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有一大亮點就是天巧星浪子燕青的摔跤本事,學名叫做相撲,不要以為相撲只是日本的國技,相撲的原產地可是中國,秦漢時期可就已經有了,名叫角牴,傳到宋朝時已經是瓦舍間也可見的一項娛樂活動,也正是因為相撲在宋朝時期非常流行,所以《水滸傳》中也處處提及相撲。
最精彩的一段相撲表演就是燕小乙和擎天柱任原之間的一番比試。原著中在描寫這場相撲比賽時費了一大段筆墨,原著中這樣寫道:臺下的觀眾有數萬香官,兩邊排得似魚鱗一般,廊廡屋脊上都坐滿了。這些香客觀眾,一者燒香,二者乃為著看任原本事。說來這些香客都是奔著任原來的呀,結果還不是被我們精瘦的燕小乙圈粉了。
方臘手下將領龐萬春被任原暗器上了身體,看上去已經體力不支,燕小乙安耐不住飛將上去一腳踢飛了任原,燕小乙是相撲高手,也懂相撲的規則,相撲時是不允許攜帶暗器的,任原一看就是耍賴,這也坐實了任原擺擂相撲的真實目的,任原不是真的比試,為的就是引出梁山好漢,燕小乙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只想痛揍任原一頓,燕小乙腳下馬步扎穩,擺好架勢只等任原撲過來,燕小乙對自己的本事有信心,一開始都不上手,背著手接了任原六七招,第八招就一個下壓差點把任原手腕壓斷,連任原這個莽漢都痛叫出聲,接著一抬一推把任原摔倒在地上,這還只是個開場,接下來的表演更加精彩。任原見打不過就裝暈用暗器,有暗器了不起?燕小乙不僅相撲技術好,就連武功也不差,燕小乙可是盧俊義的陪練。抓著暗器一腳踹出硬生生扯斷了任原的暗器腰帶。要說相撲這項運動,燕小乙精瘦的身板是不適合的,但燕小乙勝在了巧上,最後一個巧勁把任原掀翻下擂臺,給李逵送了一個人頭,李逵也不嫌臊得慌,在不能動彈的任原身上踩了好幾腳。
燕小乙這場相撲表演是他在水滸傳中主場時間最長的一次,除了這次燕小乙也還跟李逵比試過,那是李逵想跟著宋江等人一起去東京賞燈,為了讓燕小乙去說情,就提出相撲,如果他李逵贏了燕小乙就去說情,結果燕小乙摔李逵就像是二哈耍布娃娃,一邊倒地虐。李逵被摔了好幾次狗啃地。
燕小乙算是通過認證的相撲高手了,但也不能武斷地說他就是梁山上的相撲第一人,首先燕小乙上面還有盧俊義呢,燕小乙的一身本事都是從盧俊義那兒學來的,這徒弟怎麼能贏得過師父呢。
除了盧俊義,還有一人不服氣,那就是武松,但又沒法說武松在相撲上比燕小乙厲害,說武松不服氣是因為被武松打死的蔣門神就曾經是相撲高手,可看武松醉打蔣門神的場景,武松一個玉環步鴛鴦腳就把蔣門神幹趴下了,在98版《水滸傳》中武松醉打蔣門神用了小十分鐘的時間來演繹,其實原著中也就130個字:武松先把兩個拳頭去蔣門神臉上虛影一影,忽地轉身便走。蔣門神大怒,搶將來,被武松一飛腳踢起,踢中蔣門神小腹上,雙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xue,踅將過來,那隻右腳早踢起,直飛在蔣門神額角上,踢著正中,望後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這醋缽兒大小拳頭,望蔣門神臉上便打。
說起武松好像有點興奮了,我們說的是相撲,武松雖然打贏了蔣門神這個相撲高手,但是他們二人並不是比試,武松用的招式也不符合相撲規則,宋朝相撲是只許摔不可踢打的,如果按照相撲規則論,被按在地上摩擦的蔣門神可就一肚子委屈了,按照相撲規矩,你已經贏了,就應該拉我起來說話。我擅長本朝相撲,你卻跟我玩兒古法角牴,不公平!
如果是武松和燕小乙正式比試,武松玉環步鴛鴦腳一出,裁判就會大喝一聲:武松違規,出局!
而盧俊義作為梁山的二把手,是不可能和燕小乙真的比個高下的,所以燕小乙算的相撲高手,卻不能把他尊為梁山相撲第一人。大家喜歡帥帥的燕小乙嗎?