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在宋朝有多盛行,看看《水滸傳》中的相撲高手就知道了

2020-09-05 長江古今譚

相撲是日本的國技,它備受日本人的喜愛。稻盛和夫曾說:「日本人對相撲的熱情,絲毫不亞於巴西人對足球的偏愛、西班牙對鬥牛的熱衷、美國人對拳擊的情有獨鍾。」


而關於相撲的起源,中國的學者認為日本的相撲源自中國,是大唐時才傳到日本的。而日本學者則堅持相撲是日本固有的國技。

在中國,相撲就是中國式摔跤,摔跤算是我國起源最早而又經久不衰的體育項目了。摔跤最早稱為「角力」,主要用於軍事訓練。最早記錄角力這一活動的是《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到了秦朝,角力不僅用於軍事訓練,也走向民間,稱為娛樂表演項目。

魏晉時,摔跤就有「相撲」的別稱,到了宋朝,相撲極為盛行,達到頂峰。要問相撲在宋朝有多盛行,看看《水滸傳》中的這些相撲高手就知道了。


《水滸傳》中的相撲高手很多,有浪子燕青、玉麒麟盧俊義、沒面目焦挺、擎天柱任原、高太尉高俅、蔣門神蔣忠、山大王王慶、大蟲窩段三娘等。

《水滸傳》中相撲第一高手,當屬浪子燕青,他擊敗過擎天柱任原和高太尉高俅這兩個頂尖高手。


任原身長一丈,自號擎天柱,他在泰安州東嶽廟擺擂臺,兩年沒遇到對手,號稱「相撲世間無對手。爭交天下我為魁。」

高俅不僅球踢得好,也是相撲高手,曾自誇「我自小學得一身相撲,天下無對」。

強中自有強中手,他倆都敗在燕青手下,才知道了什麼叫做絕世高手。

《水滸傳》中燕青智撲擎天柱這一段寫得最為精彩。任原身長一丈,而燕青瘦小身材,燕青靠步法與任原周旋。


大漢轉身終是不便,三換換得腳步亂了。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託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四五旋,旋到獻臺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臺來。

燕青運用穿、躍、搶、探、扭、頂、託、旋等相撲動作,將擎天柱打下擂臺。


宋朝的相撲,一種是民間表演,一種是正式比賽。燕青和擎天柱之間的比賽,屬於打擂臺性質。那時的相撲比賽是不講重量級別,以巧智、勇力決勝負,注重方法和技巧。

宋代的相撲比賽已有正式的規則,叫「社條」。社條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保證雙方公平的競爭,不準施行不正當的手段。在比賽中執行規則的裁判叫「部署」,部署的職責是籤生死文書、檢查服裝、宣布社條、主持比賽。在宋代相撲規則中最重要的條文是不許暗算,所以比賽時,雙方都赤身裸體,這和日本的相撲完全一樣。

宋朝的相撲比賽不僅有一時一地的比賽活動,還有規模宏大的全國性比賽。獲勝者可以從一般平民直升到佐軍,成為官家的「內等子」相撲手,終身可以吃俸銀。

在此誘惑下,宋朝出現了相撲「職業選手」,梁山好漢沒面目焦挺就是一個職業選手。他自我介紹說:「小人原是中山府人士。祖傳三代相撲為生。卻才手腳。父子相傳,不教徒弟。」焦挺身手也十分了得,一拳一腳就把身材魁梧的李逵撂倒了兩次。


宋朝還有女子相撲比賽,據說也是赤裸上身相撲。《清平樂》中宋仁宗上元節帶著趙徽柔、曹皇后和心腹大臣在燈會上觀看相撲比賽,歷史記載他率眾觀看的則是女子相撲比賽。正人君子司馬光知道後很生氣,上了道《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對宋仁宗就行了嚴厲批評。好脾氣的宋仁宗只好虛心改過,不過在心裡不知要罵上幾百遍了。


