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最憂愁的一首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2020-12-05 小雷說詩詞

長大了之後常常懷念過去,這大概也是許多人的通病,少年時無憂無慮,不會有任何的煩惱,其實也不知道煩惱,更加不知道憂愁,只是長大了之後,出到了社會,才突然發現其實自己很憂愁,每天都過得很孤獨,面對生活時會迷茫,會有一種無力之感。這種憂愁可謂是與生俱來,只是少年時代有了父母在身邊,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不需要去考慮生活,長大後要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這個時候才發現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孤獨,也更加的憂愁。

兒時的美好一去不復返,記得那個時候讀辛棄疾的詞是不能夠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傷感,直到長大了之後,再次讀他的作品,突然發現那種傷感,還有那份憂愁,其實與自己極其想像,以他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來說,每一句都感人至深,道盡了人生的無奈,還有一生的委屈。辛棄疾也有同樣的感慨,少年時代過得很快樂,只是為了寫一首詞,才表現得很憂愁,但是這種憂愁是裝出來的,顯得不真實有些矯揉造作。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這首詞對於任何一位少年來說,那都是難以理解,也不可能體現到他的憂愁,少年時代是一生中最美的時光,那時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無憂無慮,不會有任何的煩惱,只是長大了之後,一個人獨自面對人生,這個時候才突然發現,生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再回過頭來讀這首詞時,才真正能夠體會到辛棄疾的無奈。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詞人,原字坦夫,後改為幼安,別號稼軒,公元1140年生於山東濟南,當時北方已經淪陷,這對於年少的辛棄疾來說,讓他變得更加成熟,更具有家國情懷,所以他在少年時代就偷偷跑到南方,無非是希望可以貢獻出一份力量,去成就一番事業,去收復北方的失地,從而實現祖國的統一。

後來我們都知道南宋也成為了歷史,辛棄疾作為當時的主戰派,其實是一直被壓制,始終是沒有機會,畢竟對於當時的南宋朝廷來說,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收復北方,以為憑藉著長江天險,那麼就可以高枕無憂,所以對於主戰派一直是採取打壓的態勢,這也使得辛棄疾空有一身才華,始終是沒有受到重用,一直是鬱郁不得志。

辛棄疾正是在生活中感受到了那種無奈,還有悲痛之苦,所以令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憂愁,在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一詞中,他把那種憂愁,還有對於人生的無奈,用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從而使得這首詞感人肺腑,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詞的上片就直抒胸臆,把那種無奈刻畫得入木三分,少年時代是不懂得憂愁,喜歡登上高樓,登上高樓,其實無非是裝著很憂愁的樣子,為的就是寫一首詞,所以才表現得很傷感,其實這只是一種假裝的憂愁,並不是真正的來自於內心的體會。這幾句看似寫得很一般,可是下片則是感人至深,把那種憂愁展現得淋漓盡致。

詞的下片每一句都很傷感,同時也非常的憂愁,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憂愁,也嘗盡了憂愁,想要說出來,可是不知道怎麼說,只能是感慨天涼好個秋。這幾句與前面的幾句,也是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也令這首詞更具有說服力,那種憂愁也更加的深刻,讀來讓人拍案叫絕。

辛棄疾的詞自有一種獨特的情感,寫得也是很深沉,每一句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卻最能夠打動我們,讀這樣的作品一定是要有經歷,只要經歷過了,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作品中所傳遞出來的憂愁,還有詞人的無奈,以及悲痛之苦。

