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源自中國,宋仁宗特愛看女子相撲,還被司馬光批評教育了一頓

2020-12-17 無風卻起念

日本有一項流行的「國技」—相撲運動,類似摔跤,作為日本的專業競技項目,有兩名大力士裸露上半身,互相角力,但其實,相撲源自中國,秦漢時期叫作「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作「相撲」。

男子之間的相撲比賽已經非常刺激有趣了,那如果將男子換成女子,是不是更加新奇了。這不是如果,在我國宋朝時期,女子相撲成為了民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十分愛看女子相撲。

不難想像,參加相撲的女子絕對是一大看點。雖說不像男子那般裸露上身,但是必然會穿上凸顯女人身材的衣服,兩個玉體相互角鬥,肯定驚豔四座。再有參加的女子給自己取的藝名,像什麼「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等等,香豔中不失粗獷,足夠讓人好奇滿滿。在《水滸傳》裡面,有一個猛女,是相撲高手,叫段三娘,而且敢與男人進行摔跤,特別有看頭。

女子相撲並不是始於宋朝,只是在宋朝發展的好,而且比較有影響力。女子相撲在三國時期的吳國就已經有了。吳國末帝孫皓為後宮女子搞起的一個活動。

嘉佑年間,宋仁宗因為偶然發現廣場上火爆的女子相撲表演,一下子來了興致,投入地觀看起來,看完表演,宋仁宗還對她們進行了賞賜。後來,宋仁宗對女子相撲著了迷,經常來看女子相撲比賽,並給予獎勵,勉勵大家再接再厲。

作為臣子的司馬光看不下去了,於是上書一篇《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婉轉地指出了宋仁宗的過失,認為女子相撲有傷大雅,皇帝應該出面制止,可是,皇帝卻帶頭觀賞。

宋仁宗對司馬光的這一書心裡不愉快,但卻不好反駁,畢竟作為天子,要做好倫理綱常的帶頭表率作用。後來在司馬光的大力打壓下,在京都風行一時的女子相撲遊戲從此大為收斂。就算依然有女子相撲遊戲,但參賽者不能穿得太過暴露。

這篇司馬光的上書原文的言辭也蠻激烈,是這麼說的:「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萬民之眾,后妃旁侍,命婦縱觀,而使婦人裸戲於前,殆非所以隆禮法示四方也。」很容易看出,司馬光是堅決反對女子相撲,這類太傷風化。

參考文獻:《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宋史·卷九·本紀第九》、《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九十二》