相關焦點

  • 日本相撲抄襲自中國,宋朝曾盛行女子相撲,因太低俗被緊急叫停
    (本文由史心團隊成員原創,您的關注是我們最好的動力)相撲如今已經是日本的一門國粹藝術。從事相撲的職業選手,在日本社會中地位非常之高,很受到尊敬。但是其實,跟日本如今的很多傳統習俗一樣,相撲最初的發源地也是中國。
  • 相撲探秘:起源於中國,盛行於宋代,還出現過女子相撲高手
    相撲,是日本最富於民族特色的體育競技項目。然而學者們經過研究,發現相撲原本產生於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就提供了生動有力的證明。這時,部署手持竹批,宣讀相撲規則,接著再次提示兩位選手「省得麼,不許暗算」。然後,一聲令下,比賽就開始了。如對照一下當今日本的相撲,發現兩者是極為相似的,都有賽臺、裁判,都要赤膊跣足,頭上的髮式都要束成角的形狀,比賽前都要喝所謂的神水。宋代是我國相撲術盛行的時期。
  • 相撲曾在中國很流行?來看宋朝的相撲文化
    統一政權之後,宋朝仍然繼續執行這條規定,皇帝時常從地方上徵召勇武之士,專業培養相撲高手,並且把他們的身份劃歸軍隊建制。 相撲強身健體,有利於軍隊戰鬥力的提升。南宋著名將領嶽飛和韓世忠在軍營中以相撲之法訓練士兵,軍中相撲比賽也是常事。比賽的獲勝者,另冊登記,軍中押隊「旗頭」缺員之時,便從登記冊中選用。這些士兵之間,再次比賽獲勝者,即可有副將之銜。 圖2:湯陰嶽飛廟塑像
  • 《水滸傳》中,除了燕青等6位相撲高手,其實還有1位相撲高手
    有讀者把《水滸傳》當武俠小說來看,喜歡裡面的武打動作。
  • 《清平樂》:宋仁宗也愛看相撲?宋朝相撲運動有多受歡迎?
    《清平樂》以宋朝為背景,講訴了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宋仁宗的一生。前兩天,劇中正播到在元宵時節,宋仁宗帶著皇后和女兒徽柔出宮遊玩賞燈,還觀看相撲表演,民間一派繁榮景象。眾所周知,相撲現在是日本的國技,但早在一千年前的大宋朝,相撲可是風靡全國的全民運動。可以說,當時相撲是大宋的國技,後來才從中土傳到日本。
  • 相撲起源於竟起源於中國?《水滸傳》中有如此多的證據
    篤曰:『相撲下技,不足以別兩國優劣。』」相撲還有其它一些稱謂,吳自牧《夢粱錄》記載:「角者,相撲之異名也,又謂之『爭交』。」宋代署名調露子的人所寫《角力記》中說:「夫角力者,宣勇氣,量巧智也。然以決勝負,騁趃捷,使觀者遠怯懦,成壯夫,已勇快也。」這是對相撲的意義和價值作的比較客觀的評述。
  • 《水滸傳》燕小乙是相撲高手,摔的李逵狗啃地,可武松不服!
    《水滸傳》中有一大亮點就是天巧星浪子燕青的摔跤本事,學名叫做相撲,不要以為相撲只是日本的國技,相撲的原產地可是中國,秦漢時期可就已經有了,名叫角牴,傳到宋朝時已經是瓦舍間也可見的一項娛樂活動,也正是因為相撲在宋朝時期非常流行,所以《水滸傳》中也處處提及相撲。
  • 宋朝其實是相撲運動的發源地
    雖然過去的事已無法改變,但通過多維度的分析,卻可以總結經驗,降低悲劇發生率!當今的日本,"相撲"運動非常火爆。日本每年各種"相撲"賽事絡繹不絕。"相撲"運動已經成為日本國粹,世人提到"相撲"就會第一時間聯想到日本。但其實,"相撲"運動在中國宋朝非常流行。
  • 相撲雖是日本國技卻來自中國,焦挺就是相撲大師
    文/主任一說到相撲,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兩個塊頭很大的運動員進行相互摔跤的場景,具體一點說就是日本的相撲比賽。確實,這門運動現在在全球來說,日本是走在最前列,發展得最好,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撲其實發源於中國,起碼在宋朝這項運動就已經流行。
  • 「上至王公,下至平民」,淺談在宋朝盛行一時的女子相撲運動
    說到相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日本,但是相撲在中國古代就有了。在中國古代,相撲不僅僅是男子的專屬運動,在宋朝時期,女子相撲也是京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現在不同,相撲不僅有男性,也有女性然後根據皇室對運動的興趣,逐漸國家相撲比賽之一,元宵節是在每年五月的比賽中最多的每當舉行這樣的比賽時,就會有很多人觀看,漸漸地女相撲的名聲也就廣為人知了此外,在這些比賽中,有出色表演的人被邀請到皇宮,成為皇室的專業相撲選手仁宗元宵節,據說宣德(門的城,叫「諸愛人,各進藝術
  • 你可能不知道,相撲從來不是日本的專利,在大宋女人都會
    一提到相撲,可能我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是日本,想到的是那些白白胖胖的穿著兜襠布的相撲運動員。但是你可能想不到的是,相撲曾經是中華大地上最為流行的大眾體育運動之一,尤其是在我們印象中積貧積弱的大宋朝。《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背景的小說,因為是農民起義,所以書中就免不了對一些俠義之士、草莽英雄的描寫。