相關焦點

  • 李清照一首很傷感的詞,道盡了一生的無奈,寫盡了生活中的委屈
    ,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是自從「靖康之變」後,她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不僅生活陷入了困境,還被無數人算計;她最終只好選擇離開,去到浙江金華,這一時期她傷感,時常回想過往的歲月,為此寫下過很多傷感的詞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這首《武陵春.春晚》,這也是她後期最經典的一首詞。
  • 辛棄疾寫的一首愛國詞,句句感情憂愁,道盡坎坷一生!
    辛棄疾寫的一首愛國詞,句句感情憂愁,道盡坎坷一生!文|咖啡不解酒醉吖在宋詞的輝煌文化史詩上,想必大夥對一些豪放詞,婉約詞熟能問耳。特別是那些以愛國為核心的詞,每一首從頭到尾都闡述著對國的愛,身處動亂年代的心酸,像晏殊晏幾道父子的詞就有一種很深的感辛棄疾描寫的塞外軍旅詞,每一首都有很大的意義。
  • 朱敦儒最有哲理的一首詞,開篇的兩句直抒胸臆,寫盡了人生的無奈
    蘇軾在《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一詞中,寫盡了人生的無奈,道盡了委屈,特別是開篇的兩句: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其實北宋後期的南宋的文人,他們要比任何的一時代的文人都更加痛苦,山河破碎,但是又無能為力,朱敦儒儘管是一位文弱的書生,可是他始終心繫天下,有著家國情懷,當北宋滅亡他逃離京城,到達了江陵後感慨萬千,回想過往的歲月,發現原來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麼一首感傷之作,道盡了一生的委屈,還有人生的無奈。
  • 李煜生命最後的絕唱,寫盡了一生的委屈,道盡了人生的無奈!
    李煜的一生承載了太多的痛苦,匆匆繼承帝位,被推向了歷史的舞臺,可是他原本就不是適合當皇帝,可是命運弄人,偏偏讓他成為了皇帝,而且還是亡國之君,成為了階下囚,最終被客死他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這首詞也就成為了李煜生命最後的絕唱,寫盡了一生的委屈,也道盡了人生的無奈,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感人肺腑;李煜正是把自己身處異地思念故鄉的悲痛之苦,還有現實生活中的憂愁,全部融入進了這首詞中,從而讓這首詞成為了千古名篇,一千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對於北宋的文壇也是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 李煜的一首悲傷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這首《三臺令·不寐倦長更》便是在亡國後被軟禁在他鄉的時候創作的思鄉悲傷的詞作,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這首詞是李煜在秋天的夜晚夜不能寐的時候寫的小令,起句的五個字就非常的悲傷,披著衣服外出散步也只是想要驅散自己的憂愁,外面是清冷的月光照耀著蕭瑟的竹林,風吹過竹林沙沙的聲音和疾風拍打著窗戶的聲音在李煜的耳中是讓人肝腸寸斷的哭喊聲,可見李煜對自己現在的處境有多難過。
  •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辛棄疾寫的很苦悶的一首詞,句句惆悵,道盡一生之苦! 文|笙離歌人對南宋時期的愛國詞人留下的名篇,我的記憶裡印象最多的也就是辛棄疾,蘇軾等人。他們的詩詞在後人的眼光裡頗有情懷,而像李清照前後期詞心境的變化,讓更多人意識到情字給人帶來的傷痛和悲情。
  • 李清照很孤獨的一首詞,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道盡了心酸和無奈
    ,那也是感人肺腑,道盡了心酸和無奈。江南自古繁華,可是李清照面對江南的美景,則是生出了更多的憂愁,再加上晚年身邊不太好,也是經常生病,這讓才女感動無比的孤獨,為此在這首《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一詞中,她也是道盡了相思之苦,寫盡了一生的委屈,畢竟一個人孤苦無依,無論是面對人生的挑戰,還是面對生活中的重擔,那都是讓她悲痛萬分。
  • 中年孀居的李清照流落江南,孤苦無依的她,寫下一首詞道盡了委屈
    李清照的一生很悲苦,雖然早年間家境富裕,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是自從「靖康之變」後,她的人生就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不僅生活陷入了困境,還被無數人算計;她最終只好選擇離開,去到浙江金華,這一時期她傷感,時常回想過往的歲月,為此寫下過很多傷感的詞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這首《武陵春.春晚》,這也是她後期最經典的一首詞。
  • 賀鑄晚年很傷感的一首詞,寫盡了一生的委屈,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
    那最著名的例子便是晚唐詩人羅隱,作為一位學富五車的才子,一生之中卻是參加了十次科舉考試,可是每一次都名落孫山,最終只好選擇放棄。其實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只不過羅隱太過於特別了,所以人們也就記得最為清楚。那到了宋朝也有很多的文人,同樣遭受了這樣的打擊,一些人始終是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 王勃最孤獨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可能寫一兩詩經典的詩,那並不算困難,可是要寫下《滕王閣序》這種洋洋灑灑,流芳百世的千古美文,只有天才能夠做到。王勃寫這篇文章時只不過是信手拈來,唐高宗時期洪州都督閻公重修滕王閣,於是在當年的九月大擺宴席,邀請天下的名人士子,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閻公邀請那些才子寫一篇文章,王勃提起筆來一氣呵成,寫下了這首千古美文。
  • 王勃很孤獨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
    後來的王勃一直是鬱鬱寡歡,始終是處於悲痛之中,精神也越來越糟糕,變得非常的孤獨,在這首《羈春》一詩中,他就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和委屈,整首詩寫得很傷感,也非常的孤獨,可見當時的王勃內心非常痛苦,可是他又無可奈何。