文中配圖來自網絡,本文為百家號作者無風卻起念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宋朝官員地位高,宋仁宗看了一場女子相撲,就被老臣司馬光指責
    在宋仁宗時期,就發生過這樣好玩的故事。皇帝因為看了一場「裸戲」而被大臣指責,然後皇帝不得不低頭的故事。宋仁宗時期,可以稱得上是宋朝的好時候。他當皇帝的四十二年,宋朝經濟繁榮,百姓生活開心。吃飽了飯穿暖了衣服,自然大家要找點樂子。於是,宋朝的人們發明了「女子相撲」的遊戲。
  • 清平樂:你沒有看錯,宋仁宗在看女子相撲,這項日本國技源於中國
    其中有一幕,引起了筆者的興趣,宋仁宗和曹皇后在燈會上,和女兒、眾大臣一起看女子相撲表演。在現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相撲是日本所獨有的,一直被日本人稱為國技。但是,實際情況是,相撲源於中國。三、宋仁宗看女子相撲,被司馬光上書反對《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嘉佑七年正月二十八日上臣竊聞今月十八日,聖駕御宣德門,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賜與銀絹,內有婦人相撲者,亦被賞賚。
  • 看《清平樂》評女子相撲,司馬光是讓該運動淡然無味的罪魁禍首!
    這兩天熱劇《清平樂》中司馬光(1019-1086)上諫宋仁宗禁止女子相撲一事,上了微博熱搜榜,一時間網友們評議不斷。小編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是與非取決於自身價值觀不同的角度,當然看電視劇的改編也是如此,這一次歷史故事改編,它顛覆了很多人對正史上司馬光的認知,包括小編我。
  • 宋仁宗趙禎喜歡的女子相撲,顛覆了以往的認知,司馬光都不敢直視
    話說,有一天宋仁宗趙禎帶著後宮嬪妃一起到宣德廣場遊玩。廣場上面有著各種各樣的雜技表演,趙禎走著走著就被一項獨特的女子運動吸引住了,這個運動就叫做女子相撲。兩名女子需要袒胸露乳站在臺子上面,進行力量角逐,誰先將另一個人推到臺下,就算是獲勝。趙禎第一次見到這種女子運動,一下就被激烈的女子相撲比賽所吸引住了。
  • 日本的女子相撲,早在宋朝就已經風靡中國,宋仁宗都為之痴迷
    一說到相撲,大家想到的都是日本那種高大肥胖的壯漢,其實日本還有一種女子相撲,也十分被民眾喜愛,而早在宋朝我國的女子相撲就已經是京城一絕了。,藝術形式也在不斷的變化,而日本資源相對匱乏,一隻花瓶幾朵花就能插上兩千年,以至於源自中國的技藝倒成了日本聞名世界的「國技」。
  • 《清平樂》再現勁爆的女子相撲,司馬光曾為此諫言!
    《清平樂》再現勁爆的女子相撲,司馬光曾為此諫言!《清平樂》是最近熱播的古裝劇,它不同於狹義的宮鬥片,還展現了北宋仁宗時代的朝野政局以及社會經濟生活風貌。於是領著徽柔去看花燈、相撲表演,還去樊樓吃酒。說起相撲,大概很多人想到的是一種體育運動,還會想到相撲最為盛行的日本,在日本相撲被奉為國技。其實相撲的起源在中國。最早被稱作角力、角牴,類似於摔跤,由兩名大力士裸露上身,進行力量的對決。在殷周時期,角牴是軍事訓練的一個項目,挑選士兵的時候,被選者就要進行徒手的角力比賽。
  • 《清平樂》:宋仁宗也愛看相撲?宋朝相撲運動有多受歡迎?
    《清平樂》以宋朝為背景,講訴了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宋仁宗的一生。前兩天,劇中正播到在元宵時節,宋仁宗帶著皇后和女兒徽柔出宮遊玩賞燈,還觀看相撲表演,民間一派繁榮景象。眾所周知,相撲現在是日本的國技,但早在一千年前的大宋朝,相撲可是風靡全國的全民運動。可以說,當時相撲是大宋的國技,後來才從中土傳到日本。
  • 宋仁宗觀看女子相撲,遭大臣司馬光怒懟:婦人不得以此聚眾為戲
    而且,就連今日紳士們喜聞樂見的女子相撲,也曾榮登大雅之堂,在京城隆重開演,成為宋朝皇帝「點讚」、「訂閱」、「關注」的體育項目。一、作為競技項目的相撲宋太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功夫皇帝,時至今日,仍然有「三十二勢太祖長拳」等非物質文化遺傳流傳於世。
  • 宋代娛樂場所的豔舞表演—女子相撲,十分流行,皇帝貴妃都愛看
    女子相撲就是之一,一般我們認為相撲都是男子活動項目,但宋朝時,女子相撲可是開場舞、重頭戲,全靠這個拉人流、提人氣呢。說它是豔舞,因為參加相撲的女子穿著暴露,再挺巨胸撅肥臀,兩人糾纏扭曲,確實夠辣眼睛。但這批評沒用啊,上至皇上、皇后貴妃,下至大臣都在觀看這個節目。宋仁宗嘉佑年間的上元節,京城開封宣德門外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娛樂表演,仁宗皇帝帶領后妃們到廣場與民同樂,「召諸色藝人,各進技藝」,其中就有女子相撲表演。
  • 日本相撲抄襲自中國,宋朝曾盛行女子相撲,因太低俗被緊急叫停
    (本文由史心團隊成員原創,您的關注是我們最好的動力)相撲如今已經是日本的一門國粹藝術。從事相撲的職業選手,在日本社會中地位非常之高,很受到尊敬。但是其實,跟日本如今的很多傳統習俗一樣,相撲最初的發源地也是中國。
  • 宋代女子相撲,不在比拼技藝,重在博人眼球