  • 日本傳統文化相撲,是始於中國的
    文:讀閱評說宋朝民間流行相撲。都說相撲是日本的傳統文化。事實上,相撲產生於中國,秦漢時期叫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相撲。從已出土的文物來看,中國秦漢時期的角牴形象同日本現在流行的相撲很相似。宋朝的"相撲"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相撲"發展的巔峰期。宋朝的宮廷有御用的相撲手,這些相撲手是御前衛隊左右軍士,名為「內等子」。
  • 日本國技曾是宋朝最流行運動 女相撲曲線畢露
    日本女子相撲資料圖相撲,現在是日本的國技,但在九百多年前,則是宋朝最流行的大眾體育運動之一,不但城市中有日常性的相撲商業表演,還出現了全國性的相撲競技大賽。汴京、杭州等城市的瓦舍勾欄,每天都有藝人表演相撲節目,並向觀眾收取門票。南宋後期,杭州最有名的相撲高手有「周急快」、「董急快」、「王急快」、「賽關索」、「赤毛朱超」、「周忙憧」、「鄭伯大」、「鐵稍工」、「韓通住」、「楊長腳」等。這份名單收錄在南宋筆記《夢粱錄》中。
  • 日本的女子相撲,早在宋朝就已經風靡中國,宋仁宗都為之痴迷
    相撲也是如此,女子相撲早在三國時期就已盛行,吳國末代皇帝孫皓最多的時候有五千宮女在後宮,平時無所事事的時候就讓宮女們相撲取樂。日本相撲活動到了宋朝女子相撲發展了頂峰日本相撲活動宋朝時期的女子相撲可謂「京城一絕」,宋朝經濟繁榮,諾大的開封城裡,女子相撲是最吸引人的一項活動。
  • 《水滸傳》的武技、相撲:激蕩尚武雄風、展現英姿豪氣
    古代就有「諸藝宗於棍」的說法。《水滸傳》「引首」中對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有「一條杆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的贊語。到晉時,開始把角牴稱之為「相撲」或「爭交」。到了宋時,相撲獲得進一步發展。清代,相撲才發展成為摔跤而變為一種正式的運動項目。《水滸》為我們展現了北宋相撲活動的生動畫面。作品中寫了一批相撲高手,首推燕青,作品中曾說,「為何李逵怕燕青?
  • 日本大相撲
    >2006年4月21日發表於孫氏內家拳網站2006年6月3日發表於萬維武術網站2008年 3月5日發表於中國太極論壇網站相撲是中國古代武術的搏擊項目,水滸傳裡的浪子燕青就是相撲高手。這雖是小說,但在比宋朝更早的古書裡也有相撲的記載。還有磚刻畫記載。日本人很早就把相撲學來了沒有改名字,就還用相撲兩個字。日本相撲非常發達。甚至吸引了全世界的能在這個項目裡發展的年輕人。一般成名的選手都是少年十幾歲就開始練習了。訓練異常艱苦卓絕。不能進入全國最高級別的比賽,就等於白練了。要是成名也就二十來歲,有的選手能在最高級別裡比賽到四十多歲。
  • 相撲源自中國,宋仁宗特愛看女子相撲,還被司馬光批評教育了一頓
    日本有一項流行的「國技」—相撲運動,類似摔跤,作為日本的專業競技項目,有兩名大力士裸露上半身,互相角力,但其實,相撲源自中國,秦漢時期叫作「角牴」,南北朝到南宋時期叫作「相撲」。男子之間的相撲比賽已經非常刺激有趣了,那如果將男子換成女子,是不是更加新奇了。這不是如果,在我國宋朝時期,女子相撲成為了民間頗受歡迎的一種大眾娛樂形式,連皇帝都十分愛看女子相撲。不難想像,參加相撲的女子絕對是一大看點。雖說不像男子那般裸露上身,但是必然會穿上凸顯女人身材的衣服,兩個玉體相互角鬥,肯定驚豔四座。
  • 從醉打蔣門神到智敗擎天柱,施耐庵為何青睞相撲?
    導語只要讀過《水滸傳》,對裡面的幾項運動就不會陌生。它們分別是相撲、射箭、蹴鞠、遊泳。而這四項運動裡面,作者最為青睞的就是相撲。整部書中,明確了的相撲高手有武松、燕青、焦挺、蔣門神、任原、高俅。至於其他的人中,是否還有相撲好手呢?答案是肯定的。
  • 水滸中,「相撲」可以拳打腳踢,宋代相撲真是這樣嗎?
    在名著《水滸傳》中,多次說到相撲,還提到了不少相撲高手,比如擎天柱任原、蔣門神蔣忠、浪子燕青、沒面目焦挺、造反的王慶等,就連高俅也自詡「相撲天下無對」。這些人中,燕青曾經「智撲擎天柱」,十分精彩。作者也明確說過,「燕青小廝撲天下第一」。小廝撲,就是相撲。
  • 讓盧俊義當裁判,按照宋朝的規矩相撲,燕青能否打贏武松魯智深?
    梁山上擅長相撲的人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浪子燕青和沒面目焦挺,這兩個人摔黑旋風李逵,就像哈士奇甩動布娃娃。但要說燕青或焦挺是梁山第一相撲高手,肯定會有兩個人不同意。首先一個嘴上不說但心裡反對的,當然是玉麒麟盧俊義:「小乙的功夫都是我教的,他憑啥拿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