  • 辛棄疾寫了一首《菩薩蠻》,句句瀟灑,道盡一生的痛!
    辛棄疾寫了一首《菩薩蠻》,句句瀟灑,道盡一生的痛!文|青衫煙雨客辛棄疾這位不走尋常路的文人,曾在年輕時候怒殺金人,對金人侵犯大宋河山的事情痛恨不已,之後便和君王建議要獨自上沙場作戰,但是宋高宗趙構不甩他,直接給了他文人的官職,只能在詩中沉浸在打殺的氛圍中,揚天長嘆,空有一身抱負,但報國無門,最終走上了寫詩的道路,今天說的這句詩來自他的《菩薩蠻》,是他在江西做提點刑獄時,
  • 《紅樓夢》裡一首經典的詞,道盡了心酸和無奈,真可謂是人生如夢
    四大名著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尤其是一部《紅樓夢》更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繁華與落寞,令無數讀者為之傾倒,這部小說也是四大名著裡知名度最高,文學性和思想性最強的一部,名列四大名著之首。作者曹雪芹一個人用了十年的時間創作完成,整部小說洋洋灑灑,長百一百多萬言,而且裡面一百多個人物,那也是栩栩如生。
  • 蔣捷一首寫雨的詞,道盡了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人生況味!
    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宋詞裡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那便是蔣捷的《虞美人·聽雨》,這也是宋詞裡最具代表性的一首,而且還收錄在了《宋詞三百首》裡,成為了最後一首壓卷之作。《虞美人·聽雨》宋代:蔣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 處於彌留之際的唐伯虎,寫下平生最後一首詩,道盡了一生的無奈
    晚年的唐伯虎更是窮困潦倒,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處於迷離之際時還寫下平生最後一首《臨終詩》,道盡了人生的無奈,也寫盡了一生的委屈,可見唐伯虎的晚年過得極為悲苦,時常是入不敷出,連生活都成問題,這也使得他極為傷感,在這首詩中他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娓娓道來,寫下了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整首詩每一句都傷感,字裡行間也充滿了憂愁。
  • 辛棄疾被貶後寫下一首詞,豪邁背後儘是柔腸,道盡人生滄桑
    在這期間,辛棄疾看起來已經是閒散之人了,沒有朝堂之事來煩憂,而實際上,他內心卻是猶豫的。他是個極為愛國的人,國家的局勢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卻也遭受免職。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上片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 遠離故鄉的王勃獨自隱居山中,寫一首傷春之作,道盡了一生的委屈
    初唐著名詩人王勃的這首《春莊》,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傷春之作,整首詩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寫得很是悽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了詩人對於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王勃寫這首詩時正好遠離故鄉,一個人獨自隱居在山中,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對於詩人來說,他依舊傷感,畢竟像他那種充滿理想的青年,那是希望可以去建功立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碰壁。王勃是絕對的天才詩人,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中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每一首詩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
  • 這首詞道盡了辛棄疾報國無門的憂愁與苦悶
    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也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一生以收復中原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也正因為此,他只能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成就了很多的佳作。比如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道盡了他報國無門的憂愁與苦悶: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劉禹錫晚年最傷感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道盡了一生的委屈
    ,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也道盡了一生的委屈;劉禹錫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從而也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憂愁,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還有悲痛之苦,也都使得劉禹錫在面對人生時,有著他個人最深沉的思考,畢竟年輕時期一直被貶,這也使得他悲痛萬分,而且直到二十多年後,才有機會回到洛陽。
  • 劉禹錫晚年最傷感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寫盡了一生的委屈
    直到晚年劉禹錫才回到洛陽,這一時期身邊的朋友早已離開了,當真是物是人非,這讓詩人感慨萬千,只有白居易還在世,兩個人當時經常是在一起詩詞唱和,為此也是寫下過很多的傷感之作,特別是其中的這首《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寫得無比傷感,字裡行間充滿了憂愁,也道盡了一生的委屈;劉禹錫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從而也使得這首詩處處充滿憂愁,讀來也是令人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