    眾所周知,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技,追根溯源,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運動,只不過叫法不一,有稱「角牴」的,也有叫「爭交」的,唐代隨日本遣唐使傳入島國。身懷絕技的「女颭」(女子相撲選手)們擂臺上驚豔一立,立馬會招攬成群的看客。不過最吸引人的看點還不是比賽本身,而是選手們的大膽著裝,基本上都是輕裝上陣。具體到什麼程度,史書上沒有詳細說,但有宋代「裸戲」的記載,想必和現在的日本相撲差不多,能不遮蓋的地方儘可能地省略掉。
  • 中國相撲成為日本國粹,因女相撲太過「傷風敗俗」遭司馬光禁止
    沒錯,這項運動便是「相撲」。雖然相撲是日本的國粹,但其實卻起源於中國,古稱「角牴」這一時期社會動蕩,各國間徵戰不斷,在軍中舉行角牴競賽,可以鍛鍊士兵身體素質,增加軍事實力。從晉代開始,角牴又有了新名字:相撲。到了唐代,角牴與擊球並列成為兩項最受歡迎的運動娛樂項目,在盛大節慶時,角牴往往作為壓軸節目出場。唐代宮廷還專門設有角牴隊伍,取名「相撲朋」,供皇帝平時觀賞取樂。
  • 宋朝其實是相撲運動的發源地
    當今的日本,"相撲"運動非常火爆。日本每年各種"相撲"賽事絡繹不絕。"相撲"運動已經成為日本國粹,世人提到"相撲"就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日本。但其實,"相撲"運動在中國宋朝非常流行。可以說,宋朝是當今「相撲」運動的發源地。
  • 相撲探秘:起源於中國,盛行於宋代,還出現過女子相撲高手
    小說中描寫了一場饒有趣味的相撲表演,地點在泰山腳下岱嶽廟。那場相撲是為祭神舉行的。一位老年部署(即裁判員),手持竹批上場,參拜神後,便邀請相撲對手上臺。相撲手任原,「頭綰一窩穿心紅角子」,跳上臺來,「喝了一盧參神諾,受了兩口神水」,另一位相撲手燕青,也是「除了頭巾,光光地束著角兒」,趕上臺來,擺了個架子,算是亮相。
  • 打著日本烙印的運動項目竟是中國文化,女子相撲,宋代就有了
    前言現在一提起相撲大家肯定都會想到日本,相撲作為日本的一項傳統運動,一直作為日本文化的代表享譽世界。可是相撲並不是日本發明的,最早相撲是中國人發明的,而且相撲在中國古代還相當的流行,作為一種廣泛存在的競技或者表演形式。
  • 古人熬夜標配:女子相撲!
    這些店可比現在的便利店豐富,人家有專屬廚師,不僅會煎炒烹炸,還熟知各類佳餚,可以說,只要你想吃啥,廚師就給你做啥。更方便的是,不出門也可以吃上美味佳餚,因為宋朝的外賣很發達。之前寫過一篇宋代外賣的文章,想看的可自行觀看古人都用船送外賣了!你還讓我多等5分鐘?反正,無論在哪個時代,熬夜的人,都一副面孔:有吃有喝,還有玩,是標配。
  • 女子相撲曾是中國古代娛樂項目 在宋代是開封一絕
    大尺度難脫淫穢之名  提起相撲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肥胖的男相撲手,但自1996年日本開始有女子相撲比賽以來,全世界已有17個國家建立了女子相撲俱樂部,如今女子相撲越來越受到體育迷的喜愛,但在觀眾的固有印象裡,女子相撲一時間難逃惡俗之名。  人們都知道相撲運動是日本的國粹,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相撲。
  • 看看日本「變態」的女子相撲文化【組圖】
    女子相撲是中國古代娛樂項目,亦稱角力、相撲,即後來的摔跤。在宋代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宋仁宗就因為愛好女子相撲而被司馬光上書《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勸諫。「相撲」在日本被尊為「國技」,職業相撲運動員在日本享有很高的榮譽。但是女子因為被視為「不潔」,向來被排斥在相撲臺外。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知事、大阪府知事太田房江連續兩年要求上臺為大阪相撲賽場的冠軍頒獎,都遭到嚴詞拒絕。近年來,隨著日本要求把相撲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的呼聲日高,越來越多的女性也開始從事相撲運動。
  • 袒胸露懷像人體藝術:宋朝女相撲「很黃很暴力」
    不過在宋代,卻正兒八經地叫相撲,而且開展得還相當熱鬧,不僅有男人參賽,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願意屈尊駕臨民間樂園「瓦子」一睹為快。  女子相撲在當時堪稱京城開封的一絕,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項娛樂表演。為何?稀罕。
  • 相撲在宋朝有多盛行,看看《水滸傳》中的相撲高手就知道了
    而關於相撲的起源,中國的學者認為日本的相撲源自中國,是大唐時才傳到日本的。而日本學者則堅持相撲是日本固有的國技。在中國,相撲就是中國式摔跤,摔跤算是我國起源最早而又經久不衰的體育項目了。摔跤最早稱為「角力」,主要用於軍事訓練。最早記錄角力這一活動的是《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到了秦朝,角力不僅用於軍事訓練,也走向民間,稱為娛樂表演項目。魏晉時,摔跤就有「相撲」的別稱,到了宋朝,相撲極為盛行,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