水)。只有當促胰液素的作用比安慰劑組的治療效果明顯時,才能判定其為有效的藥物。試驗過程由臨床醫生來評估每個兒童注射藥物前後的症狀變化,家長和教師雙方都不知道哪個孩子接受了哪種治療。  1992 年 12 月,桑德勒將結果發表在著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但研究結果卻出人意料,兩組之間的結果並無顯著差異。
  • 安慰劑可以減少大腦對情緒困擾的反應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人們在接受了不含有效成分的治療後往往會感覺更好,因為他們相信這是真的——這就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 來自密西根州立大學、密西根大學和達特茅斯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首次證明,安慰劑可以減少大腦中情緒困擾的標記,即使人們知道他們正在服用安慰劑。
  • 為什麼大家感冒時,覺得中成藥有效呢?
    如果真感冒了,可以試試不吃這些藥,也能好。 目 錄 01.對感冒治療的最不正確的治療方法 02.稍微提升一些但也不對的做法 03.有些中成藥對於成人來說,真的是神藥啊!
  • 醫生使用安慰劑該不該讓病人知道?
    多年以來,醫生們一直認為,糖片兒之類的安慰劑沒有任何實質作用,除了「打發」某些固執的病人。但慢慢的,醫生和研究者都發現這些治療有時可以顯著地改善患者的症狀,只是無法從化學或其他生物醫學角度做出解釋,這一現象被稱作安慰劑效應。
  • 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的治療
    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病可以說就是感冒了,但是往往我們在初期治療中難以收穫明顯療效,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在於我們難以區分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下面我會介紹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如何區別,並且介紹一些治療手段。首先要區別風寒還是風熱,說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舌苔。
  • FDA 放寬有關罕見病基因治療藥物安慰劑對照試驗的限制
    今年1月底,FDA公布了《罕見病基因治療》(Human Gene Therapy for Rare Diseases)的定稿指南。在指南中,FDA拒絕了利益相關者關於取消安慰劑對照試驗的要求,但是通過增加 「當可行時」的前置描述,使這一建議在實際操作中的靈活性有所提高。
  • 安慰劑真能治病嗎?| 揭秘安慰劑效應(二)
    原創 何笑松 返樸研究已經證實,安慰劑效應可以調節免疫反應,增強抗感染能力;「樂觀的癌症患者活得更久」,也確有其事。今天我們就講講安慰劑是怎樣通過"欺騙"大腦裡的獎賞系統,來發揮治療效應的。
  • 真實世界證據:安慰劑對照組,會被取消嗎?
    ▎藥明康德/報導第一個為大家所熟知的設立安慰劑對照的試驗,可追溯到1863年。隨機化設立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的「金標準」,會被替代嗎?大家應該記住,「臨床試驗的主要目的,不是治療臨床試驗的參與者,而是治療未來的患者。
  • 反安慰劑效應:一個健康的人 一句話就說死了!
    什麼是安慰劑效應的反面效應?它被稱為反安慰劑效應。反安慰劑效應是當人接受安慰劑治療後感覺到不好、不愉快或不期望出現的副作用。術語的歷史「反安慰劑效應」一詞是由Walter Kennedy在1961年創造的,他用來描述安慰劑治療的負面反應所造成的結果。
  • 安非他酮-納曲酮治療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礙的療效優於安慰劑
    安非他酮-納曲酮治療甲基苯丙胺使用障礙的療效優於安慰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7 15:46:39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Madhukar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