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諸葛亮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位了,諸葛亮外號臥龍先生,近代魯迅評價諸葛亮為「其智如妖」。然而在三國時代,群雄並起,三國之中有才幹的人也絕不僅僅只有諸葛亮一個。在三國中有一種說法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種說法無疑把郭嘉擺在了諸葛亮的前面。那麼這種說法到底是如何而來的呢?大家又為何要這麼說?
如果認真翻閱史籍,可以發現並沒有關於這句話的記載。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句話實際上是網友的一種「神總結」。而之所以有這句話,是因為郭嘉是在公元207年死去的,而隱居隆中的諸葛亮也恰好是在這一年被劉備請出山。兩個著名的謀臣交替時間恰好在這一年,這也難怪後世大做文章了。
郭嘉出生於170年,字奉孝是東漢末年曹操營帳下的謀士,原本是為袁紹部下,後來轉投曹操麾下。人們所以會拿國家於諸葛亮相比,可見國家這個人也是不簡單的。怎麼個不簡單呢?國家在軍事能力上經常以奇招出奇制勝,換句話來講就是鬼點子多。曾經在官渡之戰、曹操破袁軍一戰中作出傑出貢獻,可惜後來英年早逝成為絕唱。
而諸葛亮就不用多說了,諸葛亮是整個蜀國陣營中最關鍵的人物,他的北伐戰略曾上曹操吃到了不少苦頭。實際上在「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之後還有一句話,之後的一句話才是決定真正的三國歷史走勢的,這句話就是「孔明北伐,冢虎崛起。」。
郭嘉死後,劉被鎮壓做的最顯眼的事情就是不斷的出兵北伐了。而諸葛亮北伐的目的也不是為了一舉殲滅曹魏,而是為了在外製造戰爭,拖延曹魏的發展,這樣蜀國才有可能能夠與曹魏一爭短長。只可惜這一計劃在荊州淪陷後就慢慢陷入下風了。
而孔明出山後,另一個人開始慢慢出現在歷史舞臺。這個是就是司馬懿。為什麼司馬懿被稱為冢虎呢?「幼麟冢虎」指的都是不凡之輩,而諸葛亮是臥龍,此時龐統是鳳雛、姜維是幼麟,唯一能和諸葛亮掰掰手腕的就是冢虎司馬懿了。
司馬懿外號冢虎也有位極人臣的意思,冢虎中的解釋是「山頂」,這個稱號也可以很好描述司馬懿在曹魏陣營的地位,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冢的另一個意思還有「長」。根據史實來看,司馬懿才是按個笑到最後的人,所以稱呼他為冢虎那時在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